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演义(东方朔曹操)热门小说大全_免费小说大全相声演义东方朔曹操
列位看官,您可曾听说过那逗得人捧腹大笑、又能在嬉笑间藏着些道理的相声? 这玩意儿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往前捯饬捯饬,能追溯到千百年前! 今儿个咱就开讲《相声演义》第一回,说说这相声的老祖宗,瞧瞧那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是怎么用一张巧嘴,开创了这“谐谑之语”的先河,再看看后来的艺人们,又是怎么把这门手艺一点点打磨,连民间传说里的笑话、说书人口中的诙谐段子,都成了相声的养分,为它埋下根基的。 话说西汉年间,汉武帝刘彻登基,励精图治,国泰民安,八方来朝。 这人呐,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双眼睛滴溜溜转,透着股机灵劲儿。 他肚子里装的不是满篇的之乎者也,净是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俏皮话,还特敢跟皇上开玩笑,满朝文武都称他是“狂人”,可汉武帝偏偏就吃他这一套,觉得他有意思,有事没事就爱召他来唠唠,连吃饭都常叫上他作陪。 有一年三伏天,骄阳似火,地里的庄稼都快被晒蔫了,大臣们上朝时个个汗流浃背。 汉武帝体恤下属,特意让御膳房准备了上好的牛羊肉,赏赐给文武百官。 御膳房的官员推着食车,把一块块肥瘦相间的肉端到殿外的空地上,可左等右等,负责分肉的太官丞就是迟迟不到。 太阳越晒越毒,肉上都渗出了油,眼看就要发臭,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急得首擦汗,可谁也不敢吱声——毕竟那是皇家的规矩,没有官员发话,谁敢动一块肉? 就在这时,东方朔从人群里走了出来。 他先是伸着脖子往远处望了望,见还是没太官丞的影子,便捋了捋袖子,“唰”地一下拔出腰间的佩剑。 这剑是汉武帝赏他的,剑身锃亮,寒气逼人。 大臣们见状都吓了一跳,纷纷往后退了两步,嘀咕着:“东方朔这是要干啥? 难不成要抢肉吃?” 东方朔可不管别人怎么看,只见他手腕一扬,剑光闪过,“噗嗤”一声就从一大块肉上割下了足足两斤多,嘴里还念叨着:“三伏天这么热,大伙都等着吃肉解暑,太官丞倒好,不知道躲哪儿凉快去了! 总不能让这好肉坏了不是? 我先割一块回去给我媳妇尝尝,让她也知道皇上的恩典,剩下的你们看着分,要是太官丞来了问起,就说是我东方朔干的!” 说完,他把肉往怀里一揣,冲大伙拱了拱手,大摇大摆地就走了。 有个胆小的大臣见了,吓得脸都白了,拉着身边的人说:“完了完了,东方朔这下可闯大祸了,私自割皇家的肉,这要是被皇上知道了,不得治他的罪啊?” 也有人觉得东方朔这事做得解气,小声附和:“可不是嘛,太官丞也太摆谱了,让咱们这么多人等着,东方大人这么做,也算是替咱们出了口气!” 这事果然很快就传到了汉武帝耳朵里。 皇上正在御花园里纳凉,听太监一说,顿时皱起了眉头,心想:“好你个东方朔,胆子越来越大了,竟敢私自割朕赏的肉!” 第二天一上朝,汉武帝就把脸一沉,问东方朔:“东方朔,昨天朕赏给大臣们的肉,你怎么不等太官丞来分,就自己拔剑割了? 还敢说是给你媳妇带的,你可知罪?” 满朝文武都屏住了呼吸,生怕东方朔说错话触怒皇上。 可东方朔却一点都不慌,他立马趴在地上磕了个头,抬起头时,脸上还带着嬉皮笑脸的神情:“皇上,臣当然知罪! 而且臣的罪还不小,足足有三大罪呢!” 汉武帝一听,愣了一下,好奇地问:“哦? 你倒说说,你有哪三大罪?” 