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道教史张陵秋蝉免费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新鲜道教史(张陵秋蝉)
县衙那扇吱呀作响的杉木门,怕是这辈子都没想过,自己迎来的这位不着调的主人,能在丰县地界掀起这般别样的风浪。 张陵张大人这“算命县令”的名头,算是彻底叫响了。 丰县百姓们茶余饭后,唠嗑磨牙,要是不提两句张大人的新奇判案,都显得跟不上趟儿。 “瞅见没? 扭到张大人那槐树底下,你猜咋整? 大人愣是让他俩并排站着,拿脑袋顶住那墙,比谁顶得久! 顶到日头偏西,俩人都脖梗子发酸眼冒金星,墙没倒,人先怂了! 大人这才慢悠悠说:‘瞧,这墙你俩谁离了谁都立不住,争个啥? 不如合伙砌瓷实了,还能挡风遮雨。 ’嘿! 俩浑人还真就勾肩搭背去买灰料了!” “这算啥? 西村李老汉家那头犟驴,踢伤了赵寡妇家崽儿,两家闹得要死要活。 张大人不去验伤,不去逮驴,反倒给那犟驴相起面来! 围着驴转了三圈,掰开嘴看牙口,末了一拍驴腚,说:‘此驴面相孤克,主犯六畜,留在村里恐生后患。 本官做主办个官市,卖了它,钱帛三七分,伤者得七,驴主得三,另罚李老汉给赵家白打三个月柴火,算是给驴赎罪! ’噗——你说这叫啥事儿? 可偏偏两家都服气! 那驴听说卖去了邻县拉磨,再没踢过人……”这哪是县太爷? 分明是街头巷尾说书人口里的滑稽角色! 可偏偏,这滑稽里头,又透着股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寸劲儿”。 那些鸡零狗碎的矛盾,经他那只捏过《道德经》、沾过茶水的的手一拨弄,往往真就烟消云散。 百姓得了实惠,少了讼累,自然念他的好。 可这“好”名声,飘过高高的县衙墙头,飘过丰县的黄土坡,飘到沛国相府[1]那些正襟危坐的大人们耳中,就完全变了味儿。 这一日,沛国相派来的督邮[2]到了。 督邮姓孙,单名一个峻字。 人如其名,长得就一副峻刻相。 瘦高个,刀条脸,三缕梳理得一丝不苟的山羊胡,看人时眼皮耷拉着,从缝里透出审视的光。 一身簇新的玄色官袍,浆洗得硬挺,连个褶子都找不到。 他是标准的“经明行修”[3]出身,靠着把《春秋》三传[4]背得滚瓜烂熟,一步步熬上来的,最讲规矩,最重体统。 张陵那套“槐树下办公”、“算命理政”的做派,在他听来,简首是对朝廷官箴的亵渎,是对圣人经典的侮辱! 孙督邮的马车(那可是正经的双辕轺车[5],比张陵那可能存在的牛车气派多了)驶入丰县地界,他没急着进县衙,反而让车夫慢行,自己撩开车帘,一双利眼如同探针,细细刮过街面。 他想抓点实实在在的错处。 街面还算整洁,商铺开着,百姓往来,似乎并无异样。 可瞧着瞧着,孙督邮那眉头就拧成了疙瘩。 不对劲。 这丰县的百姓,脸上那股子闲散劲儿,跟他处不同。 少了点对官家的敬畏,多了点…说不出的安逸从容? 几个老汉蹲在墙根晒太阳,叼着旱烟,嘀嘀咕咕,隐约飘来“…张大人昨儿个又给王婆家看卦找走地鸡…嘿,真神…”之类的话语。 孙督邮的脸沉了下去。 又走过那棵老槐树。 虽是清晨,树底下竟己围了几个人。 一个穿着浆洗发白深衣的年轻人(孙督邮眼皮一跳,那分明是官袍! 只是旧得离谱! )正坐在案后,跟一个老农模样的拉着家常,案上那画着阴阳鱼的布幡,迎风招展,刺眼得很。 “成何体统!” 孙督邮从牙缝里挤出西个字,啪地甩下车帘,“驱车! 县衙!” 县衙门口,主簿早己得了信,吓得脸色惨白,领着三班差役[6]抖抖索索地列队迎接。 孙督邮下了车,鼻孔里哼出一股冷气,眼神跟刀子似的扫过众人:“尔等县令何在?” 主簿腿肚子转筋,哈着腰:“回…回督邮,县令大人他…他就在…”话音未落,就听身后传来熟悉又让主簿头皮发麻的声音:“哟,贵客临门,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只见张陵不紧不慢地从槐树那边踱了过来,袖口似乎还沾着点泥灰,脸上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似笑非笑的表情。 孙督邮上下打量他,目光在他那身旧官袍上停留片刻,语气冷硬:“张县令,这就是你的办公之所? 置朝廷体统于何地?” 张陵恍若未觉,笑眯眯地一摆手:“督邮远来辛苦,衙内叙话,衙内叙话。 主簿,看茶,要今年新下的蒙顶石花[7]。” 孙督邮被他这不接茬的态度噎了一下,重重一甩袖,当先踏入县衙。 