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乔沟血殇(陈小二日军)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热门小说排行榜乔沟血殇陈小二日军

乔沟血殇(陈小二日军)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热门小说排行榜乔沟血殇陈小二日军

匿名 2025-09-13 04:22:12 1 下载本文

1937 年,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日军铁蹄踏破华北平原,一路烧杀抢掠,妄图三个月内征服中国。9 月,山西大同失守,雁门关告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沿灵丘 — 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内长城防线,直取太原。

就在这国难当头之际,八路军第 115 师在师长的率领下,星夜兼程奔赴平型关,决心在这里设下埋伏,给骄横的日军迎头痛击。9 月 25 日的山西平型关乔沟,寒风如刀,卷着鹅毛大雪肆虐在群山之间。海拔 1800 多米的山脊上,积雪厚度已没过脚踝,凛冽的西北风裹着雪粒,像无数根细针,扎在战士们的脸上、手上,刺骨的寒意穿透单薄的棉衣,直往骨头缝里钻。1.2 万余名八路军将士,如同山间的岩石般,静静地潜伏在冰雪覆盖的山坡间、沟壑里。

他们有的趴在半人高的枯草堆中,有的隐蔽在岩石缝隙里,枪身裹着破旧的布条,避免金属反光暴露目标;刺刀小心翼翼地藏进草窠,连呼吸都压到了最轻。

每个人的眼神都坚定如铁,紧紧盯着沟底那条唯一的通道 —— 这里,就是他们为日军辎重队精心准备的 “死亡陷阱”。这不是一场依靠侥幸的胜利,而是用钢铁意志与家国情怀筑起的防线。从师部制定作战计划,到各团勘察地形、隐蔽部署,再到战士们冒着严寒潜伏待命,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体将士的心血与决心。

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像是在与严寒和死神赛跑,凝聚着先烈们对家国的赤诚与担当,更见证着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绝不屈服、奋起抗争的民族气节。

乔沟血殇(陈小二日军)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热门小说排行榜乔沟血殇陈小二日军

第一节 寒沟伏兵:冰雪中的坚守一、暗夜蛰伏9 月 24 日夜,乔沟的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摄氏度。狂风呼啸着穿过山谷,裹挟着雪粒,狠狠地拍打在战士们的脸上,留下一道道泛红的印记。夜色如墨,只有偶尔掠过的星光,能勉强照亮山坡上潜伏的身影。战士陈小二趴在一处背风的土坡后,身下的积雪早已融化,浸湿了他单薄的裤子,冰冷的湿气顺着裤腿往上爬,与身上的寒意交织在一起,冻得他浑身打颤。他今年刚满 18 岁,老家在河北保定,日军占领家乡后,他亲眼看着父母被日军杀害,怀着满腔仇恨参加了八路军。此刻,他磨穿鞋底的棉鞋早已失去了保暖作用,脚趾冻得发紫僵硬,像一个个硬邦邦的萝卜,稍微一动就传来钻心的疼痛。但他始终将步枪紧紧贴在胸口,枪膛里用油纸小心翼翼包裹着的子弹,是他守护家国的唯一希望,更是他心中坚定的信念。

“把这个垫上,别冻坏了握枪的手。” 黑暗中,班长王大壮悄悄爬了过来,压低声音说道。

他从怀里掏出一团晒干的艾草,塞到陈小二手里。王大壮今年 30 岁,是部队里的老战士,参加过多次战斗,身上布满了伤疤。此刻,他左眼蒙着一块渗血的纱布 —— 那是三天前在平型关外围阻击战中,被日军的弹片划伤的,伤口还没愈合,稍微一动就会牵扯到疼痛。