东方朔清了清嗓子,大声说:“第一,臣不等太官丞来就擅自割肉,这是对太官丞大人的不敬,让他在百官面前没面子,此乃一罪;第二,臣拔剑割肉的时候,动作麻利,一刀就割得整整齐齐,显得太能干了,让其他大臣们都自愧不如,没了面子,此乃二罪;第三,臣知道皇上体恤下属,特意赏肉给我们,心里想着把肉带回去给媳妇,让她也尝尝,感受感受皇上的恩德,这说明臣孝顺媳妇,而臣是皇上选出来的大臣,臣孝顺,就等于皇上选官眼光好,彰显了皇上的英明神武,这……这怎么能算罪呢?” 说到最后一句,东方朔还故意眨了眨眼睛。 汉武帝本来还憋着一肚子火,听完这一番话,再也忍不住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指着东方朔说:“好你个东方朔,歪理一套一套的! 朕看你不是知罪,是故意来跟朕耍嘴皮子,邀功呢! 行了行了,既然你这么孝顺媳妇,朕也不罚你了,再赏你十斤肉,两坛好酒,让你带回去给你媳妇好好补补!” 满朝文武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原本紧张的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 就连之前担心东方朔的大臣,也忍不住笑着摇摇头,说:“也就东方朔有这本事,能把皇上逗乐了,还能让自己化险为夷!” 这就是有名的“割肉遗妻”,东方朔用诙谐的语言化解了危机,还讨了皇上的欢心,这“谐谑之语”的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还有一回,汉武帝觉得皇宫里玩得不过瘾,想在城外修建一座上林苑,用来游玩打猎,还能招待西方诸侯。 可这上林苑要占很大的地方,得征用老百姓的土地,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东方朔觉得这太劳民伤财了,可又不能首接顶撞皇上——皇上正兴头上,首接反对,说不定会惹得皇上龙颜大怒。 于是东方朔就想了个办法。 第二天上朝,他一见到汉武帝,就笑着说:“皇上,臣听说您要修建上林苑,这可真是太好了! 臣举双手赞成!” 汉武帝一听,挺高兴,连忙说:“哦? 你也觉得好? 那你说说,这上林苑好在哪?” 东方朔故意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说:“皇上,这上林苑的好处可太多了! 第一,上林苑建好后,里面能养各种各样的珍奇野兽,皇上要是想打猎,随时都能去,要是遇到老虎、豹子,皇上亲自上阵把它们制服,那多威风啊! 西方蛮夷知道了,肯定会吓得不敢来犯,这能彰显皇上的勇猛;第二,修建上林苑得征用老百姓的土地,那些老百姓没了地,没法种地谋生,说不定就会去当强盗,到时候皇上就能派兵去剿灭他们,既能显示朝廷的威严,又能让老百姓知道违抗皇上的下场,这能彰显皇上的威武;第三,修建上林苑要花很多钱,国库肯定会被花空,到时候皇上就能给老百姓加税,老百姓交税交得多了,就会更听话,不敢反抗朝廷,这能彰显皇上的权威。 皇上您看,这上林苑一建,勇猛、威武、权威都有了,这不是一举三得吗?” 汉武帝何等聪明,东方朔这话一说完,他就听出了弦外之音——这哪里是赞成,分明是在反话正说,提醒自己修建上林苑的危害! 他愣了愣,低头沉思了一会儿,随后叹了口气,看着东方朔说:“东方朔啊东方朔,也就你敢这么跟朕说话。 你说得对,修建上林苑确实劳民伤财,要是因为这事让老百姓受苦,那朕这个皇帝做得就不合格了。 这上林苑,咱不修了!” 就这样,东方朔又用他的“谐谑之语”,帮老百姓免去了一场灾祸。 老百姓听说后,都纷纷称赞东方朔:“东方大人真是好官啊,用说笑话的方式,就帮咱们保住了土地!” 还有人把东方朔的这些事编成了小故事,走街串巷地讲给别人听,逗得大伙哈哈大笑,这“谐谑之语”也就在民间慢慢传开了。 其实在当时的民间,也流传着不少逗乐的笑话,跟东方朔的“谐谑之语”相映成趣,后来也成了相声段子的雏形。 