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守望者我的特殊教育旅程(乐乐小明)完结版小说推荐_最新完结小说推荐星星的守望者我的特殊教育旅程乐乐小明
第一章 晨星初现2006年的广州夏天,我拖着行李箱站在"晨星自闭症康复中心"门口,手心微微出汗。刚从师范毕业的我,对未来既期待又忐忑。推开那扇浅绿色的门,我的人生从此改变。"苏老师,欢迎加入我们。"陈主任快步走来,"有个特别的孩子需要你照顾,他叫小明,七岁,是个寄宿生。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明的情景。那个瘦小的男孩蜷在教室角落,整个人几乎要埋进那本厚得不合比例的《现代汉语词典》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柔软的发梢跳跃,那一刻,我的心突然变得很软很软。"小明?"我轻声唤他,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他没有抬头,但翻页的手指顿了顿。我注意到他的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校服洗得发白却干净得耀眼。头几天的课程进行得异常艰难。直到我试着教他查字典,奇迹发生了——小明的眼睛突然亮了,像是夜空中突然点亮的星。他纤细的手指轻抚过纸页,仿佛在触摸什么珍贵的东西。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对数字的天赋。不到一周,他不仅能快速查找任何汉字,甚至记住了每个字所在的页码。 "’晨曦’的’曦’字在哪一页?"我故意挑了个生僻字考验他。小明头也不抬,轻声说:"第987页,左栏第七个。"我翻到那页,果然分毫不差。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对日期的感知能力。"2025年春节是星期几?"同事小张好奇地问。 小明眨了眨眼:"星期六。"手机查询结果证实了他的答案。从公元前后到未来几个世纪,任何日期他都能瞬间报出星期几。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啧啧称奇,私下叫他"活日历"。 但每到周五,小明就会变得异常焦虑。从清晨开始,他就会反复哼唱:"星期一爸爸不来接,星期二爸爸不来接......星期五爸爸来接了......"我从未见过小明的父亲。 只听说那是个成功的商人,离婚后独自抚养小明。他从不参加家长会,也从不与我们交流,只是定期支付高昂的费用。一个深秋的周五,反常的事情发生了——小明的父亲没有来。 夕阳西斜,小明仍固执地守在走廊长椅上,怀里紧抱着那本字典。 当最后一线天光消失在地平线,他终于明白爸爸不会来了,眼泪无声地滑落,一滴一滴落在字典封面上。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个高大的男孩撞到他,小明手中的字典掉落在地。那个叫大勇的男孩有智力障碍,被落地的声响惊吓,抓起桌上的闹钟就朝小明砸去。尖叫声中,我冲进教室,看见小明额头鲜血淋漓,那本字典静静躺在地上,页角染上了点点鲜红。去医院的路上,小明哭得撕心裂肺。 急诊室里,他抗拒任何人的靠近,医生尝试了一个多小时都无法为他缝针。"小明不怕,苏老师在这里。"我轻轻抱住颤抖的小男孩,哼起他喜欢的旋律。奇迹般地,小明在我怀中渐渐平静,带着奶香味的呼吸拂过我的颈间。"医生叔叔会轻轻的,不会弄疼小明,对不对?"我向医生使眼色。医生会意地点头:"对,我保证轻轻的。 "缝针过程中,小明紧紧抓着我的衣角,却没再哭闹。当医生最后剪断缝线,小明忽然指着染血的纱布,用稚嫩的声音说:"长大,当医生。"众人都笑了,医生拍拍他的头:"好志向!小朋友今天很勇敢。"这时,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士匆匆赶来,身上带着淡淡的古龙水味。"怎么了?"他看向小明额头的纱布,眉头微蹙。"小明受伤了,刚刚缝了针。"我解释道,"需要特别注意伤口不要感染......"男人点点头,牵起小明的手:"走吧。"甚至没有一句道谢,没有询问事情经过,父子俩就这样消失在医院长廊尽头。我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无力的悲凉。小明回头望了我一眼,那眼神我至今难忘。 