“等会儿战斗全靠这双手扣扳机、拼刺刀,一定要挺住,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 王大壮拍了拍陈小二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关切与鼓励。陈小二接过艾草,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扑面而来。他小心翼翼地将艾草塞进鞋里,粗糙的草叶硌在脚趾上,虽有些疼,却奇迹般地驱散了几分冰雪带来的寒意。他抬头望向四周,借着微弱的星光,能看到两侧山坡上满是潜伏的战友。他们有的蜷缩着身体,有的靠在岩石上,每个人都保持着高度警惕,仿佛一座座沉默的雕像。为了不暴露目标,大家甚至不敢轻易搓手取暖,只能靠相互传递眼神,给予彼此坚持下去的力量。

陈小二想起白天师长在动员大会上说的话:“同志们,日军现在骄横得很,以为我们中国军队软弱可欺。这次平型关伏击战,是我们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仗,只能打赢,不能打输!我们要用这场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全国人民看看,我们中国人有骨气,绝不会向侵略者低头!” 师长的话语铿锵有力,至今仍在他耳边回响,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战斗到底的决心。临时指挥点设在一处废弃的山神庙里,庙里四处漏风,只有一盏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墙上挂着的作战地图。

师长身披一件补丁摞补丁的棉大衣,眉头紧锁,正对着油灯凝视着地图。

他的手指在 “老爷庙” 三个字上轻轻摩挲着,那里是整个伏击圈的制高点,也是战斗的关键所在。“各团都到位了吗?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

” 师长的声音低沉而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报告师长,一团已经在乔沟东口隐蔽完毕,负责截断日军的退路;二团驻守在西口,防止日军突围;三团主力在老爷庙附近待命,随时准备支援各阵地。全员都已隐蔽好,没有暴露目标。” 参谋站在一旁,低声汇报着情况,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只是今晚天气实在太冷了,不少战士的手脚都冻僵了,还有几名战士因为体力不支,已经冻得失去了知觉。刚才三团还传来消息,有一位同志…… 没能熬过这严寒,牺牲了。

”师长听到 “牺牲” 两个字,身体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脱下身上的棉大衣,递给参谋:“把这件大衣给最年轻的战士披上,他们还年轻,是部队的未来。” 随后,他指着地图上乔沟的位置,语气凝重地说道:“根据情报,日军第五师团第 21 旅团的辎重队,明天一早必定会经过乔沟。

这支队伍配备了多挺重机枪、数具掷弹筒,还有五十多辆马车,兵力和装备都比我们占优势。

我们这支队伍虽然装备简陋,很多战士连棉衣都穿不暖和,枪支弹药也不足,但我们有地形优势,更有死战到底的决心!只要我们守住阵地,等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就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就在八路军将士们在寒风中默默坚守时,乔沟沟底,日军士兵佐藤一郎正带着两名士兵,仔细勘察着地面情况。佐藤今年 28 岁,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有着丰富的侦察经验。他蹲下身,用手拨开地上的积雪,发现了几枚新鲜的脚印。脚印的尺寸不大,看起来像是中国士兵的军靴留下的,而且痕迹还很新,显然是不久前有人经过这里。“队长,这里有中国军队活动的痕迹,还很新,说不定他们就在附近埋伏。” 佐藤站起身,神色警惕地对不远处的队长松本说道。

松本是一名老兵,参加过甲午战争,性格骄横跋扈,根本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

他听到佐藤的话,嗤笑一声,不屑地说道:“不过是些零散的抵抗力量罢了,见到我们大日本皇军的队伍,早就吓得躲起来了,怎么敢在这里埋伏?你也太小题大做了。

” 松本一边说,一边拔出指挥刀,挑开路边的枯草,“明天一早,你带十个人开路,走在队伍前面,遇到情况就立即发射信号弹。我们必须在天黑前赶到平型关前线,要是误了军期,可是要按军法处置的!”佐藤虽然心里仍有疑虑,但不敢违抗松本的命令,只能恭敬地应下。他再次望向四周的山坡,山谷里异常寂静,除了风声,连一丝鸟鸣声都听不到。寒风在山谷中呜咽着,像是无数冤魂在哭泣,又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佐藤的后背不禁冒出一阵冷汗,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他心中蔓延开来。二、风雪送暖乔沟附近的王家村,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此时,村里的灶房里却亮着灯,温暖的火光透过窗户,映在雪地上,形成一片小小的光晕。村民李婶正坐在灶台前,用冻得裂开口子的手,不停地揉着最后一点玉米面。她今年 50 岁,头发已经有些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那是常年劳作和岁月留下的痕迹。李婶的儿子叫王建国,去年参加了八路军,现在是 115 师的一名通讯员。自从儿子参军后,李婶就天天盼着他能平安回来。

