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昭关雪:一怒山河倾(林默武昭)无弹窗小说免费阅读_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昭关雪:一怒山河倾林默武昭

昭关雪:一怒山河倾(林默武昭)无弹窗小说免费阅读_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昭关雪:一怒山河倾林默武昭

匿名 2025-09-13 04:40:05 1 下载本文
春去秋来,己过十一冬,武昭己长到十二岁。

不同于同龄孩童的嬉闹跳脱,他总爱待在武家的书房里,那间堆满竹简与绢册的屋子,比庭院里的秋千架更让他着迷。

晨光刚透过窗棂洒进书房时,武昭己捧着一卷《兵法纪要》坐在案前。

竹简用细绳串着,握在手里沉甸甸的,上面的篆字他早己认得熟稔。

昭关雪:一怒山河倾(林默武昭)无弹窗小说免费阅读_小说免费阅读无弹窗昭关雪:一怒山河倾林默武昭

不同于其他学童逐字诵读、只求背熟,他总爱盯着某一句反复琢磨——比如“兵者,诡道也”,别人只当是说打仗要讲计谋,他却会翻出另一卷《楚地舆图》,指着淮河沿岸的城邑,在心里推演:若朔兵南下,此处如何设伏?

若吴军从水路来攻,又该如何借力地形?

“昭儿,今日该习《礼记》了。”

教席周先生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卷绢册,见武昭仍盯着兵法竹简,便笑着摇头,“你这孩子,放着圣贤书不读,倒总对这些刀兵之事上心。”

武昭抬起头,目光清亮,没有少年人的浮躁,反而带着几分沉静:“先生,圣贤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若连家国都守不住,又如何谈‘平天下’?

如今楚、吴、朔三足鼎立,边境烽火未断,兵法虽讲刀兵,实则也是护民之术。”

周先生一怔,随即放下绢册,走到案前:“那你倒说说,若楚与朔在桐柏山交战,我方兵力少于对方,该如何应对?”

这原是随口一问,想考考他是否只是空谈。

不料武昭起身,走到舆图前,指尖点在桐柏山南侧的一条溪流上:“此处名为‘断石河’,水流湍急,两侧是峭壁。

可先派少量士兵佯败,引朔兵追击至河谷,再派人在上游筑坝,待朔兵半数进入河谷,突然掘坝放水——朔兵多是骑兵,不善涉水,河谷狭窄又无法展开阵型,届时我军再从两侧峭壁伏击,必能以少胜多。”

他说得条理清晰,连水流速度、伏击兵力分配都考虑到了,周先生盯着舆图上的断石河,又看看眼前十二岁的少年,眼神里满是震惊。

他教过不少贵族子弟,论聪慧,武昭未必是记性最好的,但论对局势的洞察、对兵法的活用,却远超同龄人——这己不是“早慧”能形容,更像是经历过世事打磨的成年人。

武昭见先生发怔,便收回手,重新坐回案前:“先生,昭儿只是随口推演,或许有不妥之处。”

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太“跳脱”,比起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多了太多前世的沉稳与对乱世的隐忧,所以从不主动炫耀,只在被问起时才轻声作答。

这般沉稳,倒让周先生愈发感叹。

他捋了捋胡须:“你这孩子,心思太深了。

罢了,今日便依你,先讲半卷兵法,再习《礼记》。”

除了在书房研学,武昭唯一的消遣,便是与申胥相约。

申胥是楚国太师申公的独子,比武昭大一岁,性子爽朗,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纯真。

两人常在郢都的护城河边见面,有时是武昭带着新得的兵法竹简,有时是申胥揣着刚画好的箭靶图纸。

“阿昭,你看我这新做的箭靶,靶心用的是桑木,箭射上去不易穿透,练准头正好!”

申胥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规整的同心圆,还标了尺寸,眼里满是得意。

武昭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笑着点头:“胥哥手巧,这靶心位置标得精准,只是桑木虽硬,却怕潮,若遇上下雨天,恐怕容易变形。

不如在桑木外裹一层油纸,既能防潮,又不影响箭的穿透力。”

申胥眼睛一亮:“对啊!

