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再无来生(姜媛沈砚之)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_免费阅读无弹窗你我再无来生姜媛沈砚之
腊月二十八,苏晴盯着手机屏幕上母亲发来的最后通讯,眉头拧成了一个结。“晴晴,今年要是再一个人回来,妈就给你安排相亲,说到做到!你都三十了,隔壁李阿姨家的女儿二胎都会打酱油了...”后面跟了十几个叹气和大哭的表情包。 苏晴把手机扔在办公桌上,揉了揉发痛的太阳穴。窗外,北京CBD的霓虹渐次亮起,写字楼里却依然灯火通明。已经是晚上八点,同事们大多还在工位上埋头苦干。 效考核的压力、父母催婚的焦虑、买不起房的困窘...这些仿佛成了他们这一代人的标配。 苏晴叹了口气,重新拿起手机,下意识地点开了那个听说已久的APP——“临时家人租赁平台”。 图标是一个拙劣的卡通全家福,笑得过分灿烂。苏晴一直觉得这玩意儿很可笑,甚至可悲——什么时候,情感和陪伴也能明码标价地租用了?但现在,她手指悬在下载按钮上,犹豫了。回想去年春节,饭桌上七大姑八大姨轮番轰炸:“晴晴条件不错,怎么还单着?”“眼光别太高了,女人过了三十就贬值了”“我认识个男的,离婚没孩子,考虑一下? ”......父母脸上挂不住的尴尬笑容像针一样扎在她心里。要不,就试一次? 就租一个带回去堵堵亲戚的嘴,让爸妈过个安生年?手指落下,APP开始下载。三小时后,苏晴还在滑动页面浏览“临时男友”们的资料。平台上的男性五花八门,从“精英高管”到“暖男大叔”,照片个个英俊潇洒,简介写得天花乱坠。 但她总觉得不对劲——这些人太完美了,完美得像骗子。就在她快要放弃时,一个极其简单的页面跳入眼帘。 用户名:JC 年龄:29岁 职业:兼职演员 简介:可扮演男友角色,话少不闹别扭。 价格实惠,诚信服务。 照片:只有一个侧影,站在窗边,看不清具体长相。 没有夸张的包装,没有承诺包满意之类的套话,反而让苏晴觉得踏实。她点下预约键。 半小时后,对方通过了申请,发来简短的文字消息:“时间?地点?要求? ”苏晴回复:“除夕前一天到初二,山东济南。假装我男友,应付家人催婚。”“明白。 2000元三天,包食宿路费。需要预付500定金。”价格确实实惠得让人怀疑。 苏晴犹豫了一下,还是转了账。“怎么称呼你?”她问。“就叫陈默吧。”对方回复,然后发来一串身份证号码,“这是我的真实信息,以防万一。也请提供你的,安全保障。 ”苏晴核对身份证信息,确实有这个人,稍微安心了些。交换基本信息后,约定好两天后在北京南站见面。腊月三十清晨,北京南站人头攒动。苏晴拖着行李箱,在约定地点张望。她手里拿着本《周刊现代》作为接头信号,觉得自己蠢透了。“苏小姐?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晴转身,眼前站着一个穿着深灰色羽绒服的男人,比她高半头,寸头,五官端正但不出众,属于扔人堆里找不着的那种。 与平台上那些“帅哥”相比,这位确实普通得过分——但也更像正常人。“陈默? ”对方点头,微微鞠躬:“接下来三天请多指教。这是合同。 ”他从背包里拿出两份打印好的协议。苏晴有些惊讶地接过合同,内容出奇地正规,包括双方权利义务、保密条款甚至意外情况处理方案。“你们这行都这么正式? ”“专业精神。”陈默言简意赅,眼神却有些闪烁。上车后,陈默一直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几乎不说话。苏晴试图打破尴尬:“你做这行多久了? ”“不久。”“平时做什么工作?”“打零工。”“为什么做这个?”“需要钱。 ”每个回答都不超过五个字,苏晴放弃了交流,戴上耳机听歌。 偶尔侧目观察身边的“临时男友”,他坐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像个军训的学生。 