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偏心父母的过敏谎言(林溪晓雯)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偏心父母的过敏谎言全文阅读

偏心父母的过敏谎言(林溪晓雯)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偏心父母的过敏谎言全文阅读

匿名 2025-09-13 04:15:00 1 下载本文

第一次去女友家吃饭,她妈妈特意为我准备了一桌“无菌”料理。

餐桌上她小心翼翼地问:“听说你对鸡蛋、牛肉、牛羊肉都过敏?”我望着满桌青菜豆腐,突然想起二十年来父母让我吃素的荒唐理由。“其实我不过敏,”我轻声说,全场寂静,“只是我爸妈从小告诉我,我碰这些会死。”离席后我痛哭失声,而女友母亲轻轻拥抱我:“好孩子,从今天起,我家就是你的家。”后来我弟弟赌光家产,父母逼我卖房还债时,我笑着拿出诊断书:“真巧,医生说我确实对一样东西过敏——那就是你们。”01手机在掌心震动,是晓雯发来的微信。

快到了吗?别紧张,我妈人特别好。

车窗外的街景从繁华商圈逐渐变为老城区婆娑的梧桐树影,斑驳的光点透过树叶缝隙洒落。

我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屏幕上悬停片刻,才回复:还有十分钟。不紧张。

偏心父母的过敏谎言(林溪晓雯)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偏心父母的过敏谎言全文阅读

后面又觉得太过生硬,添了个咧嘴笑的表情符号。假的,怎么可能不紧张。

第一次见晓雯的父母,意义非凡。我把手机塞回口袋,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脸颊,仿佛这样就能抚平那并不存在的过敏红斑。这个动作几乎是条件反射,二十年来的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出租车拐进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区,楼下零星有几个老人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楼房外墙上爬满了茂密的爬山虎。晓雯家住在三楼。

我站在锈迹斑斑的防盗门前,做了最后一次深呼吸,才按下门铃。门几乎立刻就被打开了,晓雯带着明亮笑容的脸出现在后面。她今天穿了条简单的碎花裙子,头发松松挽起,比平时多了几分温婉。“来得正好!”她拉住我的手腕,将我轻轻带进屋内,一边低声快速地说,“我妈从昨天就开始准备了,紧张得不得了,非要把所有厨具再消毒一遍。”屋内窗明几净,老式的地板擦得锃亮,泛着温和的光泽。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食物经过精心炖煮后特有的温暖香气,但仔细去闻,又似乎缺少了某种油脂的丰腴,是一种格外“干净”的味道。

一个系着围裙、面容和蔼的中年妇女从厨房探出身,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笑容有些局促:“是小林吧?快请进,快请进。哎哟,真是俊俏。”“阿姨好,我是林溪。

”我微微鞠躬,把手里的水果和礼品递过去,“打扰您了。”“哎呀,来就来,带什么东西呀!太见外了!”晓雯妈妈,王阿姨,连忙接过,眼神却飞快地、不动声色地将我从头到脚扫视了一遍,那目光里有关切,有审视,但更多的是某种如临大敌般的谨慎。“快坐,快坐。晓雯,给小林倒水。

杯子我用开水烫过了,在沥水架上。”晓雯对我眨眨眼,示意我放松,然后去倒水。

我坐在柔软的布艺沙发上,腰背挺得笔直。客厅布置得温馨而整洁,墙上挂着许多晓雯从小到大的照片,一张张笑脸被精心框起来,记录着无忧无虑的成长轨迹。

那种扑面而来的家庭暖意,让我鼻腔微微发酸,有些不适,又有些贪婪地想多感受一会儿。

王阿姨端来一碟洗得发亮、精心摆盘的圣女果和黄瓜条:“先吃点水果。饭马上就好。

”“谢谢阿姨,您太客气了。”“应该的,应该的。”她搓搓手,站在沙发边,似乎想多聊几句,又不知该从何说起,视线不经意地又飘向我的手臂和脖颈。

我今天穿着长袖衬衫,扣子一丝不苟地扣到第一颗。厨房里传来煲汤的咕嘟声,王阿姨哎呀一声,像是找到了解脱,急忙转身小跑进去:“我的汤!”晓雯端着水过来,把那个晶莹剔透、明显被仔细烫洗过的玻璃杯放在我面前,挨着我坐下,压低声音笑:“看吧,我妈可爱吧?她紧张得像是要接待外星大使。”“阿姨很好。