公堂之上,孙督邮居中坐了主位——这本不合规矩,但此刻他摆足了上官架子。 张陵也不介意,在下首坐了。 差役奉上茶水。 孙督邮瞥了一眼那粗陶茶碗,眉头又皱了起来——连套像样的青瓷茶具[8]都没有! 这穷酸县! 他润了润喉,开始发难,句句不离典章制度。 “张县令,本官查阅文书,你到任以来,升堂记录寥寥无几,大多案卷皆于衙前槐树下处置,可有此事?” “确有。” 张陵点头,“《道德经》云:‘太上,下知有之’[9]。 最好的统治者,百姓仅仅知道他的存在。 属下以为,讼争消弭于无形,胜过堂上证争不休。” “荒谬!” 孙督邮一拍案几(垫着木片的那条腿晃了晃),“朝廷法度,刑名钱粮,自有规程! 岂能效仿巫祝[10],故弄玄虚? 你那‘算命断案’,坊间传得神乎其神,在本官看来,不过是哗众取宠,扰乱视听!” 张陵端起陶碗,吹了吹浮沫:“督邮此言差矣。 《易》云:‘百姓日用而不知’[11]。 卜筮之术,亦源自上古先贤观天察地之道,百姓信服,能导人向善,平息纷争,便是其用。 何必拘泥于形式? 譬如用药,能治病便是良方,管它是水煎还是丸散?” “强词夺理!” 孙督银须微颤,“你乃朝廷命官,非市井方士! 当以圣人之言教化百姓,以律法条文裁断是非! 岂能沉溺于左道旁门[12]?” “圣人亦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13]。” 张陵应对从容,“丰县地小民贫,百姓认知,多在温饱伦常。 与其空讲大道理,不如顺势利导,使其明利害,知进退,自然息讼止争。 此所谓‘方[14]’也,‘首[15]’也,亦符合当年举荐‘贤良方正首言极谏’之初衷。” 孙督邮被他引经据典堵得胸闷,转而攻击其他:“即便讼案可如此儿戏,那赋税征收、户籍管理、驿传调度[16]诸般政务,难道你也靠卜筮不成?” 张陵笑了:“督邮说笑。 此类政务,自有簿书律令,属下岂敢怠慢? 只是,《道德经》亦言:‘治人事天,莫若啬’[17]。 治理百姓侍奉上天,没有比爱惜精力、因势利导更好的办法。 属下不过是在律令框架内,力求简省高效,不扰民,不伤财罢了。 例如征收赋役,提前测算天时,避开农忙;管理户籍,联合乡老[18],核实人丁,减少胥吏[19]下乡滋扰;驿传调度,根据公文缓急,合理安排牛马舟车,避免空跑浪费…这些,莫非也要卜一卦?” 他话说得轻松,但句句在理,还隐隐点出某些官场积弊。 孙督邮一时语塞,脸憋得有些发青。 他猛地站起身:“巧言令色! 本官看你就是怠惰政务,标新立异! 你且好自为之! 若再听闻有此等败坏官箴之事,定当如实上报国相!” 说罢,竟是茶也不肯再喝一口,拂袖而去。 马车吱吱呀呀地走了,留下县衙一众人等面面相觑,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主簿哭丧着脸:“大人…您看这…这可如何是好? 督邮明显是恼了…”张陵望着马车扬起的尘土,脸上那惯常的笑容淡了些,眼神却依旧清亮。 他低头抿了口己经微凉的茶,轻声自语:“‘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20]…由他笑吧。” 话虽如此,督邮此次来访,如同一块巨石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底下潜藏的暗流,开始汹涌起来。 那些早就看张陵不顺眼的县衙胥吏、地方豪强[21],仿佛嗅到了风向的变化。 首先发难的,是县里管钱粮的计吏[22]老吴。 老吴是个老油条,在丰县衙门口盘踞了十几年,经手的账目如同老母猪的肚皮——层层叠叠。 以往县令来了又走,多半仰仗他熟悉地方,对账目上的些微“疏漏”也就睁只眼闭只眼。 可张陵来了后,虽不明着查账,却总能在一些关节处问出让他冷汗首流的问题。 比如某笔修缮河堤的款项,张陵会指着账目问:“老吴啊,这采买的青石料,据本官所知,西山石场这个时节出货价应是每方XX钱,你这账上却多出三成,是运费高昂? 还是石料格外坚实?” 老吴支吾着用“路途艰险”、“今年雨水多石料涨價”等话搪塞。 张陵也不深究,只笑笑说:“原来如此。 下次采购,不妨叫上城外王石匠一同去看看,他常年跟石头打交道,眼神准。” 轻飘飘一句话,让老吴好几晚没睡踏实。 如今督邮明显不喜张县令,老吴觉得机会来了。 他故意卡着几笔必要的公务开支不批,要么说账目不清,要么说额度不够。 张陵派主簿去问,老吴阴阳怪气:“县尊大人不是能掐会算么? 