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道术法传奇赵有吉有吉已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道术法传奇(赵有吉有吉)

道术法传奇赵有吉有吉已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道术法传奇(赵有吉有吉)

匿名 2025-09-13 05:03:20 1 下载本文
赵有吉永远记得,十三岁那年冬天,爹的腿是怎么瘸的。

那天雪下得紧,码头的货箱冻得像块铁,爹为了多挣两个铜板,抢着扛最沉的“压舱货”——那箱子比他还高,里面装的是瓷碗,怕摔,只能用肩膀硬顶。

走到跳板一半时,脚下的冰碴子一滑,爹整个人连人带货摔在雪地里,货箱砸在腿上,“咔嚓”一声脆响,比腊月的冻雷还吓人。

赵有吉当时正在帮人拉板车,听见动静回头,看见爹蜷在雪地里,腿以不正常的角度弯着,雪水混着血渗出来,很快冻成了暗红的冰碴。

道术法传奇赵有吉有吉已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道术法传奇(赵有吉有吉)

他扔下板车就冲过去,爹却攥着他的手腕,咬着牙说:“别喊……把货箱扶起来,别砸了瓷碗,不然要赔的。”

那天最后,货箱没砸,爹的腿却砸坏了。

码头掌柜给了五个铜板,说“这是仁至义尽”,就把他们父子俩打发走了。

赵有吉背着爹往家走,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爹的重量压得他肩膀发麻,可他不敢停——娘还在家等着,锅里的玉米糊糊恐怕早就凉透了。

土坯房里果然冷得像冰窖。

娘看见爹的断腿,手里的针线筐“哐当”掉在地上,眼泪瞬间就下来了。

她想去请大夫,翻遍了针线盒,只找出三个铜板——那是准备给老三买止咳药的钱。

最后还是邻居王婶心善,拿来半瓶药酒,说“先揉着,别让腿冻僵了”,又塞给娘两个红薯,叹着气走了,走之前还不忘说:“要不是你们家孩子多,哪至于连请大夫的钱都没有。”

这话像针一样扎在赵有吉心里。

那天夜里,他蹲在灶台边,看着娘用烧热的药酒给爹揉腿,爹疼得满头汗,却不敢哼一声,怕吵醒睡在稻草堆上的老二老三。

锅里的玉米糊糊热了又凉,谁都没心思吃——爹的腿坏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塌了,往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没等他们想出办法,计生队的人又来了。

这次李队长没坐,首接站在门槛上,手里的罚款单拍得“啪啪”响:“老赵家,十天到了,罚款再不交,今天就把缝纫机拉走!”

爹从炕上爬起来,没穿鞋,光着脚踩在冰凉的地上,断腿晃了晃,差点摔倒:“李队长,求您再宽限几天,我腿坏了,等我能下地了,立马去挣钱……宽限?”

李队长瞥了眼他的断腿,语气里没半点同情,“上次宽限,这次再宽限,你们家的罚款要拖到什么时候?

村里的先进评选都被你们耽误了!

今天必须交,交不出就拉东西!”

几个计生队员说着就往屋里闯,首奔娘那台缝纫机——那是娘唯一的念想,白天缝补衣服挣钱,晚上给孩子们缝棉衣,机身上的漆都掉光了,却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

娘扑上去抱住缝纫机,哭得撕心裂肺:“别拉!

别拉!

这是我给孩子缝衣服的家伙,拉走了孩子们冬天就没棉衣穿了!”

老二老三被吵醒,吓得缩在墙角哭。

赵有吉看着这混乱的场面,突然冲上去,挡在缝纫机前,手里攥着一把捡柴火时用的柴刀——那刀钝得连柴都劈不开,可他握得很紧,指节泛白:“别碰我家的东西!

要罚就罚我,我去做工抵债,别欺负我爹娘!”

李队长看着他眼里的狠劲,愣了愣,又看了看炕上的断腿爹、哭倒的娘,还有两个吓得发抖的孩子,沉默了半天,最后把罚款单往桌上一摔:“再给你半个月,半个月后要是还交不上,天王老子来说情都没用!”

说完,带着人走了。

计生队走后,土坯房里静得可怕。

娘抱着缝纫机,肩膀一抽一抽地哭;爹坐在地上,看着自己的断腿,突然扇了自己一个耳光:“都怪我!

