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家产?穿书六零干翻渣爹全家(颜墨卿申城)全文浏览_骗家产?穿书六零干翻渣爹全家全文浏览
闭上眼,意念动了动: 回家! 觉得周身像有气流划过,再睁开眼,就是她的现代化装修、两百八十平江景大平层。 空间居然真的带过来了! 而且,里面她囤积的物资,也都还在! 自从出现了这个大平层空间后,她就担心是不是什么末日预兆,所以在里面囤了许多生活物资、尤其是吃的、和姨妈巾。 各种类型的姨妈巾,足够她用到一百岁! 所以原本空旷的大平层、被她堆的满满登登。 箱子几乎都堆到天花板上。 只留下一条窄窄的过道。 连唯一留下来的卧室里,也堆积了几十箱方便面。 三个卫生间,也只留下一个。 其他全被拆除,放了姨妈巾、药品、护肤品、一年四季的衣服,还有米面粮油。 她甚至囤了一辆挎斗摩托、三辆自行车。 又担心万一穿到古代怎么办,所以又囤了一架老式的马车架子! 谁能想到最后居然穿到六十年代来了! 可恨的是,她没有特意囤这个年代的物资! 实在是差评打完就穿进来了,但凡晚个两三天,她也能针对性的再囤一些东西。 好吧,其实现有的物资也足够她用了。 现在要紧的是,抓紧把库房里的箱子全部转移进来。 只是,大平层被她堆的像个仓库,已经没地方了,只能先放到过道里。 她摸着箱子,来回穿梭在阴暗的地下库房和明亮的大平层空间,用意念转移物资。 没几分钟,三十个木箱全部转移完毕。 木箱之外,库房里还有其他零碎的东西,比如名贵的家具、钟表、几样乐器,甚至一堆用来换洗、但已经十几年没换过的丝绒窗帘,都被她收的干干净净。 不收白不收。 收了说不定以后能派上用场。 所以最后,她的整个大平层,几乎被塞满了,只剩厨房一点空闲、卧室床上那一点地方,还有唯一留下的一个卫生间。 收完这些,又检查了一下库房,确定实在没什么可收的之后,她才离开库房,回到楼上。 东西收完,她终于彻底放心了。 再不怕被惦记了。 把身上的衣服换下,脸上的灰尘洗掉。 刚处理好,就传来敲门声。 “墨卿,下来吃饭了。” 上来叫她的人,是保姆的女儿,也就是书里的女主,许佳文。 颜墨卿开了门,就看见一张乖巧漂亮的脸蛋出现在眼前。 别说,跟她那个奇葩同学还真有点像。 只不过,是开了十倍美颜后的样子。 “墨卿……” “别跟我套近乎。” 确定库房里的东西都被搬空了之后,颜墨卿也懒的装了,直接从女主身边经过,理都没理。 许佳文还真是好脾气,又赶紧追上来,跟在后面好声好气的说: “墨卿,刚才我妈妈不小心推了你,我替我妈妈跟你道歉,你看在她在这个家辛苦操劳十几年的份上,不要生她的气好不好?” “确定是辛苦操劳十几年?不是你们母子三个在我们家白吃白住十几年?” 许佳文:怎么能是白吃白住呢? 难道她妈没有干活? 那家里的饭是谁做的? 地是谁扫的? 衣服是谁洗的? 那么大一座洋房,不都是她和她妈辛苦维持的吗? 现在却成了白吃白喝了? 这就是寄人篱下的下场。 所有的辛苦付出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别人不会心存感激。 所以,必须离开申城。 带着颜家的那些财产,永远离开这! 楼下。 长条桌上已经摆上了饭菜。 看到颜墨卿下来,冯仙芝笑脸相迎: “墨卿,我今天做了你爱吃的蟹黄面,只做了你一碗,你快尝尝。” 桌上果然只有一碗放了蟹黄酱的面。 很好,在这搞特殊,显出一家子对原主的宠,也让原主更招人恨了。 恨就恨呗。 她才不在乎! 她毫无心理负担的在有蟹黄面的位子上坐下。 冯仙芝、许志文、许佳文也要跟着落座。 颜墨卿忽然道: “我妈在的时候,你们不都是在厨房吃的吗,我妈尸骨未寒,就有人等不及的想取代我妈的位置,当这个家的女主人了?” 母子三个全愣住了。 确实,原主妈妈在世的时候,冯仙芝和一对儿女,都是以保姆的身份,跟他们分开吃的。 原主妈妈过世没几天,家里刚办完丧事,渣爹就说,冯阿姨在我们家十几年,已经是家里的老人了,以后就让她和你哥哥姐姐跟我们在一张桌上吃饭吧。 从那以后,母子三个就上桌吃饭了。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呢。 果然,许康平还是那一套话术: “墨卿!你冯阿姨在我们家十几年,兢兢业业照顾你,对你就像对亲生女儿一样,现在,她只是跟我们在同一张饭桌上吃饭,你都不允许,爸爸就是这么教你的吗,忘恩负义、刻薄自私?” “爸,你说我刻薄自私,你居然为了外人说我刻薄自私?”颜墨卿借机发疯,“说,姓冯的到底是你什么人,你这么护着她!” “我……”许康平似乎也觉得自己说的有点过分,“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你冯阿姨在我们家十几年,早就成了我们家人了——” “是你的家人吧,你这么看中她,干脆跟她一起滚出颜家!” 不是把她塑造成嚣张跋扈的千金大小姐吗? 那她就嚣张一个给他们看看! 可不能白白担了恶毒无脑的名声。 “墨卿,墨卿,”冯仙芝眼看父女俩吵起来,又来充当和事佬了,“你们别为了我伤了父女和气,我不上桌吃了,我去厨房吃。” 说着,自甘***的端起自己的饭碗,又招呼一双儿女: “志文,佳文,既然墨卿不喜欢我们在桌上吃,走,我们去厨房。” 语气里,故意流露出一丝怨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