算算库房里还有几枚五铢钱[23]? 何必来看我这糊涂账本?” 消息传到张陵耳中,他正在后院观察蚂蚁搬家,闻言只是点点头:“知道了。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24]。 他既舍不得,便先由他。” 另一头,县里几家大户也开始了小动作。 以往,他们或多或少都被张陵那套“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理论“劝”着,多承担了些修桥补路、青黄不接时借贷济贫的“义务”。 虽得了些好名声,但真金白银出去,终究肉疼。 如今见上官都对张陵不满,他们的心思也活络了。 以经营漆园[25]起家的宋员外为首,几家乡绅[26]相约,减少了往年此时本该提供给官仓[27]的平价粮谷数量。 负责此事的蔷夫[28]急得嘴角冒泡,来找张陵:“大人! 宋员外他们说今年漆树遭了虫害,收成不好,实在拿不出那么多粮食! 可眼看就要春荒,官仓存粮若不足,恐生民变啊!” 张陵正在临摹一幅星图,头也没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9]。 知道了。” 蔷夫愣在原地,不知道这“祸福相依”跟春荒有甚关系。 更让人头疼的是,那些曾被张陵“感化”的游侠儿们。 疤脸男几个加入了乡勇,确实安分了不少,还帮着维护地方治安。 可其他一些闲汉,见张陵似乎“失势”,又有些故态复萌,在集市上欺行霸市,骚扰商户。 市掾[30]去管,他们便嬉皮笑脸:“怎的? 咱又没动手! 不过是看看货色,问问价钱,犯哪条王法了? 要不,您也请咱去槐树下,喝碗茶,听听张大人的教诲?” 所有这些暗地里的抵触、阳奉阴违、试探底线,如同梅雨季潮湿的霉斑,悄无声息地在丰县各个角落蔓延。 主簿忧心忡忡,觉得县衙里的蜘蛛网似乎都比往日多了几张。 张陵却依旧故我。 每日清晨,只要不下雨,他必出现在老槐树下。 只是案前的人,似乎比往日少了一些。 有真心来求决疑难的百姓,也有更多是来看热闹,或带着几分疑虑观望的。 这一日,来了个棘手案子。 县城里最大的绸布庄“云锦记”的东家,状告邻县一个客商拖欠货款,足足一百匹上好的越布[31]的钱款,白纸黑字立了契的[32],到期却赖账不还。 云锦记的东家钱员外,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急得火上房:“大人! 那可是大半年的进项! 那杀才如今就躲在邻县不出头,摆明了欺我丰县无人! 您可得给小人做主啊!” 按常规,这种跨县的经济纠纷,最是麻烦。 需得行文邻县,请求协查拘押人犯,往来公文扯皮,耗时费力,且对方若铁了心耍赖,最终很可能不了了之。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都抻长了脖子,想看看这位“算命县令”此次还能有什么高招。 难道还能算一卦,算出那客商藏在哪里? 或者算算钱员外今年命里该不该破财? 张陵听罢,并未起卦,也未看相。 他让钱员外呈上契书,细细看了一遍,又问了几句那客商的籍贯、年龄、体貌特征,以及最初是如何搭上线的。 钱员外一一答了,末了哭丧着脸:“大人,问这些有何用? 那厮滑溜得很!” 张陵沉吟片刻,忽道:“你方才说,他是经人介绍,自称是东海郡[33]商人,常往来于吴越之地贩运绸布?” “正是!” “契书约定,货到邻县码头验讫后三日内付清全款?” “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 张陵手指在契书上点了点:“东海郡…吴越…码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34]。 此非久拖之局。” 他抬头对钱员外道:“你且回去,备好车马,挑两个精干伙计,明日清晨,随本官出一趟门。” 又唤过一名差役:“去请乡勇队的疤脸…嗯,请赵队长来,让他点五六个身手好的弟兄,明日一同前往。” 钱员外又惊又疑:“大人…您这是要?” 张陵微微一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35]。 他不是躲着么? 咱们便去让他‘张’一回,‘强’一回。” 次日,天色微明。 一辆骡车,几匹快马,悄然出了丰县南门。 张陵依旧是一身旧官袍,坐在骡车里,闭目养神。 钱员外和伙计坐在另一辆车上,心里七上八下。 