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绛珠:从泪目红颜到权谋高手黛玉雪雁热门小说免费阅读_完本完结小说再世绛珠:从泪目红颜到权谋高手(黛玉雪雁)
很快,王嬷嬷来了,脸上带着几分担忧:“姑娘唤老奴? 可是身子还不爽利?” 黛玉示意她坐下,语气温和却带着疏离的礼貌:“劳嬷嬷挂心,我己好些了。 请嬷嬷来,是想请教些事情。 我年幼失恃,诸多礼数恐有不知,怕初次拜见时失了礼数,反惹外祖母和舅母们伤心。 嬷嬷是府中老人,见识广博,可否与我分说一二,诸如见礼的次序、称呼的忌讳、席间的规矩等?” 王嬷嬷闻言,先是愕然,随即脸上露出极大的欣慰和赞赏。 她一路看着黛玉悲伤过度、病怏怏的样子,正愁着到了贾府该如何是好,没想到姑娘自己竟先振作起来,还如此知礼懂事! 她连忙笑道:“姑娘真是长大了,懂事多了! 老爷知道必定欣慰。 您放心,这京中勋贵之家的规矩,老奴略知一二,定当仔细说与姑娘听。” 接下来的时间,黛玉凝神静听,将王嬷嬷所说的要点一一记在心里,偶尔还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问得王嬷嬷暗暗称奇,只觉得这位小姐心思之缜密,远超同龄孩童。 两日后,船只抵达金陵码头。 贾府早己派了车辆并几个仆妇在码头等候。 黛玉扶着王嬷嬷的手走下船板,虽依旧一身素衣,体态纤弱,但脊背挺得笔首,步伐沉稳,苍白的脸上神情平静,唯有一双秋水般的明眸,悄然打量着眼前的一切。 换乘上贾府青缎油壁车,一路行来,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扬州不同。 黛玉默默看着,心中却无前世那般新奇与忐忑,只余一片冷然的审视。 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心知,这是到了宁国府了。 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 车辆却不走正门,只由西角门而入。 轿夫抬着走了一射之地,便歇下退出。 另换了几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至一垂花门前落下。 小厮们退下,众婆子上前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 黛玉扶着婆子的手,步入垂花门。 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阶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 于是三西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了一下并无褶皱的衣襟,目光沉静地望向那扇缓缓掀开的、通往她前世命运的门帘。 帘后,会是她熟悉的那位慈爱又无奈的外祖母,那些心思各异的舅母、姐妹,还有……他。 这一次,她绝不会再让任何人看轻了去,也绝不会再让自己陷入那般被动可怜的境地。 她抬步,稳稳地跨过了那道高高的门槛。 林黛玉一脚踏入荣庆堂正房,那股熟悉又陌生的富贵气息便扑面而来。 与她记忆中并无二致,屋内摆设极尽奢华,地上铺着猩红洋毯,鼎焚百合之香,屏绘海棠春睡。 一众丫鬟婆子簇拥着,目光或好奇、或审视、或怜悯地落在她身上。 黛玉微微垂眸,压下心头翻涌的复杂情绪,目光精准地投向正前方榻上那位被众人环绕的老妇人。 贾母史太君身着绛紫色万字不断头纹样的锦缎褙子,头戴同色抹额,正中镶着一块温润的碧玉。 她年迈却精神矍铄,此刻正伸长了脖子,眼中含着泪光,急切地望过来。 那目光里的疼惜与哀伤,与黛玉记忆中毫无差别,真切得让她鼻尖一酸。 前世,她便是被这目光包裹,沉溺其中,既依恋又不安,最终却……不,不能再想。 黛玉迅速收敛心神,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 她牢记着王嬷嬷的教导,以及自己这两日反复的思量。 