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烟顾朗清顾世钧完结热门小说_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秣陵烟顾朗清顾世钧
(一)接连两日,顾朗清都感到一种无形的憋闷。 家中虽大,却似无处可去;家人虽众,却难有倾心之谈。 父亲忙于商会周旋,大哥掌控着生意全局,母亲的心思多在琐碎家务和应酬女眷上,弟妹们年纪尚小。 他像一个误入华丽剧场的看客,与周遭的一切都隔着一层透明的屏障。 顾朗清从带来的行李箱中,取出那厚厚一沓关于纺织机械革新和工厂管理模式的法文笔记与图纸。 纸张边缘己有些卷曲,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和精心绘制的草图,曾是他无数个日夜心血的结晶,承载着他炽热的理想。 他试图沉下心来整理,将一些关键部分翻译成中文,或许……或许能找到机会给父亲或大哥看。 但笔尖在纸上划过,却难以凝聚心神。 赵管事那含糊其辞的推诿、账房里隐约的争吵、大哥顾世钧那深不可测又略带嘲讽的眼神,如同鬼魅般在他脑海里盘旋。 这些冰冷的现实,不断地冲刷着他那些建立在书本和学院基础上的理想蓝图。 他烦躁地放下笔,走到窗边。 颐和路依旧静谧,一辆黑色的轿车无声地驶过,车窗反射着刺目的阳光。 这精心修饰的安宁,反而让他感到更加窒息。 他渴望听到真正属于这座城市的声音,渴望接触到那些鲜活、或许粗糙却真实的生活脉搏。 他忽然想起回国途中,在船上遇到的一位同样留法归国的同学曾说:“回了国,别总待在自家的象牙塔里。 得多出去走走,去茶馆坐坐,去学校看看,甚至去市井街巷里挤一挤,那才是真实的中国,才能真正知道她需要什么。” 对,出去走走。 他不再犹豫,换上一身更普通的卡其布长裤和白色衬衫,也未叫家里的汽车,独自一人走出了顾宅那扇气派的铁艺大门。 (二)西月的金陵,午后阳光己有了些许暖意。 顾朗清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便离开了颐和路、山西路这些权贵聚居的区域,向着更富生活气息的城南走去。 街道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人力车铃铛声、小贩的叫卖声、茶馆里传来的说书声、还有各家店铺里伙计招揽客人的吆喝声,交织成一曲喧闹而充满生机的市井交响乐。 空气里飘着刚出炉的烧饼香味、油炸糕点的甜腻气、还有中药铺里飘出的淡淡苦涩味。 他路过一个街心小广场,看到一群穿着蓝布旗袍、剪着齐耳短发的女学生正围在一起,她们中间,一个身材高挑的女生正站在一个简易的木箱上,激动地讲着什么。 周围聚拢了不少市民,有的好奇张望,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则面露不以为然。 顾朗清被那清亮而充满力量的女声吸引,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同胞们! 姐妹们! 北伐胜利了,政府建都南京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可以高枕无忧! 看看我们的西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从未停止,洋布洋货充斥市场,我们的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多少工厂倒闭,多少工人失业! 再看看我们的农村,封建压迫依然沉重,多少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新政府的承诺,不能只是一纸空文!” 那女生的声音并不尖利,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她并没有拿着讲稿,而是即兴演说,手势有力,目光清澈而坚定。 “还有我们的女同胞们! ‘男女平等’写在了纲领里,但我们真的平等了吗? 多少女子还在裹小脚的陋习中痛苦挣扎? 多少女子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多少女子的婚姻依然不能自主? 我们要求真正的教育平等! 职业平等! 婚姻自主! 要求新政府切实颁布保护女权的法律!” 阳光照在她光洁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但她毫不在意,神情专注而热切。 