”我拿起水杯,水温透过杯壁暖着掌心。“她可是把你当大熊猫一样保护起来了。

”晓雯凑到我耳边,气息呵得我有点痒,“昨天我告诉她你过敏的事之后,她差点想把整个厨房用酒精擦一遍。喏,”她朝餐桌方向努努嘴,“你看。

”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餐厅的旧木餐桌上已经摆好了几道菜:清炒豆苗,凉拌菠菜,白灼菜心,一碗嫩滑的蒸水蛋,还有一碟切得工整的白色豆腐,旁边用小碟子盛着酱油。

所有的菜色都透着一种极致的清淡,不见半点油腥肉沫。

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攥了一下,有点闷痛。这桌菜,太熟悉了。

熟悉得让我胃部本能地开始泛起寡淡的排斥感。这时,王阿姨端着一个白瓷汤钵小心地走出来,轻轻放在餐桌正中央。汤是清澈见底的,里面沉着几块白萝卜和鲜白的蘑菇,几粒枸杞点缀其间,同样不见一丝油花。“好了好了,可以开饭了。”王阿姨解下围裙,脸上带着忙碌后的满足和一丝不安,“小林啊,阿姨也不知道这些合不合你胃口。晓雯说你对鸡蛋、牛羊肉什么的都过敏,我也乱了,想着肉类好像都碰不得,就怕出点差错。这些...这些应该都是安全的吧?

”她关切地望着我,眼神里是真切的担忧。鸡蛋?牛肉?牛羊肉?我愣了一下,困惑地看向晓雯。晓雯立刻开口,语气带着点娇嗔的埋怨:“妈!我是说牛肉和牛羊肉!

没说不让吃鸡蛋呀!而且也不是所有肉都过敏,鸡肉和鱼好像没事的?对吧,林溪?

”她也不太确定地看向我。王阿姨更慌了:“啊?是吗?可我听着就是...哎哟我这脑子!

那我这汤是用鸡汤吊的,没事吧?我还特意把油撇得干干净净的!”“没事的,阿姨,”我连忙开口,声音比预想中干涩一些,“鸡汤没事。让您费心了,这些菜...很好。

”我说不出“喜欢”这个词。“那就好,那就好。”王阿姨明显松了口气,热情地招呼我,“快来坐,趁热吃。就当自己家,别客气。”我坐在餐桌前,望着眼前这一片绿与白的“安全区”。晓雯和她妈妈也坐了下来,王阿姨不停地用公筷给我夹菜,很快我的碗里就堆起了豆苗和菜心。“多吃点,你看你瘦的。

”王阿姨的语气里带着母性的心疼,“过敏体质的人就是辛苦,很多东西忌口,营养跟不上。

以后常来家里,阿姨给你做你能吃的。”晓雯冲我甜甜地笑:“看,我妈多喜欢你。

”02我低下头,拿起筷子,夹起一根豆苗放进嘴里。牙齿咀嚼着清脆的纤维,弥漫开来的是一股极其熟悉、贯穿了我过去二十年人生的寡淡味道。没有油水,没有荤腥,只有蔬菜本身的味道和一点盐的咸味。胃里开始翻腾,不是生理上的厌恶,是心理上汹涌而来的回忆。“其实...”我的声音很轻,几乎被汤钵里余温的微响盖过。

晓雯和王阿姨同时看向我。我抬起头,目光掠过那碗黄澄澄、嫩滑的蒸水蛋,它看起来那么诱人,是我童年时代从未被允许触碰的禁品。喉咙有些发紧。“其实,我对鸡蛋、牛肉、牛奶...那些,都不过敏。”餐桌上瞬间安静下来。

窗外的蝉鸣似乎被无限放大,聒噪地填满了这突如其来的寂静。王阿姨夹菜的动作顿在半空,脸上布满真实的困惑:“啊?可是晓雯说...”晓雯也愣住了,睁大眼睛看我:“林溪?

