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遗蛋60后赤脚女孩的逆袭李秀李秀免费阅读全文_热门小说大全雪夜遗蛋60后赤脚女孩的逆袭李秀李秀
年腊月十五子夜雪把月亮吞了月亮像被咬缺一半的糯米饼,挂在祠堂飞檐上。 风从山梁卷下来,带着冰粒,打在红灯笼上沙沙作响。 灯笼纸早被撕得七零八落,烛火却倔强地跳,把祠堂前的空地照得半明半暗。 全村的人都被奶奶敲锣喊了出来。 锣鼓点一声重一声轻,像给黑夜钉钉子。 大哥用磨刀石磨过的镰刀别在腰后,刀背贴着我的背脊,冰凉。 我手腕上系着姐姐昨晚重新编的红头绳,绳尾坠着那枚铜钱,走一步,叮一声。 空轿来了祠堂门口停着一顶纸扎小轿,白底蓝花,轿帘上画着歪歪斜斜的“囍”字。 轿杆是两根新砍的竹子,还没来得及剥皮,竹节处渗着青汁。 轿前摆着一只空碗,碗里盛满雪,雪里插着三根香,香头红得像将熄未熄的星。 奶奶拄着拐杖站在轿旁,银白头发上落满雪,像戴了一顶孝帽。 她示意我上前,把一块红盖头蒙在我头上。 盖头粗糙,带着浆洗过的浆味,我眼前顿时一片红雾。 “别掀。” 奶奶的声音在锣鼓间隙里显得格外清晰,“雪神先看你,你看雪神,就回不来了。” 七枚铜钱的指引大哥把我抱上轿子,纸轿轻得几乎没有分量,踩下去“咯吱”一声,像踩在雪神的骨头上。 轿帘放下的瞬间,我看见他脖子上那串七枚铜钱被风吹得竖起来,排成一条笔首的线,北斗一样指向祠堂后的老槐树。 槐树底下,不知何时多了一条新踩出来的小径,脚印很浅,却每一步都嵌着冰晶。 脚印尽头,是一扇半掩的木门——那是祠堂的偏房,平时锁着,钥匙挂在族长腰上。 锣鼓声忽然停了,全村人屏住呼吸。 奶奶把拐杖往地上一杵,血沫西溅:“起轿!” 轿帘后的眼睛轿子被抬起来,却不是往祠堂外走,而是沿着那条新踩的小径,一步步往偏房去。 抬轿的是两个族里的后生,脚却像被线牵着,每一步都踩在脚印上,不偏不倚。 我攥紧红头绳,铜钱贴着手腕,冰凉。 轿帘缝隙里,我看见父亲站在人群最后,手里攥着空烟袋,指节发白。 姐姐想冲过来,被大哥一把拽住。 大哥的嘴型在说:“别怕。” 偏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股陈年灰尘混着松脂味扑面而来。 轿子停在门槛外,奶奶的声音隔着盖头传来:“新娘下轿,自己走。” 门后的母亲我掀开盖头,屋里没有雪神,只有一张供桌。 供桌上摆着一碗己经冻成冰渣的蛋花汤,汤里沉着一枚完整的鸭蛋,壳上裂着和我那枚铜钱一样的纹路。 供桌后,是一口黑漆棺材,棺材盖半掩。 棺材里,母亲穿着离家那天的蓝布棉袄,脸色苍白却安详,双手交叠在腹前,掌心压着一块红布——正是姐姐昨晚给我系头绳剩下的那一截。 我扑过去,喉咙里发出一声连自己都陌生的嚎啕。 铜钱从手腕滑落,滚进棺材,正好嵌进母亲掌心那道旧伤疤里,严丝合缝。 雪神的新娘奶奶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苍老却温柔:“雪神收了聘礼,新娘留下,李秀回家。” 棺材盖缓缓合上,母亲的面容最后一次被黑暗吞没。 我手里只剩下那截红头绳,绳头还留着母亲的体温。 锣鼓重新响起,却比先前轻快。 纸轿被调转方向,沿着来时的脚印往回走。 脚印在月光下泛着淡红,像一条蜿蜒的血线,最终消失在雪原尽头。 回家的路轿子停在家门口,大哥把我抱下来。 雪不知何时停了,月亮重新圆了,照得雪地一片银白。 父亲把七枚铜钱重新串好,挂在我脖子上,这次,多了一枚——母亲掌心那枚,带着她的体温。 姐姐把红头绳系成蝴蝶结,绑在我发梢上。 奶奶站在屋檐下,拐杖敲了敲地面:“雪神娶亲,来年丰收。 新娘回家,全家平安。” 尾声我攥紧那枚铜钱,抬头看天。 雪后的夜空,北斗七星亮得刺眼,像七枚被钉在天幕上的铜钱。 最亮的那一颗,正好指向东方——那是母亲离家时的方向,也是我即将启程的方向。 (章尾钩子)第二天清晨,磨刀石上多了一行新刻的字,歪歪扭扭,却力透石背——“十五月圆,娘在江对岸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