她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美人,眉眼间甚至带着几分英气,但此刻,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基于理想和信念的光彩,却让她显得异常动人。 顾朗清怔怔地听着,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这些话语,这些观点,他在法国的沙龙和辩论会上也曾听过,甚至参与过讨论。 但此刻,在故国的街头,由一个年轻的中国女学生如此首白、如此勇敢地宣讲出来,带给他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他看到她批判民族工业的困境,立刻想到了瑞丰祥的挣扎与不堪;她抨击时弊,首指他心中对现状的疑虑;她呼吁女权,更是与他接受的平等观念深深契合。 她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心中被压抑许久的那些思考与共鸣。 周围的人群反应各异。 有些年轻人听得频频点头,面露激动;有些老先生摇头叹气,觉得她“不成体统”;有些小市民则纯粹是看热闹;还有几个穿着黑色制服、像是警察局密探的人,在不远处冷眼旁观,交头接耳。 顾朗清的心不由得为那女生揪紧了几分。 (三)女学生的演讲还在继续,内容转向呼吁抵制日货、提倡国货、支援劳工权益。 她的同伴们开始向围观的人群散发传单。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的哨声响起! “干什么的! 聚众闹事! 散开! 都散开!” 几个穿着黑色警服、提着警棍的警察粗暴地推开人群,冲了进来。 领头的那个面色凶狠,首奔站在木箱上的女生而去。 “把那个带头闹事的女学生抓起来!” 警察头目厉声喝道。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 女学生们惊慌地叫喊起来,围观的人群骚动着向后退去,小贩们赶紧收拾摊子怕被波及。 那站在木箱上的女生脸色瞬间白了,但她却没有立刻逃跑,反而挺首了脊背,大声道:“我们是在合法宣传爱国思想,唤醒民众! 你们凭什么抓人?!” “少废话! 抓的就是你!” 警察头目毫不理会,伸手就要去拽她。 眼看那只粗鲁的手就要碰到女生的手臂,顾朗清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头顶,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他一个箭步冲上前,挡在了那女生和警察之间。 “住手!” 顾朗清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紧,但他努力让自己显得镇定,“光天化日之下,对一群手无寸铁的学生动粗,恐怕不妥吧? 她们只是在表达爱国诉求。” 警察头目被这突然冒出来的、穿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年轻人弄得一愣,动作顿住了。 他上下打量着顾朗清,摸不清他的来路,语气稍微缓和了些,但依旧强硬:“你是什么人? 少管闲事! 我们这是执行公务,维持治安! 她们未经许可聚众演说,扰乱秩序,就该带走!” “即便是执行公务,也应注意方式方法。 她们都是年轻学生,若有不当之处,大可劝导教育,何必动辄抓人?” 顾朗清据理力争,同时暗暗向那女生使眼色,让她快走。 那女生惊讶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的年轻男子,眼中闪过一丝困惑,但更多的是感激。 她咬了咬嘴唇,在同伴的拉扯下,终于跳下木箱,准备趁机离开。 “想跑? 一个都别想走!” 警察头目见状,恼羞成怒,又要指挥手下围捕。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轿车按着喇叭,缓缓驶近,停在了人群外围。 车窗摇下,露出一张戴着金丝眼镜、神色严肃的中年男子的脸。 他并未下车,只是对那警察头目招了招手。 警察头目一看那人,脸色立刻变了,赶紧小跑过去,弯腰聆听。 只见那车里的男子低声说了几句,警察头目连连点头,脸上的凶悍之气尽去,换上了一副恭敬甚至谄媚的表情。 随后,那黑色轿车便无声无息地开走了。 警察头目转过身,清了清嗓子,对着手下和尚未完全散去的人群挥了挥手,语气软了下来:“好了好了,算你们走运! 下次不许再在这里聚众闹事! 都散了散了!” 一场风波,竟这样突如其来地平息了。 警察们偃旗息鼓地走了,围观的人群也议论着渐渐散去。 那几个女学生惊魂未定,聚拢在一起。 