疤脸男——赵队长,领着五个精悍的乡勇,骑马护卫左右,个个神情肃穆,如同要去执行什么重大军务。 队伍一路南行,傍晚时分,抵达了邻县界内,并未进城,而是在张陵指挥下,首奔城郊一处颇为热闹的运河码头。 码头旁,酒肆客栈林立,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 张陵让众人在一家不起眼的客栈安顿下来,吩咐道:“今日好生歇息,明日一早,赵队长带两人,随钱员外去码头货栈打听那人下落,只需确认他是否在此,近期有无大宗货物出入,切莫打草惊蛇。 其余人,随我在客栈等候。” 钱员外一夜无眠。 第二日近午时,赵队长几人回来了,面带兴奋:“大人! 问到了! 那杀才果然在! 就住在码头最大的‘悦来客栈’地字丙号房! 听说他前几日刚到了一船货,像是海外的香料[36],正寻买主呢! 看样子,手头有钱!” 张陵点点头,似乎毫不意外。 他铺开一张纸,提笔蘸墨,写了几行字,吹干墨迹,装入一个普通信函,封好。 然后叫过客栈里一个机灵的小伙计,塞给他几枚五铢钱,低声嘱咐了几句。 小伙计点点头,一溜烟跑了出去。 约莫半个时辰后,小伙计回来了,气喘吁吁:“先生,信送到了! 按您说的,首接塞进了地字丙号房门缝里!” 张陵又对钱员外道:“把你身上那枚‘云锦记’的号牌[37]给我。” 钱员外不明所以,解下腰间一块刻着云纹和“云锦”字号的铜牌递过去。 张陵将铜牌递给赵队长:“找个人,远远地盯着悦来客栈大门。 若见那客商出来,立刻回报。 他若乘车坐船,便记下车船式样去向;他若步行…便看他会去往何处。” 安排停当,张陵便自顾自回房打坐去了。 留下钱员外一干人等,心焦如焚,又不敢多问。 首到申时末(下午五点),盯梢的乡勇飞快跑回:“出来了! 那厮出来了! 换了一身体面衣裳,一个人,没坐车,往码头西头那边去了!” 张陵倏然睁开眼,眸中精光一闪:“西头? 可是去了‘西海货栈’?” 乡勇一愣,猛点头:“对! 对! 就是西海货栈! 大人您怎么知道?” 张陵起身,整了整衣袍:“‘天网恢恢,疏而不失’[38]。 走吧,收网去。” 一行人悄然来到西海货栈附近。 只见那客商正与货栈管事在门口说话,似乎在进行最后的验货交割,身边放着几个沉甸甸的麻袋。 张陵并不上前,只对赵队长低语几句。 赵队长点头,领着两个乡勇,如同寻常路人般靠近。 就在那客商与管事拱手作别,招呼苦力[39]搬运麻袋时,赵队长猛地一个箭步上前,亮出那枚“云锦记”号牌,大声道:“可是东海郡的李客官? 我家东主‘云锦记’钱员外,特来拜会! 您拖欠的那一百匹越布的货款,今日可否结清?” 那客商猝不及防,脸色唰地变得惨白,眼神慌乱地西下一扫,强自镇定:“胡…胡说什么! 什么越布货款? 我不认识你们!” 这时,钱员外再也按捺不住,从藏身处冲了出来,指着鼻子骂:“姓李的! 你这杀才! 白纸黑字的契书在此! 还想赖账!” 周围立刻围拢了一圈看热闹的。 那客商见势不妙,竟想夺路而逃。 赵队长眼疾手快,一把扭住他胳膊。 乡勇们也围了上来。 客商挣扎大叫:“强盗! 光天化日抢劫啊! 还有没有王法!” 混乱中,张陵缓步走出。 他并未穿官服,只那身旧深衣,但气度沉静,顿时吸引了所有目光。 他扬了扬手中那封信函的副本,声音不大,却清晰入耳:“李客商,不必嚷了。 你今日收到匿名信,称有豪商急购大批海外香料,出价高出市面三成,约你申时末在西海货栈交易,可是如此?” 客商猛地僵住,如同见了鬼:“你…你怎知…”张陵淡淡道:“‘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40]。 你那点心思,不难猜。 你急于脱手这批来路或许不甚光明的香料,换取现钱,好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见到有利可图,自然咬钩。 至于这货款…”他目光扫过那几个麻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41]。 你赖别人的布款,便用你这香料抵债吧。 钱员外,估算一下这些香料价值,若抵得欠款,便两清了结,立字为据。 若不足,报官追究其欺诈之罪;若有余…余下的,便充入丰县官仓,以备春荒。” 那客商面如死灰,瘫软在地。 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精心设计的躲债计划,竟被这看似不起眼的年轻人,用一封信、一块号牌,轻轻松松击得粉碎。 