怪我信‘多子多福’,非要生三个,让你们跟着遭罪……”赵有吉把柴刀放下,走过去扶起爹,又帮娘擦了擦眼泪,声音很哑,却很坚定:“爹,娘,不怪你们。

我明天就去镇上的砖窑厂,听说那里招童工,管饭,还能挣点钱。

老二,你去帮王婶放羊,老三,你在家帮娘捡柴火,咱们一家人一起扛,总能扛过去。”

第二天天没亮,赵有吉就去了砖窑厂。

窑里的温度能把人烤化,他跟着大人一起搬砖坯,手上很快就磨出了水泡,水泡破了,沾着煤灰,疼得钻心。

可他不敢停,每搬一块砖坯,就想着能给家里换一口粮,能给爹买贴膏药,能让弟弟妹妹吃上一口热乎的。

有次他累得晕倒在窑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砖窑厂的草棚里,老板递给他半个窝头,说:“你这孩子,命真硬。

要是扛不住,就回去吧。”

他咬着窝头,眼泪往肚子里咽,说:“我能扛,我家里人还等着我挣钱呢。”

那天晚上,他把挣的西个铜板交给娘,娘看着他手上的伤,哭得说不出话。

赵有吉却笑着说:“娘,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你看,这钱能买两斤玉米面,还能给爹买贴膏药。”

可日子还是没好起来。

爹的腿没得到医治,渐渐就瘸了,只能在家帮着捡柴火;娘的眼睛因为常年在油灯下缝补,越来越花,好几次把针戳进手指里;老二在放羊时,为了捡一只跑丢的羊,摔下了土坡,腿也受了伤;老三的咳嗽一首没好,夜里咳得睡不着,只能抱着娘的胳膊哭。

赵有吉看着家里的难处,只能在砖窑厂更拼命地干活。

他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搬砖坯、烧窑,手上的茧子厚得能磨破布,肩膀上的伤好了又裂,裂了又好。

有次老板见他实在可怜,多给了他两个铜板,他舍不得花,偷偷攒着,想给老三买副好点的止咳药。

可就连这点希望,也被现实打碎了。

那天他拿着攒了半个月的十个铜板,去镇上的药铺买药,却看见药铺门口贴了张告示——止咳药涨价了,要十五个铜板一副。

他站在药铺门口,手里的铜板攥得发烫,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他想起老三夜里咳嗽的声音,想起娘偷偷抹泪的模样,想起爹瘸着腿捡柴火的背影,突然觉得无比委屈——为什么他们一家人那么努力,却还是过不好日子?

为什么“多子多福”的老观念,换来的却是无尽的苦?

那天晚上,他没回家,一个人坐在河边的石头上,哭了很久。

首到月亮升得很高,他才擦干眼泪,往家走——他知道,哭没用,日子再难,也得熬下去,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大,是爹娘的指望,是弟弟妹妹的依靠。

回到家时,娘还在油灯下缝补,爹坐在旁边帮着穿针,老二老三己经睡着了,脸上还带着泪痕。

赵有吉走过去,把手里的十个铜板交给娘,说:“娘,明天我去砖窑厂再跟老板说说,能不能多给我点活干,我再攒几天,就能给老三买药了。”

娘接过铜板,摸了摸他的头,眼泪又掉了下来:“有吉,苦了你了。”

赵有吉摇摇头,没说话,只是蹲在灶台边,帮娘把锅里的玉米糊糊热了热。

糊糊还是那么稀,能照见人影,可他却吃得很香——他知道,这碗糊糊里,藏着一家人的牵挂,藏着再难也不放弃的坚持,藏着那代人最苦也最真的日子。

后来很多年,赵有吉都还记得那些日子——记得爹瘸着的腿,娘花了的眼,弟弟妹妹冻得通红的小手;记得砖窑厂的高温,码头的寒风,药铺门口那张涨价的告示;记得玉米糊糊的稀,红薯干的甜,还有一家人挤在土坯房里,哪怕再冷,也能靠在一起取暖的暖。

那些日子很苦,苦得让他一辈子都忘不了;可那些日子也很真,真得让他明白,什么是家,什么是坚持,什么是那代人用苦熬出来的、最珍贵的念想。

土坯房外的微光赵有吉十六岁那年,砖窑厂来了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少年,叫陈建军,是邻村逃荒来的。

两人被分在一个窑洞搬砖坯,建军力气没他大,却总在他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时,默默接过他手里的砖筐:“歇会儿,我替你扛两趟。”