我怎么没想到?

还是阿昭心思细!”

他说着,便拉着武昭的胳膊,“走,我们去城外的靶场试试!

我爹新给我买了一张牛角弓,正好让你看看我的箭术!”

武昭被他拉着,脚步也轻快了些。

申胥的纯真像一缕阳光,总能让他暂时放下那些关于“乱世兵法”的沉重念头,感受到少年该有的轻松。

两人在靶场待了一下午,申胥射箭时意气风发,中了靶心便高声欢呼;武昭则看得认真,偶尔提点他“拉弓时手臂再稳些瞄准要看靶心而非箭头”,待申胥射中十环时,他也会露出真心的笑容。

夕阳西下时,两人坐在草地上,申胥啃着干粮,突然问:“昭弟,你说我们以后,能像父亲们一样,为楚国效力吗?

我想当将军,守着郢都,不让朔兵和吴兵进来!”

他的眼里闪着光,满是对未来的憧憬,那是一种不掺杂质的忠诚与热血。

武昭看着他,轻声道:“会的。

只是胥兄,效力楚国,不仅要会打仗,还要看清朝堂的局势。

如今楚王虽算清明,可身边也有像费极那样的人,若将来我们掌权,既要护得住边境,也要防得住暗处的算计。”

申胥愣了愣,随即挠挠头:“朝堂上的事太复杂了,我不想想那么多,只要能打仗、能护着楚国就好。”

他的纯真,让武昭心里微微一动——前世他见多了尔虞我诈,早己忘了这般“只想做好一件事”的纯粹是什么感觉。

他没有再往下说,只是点点头:“好,那我们便一起,护着楚国,护着郢都。”

武昭的“早慧”,渐渐从武家书房传到了郢都的贵族圈。

有人说“武奢生了个神童,将来必成大器”,也有人说“这孩子心思太深,怕是养不熟”。

这些议论,自然也传到了武奢耳中。

夜里,武奢处理完公务,便去了武昭的卧房。

少年己睡熟,呼吸均匀,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脸上,褪去了白日的沉稳,多了几分稚气。

武奢坐在床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发,眼神复杂——有欣慰,有骄傲,更有深深的担忧。

他知道儿子聪慧,比自己年轻时更甚,可在这郢都,“聪慧”有时不是好事。

费极一向忌惮武氏,现在也是楚王面前的红人,若让他知道武昭如此出众,定会视之为眼中钉;楚王虽信任他,可帝王心术难测,若武昭将来太过耀眼,或奸臣蛊惑,难免会引来“功高震主”的猜忌。

“夫君,还没睡?”

武夫人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件披风,轻轻搭在武奢肩上,“又在想昭儿的事?”

武奢点点头,声音低沉:“昭儿太聪明了,可这聪明,在郢都却是把双刃剑。

费极己在朝堂上旁敲侧击问过几次‘武家公子近况’,我怕……”武夫人也叹了口气:“昭儿懂事,从不惹事,可架不住别人惦记。

要不,让周先生少教些兵法政论,多教些诗词书画?”

武奢摇头:“不可。

昭儿有这般天赋,若是强行压制,反倒会误了他。

只是我们做父母的,要多替他留意些,莫让他太早卷入朝堂纷争。”

他看着床上的儿子,眼神变得坚定,“武氏世代忠良,我不能让昭儿因为‘早慧’,遭了无妄之灾。”

武奢不知道,他轻声的话语,竟被刚醒的武昭听了去。

少年闭着眼睛,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他知道父亲担忧,也明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

前世他无依无靠,只能自己保护自己;这一世,有父亲为他遮风挡雨,有母亲为他担忧牵挂,他更要学会收敛锋芒,不能让这份来之不易的家,因为自己的“早慧”而陷入险境。

月光下,武昭悄悄握紧了拳头。

他会好好读书,好好成长,但也会藏起那些在这个时代太过出格的想法,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懂事儿子”。

至于那些关于乱世、关于守护的念头,他会悄悄记在心里,等将来有能力了,再用自己的方式,护住这个家,护住他珍视的一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