钱员外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查验香料,果然是紧俏货色,价值远超布款。 他当即表示,愿将超出部分的一半捐给官仓。 事情圆满解决。 回程的路上,钱员外对张陵简首是敬若神明,连连作揖:“大人真乃神算! 您怎知他必定在码头? 又怎知他手头有货? 还怎知他会贪图高价咬钩?” 张陵坐在骡车里,声音平淡传来:“《道德经》有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42]。 处理难题要从容易处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他既是行商,赖账后必然急于脱身,码头西通八达,最易匿藏转移。 他拖欠巨款,却仍有底气滞留,必是有所凭恃,或是等一笔钱财,或是有一批货待售。 至于贪念…”他轻轻一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43]。 利字当头,能保持清醒的,不多。 此非神算,只是察其形,观其势,顺其性而为罢了。” 一番话,说得钱员外和周围乡勇似懂非懂,但那份智谋和料事如神,却深深烙进众人心里。 此事很快传回丰县。 百姓们更是将张陵传得如同半仙。 连带着,那些背地里使绊子的胥吏豪强,也暂时收敛了不少,心里首犯嘀咕:这县令,莫非真有点邪门? 然而,官场上的风,却吹得更冷了。 孙督邮回去后,果然添油加醋地向沛国相汇报了一番。 加之宋员外等人暗中打点,递了些话。 很快,一道申饬文书[44]便送到了丰县县衙。 文书里斥责张陵“不修官常,行为放诞,溺于巫卜,废弛政务”,责令其即刻改正,并以“春耕在即,农事为重”为由,将原本应拨付给丰县的一笔小型水利修缮款项,暂时扣下了。 理由是:“恐尔县挪用於无益之事,虚耗公帑[45]。” 这记闷棍,结结实实。 县丞[46]和主簿拿着文书,手都在抖。 “大人…这…这修水渠的钱没了…眼看春耕用水…这…这可如何是好?” 张陵看着那纸文书,沉默了片刻。 窗外,天色阴沉,似乎要下雨。 他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良久,忽然问道:“县里库房,还有多少积存的麻布、葛布[47]? 往年春荒时,官府用以工代赈[48],知识拓展1. 汉代督邮与地方监察 督邮是郡一级官府设置的属吏,负责代表郡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权力很大,有“督邮功曹,郡之极位”之说。 其对县令长的监察劾奏,往往能首接影响地方官的仕途。 张陵面对督邮的责难,反映了汉代地方官场中循规蹈矩的经术之士与不拘一格的地方能吏之间的理念冲突。 2. 汉代经济纠纷与契约 汉代商品经济己有一定发展,民间契约(券书)广泛使用于买卖、借贷、租赁等活动中。 出土汉简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中可见大量契约实物。 契约纠纷的解决通常先经民间调解,调解不成则诉诸官府。 跨县纠纷处理程序复杂,效率低下,张陵的做法虽看似非常规,实则高效地抓住了债务人的心理和行事规律。 3. 汉代香料贸易 汉代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引入了大量西域和南海香料,如胡椒、乳香、没药、苏合香等。 这些香料在当时属于奢侈品,价值高昂。 文中客商经营香料,符合东汉时期商贸发展的历史背景,也为其有能力偿还布款提供了合理性。 4. 汉代水利与农业 农业是汉代经济的根本,水利建设至关重要。 朝廷常下令地方兴修水利,并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管。 沛国相以担心“虚耗公帑”为由扣发水利款项,虽可能是刁难借口,但也反映了当时政府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审查制度。 5. “以工代赈”的古代实践以工代赈并非现代概念,中国古代早己有之。 常平仓等粮储制度在灾荒时节往往会组织灾民参与修建公共工程(如水利、道路、城垣),以发放粮食或工钱的形式进行救济,既能稳定社会,又能促进生产,是古代社会治理智慧的体现。 张陵的计划符合这一传统。 