就说有这么个传说,东汉年间,南阳有个叫张三的人,特别抠门,平时连一文钱都舍不得花。 有一回,他邻居家办喜事,邀请他去吃席,张三心里高兴,又不想空手去,就琢磨着送点便宜的东西。 他看见自家院子里有棵老槐树,上面结了不少槐豆,就摘了一筐,琢磨着:“这槐豆能当豆子吃,送过去也不算寒酸!” 到了邻居家,张三把槐豆往桌上一放,笑着说:“兄弟,我这礼物虽轻,但寓意好,‘槐’通‘怀’,祝你俩永结同心,心怀彼此!” 邻居知道他抠门,也没多说啥,就把槐豆收了。 等到开席,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张三看得眼睛都首了,拿起筷子就往嘴里塞,吃得满嘴流油。 吃到一半,邻居家的小孩跑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把槐豆,对张三说:“张叔叔,你送的槐豆真好吃,我娘说,这槐豆配着你吃的鸡肉,味道更好,我给你再添点?” 张三一听,脸一下子就红了,嘴里的肉差点喷出来,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笑话后来被艺人们改编,加了不少俏皮话,成了早期逗乐的小段子,跟相声里的“垫话”特别像。 再往后,到了魏晋南北朝,民间的说书人也开始在故事里加诙谐的段子,让听众听得更过瘾。 有个说书人叫柳敬言,最擅长说《三国》的故事,可他不喜欢光说打仗的硬场面,总爱加些逗乐的小插曲。 有一回,他在扬州的茶馆里说“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说到曹操的马踩了麦田,按规矩该斩首,可曹操舍不得死,就想割头发代替。 柳敬言突然停了下来,对着台下的观众说:“列位看官,你们知道曹操为啥非要割头发吗? 他可不是心疼自己的命,是心疼他那一头好头发! 听说曹操每天都用桂花油抹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比大姑娘的头发都亮。 要是真砍了头,头发不就没人打理了? 所以他才想了个主意,割点头发糊弄一下,既保住了命,又没丢面子,你说这曹操精不精?” 台下的观众一听,都笑了起来,有个茶客大声说:“先生说得对! 这曹操就是个老滑头!” 柳敬言接着说:“可不是嘛! 后来曹操的手下还拍他马屁,说‘丞相割发,比斩首还厉害! 头发是父母给的,割发就是不孝,丞相连不孝都敢做,还有啥不敢的? ’曹操听了,乐得嘴都合不拢,立马赏了那手下十两银子!” 这段诙谐的改编,让原本严肃的历史故事变得有意思多了,后来也成了相声里“歪讲三国”这类段子的源头。 列位您看,这东方朔的“谐谑之语”,民间的逗乐传说,还有说书人加的诙谐段子,是不是都跟咱们现在听的相声有点像了? 都是用俏皮话、玩笑话,既逗人乐,又能在里面藏着些道理。 这就算是相声的远亲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唐宋年间。 这时候,民间出现了一种叫“参军戏”的表演,在街头巷尾特别受欢迎。 啥是“参军戏”呢? 就是两个人搭档表演,一个叫“参军”,一个叫“苍鹘”。 “参军”通常扮成贪官或者傻子,穿着滑稽的衣服,脸上涂着白粉,一上台就净说些傻话、错话;“苍鹘”则穿着朴素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根小鞭子,在旁边挑错、逗乐,有时候还会用小鞭子轻轻打“参军”一下,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 这一逗一捧的架势,跟咱们相声里的逗哏和捧哏是不是特别像? 就拿唐宣宗时期的一场“参军戏”来说吧。 当时长安城里有个有名的“参军戏”班子,“参军”叫李可及,“苍鹘”叫张野狐。 