奇怪的是,尽管他声称是兼职演员,却丝毫没有表演系学生那种外放的气质,反而内敛得近乎压抑。四小时后,列车抵达济南西站。越靠近家,苏晴越紧张起来。 “等等见到我爸妈,你得自然点,”她嘱咐道,“牵手总会吧?”陈默点头,然后迟疑地伸出手。苏晴握住他的手,惊讶地发现掌心有茧,粗糙得像干体力活的手,完全不像演员该有的手。打车到家门口,苏晴深吸一口气,正准备按门铃,陈默突然拉住她。 “等一下。”他从背包里拿出几个精美的礼盒,“给你父亲的龙井茶,给你母亲的真丝围巾,还有给你奶奶的保健品。标签都已经撕了,不会穿帮。 ”苏晴惊讶地看着他:“这些...多少钱?我补给你。”“不用,服务包含在内。 ”陈默语气平淡,但眼神再次闪烁了一下。门开了,母亲系着围裙,满面笑容地迎出来:“晴晴回来了!这位就是...?”“阿姨您好,我叫陈默,晴晴的男朋友。”陈默微微鞠躬,语气自然了许多,递上礼物,“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苏晴愣在一旁——这人是精分吗?车上还像个哑巴,现在瞬间进入角色了? 母亲乐得合不拢嘴,赶紧招呼两人进屋。父亲也从厨房走出来,打量着陈默,目光审慎。 客厅里,老式的木质家具擦得锃亮,餐桌上已经摆了好几道凉菜。陈默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过,在那套老式组合柜上多停留了几秒。“这家具还在啊。”他轻声说,仿佛自言自语。 苏晴惊讶地看他:“你说什么?”“哦,我是说这套家具很有年代感,很好看。 ”陈默迅速恢复状态,对父亲说,“叔叔保养得真好。 ”父亲脸上露出些许得意:“用了三十多年了,木头越用越亮。小陈懂家具?”“略知一二。 ”陈默走到柜子前,轻轻拉开一个抽屉,“这个荷叶轨道有点松了,我待会儿可以帮您修一下。”苏晴瞪大眼睛——他怎么知道那个抽屉有问题?那是老毛病了,每次回家父亲都说要修却总是忘记。母亲在厨房喊帮忙,苏晴赶紧跟进去,留下父亲和陈默在客厅。“妈,需要我做什么?”苏晴心不在焉地问,耳朵竖起来听着客厅的动静。母亲压低声音:“这小伙子哪儿的人啊?做什么工作的? 怎么认识的?”苏晴照事先编好的说辞回答:“北京人,做文化传媒的,朋友介绍的。 ”说完赶紧转移话题,“红烧肉是不是糊了?”客厅里,父亲和陈默的对话隐约传来:“...这榫卯结构现在很少见了,当年我结婚时请老师傅打的...”“是,南方匠人的手艺,用的是老红松木,造板结实多了...”苏晴越发疑惑——陈默对老家具的了解似乎超出了普通年轻人的范畴。 晚饭时,亲戚们都来了,七大姑八大姨围了一桌子,焦点自然集中在苏晴和她的“男友”身上。大姨率先发难:“小陈啊,你和我们家晴晴怎么认识的啊?”陈默放下筷子,微笑回答:“朋友聚会上认识的,我被她唱卡拉OK时的样子吸引住了。”说着自然地把手搭在苏晴手上。 苏晴心里一惊——她确实爱唱卡拉OK,但没告诉过他啊!是巧合吗? 姑父接着问:“打算什么时候结婚啊?北京房价这么贵,买得起房吗? ”陈默不慌不忙:“正在攒首付,计划后年买。晴晴说不想太早要孩子,先以事业为重。 ”这回答完美避开了苏晴最怕的“什么时候生孩子”的问题,但他怎么知道她的想法?席间,陈默表现得体,敬酒规矩,说话得体,甚至还知道给苏奶奶挑鱼刺。亲戚们显然都被征服了,纷纷向苏晴父母夸赞找了个好女婿。 只有苏晴越来越疑惑——这个“临时男友”太了解她家了,甚至连她父亲喝酒后爱聊抗日战争史、母亲爱吃鱼眼睛这种细节都知道。晚饭后,大家坐在客厅看春晚,陈默悄悄起身收拾碗筷。母亲赶紧阻拦:“你是客人,怎么能让你动手!”“阿姨,让我帮忙吧,这是我家的习惯。”陈默说着,熟练地将碗筷摞在一起,端起盘子走向厨房。他对这个家的布局似乎很熟悉,直接走到洗碗池旁,打开右下方的橱柜拿出洗洁精——那是母亲一直放清洁用品的地方。 苏晴跟进来,靠在门框上看着他忙碌的背影:“你真的是第一次来山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