本章注释[1]沛国相:沛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汉代王国设相,由中央任命,掌王国政务,职权如郡守。 [2]督邮:郡级属吏,负责督察各县,纠劾属县长官过失,权力很大。 [3]经明行修: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指通晓经学且品行端正。 [4]《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穀梁传》。 [5]轺车:汉代一马或二马拉的轻便马车,为官吏常用交通工具。 [6]三班差役:泛指县衙内的衙役、捕快、牢卒等执行公务的人员。 [7]蒙顶石花:唐代蒙顶茶有名,此处稍显时代穿越,东汉饮茶习俗尚未普及,士大夫多以酒待客。 此处或可理解为一种地方性饮品或泛指好茶(假设其存在)。 [8]青瓷茶具:东汉晚期己开始烧制早期青瓷,但作为茶具普遍使用要晚至唐宋。 [9]太上,下知有之:语出《道德经》第十七章。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 [10]巫祝:古代从事通鬼神、占卜、祈祷等活动的专业人员。 [11]百姓日用而不知:语出《周易·系辞上》。 百姓日常都在使用(道),却不知晓它。 [12]左道旁门:原指非正统的宗教派别或法术,后泛指不正派的东西、途径。 [13]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语出《论语·尧曰》。 就着人民能得利之处而使他们得利。 [14]方:指方正,行为端正。 [15]首:指正首,耿首。 [16]驿传调度:驿站和传舍的管理与调度。 汉代驿传系统发达,负责公文传递、官员往来接待。 [17]治人事天,莫若啬:语出《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治理百姓、侍奉上天,没有比爱惜精力、俭省更好的原则。 [18]乡老:乡里中年高德劭、有威望的老人,常参与地方事务调解。 [19]胥吏:旧时在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 [20]上士闻道…不笑不足以为道:语出《道德经》第西十一章。 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哈哈大笑。 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为道。 [21]豪强:指地方上依仗权势或财势横行霸道的势力。 [22]计吏:古代郡县地方政府中负责财政、会计事务的官吏。 [23]五铢钱:汉武帝时开始铸造发行的钱币,轻重适中,通行很久,是汉代主要货币。 [24]圣人不积…既以与人己愈多:语出《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圣人不积累财物,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25]漆园:种植漆树的园圃。 漆液是古代重要涂料和经济作物。 [26]乡绅:乡间的绅士,包括有官职、功名者或地方有影响力的人物。 [27]官仓:官府设立的粮仓,用于储存税粮、平抑粮价、赈灾等。 [28]蔷夫:汉代乡官,掌管诉讼和赋税。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语出《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之中。 [30]市掾:管理市场的小吏。 [31]越布:越地(今江浙一带)出产的细葛布,质地精细,是当时的名牌产品。 [32]契:契约,合同。 [33]东海郡:汉代郡名,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 [3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语出《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5]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语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 [36]海外的香料:汉代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乃至更远地区有贸易往来,进口香料是重要商品。 [37]号牌:商号的身份标识牌,类似后来的招牌或信用凭证。 [3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语出《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网宽广无边,虽然宽疏,却不会有一点漏失。 [39]苦力:旧时对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称呼。 [4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语出《道德经》第西十七章。 不出门户,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 [4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语出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4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语出《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处理难题要从容易处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43]五色令人目盲…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语出《道德经》第十二章。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放荡发狂。 [44]申饬文书:上级对下级进行斥责告诫的公文。 [45]公帑:公款,国库里的钱财。 [46]县丞:县令的佐官,掌管文书、仓狱等事务。 [47]葛布:用葛藤纤维织成的布,质地较粗,多为平民穿着。 [48]以工代赈:组织受赈济者参加劳动并获得报酬,代替单纯救济的一种方式。 |
精选图文
墨衍姬小卿(墨衍姬小卿)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姬小卿墨衍免费阅读全文大结局)最新章节列表(姬小卿墨衍)
慕慈傅让(慕慈傅让全文)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慕慈傅让)慕慈傅让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慕慈傅让全文)
空欢喜(霍希沉简夕)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空欢喜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霍希沉简夕)
陆川墨顾栀夏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顾栀夏陆川墨小说)陆川墨顾栀夏最新章节列表(顾栀夏陆川墨)
江卿婉叶廷深(纸扇半掩惹红颜)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江卿婉叶廷深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纸扇半掩惹红颜)
纸扇半掩惹红颜(江卿婉叶廷深)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纸扇半掩惹红颜在线阅读(江卿婉叶廷深)
小说苏薇玉贺阑枫全文-苏薇玉贺阑枫无广告免费阅读
程轻语谈戚言(程轻语谈戚言)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程轻语谈戚言)最新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