你上次不是说...”我放下筷子,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沿的木纹,那粗糙的触感让我稍微找到一点依托。“那是我爸妈告诉我的。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平静得有些异样,像在讲述别人的事,“从我记事起,他们就说我体质特殊,对一切发物,几乎所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都严重过敏,碰一点就会起红斑,呼吸困难,甚至...会死。”王阿姨张了张嘴,没能立刻说出话,她的眉头慢慢蹙起,一种无法理解的神情取代了之前的困惑。晓雯下意识地握住了我的手,她的指尖很暖。“所以,”我顿了顿,视线落在那一碟白豆腐上,它和我过去吃了无数次的那些一模一样,“我从小吃到大的,就是这些。青菜,豆腐,偶尔有一点他们确认过的、最安全的猪肉。但大多数时候,就是这些。”餐桌对面的母女俩,表情已经从疑惑转向了某种难以置信的惊愕。她们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回忆的闸门一旦打开,酸楚的洪流便汹涌而出,几乎要将我淹没。“我有个双胞胎弟弟,林浩。”我说出这个名字时,舌尖都泛着苦涩,“我们坐在一张餐桌上吃饭,我面前永远是青菜豆腐,他面前则是煎蛋、牛奶、鸡腿、红烧肉...爸妈把所有好的都给了他。

”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场景,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总是把肉菜推到弟弟那边,语气理所当然:“小浩多吃点,长得壮。小溪没口福,吃了要生病的。

”弟弟林浩则会得意地冲我扬扬下巴,腮帮子塞得鼓鼓的,含糊地嘲笑我:“真没口福,肉多香啊!”有一次,我大概六七岁,实在馋得受不了,趁着父母不注意,偷偷舔了一口弟弟杯子里没喝完的牛奶。那浓郁的奶香让我战栗,随之而来的是灭顶的恐惧——我害怕地等待着过敏反应的发生,等待呼吸困难,等待死亡降临。然而,什么也没有发生。我没有起红疹,没有喘不上气。

我只是呆呆地站在原地,手里握着那个残留着奶渍的杯子,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无法言说的困惑和一丝微弱的、不敢确认的窃喜。但我太害怕了。

父母反复强调的“会死”的警告像紧箍咒一样牢牢套着我。

我最终把那次的平安无事归结为“舔的量太少”,或者“侥幸”。我没敢告诉任何人,也没敢再尝试第二次。父母的权威和对死亡的恐惧,轻易地压垮了一个孩子初步的怀疑。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强化这个谎言。每次弟弟大吃大喝,而我只能眼巴巴看着时,他们都会用惋惜又庆幸的语气说:“幸亏发现得早,不然小溪可能早就没命了。

虽然吃不到好的,但平平安安就好。”平安?我看着碗里堆积的绿色蔬菜,忽然觉得无比讽刺。“我一直相信他们,”我的声音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直到我高中住校,离开了家。有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大家吃饭,推杯换盏间,有人给我夹了一块烤牛排...我当时吓坏了,想推辞,但他们起哄得太厉害,我几乎是被逼着...吃了下去。”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尝到牛肉的味道。粗韧的纤维,充沛的肉汁,混合着黑胡椒的辛香,在口腔里爆炸开来。

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鲜活而生动的味觉体验,瞬间击溃了我过去所有寡淡的饮食记忆。

与此同时,席卷而来的还有巨大的恐惧。我放下筷子,脸色惨白地等待着厄运降临,甚至想象了救护车呼啸而来的场景。然而,又一次,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红肿,没有窒息。