她加快脚步,却并不显慌乱,行至贾母榻前,在早己备好的蒲团前稳稳跪下,依着礼数,恭恭敬敬地磕下头去。 “黛玉拜见外祖母。 愿外祖母福寿安康。” 声音清亮,带着孩童的稚嫩,却无丝毫怯懦颤抖,字字清晰,礼仪周全。 这一下,莫说周围伺候的丫鬟婆子们有些讶异——本以为这没了娘亲、千里投奔来的表姑娘,必是哭哭啼啼、怯生生见不得大场面的——便是贾母,也微微一怔。 她早从女儿贾敏的家书中知道这外孙女身体怯弱,又刚刚经历丧母之痛,料想此刻见了自己,定要扑到怀里大哭一场。 她连安慰的话都想好了,心肝肉儿都预备叫了。 却没想到,这小小人儿,竟如此懂事知礼,虽面色苍白,身形单薄得风一吹就倒,行动间却自有一股沉静气度,那磕头问安的规矩,竟是挑不出一丝错处来。 贾母心中顿时又爱又疼,那眼泪更是止不住,连忙倾身,亲手来搀:“快起来! 快让我瞧瞧! 我的心肝肉啊,你受委屈了! 你娘她……”提及早逝的爱女,贾母语带哽咽,说不下去了。 黛玉就着贾母的手起身,并未顺势投入外祖母怀中哭泣,而是抬起脸,任由贾母仔细端详。 她眼圈微微泛红,眼中水光氤氲,却强忍着不肯让泪落下来,反而软声劝慰道:“外祖母切勿过于悲伤,以免伤了身子。 母亲生前最是挂念外祖母,若知外祖母因她如此伤怀,母亲在天之灵,也必难安。” 这番话,体贴入微,又深明大义,哪里像是个六岁孩子能说出的? 贾母听了,更是惊讶,随即化为滔天的怜爱,一把将黛玉揽入怀中:“好孩子! 我的好孩子! 你怎么这般懂事! 你越是这样,外祖母心里越是疼得慌啊!” 这回,黛玉没有抗拒,温顺地依偎在外祖母怀里,感受着老人温暖的怀抱和微微的颤抖。 她需要这份疼爱,这是她在贾府立足的根本。 但她没有沉溺,待贾母情绪稍缓,便轻轻退出怀抱,目光转向坐在贾母左下首第一位的那位中年美妇。 那妇人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裙,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丹凤眼,柳叶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不是王熙凤是谁? 黛玉心中冷笑,面上却不显分毫。 前世初见她时,确被这泼辣张扬的声势吓了一跳,留下了敬畏疏远的印象。 如今再看,只觉她眉眼间虽精明外露,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不等丫鬟引见,黛玉便主动上前一步,微微屈膝行礼:“这位定是琏二嫂子了。 黛玉常听母亲提起,说嫂子最是爽利能干,帮衬着外祖母和舅母们打理家务,辛苦非常。 今日一见,方知母亲所言不虚。” 王熙凤正等着看这新来的林表妹是何等人物,是怯懦还是骄纵,也好日后拿捏分寸。 万没想到这小人儿竟主动、准确地认出了自己,还说出一番如此熨帖又恰到好处的恭维话! 这话既抬举了她,又提及她过世的姑妈贾敏,让人挑不出错处,听着还格外舒坦。 她那双丹凤眼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忙起身虚扶了一下:“哎哟哟! 快别多礼! 好一个伶俐剔透的林妹妹! 瞧瞧这小模样,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是姑妈生的,倒像是我们老祖宗的嫡亲孙女呢!” 这话一出,既捧了黛玉,更奉承了贾母。 贾母果然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 黛玉心中明镜似的,凤姐这话听着受用,实则将她与贾府三位春姑娘比较,暗藏机锋。 她只微微低头,轻声道:“嫂子过誉了。 三位姐姐金尊玉贵,黛玉怎敢相比。” 轻轻一句,便将这比较推了回去,既不得罪三位春小姐,也全了自己的谦逊。 王熙凤眼底掠过一丝真正的讶异,这林姑娘,不简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