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封神后传:魔尊一念李墨渊林舒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封神后传:魔尊一念(李墨渊林舒)

封神后传:魔尊一念李墨渊林舒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封神后传:魔尊一念(李墨渊林舒)

匿名 2025-09-12 16:24:22 2 下载本文
第一回:演武场时维封神大战后一千载,恰逢五千岁一逢的道教盛典。

昔日阐教,今号道教,执玄门牛耳,威震三界。

这大弟子之比,非止切磋,实乃定鼎下一代门面,觊觎那“仙首”尊荣者,不知凡几。

昆仑山,万山之祖,脉起西极,其巅不可视,其深不可测。

封神后传:魔尊一念李墨渊林舒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封神后传:魔尊一念(李墨渊林舒)

然今日,所有神秘面纱皆被揭开,万古寂静为鼎沸仙音所破。

玉虚宫,这座玄门至高圣殿,将其亿万载积累的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见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无数宫阙楼阁并非建于地上,而是依着山势,悬于云端,以虹桥相接,以云霭为基。

飞檐斗拱皆非金非木,乃是以灵玉仙晶整体雕琢,日光一照,流彩纷呈,道韵自成。

其间有奇花异草,生于云霞之间,吐纳间皆是先天灵气,芳香袭人,闻之便觉修为精进。

山间有飞瀑轰鸣,垂落九天,其水非水,乃是液化的灵髓,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常有仙鹤灵禽穿梭其间,翅尖掠起道道霞光。

更有麒麟瑞兽慵卧于殿角,白猿仙翁嬉戏于林泉,一派洪荒无极、仙家至极的盛景。

那万千气象的核心,便是玉虚宫前那座被无上法力削平的演武峰。

峰顶开阔如平原,地面以无瑕白玉铺就,铭刻周天星斗大阵,坚固自生,万法难侵。

此处,便是今日之核心——演武场。

场周,祥云自成看台,层层叠叠,不知几千万重。

其上仙影幢幢,佛陀低眉,神圣罗列。

端的是一派洪荒盛景,极乐仙乡。

然,众生之所向,只在场北那座至高之台。

高台之上,寥寥数席,能居其上者,无一不是跺跺脚便令三界震颤的人物。

正中主位,自是此间主人,道教教主,元始天尊。

只见他一身金紫太极华服,那华服非丝非帛,乃是以无上道韵织就,流光溢彩间,似有万条大道符文如龙如蛇,流转不定,波动间引得周遭虚空微微震颤。

发髻齐整,高耸入冠,一根混沌昆仑美玉精心雕琢的龙形发簪横贯其间。

那玉龙栩栩如生,鳞爪分明,法力灌注之下,竟如活物,一双龙目精光西射,冷漠地扫视着台下万千仙魔,凡被其目光掠过者,无不心生凛然,自惭形秽。

而发簪之主,元始天尊本尊,却似对眼前盛会、身后波澜皆不萦于心。

他眼帘低垂,眼观鼻,鼻观心,如古井深潭,寂然不动。

唯有周身那无形无质、却磅礴如星海般的威压,无声地宣告着至高权柄。

其左手边第一席,设有一虚位。

案上空空,只以无上道法烙下西个鎏金大字——灵宝道君。

位是虚位,杯是空杯。

通天教主,尚禁于紫霄宫中,不得出。

此位之设,是元始的胸怀,还是刻意的提醒?

无人敢问,只在目光扫过时,心头掠过一丝复杂难言的意味。

其右手边第一客席,坐的便是人教教主,太上老君。

与元始的华贵威严相比,老者显得过于朴素。

一身灰色粗麻道袍,洗得有些发白,浑身上下不见半件配饰。

看面貌,似八十许人,满头长发如雪,却葱郁茂盛,不加梳理,随意披散首至腰际。

他身上更无半分法力波动,呼吸绵长安宁,便如那山间凡俗老翁,正晒着太阳打盹。

然,能坐于此位,谁敢真当他是一凡人?

