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相声演义(东方朔曹操)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相声演义(东方朔曹操)

相声演义(东方朔曹操)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相声演义(东方朔曹操)

匿名 2025-09-13 05:08:12 2 下载本文
列位看官,咱今儿个要讲的这段故事,得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北京天桥说起。

您可知道,那会儿的天桥,那才叫真正的“江湖码头”——啥样人都有,啥新鲜事儿都能瞅见。

打从早清儿天不亮,首到日落西山掌灯,这地界就没断过热闹劲儿,吆喝声、叫好声、说书声、唱戏声,裹着豆汁儿的酸香、糖炒栗子的甜香,能飘出二里地去。

要说这天桥最火的,得数“撂地演出”。

相声演义(东方朔曹操)完本小说推荐_最新章节列表相声演义(东方朔曹操)

啥叫撂地?

就是艺人找块空场子,铺块布、摆个凳,凭着一身绝活,当场卖艺混饭吃。

没有戏台子,没有门票钱,全靠观众看得乐呵了,自愿扔俩铜钱当赏钱。

来这儿的观众,也多是拉洋车的、挑担子的、做小买卖的平民百姓,兜里没多少闲钱,就图个热闹解闷儿。

那会儿的撂地艺人,各有各的绝活,可没一个能把“逗乐”这事儿玩出新鲜花样来。

就说那说书的李老西儿,山东人,一口侉腔,专说《三国》《水浒》。

每天一到时辰,他就往小马扎上一坐,手里拿块醒木,“啪”一敲,开口就来:“话说那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只见他手提青龙偃月刀,翻身上马……”要说他的活儿,也算是地道,可就是太“板正”——照着话本一字不差地念,没个即兴的乐子。

有回正说到“诸葛亮舌战群儒”,底下有个拉洋车的汉子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嘟囔了句:“先生,能不能说段不这么累的?”

李老西儿脸一沉,把醒木一摔:“这位爷,说书是正经营生,哪能随便糊弄?

您要是不爱听,自管走!”

那汉子讨了个没趣,悻悻地走了,周围几个观众也跟着散了大半。

离李老西儿不远,是口技艺人王麻子。

这主儿有个绝活,能学各种声响——驴叫、狗吠、鸟雀鸣,甚至连胡同里卖水的吆喝声,都学得惟妙惟肖。

每天他一开场,就学驴叫,“昂——昂——”那声儿,能把旁边茶馆里的真驴都引得叫唤起来,底下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可笑完之后呢?

就没下文了。

他只会一段段地学声响,凑不成完整的故事,观众新鲜劲儿一过,就该干啥干啥去了。

有回他学完驴叫,等着观众扔钱,可底下就扔过来俩铜板,还有人喊:“麻子,除了驴叫,还会点别的不?”

王麻子脸一红,憋了半天,又学了段猫叫,可观众早走得差不多了。

除了这俩,天桥上还有唱小曲的、变戏法的、耍把式的,各有各的难处。

唱小曲的刘二姐,嗓子清亮,可唱来唱去就那几段《茉莉花》《十八摸》,观众听腻了,就没人捧场;变戏法的张老千,只会“仙人摘豆吞宝剑”那两套,有回变“吞宝剑”时,剑鞘没藏好露了馅,当场让人哄下了台。

那会儿的艺人,都讲究“一招鲜,吃遍天”,谁都不敢轻易跨界。

你说书的就好好说书,你口技的就好好学声,要是敢掺和别人的活儿,准得被同行戳脊梁骨:“没本事守自己的摊子,倒来抢别人的饭碗!”

所以哪怕观众不爱听,哪怕自己饿肚子,也没人敢轻易改辙。

有这么一天,天刚蒙蒙亮,天桥上还没多少人,卖糖人的刘老栓就推着小车来了。

他瞅着李老西儿正蹲在地上捡昨晚掉的铜钱,王麻子在旁边对着墙练驴叫,就叹了口气:“我说二位,咱这日子越来越难了。

昨儿个我这糖人,就卖出去仨,还不够本钱呢!”

李老西儿抬头瞪了他一眼:“难?

谁不难?

我昨儿个赏钱加起来,还不够买俩烧饼的!”

王麻子也跟着叹气:“可不是嘛!

观众越来越挑,光靠老一套,撑不了多久啊!”

正说着,远处来了一群拉洋车的,凑在一块儿议论:“听说前儿个东西牌楼有个艺人,又说又学又逗乐,可热闹了!

咱这儿咋就没这样的?”

刘老栓听见了,赶紧问:“啥样的?

快说说!”

一个拉洋车的回答:“那人不光会说笑话,还能学各种模样,连掌柜的骂伙计、媳妇管汉子的样儿都学得像,笑得人肚子痛!”

李老西儿听了,鼻子一哼:“那叫啥正经手艺?

无非是耍活宝糊弄人!”

可王麻子却没说话,眼睛首勾勾地瞅着远处,像是在琢磨啥。

列位看官,您瞧见没?

这嘉道年间的天桥,就像一潭死水——艺人们守着老手艺,观众盼着新乐子,可就是没人敢捅破那层窗户纸,没人敢把这些零散的绝活揉到一块儿,整个演艺圈子,就等着一个敢闯敢试的人,来搅活这潭水,来给这市井笑艺,开出一条新路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