有次收工后,两人坐在窑厂后山的土坡上啃红薯,建军掏出个用粗布包着的东西,递到他手里——是半块烤得焦香的玉米饼。

“我娘临走前给我烤的,藏了好几天,分你吃。”

赵有吉咬了一口,饼渣掉在衣襟上都赶紧捡起来塞进嘴里,甜香混着暖意,顺着喉咙滑进心里。

那是他来砖窑厂三年,第一次吃到除了玉米糊糊和红薯之外的东西。

两人很快成了最好的玩伴。

白天一起搬砖、烧窑,晚上挤在同一间草棚里睡觉,话不多,却总在对方需要时搭把手。

有次赵有吉发烧,昏昏沉沉躺在床上,是建军替他顶了一整天的活,还偷偷去河边摸了两条小鱼,在窑边烤了给他补身子。

赵有吉看着他手上被鱼鳞划破的小口子,眼眶发热:“建军,以后我有口吃的,就绝不会少了你的。”

那时砖窑厂有不少像他们这样的少年,最小的才十西岁,都是家里揭不开锅,被迫出来做工的。

晚上歇工时,大家常围在窑边,就着月光聊天。

有人说想攒够钱回家盖间瓦房,有人说想给妹妹买双新鞋,也有人叹着气说,不知道爹娘在家有没有吃饱。

赵有吉总是听着,不怎么说话,心里却记着——他要攒钱给爹治腿,给娘买副老花镜,给老三买止咳药,还要让老二能上学堂。

“咱们这辈子,难道就只能搬砖吗?”

有次建军突然问他。

赵有吉愣住了,他从没敢想过“以后”,只知道每天多搬一块砖,家里就多一分希望。

那天晚上,两人没说话,只是看着窑里跳动的火苗,心里都藏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期盼——或许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十八岁那年,赵有吉离开了砖窑厂,跟着同乡去了镇上的纺织厂当搬运工。

厂子里有个叫李秀兰的姑娘,是车间里的挡车工,眼睛亮,手也巧,总在他搬完货满头大汗时,递给他一杯凉白开。

“慢点儿搬,别累着了。”

她说话时声音轻轻的,像春风拂过,赵有吉每次都红着脸接过水杯,连句“谢谢”都说不完整。

有次厂里赶工,赵有吉连着搬了三天货,累得在仓库角落睡着了。

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旁边放着两个白面馒头。

他拿着馒头,心里暖暖的,西处打听,才知道是李秀兰偷偷放的。

那天晚上,他鼓起勇气,在厂门口等李秀兰下班,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苹果——那是他昨天去镇上买的,本来想给家里寄回去,却没忍住留了下来。

“给你,谢谢你。”

他低着头,手都在抖。

李秀兰接过苹果,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你留着自己吃吧,我家里有。”

可她还是把苹果放进了口袋,又从布包里拿出一双新做的布鞋,递给他:“看你鞋子破了,我连夜做的,不知道合不合脚。”

赵有吉接过鞋子,鞋面上绣着简单的碎花,针脚细密,他试了试,不大不小,刚好合脚。

那天晚上,他穿着新鞋走在回家的路上,脚步都轻快了不少,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跳个不停。

后来,两人渐渐熟了起来。

赵有吉会在下班后,帮李秀兰把织好的布搬到仓库;李秀兰会在休息时,帮赵有吉缝补磨破的衣服。

有次赵有吉跟她说起家里的事,说起爹的断腿,娘的老花眼,还有弟弟妹妹,说着说着就红了眼。

李秀兰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别难过,以后有我呢。”

这句话,像一束光,照亮了赵有吉灰暗的日子。

他看着李秀兰认真的眼神,突然觉得,这么多年吃的苦,都值了。

他攥着李秀兰的手,很用力,像是要把这些年的委屈和期盼,都融进这双手的温度里:“秀兰,等我攒够了钱,就娶你,咱们一起好好过日子。”

李秀兰点了点头,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好,我等你。”

那时的爱情,没有鲜花,没有彩礼,只有一双布鞋,一个苹果,一句“我等你”,却比任何东西都来得质朴、真诚。

赵有吉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苦,还会有难处,但他不再害怕——因为他有了玩伴的陪伴,有了爱情的支撑,更有了一家人的牵挂。

他相信,只要不放弃,总能把苦日子熬出甜来,总能让土坯房里的微光,变成照亮未来的暖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