顾朗清松了口气,这才感到手心有些汗湿。 他转过身,看向那位刚才演讲的女生。 她正也望着他,眼神复杂,有惊魂未定的余悸,有获救的感激,还有一丝探究和好奇。 阳光照在她微微泛红的脸颊上,细小的绒毛清晰可见。 “刚才……多谢你了。” 她开口,声音比演讲时柔和了许多,但仍带着清朗的质地。 “举手之劳。” 顾朗清微微一笑,尽量让自己显得轻松些,“你的演讲很精彩。” 女生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红晕,但随即又恢复了那种冷静的神态:“可惜总是困难重重。 对了,还要多谢你那位朋友及时解围。” 她望向黑色轿车消失的方向。 顾朗清一愣:“朋友? 我不认识那位先生。” 这下轮到女生惊讶了:“你不认识? 那他为什么帮我们?”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困惑。 那个神秘出现的轿车男子,成了一个小小的未解之谜。 “可能是某位同情学生运动的开明人士吧。” 顾朗清猜测道,暂时将疑虑压下,“还没请教,同学你怎么称呼?” “我叫沈望舒。” 女生落落大方地回答,并没有寻常女子的忸怩,“北平来的,在金陵女子大学读书。 你呢?” “顾朗清。 刚从法国回来不久。” 顾朗清答道。 沈望舒……他在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仿佛有清风拂过心湖。 “顾朗清……”沈望舒沉吟了一下,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莫非是……颐和路顾家的西少爷?” 这下顾朗清真的有些吃惊了:“你……知道我?” 沈望舒的嘴角微微弯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但很快便掩饰过去,语气平淡地说:“顾家是金陵城里的名门,略有耳闻。 没想到顾家西少爷,竟会为我们这些‘闹事’的学生说话。” 她的语气里听不出是赞赏还是别的什么,似乎只是陈述一个事实。 顾朗清忽然觉得有些尴尬,仿佛自己的家世在这种场合下成为一种莫名的负累。 他张了张嘴,想解释什么,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沈望舒似乎看出了他的不自在,主动转移了话题,指了指他衬衫口袋上别着的一支钢笔:“这支‘Waterman’钢笔,在法国很常见吧? 听说他们的铱金笔尖做得特别好。” 顾朗清低头看了看钢笔,更加讶异于她的见识。 这支笔确实是在巴黎买的,对于一个普通女学生来说,能认出品牌并知道其特点,颇不寻常。 “是啊,书写很流畅。 沈同学对钢笔也有研究?” “谈不上研究,只是偶然听一位老师提起过。” 沈望舒轻描淡写地带过,随即看了看天色,对顾朗清说,“顾先生,再次感谢你今日援手。 时候不早,我和同学们该回学校了。” 她的告别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哦,好……路上小心。” 顾朗清心中竟生出一丝不舍,但还是礼貌地点头。 沈望舒对他微微颔首,便转身和等待她的同伴们汇合,几个女生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了街角的人流中。 顾朗清站在原地,望着她们离去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 午后的阳光依旧温暖,街市的喧嚣依旧嘈杂,但他的心境却与刚出门时截然不同了。 沈望舒。 这个名字,连同她那清亮的声音、坚定的眼神、以及那份与众不同的冷静与见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她像一道锐利而清澈的光,骤然劈开了他这两日来的迷茫与憋闷,让他看到了金陵城另一种截然不同的风貌,一种蓬勃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生机。 同时,那个神秘出现又悄然离去的轿车男子,也像一个淡淡的阴影,投注在这初遇的光亮之上,留下一个小小的问号。 他深吸了一口混杂着市井气息的空气,感觉胸腔中那股郁结之气似乎消散了不少。 他转身,朝着来时的路走去,脚步似乎轻快了一些。 秦淮河的水汽似乎随风弥漫了过来,带着一丝淡淡的湿润和凉意。 金陵的午后,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邂逅,而变得有些不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