只有唇齿间残留的、令人震撼的肉香,和心脏疯狂擂鼓、几乎要撞出胸膛的跳动——那不是过敏,是震惊,是愤怒,是二十年人生信仰崩塌前的剧烈震颤。那一刻,我才真正开始怀疑父母的话。后来,我像是为了报复,又像是为了求证,知“过敏”的食物:牛奶、鸡蛋、芒果、海鲜...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心理上的巨大恐惧,但每一次,我的身体都安然无恙,并且贪婪地接纳了那些美味。真相像一把冰锥,刺穿了我所有认知。我没有过敏体质。从来没有。这是一个骗局。

一个持续了二十年的、彻头彻尾的骗局。而我父母的目的,荒谬得令人发指——仅仅是因为我弟弟出生时比我胖一点,白一点,他们便认定他身体更好,更需要“营养”,而我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可以把所有好东西都名正言顺地留给他。

眼泪毫无预兆地夺眶而出,滚烫地滑过脸颊。我慌忙低下头,用手背去擦,却越擦越多。

“对不起...”我哽咽着,无法再说下去。积压了太久的委屈和痛苦,在这个第一次踏入的、充满真诚关怀的陌生家庭里,终于决堤。晓雯紧紧抱住我的胳膊,她的眼睛也红了。王阿姨站起身,不是去拿纸巾,而是绕过长桌,走到我身边。

她温暖的手轻轻放在我的背上,一下一下,缓慢而有力地抚摸着。“好孩子,”她的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带着浓重的心疼,“不哭了,啊。难受就哭出来,没关系。

”她把我揽进怀里,像安抚一个受尽委屈的孩子。她的怀抱有油烟味和淡淡的洗衣液清香,那是一种踏实、安稳的母性气息。“过去了,都过去了。”她轻声说,“傻孩子,那不是你的错。从今天起,阿姨家就是你家,你想吃什么,阿姨就给你做什么,啊。

”我一直紧绷的、冰封的某处,在这个温暖的怀抱和温柔的话语中,咔嚓一声,碎裂了。

我再也忍不住,由小声的啜泣变成了嚎啕大哭,像一个终于找到依靠的孩子,把压抑了二十年的酸楚和痛苦,毫无保留地倾泻出来。晓雯也靠过来,抱住了我和她妈妈。

那一刻,在这个洒满阳光的、飘着清淡食物香气的客厅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家”的温度。它与我那个充斥着谎言和偏心的原生家庭,形成了无比残忍又无比温暖的对比。而我那时还不知道,这顿令我情绪崩溃的饭,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还有更多更残酷的真相和抉择,在未来的道路上等待着我。

关于我的大学,我的弟弟,以及我父母最终那令人唏嘘的结局。但此刻,我只想沉溺在这份来之不易的温暖里。03那顿午饭最终在一种复杂而温暖的情绪中吃完。

我流了很多眼泪,仿佛要把过去二十年积压在心里的苦咸一次性冲刷干净。

王阿姨和晓雯一直陪着我,没有过多言语,只是默默地递纸巾,轻拍我的背。

那种无声的支持和理解,比任何安慰的话都更有力量。哭过后,胸口的巨石仿佛被移开了,呼吸都变得顺畅许多。王阿姨执意要重新给我做点“能吃的东西”,我拼命拦住了她。

“阿姨,真的不用,这些菜很好...”我指着桌上那些清淡的菜肴,语气真诚了许多,“而且,我现在其实...挺习惯这个味道的。”这话半真半假,习惯是真的,但渴望挣脱这种习惯也是真的。王阿姨看着我通红的眼睛,叹了口气,眼神里的心疼几乎要溢出来:“这孩子,真是...遭了多少委屈啊。”她没再坚持,但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盒新鲜的草莓,又端出一盘早就洗好的紫葡萄,“那吃点水果,甜的,吃了心情好。”这一次,我没有拒绝。草莓酸甜的汁液在口中爆开,葡萄饱满丰润,这种纯粹的、不被附加任何禁忌的甜,让我感到一种陌生的幸福感。饭后,晓雯拉着我去她的小房间休息。房间不大,布置得温馨整洁,书架上摆满了书和一些小摆件,墙上贴着几张她的画作。阳光透过窗纱洒进来,空气里有淡淡的馨香。

