最新章节穿成皇子,庆帝退位求我称帝赏析(范文正,儿臣,萧衍)_穿成皇子,庆帝退位求我称帝赏析范文正,儿臣,萧衍最新章节
包括庆帝在内的所有人全都傻了! 往赈灾的粮食里面掺杂沙子,以此来凑数,什么人能干出这等丧心病狂,人神共愤的事! 庆帝气地浑身发抖,脑仁都快炸开了,从前的萧衍虽然不学无术,但还算忠厚老实。 而今竟想出这等丧心病狂的方法! 江东饥民已经吃不上饭了,再掺沙子糊弄饥民,这不是把他们往死路上逼吗?! “父皇,父皇!此乃毒计,天大的毒计!”萧昊大喜,忙道,“大皇兄此举有违天道!江东百姓已经够苦了,再收到掺了沙子的粮食,还不揭 竿而起?此计乃亡国之计!” 朝中文武也是一个个出言附和。 “陛下,三皇子所言极是,若按照此法赈灾,必定官 逼 民 反!” “大皇子这是在把百姓往死路上逼啊!不正之风不可长,还请陛下严惩!” “事关二十万百姓的性命!如此毒计断不可用,还请陛下惩治大皇子,以正视听!” ...... 大臣们纷纷出言指责,嚷嚷着要给萧衍治罪。 庆帝揉了揉眉心,失望至极,对萧衍最后一丝期望,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计一出,人神共愤,简直就是在把大庆往死路上逼! “来人!拟旨,大皇子萧衍枉顾生民,肆意妄为,即日起逐出......” “父皇,儿臣何罪之有?”萧衍反问,“儿臣的计策乃是拯救灾民的良策,如此便将儿臣赶出皇宫,儿臣不服。” “皇兄,试想灾民本就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好不容易盼来了赈灾粮,结果你们却掺了沙子,他们又该是多么的绝望?对朝廷有该是何等的失望?” 萧昊见缝插针,你特么还不服了?!毒计,妙计分不清楚?! 谁家好人会在赈灾粮里面掺沙子,你萧衍是个活阎王吧! “按照老三你的想法,实际到百姓手中的粮食也堪堪不过十万石,杯水车薪,饥民吃不上饭,他们才会对朝廷心生怨恨!” “若是按照本皇子的想法,二十万石粮食尽数能够落入饥民手中。” 萧衍石破天惊。 掺十万石的沙子,粮食就能全部落入饥民手中? 可能吗?! “难道掺了沙子的赈济粮,路上就没有耗损了吗?”萧昊不服气道。 “耗损从何而来?乃是我大庆官吏枉顾人伦,层层克扣,才有了这十万石耗损,不是吗?!” 萧衍大声质问。 在场的官员们冷汗都下来了,一个个眼皮狂跳。 这种事,谁人心里都清楚,可是谁人也不敢将此事点破,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离开了京城,各级官员层层克扣,这种事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庆帝眯起眼,他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内情,“若是掺了沙子,官员们就不会层层克扣了?” “回父皇,正是如此!”萧衍解释道,“江东饥荒,饿殍遍野,儿臣听闻,饥民所过之处犹如蝗虫过境,树叶、泥土、害虫皆可果腹,甚至易子而食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试问,都到了如此程度,只是掺了沙子的粮食,饥民还会嫌弃吗?那不比什么泥土、树叶更能果腹?” 在场文武谁也不是傻子,细细一琢磨似乎还真是这番道理。 “谬论,谬论!”眼见萧衍要翻盘,萧昊坐不住了,“父皇,皇兄谬论,难道如此,各级官员就不会贪墨了吗?” “三弟,你还是太嫩了,根本不了解人性。人饿了,饥不择食。但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们可还没到吃不上饭的地步,他们看得上这些掺了沙子的粮食。” “试问在场诸公,可愿意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贪墨这些掺了沙子的赈济粮?” 萧衍一声质问,在场所有的官员皆是色变。 他们贪,可是他们不傻。 又不是吃不上饭,干嘛要冒着杀头的风险却贪墨这些掺了沙子的粮食? 自家的精粮吃得不香吗?! 众人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此,二十万石粮食尽数落入几名手中,还能杜绝一些不是饥民的富户冒领粮食,如此以来,饥荒自解,万民归心。”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细细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 贪官不会冒着杀头的风险贪墨掺了沙子的粮食,饥民都快饿死了更加不会在意粮食中会不会有傻子。 萧衍一言勘破人性! 庆帝更是大喜,这哪里是毒计,分明是赈灾良策! 萧昊整个人都不好了,诧异地看着萧衍,一阵精神恍惚,萧衍怎么了?他转性了? 他何时有这等才智?! “父皇......” 萧昊还想狡辩,可萧衍却根本不给他机会,先声夺人,“倒是三弟,口口声声说本皇子的计策是毒计,敢问是何居心?” “哦,明白了。方才皇弟说了,要出十万石粮食赈灾,为兄还好奇三弟何时如此大方,怕是这出了十万石粮,到最后又回到三弟手里了吧?!” “一来一去粮食一石没出,还白白赚了个名声,皇弟好算计。” 啪! 萧衍倒反天罡的话,好似凭空一个巴掌狠狠抽在萧昊的脸上,抽地他面红耳赤。 “不是,不是,皇兄,你这是污蔑!” “那你为何反驳为兄的计策?”萧衍再次质问,“难道在你眼中,江东二十万饥民比不上那群层层克扣的官老爷?!” 庆帝看着萧昊的眼神都变了,百官也同样如此。 你若不是为那群贪官着想,又为何说萧衍的计策是毒计呢? “昊儿,你作何解释?” “父皇,这......这......” 豆大的汗珠从萧昊额头上落下,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他口中射出的毒箭,最终却命中了他自己的胸膛。 解释不清,根本解释不清。 刚刚还在反驳萧衍的官员们也是一个个汗流浃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