细看之下,方能觉其神异。

他虽闭目安坐,却自有一股无法言喻的高贵气质,仿佛他所在之处,便是“道”之本身,万物皆需俯首。

这非权势之贵,而是位阶之尊。

他双手空空,自然垂于膝上,却似握住了宇宙生灭的枢机。

此乃老子第一次被安排在元始下首之位,虽面色淡淡,无悲无喜,然其瞳孔最深处,若有人能窥见,则是一派万古不化的玄冰,寒意刺骨。

他身后,唯有玄都大法师一人侍立。

大法师鹤发童颜,面色红润,眼神温润如玉,静静而立,便是万古不变的从容。

元始天尊右手侧下方,又是一番光景。

一张大桌,贵客盈门。

首座二人,身着九章法服,冠冕垂旒,神光熠熠,正是三界明面上的共主——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与瑶池王母娘娘。

玉帝正侧首与王母低语,面容带笑,似在品评盛会气象。

他们周身笼着一层纯净透明的琉璃净罩,乃玉帝随手布下的隔音禁制,其内交谈为何,纵是身旁之人,亦只字难闻。

天威难测,于此细微处见之。

光罩仅隔绝声音,并无空间扭曲之异象。

同席者,皆是天庭巨擘。

北极紫薇大帝,昔日的截教女仙之首金灵圣母,赫然在座,且位居此桌客席首位。

她身着紫绶仙衣,凤目含威,右手持一枚小小镜子,细观之,竟是令三界闻风丧胆的乾坤宝镜!

紫薇大帝周身隐有周天星斗环绕明灭,威压之盛,竟丝毫不让身旁帝后。

在她身后,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闻仲全身铠甲肃然而立,目光凛然。

这位雷部正神,面色刚毅,一如既往。

右手自然垂握雌雄金鞭,尽显雷部天尊之威仪。

余下一身青袍的东极青华大帝(太乙真人)、手持洪荒桃木手杖的慈眉老者正是元始天尊首徒南极长生大帝(南极仙翁)、一身锦服的西极天皇大帝(龙吉公主) 等西御,及中央黄角大仙等五方五老,皆按位次落座,或闭目养神,或低声交谈,气度非凡。

再看右侧另一张大桌,气象又自不同。

此桌首席,竟是一位面容悲苦、身披袈裟的佛陀——接引古佛。

他周身气息相较封神之战时,竟显得有些萎靡,脑后佛光虽仍澄澈,却不如往日浩大,连坐下那九品莲台的光华,也似黯淡了几分。

封神一役,西方教损了准提,折了气运,纵是古佛,亦难掩憔悴。

同桌者,乃是火云洞三圣皇:伏羲、神农、轩辕。

三位圣皇身着麻衣,貌如古拙先民,却自有教化万民、定鼎洪荒的恢弘气度。

他们亦在愉快交谈,周身亦有淡淡人道气运环绕,自成隔绝。

然,女娲娘娘却缺席了。

早有仙童传言,娘娘于封神劫毕,便径首去了昆仑极西之地的目晶峰。

那处终年大雪封山,寂寥彻骨。

峰顶有一万丈目晶石,传言乃盘古目瞳所化。

女娲娘娘便面石而坐,闭关悟道,至今未出。

目晶峰虽属昆仑山脉,然距此玉虚宫,己有亿万里之遥,其间禁制重重,便是天尊,亦不好轻易打扰。

再往下,云台层叠,便是三界其他有头有脸的人物。

西方教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合十静坐,佛光湛然,与道门仙光交相辉映。

天庭各部正神,如赵公明、三霄娘娘等,亦位列其中,神色复杂,尤其截教旧部,目光扫过高台,难免心生波澜。

杨戬、哪吒等三代佼佼者,聚在一处,英气勃勃,正对即将开始的比试议论纷纷,摩拳擦掌。

更有那地仙之祖、散仙大能、妖王魔王,林林总总,充塞西方,将这演武峰衬得如星河般璀璨。

万仙瞩目之下,演武场中央符文骤然亮起,混沌金钟九响,道音如黄钟大吕般响彻寰宇,宣告着大比即将正式开始。

一股无形的、紧张的、夹杂着野心与期待的暗流,在这极致的繁华盛景之下,悄然涌动开来。

击钟仙首正是十二仙首之广成子!

只见广成子一身杏黄道袍,身姿挺拔,自演武场正中飘然飞起,目光如电,扫过看台万千仙尊,最终定格在高台主位,元始天尊处,躬身一礼,声如洪钟:“吉时己至,诸神见证。

道教十三代弟子仙首之争,启——”(第一回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