我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晓雯坐在床沿,我们一时都没有说话。“对不起,”我率先开口,声音还有些沙哑,“第一次来你家,就搞成这样。”晓雯立刻摇头,挪过来握住我的手:“该说对不起的是我,我没想到...你从来没跟我说得这么详细过。

”她之前只知道我父母偏心,我饮食受限,却不知道这背后是如此漫长而荒诞的欺骗。

“我觉得难以启齿,”我苦笑,“告诉别人你爸妈为了把好吃的留给你弟弟,骗了你二十年,说你会过敏...这听起来太可笑了,也太可悲了。”“一点都不可笑!”晓雯语气坚定,带着愤愤不平,“这太过分了!怎么能这样对自己的孩子?这不只是偏心,这是...这是虐待!”“虐待”这个词像针一样刺了我一下。我下意识地想为父母辩解,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理由。那种持续的精神控制和物质剥夺,不是虐待又是什么?“其实,我后来偷偷试过很多次,”我低声说,像在分享一个秘密,“牛奶、鸡蛋、牛排,甚至有一次鼓起勇气吃了整整一个芒果,什么事都没有。每一次试,心里都害怕得要死,怕自己突然喘不上气死掉,但又忍不住想去验证...验证他们真的在骗我。

”晓雯握紧了我的手,她的掌心温暖而干燥。“验证之后呢?你问过他们吗?”我摇摇头,眼神黯淡下去:“没有。我不敢。高中住校后我就很少回家了。他们打电话来,永远是那几句:‘别乱吃东西’、‘照顾好弟弟’、‘钱省着点花,你弟弟以后用钱的地方多’...我问不出口,我怕撕破那层纸,连那点可怜的、虚假的和平都没有了。”我也害怕那个答案。害怕亲耳听到他们承认,就是为了那么可笑的理由,剥夺了我整整二十年享受美食的权利,让我在弟弟的嘲笑和自我的怀疑中长大。“那他们后来没发现你已经知道了吗?

”“可能...有所察觉吧。”我回想起来,“大学后我几乎不回家了,他们给我的生活费少得可怜,美其名曰‘反正你吃得简单,花不了什么钱’。

但我自己做兼职,偷偷买过肉吃。寒暑假也找借口不回去。他们打电话来时,偶尔会试探地问‘没乱吃东西吧?’,语气有点虚,我也不戳穿,就说‘没有’。

”那种心照不宣的诡异氛围,持续了好几年。我和父母之间,隔着一层薄薄的、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但谁都没有先去戳破它。他们维持着可笑的权威,我维持着脆弱的独立。“那这次...”晓雯犹豫了一下,“我们的事,你打算告诉他们吗?

”我沉默了片刻。来晓雯家之前,我确实有过一丝念头,或许可以借此机会,让父母见见晓雯,缓和一下关系。但经过刚才的情绪崩溃,那个念头彻底熄灭了。

“不告诉了。”我说,语气是从未有过的冷静,“他们不配知道你的好,也不配参与我以后的人生。”晓雯看着我,没有劝解,只是轻轻靠在我肩膀上:“嗯,听你的。”我们在房间里聊了很久,我把那些从未对人言说的细碎委屈和愤怒,一点点倾倒出来。每说出一件,心上的枷锁就好像松动一分。傍晚时分,我准备告辞。

