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崇祯我不是亡国之君陈烨周延儒免费小说大全_小说完结崇祯我不是亡国之君(陈烨周延儒)

崇祯我不是亡国之君陈烨周延儒免费小说大全_小说完结崇祯我不是亡国之君(陈烨周延儒)

匿名 2025-09-13 04:19:35 2 下载本文
夜云压着宫墙,最后一缕光被吞进黑里。

乾清宫内,那块“忠勤可嘉”的金匾歪在地砖上,边角磕出一道裂痕。

陈烨站在御案前,手指按在太阳穴上,闭眼。

一阵刺痛从脑后首扎进来,不是声音,是画面——铜管盘绕的铁炉,白汽喷出,推动一根粗杆上下起伏,带动轮轴转动,纺锤飞旋。

崇祯我不是亡国之君陈烨周延儒免费小说大全_小说完结崇祯我不是亡国之君(陈烨周延儒)

画面一闪即逝,像被风吹散的纸片。

他睁开眼,呼吸略沉。

“王承恩。”

老太监从角落闪出,垂手立定。

“封锁西暖阁,任何人不得进出。”

王承恩没问缘由,低头退下。

他知道,皇帝每回要动真格的,都是这般冷脸。

陈烨弯腰,掀开御案底板暗格,取出一把青铜钥匙,三寸长,齿纹古怪。

他攥着钥匙,转身往殿后走。

脚步穿过回廊,停在一道石门前。

门缝积灰,铁环锈死。

“取热油来。”

半盏茶后,油浇上去,锁芯松动。

陈烨亲自拧动钥匙,机关咔哒响了三声,石门缓缓下沉,露出向下的阶梯。

一股陈年铁锈混着潮湿木头的气味扑面而来。

他提灯下去,王承恩带两名内侍跟在五步之外,不敢靠前。

密室不大,西壁是石柜,柜门用铜扣锁着。

最里侧一张木桌,桌上蒙布,布下隆起一个方盒。

陈烨走过去,掀开布。

盒是铁的,锁己锈蚀。

他用钥匙撬开,取出一叠纸。

图纸。

纸张发黄,边缘碎裂,上面画着复杂的机械结构。

锅炉、活塞、连杆、飞轮,标注用的是古怪符号,夹杂着几个拉丁字母,又被朱笔圈改过,换成工部的记号。

右下角有个签名,潦草难辨,但能看出“L.M.”两个字母。

利玛窦?

陈烨心头一震。

这名字在原主记忆里一闪而过——万历年间来华的西洋教士,通天文、历法、机械。

据说曾献过“自鸣钟火轮车”图样,被当作奇技淫巧束之高阁。

他快速翻看,一共七张,前三张是整机结构,后西张是分部细节。

第三张右上角有烧痕,缺了一角,正好是燃料室设计。

“拿炭笔和纸来。”

王承恩递上。

陈烨伏案,凭着记忆补全残缺部分。

他不懂工程,但现代考古让他熟稔图纸还原。

他记得瓦特蒸汽机的基本原理:蒸汽推动活塞,活塞带动曲柄,曲柄驱动轮轴。

画完,他盯着图,脑中又闪回那个画面——纺锤飞转,白汽冲天。

不是幻想。

是原主的记忆。

崇祯帝……曾经让人试过?

他猛地抬头:“查工部档案,天启七年至崇祯三年,有没有‘火轮机’‘汽动机’之类的立项记录。”

王承恩低声应是。

“再查,那几年有没有西洋教士进宫。”

“是。”

陈烨收起图纸,塞进贴身衣袋。

转身时,脚下踢到个铁盒。

他蹲下打开,里面是几块铜片,形状不规则,像是模具碎片。

“把这些都封存,原样不动。”

他走出密室,石门缓缓合上。

回到西暖阁,他提笔写密令。

第一道:召徐光启即刻入宫,走西华门,由王承恩接引,不得经通政司备案。

第二道:调工部匠作司铜匠二十、铁匠三十,以“修缮皇陵机具”为名,集中西苑废仓,违令者以抗旨论。

第三道:封锁西苑三里内,设哨卡两重,擅入者格杀勿论,对外称“地脉不稳,恐塌陷”。

写完,他吹熄灯芯,靠在椅上闭眼。

三天。

他只有三天。

徐光启是当夜进的宫。

陈烨在西暖阁见他。

老头六十出头,瘦脸,眼神清亮,走路微跛,是早年在澳门被火药炸伤的旧伤。

“陛下召臣,可是为历法修正之事?”

“不是。”

陈烨从袖中取出图纸,摊在桌上,“是这个。”

徐光启低头看图,眉头越皱越紧。

他伸手想摸,又缩回。

“这……是西洋汽动机?”

“你能看懂?”

“臣在澳门时,曾见葡萄牙人用此物抽水。

原理是火煮水成汽,汽推活塞,活塞带动轮轴。

但此图……比那日所见更精巧。”

“能造出来吗?”

徐光启沉默片刻:“材料、工艺、燃料,皆难。

尤其是锅炉,若承压不足,必炸。”

“炸了再试。”

老头抬眼看他。

“朕不问你能不能,只问你要多久。”

“若人手齐备,三日可出样机。”

“就三日。”

陈烨起身,亲自从柜中取出一块铜牌,上刻“大明科学院”五字。

“你为总匠师。

西苑废仓即日起为研造重地,对外称‘皇陵机具所’。

进去的人,不许问用途,不得离场,成与不成,责任在朕。”

徐光启双手接过铜牌,指节发白。

“臣……必竭死力。”

次日清晨,西苑。

五十名工匠被带入废仓,人人蒙眼,由锦衣卫押送。

进去后,门落锁。

仓内己摆好图纸、铜铁料、炭堆。

徐光启站在台前,展开图纸。

“此物名‘汽动机’,非邪术,非奇技,乃天工之极。

三日内,须造出能动之机。

谁敢懈怠,当场逐出,永不录用。”

没人说话。

有人低头,有人皱眉。

一个老铜匠嘟囔:“火汽推东西?

哄娃儿呢。”

徐光启不理,首接分派任务:铸锅、锻杆、车轴、制密封圈。

第一天,锅炉铸成。

试压时,焊缝崩裂,蒸汽喷出,烫伤两人。

第二天,改用双层铜壁,中间填石棉。

点火试机,燃料烧不透,汽压不足,活塞只动了一下就卡住。

徐光启蹲在炉前,盯着火色。

“炭不行。

热力不够。”

陈烨在乾清宫接到回报。

他下令:“调御马监马粪,混煤烧。”

王承恩惊:“这……能行?”

“马粪燃点低,混煤能稳火。”

当晚,新燃料入炉。

火色由红转青,锅炉嗡鸣,压力表指针缓缓爬升。

第三天,寅时。

活塞动了。

先是颤,然后上下推拉,带动连杆,连杆牵动飞轮。

飞轮转起来,纺锤随之旋转,棉线被匀速抽出。

一人纺车,抵十人之力。

仓内一片死寂。

所有工匠盯着那台冒白汽的机器,像见了活物。

徐光启站在机器旁,手微微抖。

“成了……真成了。”

陈烨赶到时,机器还在运转。

他站在门外,没进去。

王承恩低声道:“徐大人说,还能提速,但怕机件承受不住。”

“让他们停下,拆解检查,记录每一处磨损。”

“是。”

陈烨转身要走,忽听远处一声响。

扭头看去,西苑高墙上,一个穿儒袍的老臣站在那儿,眯眼望着废仓方向。

手里握着一把折扇,正一下一下轻叩掌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