陪伴小明一年三个月后,我收到了北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录用通知。离别那天,我带小明去了他最爱的冰淇淋店。"香草味,加杏仁。"小明准确地说出自己喜欢的口味,这是几个月语言训练的成果。沿着栽满芒果树的小路漫步,芒果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 小明忽然唱起来:"9月1日苏老师不来,9月2日苏老师不来......9月17日苏老师回来了......"我蹲下身,轻轻抱住他单薄的身子:"小明要好好的,要记得按时吃饭,记得想苏老师。 "男孩的眼睛清澈如泉,倒映出我含泪的微笑。他伸出小手,轻轻擦去我的眼泪,这个动作让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后来,我从旧同事那里收到一段录音。 小明用走调的声音唱着我教他的《小星星》,最后即兴添加了一句:"9月1日苏老师不来......9月30日,苏老师再也不来了......"在北京的寒夜里,我捧着手机泪流满面。 那些温暖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让我想起每一个与小明相处的日子。我知道,这个男孩永远在我心里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第二章 跨越太平洋的牵挂命运的齿轮转动,两年后我获得了赴美工作的机会——通过互惠生项目,去新泽西照顾一个自闭症男孩乐乐。 记得那天飞机降落时,我的心跳得厉害。乐乐的家坐落在一片安静的别墅区,每户门前都修剪着整齐的草坪,像是走进了一幅风景画。"这就是苏老师! "乐乐的母亲李女士热情地介绍,"乐乐,来打招呼。"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从客厅跑出来,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绕过大人们,轻轻抱了我一下,然后迅速跑回玩具车堆里。"天啊! "外婆惊呼,"他从来没有主动拥抱过陌生人!"这个开场白让我瞬间泪目。我蹲下身,与乐乐平视:"你好呀,乐乐,我是苏老师。"他抬起头,那双清澈的眼睛让我想起小明。 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又遇到了一个需要用心守护的孩子。乐乐有严重的刻板行为,尤其在饮食方面:他只吃特定超市的特定品牌牛肉饼、特定香肠,以及外婆做的红烧肉。 其他食物一概拒绝。"要是这些产品停产了怎么办?"我担忧地问。 李女士苦笑:"所以我们每次都是囤货式采购。你知道吗,我听说有个自闭症孩子只吃一个牌子的咸蛋黄,他们家出门旅行,后备箱里全是咸蛋黄。 "这个画面让我下定了决心——必须让乐乐接受至少一种普通主食。经过尝试,我选择了白米饭作为突破点。"吃一口米饭,才能吃红烧肉。 "我将一勺米饭和一碗红烧肉放在小桌上。我夹起一块红烧肉递到乐乐嘴边,在他张嘴的瞬间迅速移开,试图将米饭喂进去。但乐乐更快地闭紧嘴巴,任凭如何劝说都不肯张开。外婆看得心疼:"要不明天再试?"首战告负,我的心情有些沮丧。但看着乐乐安静玩耍的侧脸,我又重拾信心。第二天外婆外出,我调整策略:左手拿一粒米饭,右手仍是红烧肉。 这次我成功了——乐乐在不知不觉中咽下了那粒米,随后如愿以偿得到红烧肉。他愣了一下,小小的眉头皱起来,似乎在思考发生了什么。那一刻,我紧张得手心冒汗。接下来的两个月,是漫长的拉锯战。每天进步一点点,有时退步,有时僵持。我记得有多少个午后,我和乐乐坐在厨房里,为了一勺米饭"斗智斗勇"。有时他会生气地推开碗,有时我会难过地偷偷抹泪。但每当看到他小小的进步,我又会重新充满力量。 这个训练在半年后意外救了乐乐。那年冬天,新泽西遭遇四十年一遇的暴风雪。 恰逢乐乐父母同时出差,只剩我和乐乐在家。停电持续了一周,道路被积雪封堵,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我不敢在恶劣天气驾车外出,只能将家里剩余的食物煮成一锅。 最后几天,只剩下白米饭。"乐乐,吃饭了。"我端出白米饭时心悬到嗓子眼。 令我又惊又喜的是,乐乐安静地接过碗勺,一口口吃了起来。看着男孩乖巧的模样,我的眼眶发热——那些艰辛的训练,在这一刻开出了希望之花。我把他搂在怀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