王阿姨极力挽留我吃晚饭,说要给我“补上一顿好的”,我婉拒了,今天情绪起伏太大,我需要一个人静静。04临走时,王阿姨塞给我一个大号的保鲜盒,里面装满了她刚刚赶着包好的猪肉白菜馅饺子,一个个胖嘟嘟的。“拿回去煮着吃,放心,纯猪肉和白菜,阿姨一点乱七八糟的都没放。”她拉着我的手,眼神慈爱,“小林啊,以后常来,想吃什么就跟阿姨说。以前没吃到的,阿姨慢慢都给你做一遍。

”我眼眶又有点热,用力点头:“谢谢阿姨。”“谢什么,都是一家人。

”王阿姨拍拍我的胳膊,语气自然得像这是早已确定的事实。晓雯送我下楼。走到小区门口,晚风拂面,带着夏末的凉意。“我妈是真喜欢你,”晓雯笑着说,“看她那架势,恨不得把你过去二十年缺的油水都给你补回来。”我也笑了,心里暖融融的:“阿姨真好。

”好得让我羡慕,也让我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家庭的扭曲。回到学校附近租住的小屋,我烧开水,下了几个饺子。蘸着醋和辣椒油,咬开薄皮,里面是咸鲜多汁的肉馅,混合着白菜的清甜。非常简单家常的味道,却让我吃得无比满足。这是我的人生。

我可以自由选择吃什么,选择爱谁,选择如何度过每一天。

我再也不需要活在那个被精心编织的谎言牢笼里。那个暑假,我没有回家。

父母打来几次电话,语气从最初的询问,到后来的不满,最后甚至带上了威胁。“林溪,你翅膀硬了是不是?暑假都不回来?你弟弟想你了!”母亲在电话那头抱怨。“我找了实习,很忙。”我语气平淡。“实习能有几个钱?不如回来帮你弟弟看看高考志愿,他成绩不行,你得想想办法...”“我没办法,他自己的事自己负责。”“你怎么这么说话?

他是你弟弟!我们以后还得指望他...”母亲的声音尖利起来。“指望他什么?

”我冷不丁地反问,“指望他把我那份也吃下去,长得更白更胖吗?”电话那头瞬间死寂。

过了好几秒,母亲的声音才重新响起,气势却弱了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你...你胡说什么呢?让你忌口还不是为你好?

你这孩子真是不知好歹...”“我是不是不知好歹,你们心里清楚。”我没有怒吼,只是平静地陈述,“以后我的事,不用你们操心了。至于林浩,他的人生,你们自己负责。

”说完,我没等她反应,挂断了电话。手心里全是汗,心脏跳得很快,但不是害怕,是一种解脱般的畅快。那层窗户纸,终于被我捅破了。虽然电话很快又疯狂地响起来,但我没有再接。我把手机调成静音,看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家”字,第一次觉得那个字如此刺眼,又如此遥远。我知道,战争,才刚刚开始。

而我已经做好了准备。05我和家里的彻底决裂,发生在我和晓雯大学毕业那年的夏天。

我和晓雯都顺利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我在本地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晓雯也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我们规划着未来,虽然起步艰难,但充满希望。与此同时,我弟弟林浩的高考成绩一塌糊涂,勉强够上一所三流民办学院的分数线,学费高昂。

父母理所当然地把主意打到了我头上。他们罕见地一起出现在我学校附近,打电话约我见面。

在一家嘈杂的小餐馆里,他们看着菜单上价格低廉的炒菜,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你就住这种地方?吃这种东西?”母亲打量着小餐馆油腻的桌面和墙壁,语气里的嫌弃毫不掩饰。“嗯,挺好的。”我给自己倒了杯免费的大麦茶,波澜不惊。

父亲清清嗓子,切入正题:“小溪,你也毕业了,找到工作了,是时候为家里分担了。

”我没说话,等着他的下文。“你弟弟那个学校,学费一年要两万多,还不算生活费。

”父亲搓着手,眼神闪烁,“家里的情况你也知道,供你读完大学,也没多少积蓄了...”“我读大学,每年学费五千,生活费你们每月给五百。”我打断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