几天前,她听说八路军要在乔沟伏击日军,心里既担心儿子的安危,又为儿子能参加这样的战斗感到骄傲。今天下午,她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玉米面拿了出来,又从山上采了些艾草晒干,连夜蒸了二十多个窝头,还赶制了一双棉鞋 —— 鞋底纳了四十层布,鞋里塞满了保暖的艾草,就是希望儿子能在寒冷的天气里,吃口热饭,穿双暖鞋。“李婶,都准备好了吗?天快亮了,咱们得赶紧把东西送到战士们手里,不然等日军来了就麻烦了。

” 邻居小芳端着一盆热水走进灶房,轻声问道。小芳今年 18 岁,是个性格开朗的姑娘。昨天,她受八路军的委托,去邻村传递情报,回来的路上遇到了日军的巡逻队,被一颗流弹擦伤了胳膊,现在胳膊上还缠着带血的纱布。

但她根本没顾上休息,包扎好伤口后,就赶来帮李婶准备东西。李婶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刚蒸好的窝头放进竹篮里,又将棉鞋放在窝头上面,用一块布盖好,这样能让棉鞋和窝头都保持温度。“都准备好了,你把热水倒进葫芦里,咱们路上也能喝点暖和的。” 李婶一边说,一边想起上个月日军进村扫荡的情景。当时,村民张婆婆因为掩护八路军的伤员,被日军发现后残忍地杀害了,家里的房子也被一把火烧了。想到这里,李婶的手忍不住微微发抖,她既担心前线的儿子会遇到危险,更害怕乡亲们再遭日军的欺凌。两人拎着竹篮,推开家门,一股寒风瞬间灌了进来,让她们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积雪已经没过了脚踝,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她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乔沟走去,脚下的积雪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她们留下的脚印,很快就被飘落的雪花覆盖,但这小小的脚印里,却藏着百姓对八路军子弟兵最朴素的牵挂与支持。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她们终于来到了乔沟附近的山坡下。远远地,她们就看到山坡上潜伏着许多身影,知道那是八路军的战士。李婶和小芳放慢脚步,尽量不发出声音,悄悄地靠近。

一名放哨的战士发现了她们,警惕地举起枪,低声问道:“你们是谁?来这里干什么?

”李婶赶紧停下脚步,轻声说道:“同志,别开枪,我们是王家村的村民,是来给战士们送点吃的和穿的。” 放哨的战士仔细打量了她们一番,确认她们没有携带武器,才放下枪,领着她们来到潜伏区。

当李婶把热乎乎的窝头和棉鞋递到战士们手里时,战士们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名年轻的战士捧着窝头,眼眶红红的,哽咽着说道:“大娘,谢谢您,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坚决把日军打跑!” 李婶看着战士们冻得发紫的脸和手,心疼地说道:“孩子们,你们在前线打仗辛苦了,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放哨的战士立即警惕地说道:“可能是日军来了,大娘,你们快回去吧,这里太危险了!” 李婶和小芳不敢多停留,叮嘱战士们注意安全后,就匆匆离开了。她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默默祈祷着:战士们一定要平安,一定要打赢这场仗!

第二节 瓮中之战:钢铁与意志的碰撞一、敌军入瓮9 月 25 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乔沟入口就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和车轮碾雪的声响。潜伏在山坡上的陈小二听到声音,赶紧轻轻扒开面前的草缝,睁大眼睛望向沟底。只见日军的尖兵小队骑着马,慢悠悠地走在前面。士兵们穿着厚厚的军装,戴着钢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