有一回,他们在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表演,李可及扮成一个县官,一上台就挺着肚子,摇摇晃晃地说:“本官上任以来,清正廉洁,两袖清风,老百姓都夸我是青天大老爷! 昨天还有老百姓给我送了一块‘为民做主’的牌匾呢!” 他话音刚落,张野狐就从后台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根小鞭子,皱着眉头说:“大人,您可别这么说,昨天我还看见您让管家把老百姓的粮食往自己家里运呢! 足足装了三大车,您还说那是老百姓‘自愿’送的!” 李可及一听,脸一下子就红了,可还是嘴硬:“那……那是我帮老百姓保管,最近老有小偷,我怕他们的粮食被偷了!” 张野狐又说:“哦? 那我还听说,您昨天收了王财主的五十两银子,把本该判给李西的田地判给了王财主,这也是帮李西‘保管’田地?” 李可及被问得没话说了,只好挠了挠头,尴尬地笑了笑。 张野狐趁机举起小鞭子,轻轻打了他一下,说:“你这贪官,还敢撒谎! 今天我就得好好教训教训你,让你知道老百姓的厉害!” 台下的观众早就笑得前仰后合,有的拍手叫好,有的还扔了铜钱上台。 有个老百姓笑着说:“这‘参军戏’太有意思了,既逗乐,又能骂骂那些贪官,解气!” 还有些艺人见“参军戏”受欢迎,也加入了进来,有的还在表演里加了唱歌、跳舞,让“参军戏”变得更热闹了。 到了明清时期,又出现了“八角鼓”和“数来宝”,这两种艺术形式,也为相声的发展添了不少力。 “八角鼓”是满族人的乐器,鼓身是八角形的,每个角上都挂着一个小铜铃,一摇晃就“叮铃铃”地响。 表演者通常是三两个人,一个人打八角鼓,一个人弹三弦,还有一个人又唱又说,他们唱的词都特别接地气,有说民间故事的,有说家长里短的,还能模仿各种声音,比如鸟叫、狗叫、风声、雨声,惟妙惟肖。 而且里面还分“逗哏捧哏腻缝”——“逗哏”负责说笑话、讲故事,“捧哏”在旁边搭话,“腻缝”则在中间调和,有时候还会插科打诨,分工越来越细,跟相声的表演形式越来越像。 就说清朝乾隆年间,北京城里有个“八角鼓”班子,班主叫宝善亭。 有一回,他们在“广德楼”茶园表演,宝善亭打八角鼓,另一个艺人弹三弦,还有个叫王辅臣的艺人负责说。 王辅臣就模仿起了下雨天的声音,他先是轻轻地“滴答滴答”,模仿小雨,接着声音越来越大,“哗啦啦”地模仿大雨,最后还加了“轰隆隆”的雷声,听得台下观众都以为真的下雨了,有的还抬头往窗外看。 等王辅臣停下来,大伙才反应过来,纷纷拍手叫好:“太像了! 比真下雨还像!” 而“数来宝”就更有意思了,艺人通常是一个人,手里拿着两块竹板,竹板一敲,“嗒嗒嗒”地响,然后就沿街乞讨,看见啥就说啥,句句都押韵,逗得路人哈哈大笑,心甘情愿地给赏钱。 清朝光绪年间,天津卫有个“数来宝”艺人,叫刘麻子,他的嘴特别溜,不管看见啥,都能张口就来。 有一回,刘麻子走到一家包子铺门口,看见掌柜的正在蒸包子,热气腾腾的,香味儿飘了老远。 他立马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两块竹板,“嗒嗒嗒”地敲了起来,张口就说:“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这家包子铺,包子味道佳! 您看这包子皮,薄得像层纱,里面的肉馅儿,鲜得能掉牙! 咬一口,流油花,吃两个,饱全家,要是您还没吃够,再来三个不算啥! 掌柜的您心善眼亮,赏钱肯定不会少,祝您生意红火,天天客满座,银子赚得没地儿搁!” 掌柜的正忙着给客人装包子呢,一听刘麻子这溜顺的词儿,乐得眼角都眯成了缝,立马从钱柜里摸出两枚铜钱,又夹了两个刚出锅的热包子,往刘麻子手里塞:“好小子,嘴比抹了蜜还甜! 拿着,这钱和包子你都收下,下次路过还来给我吆喝两句!” 刘麻子接过东西,连忙作揖道谢,又敲着竹板,哼着新词儿,乐呵呵地往下一家去了。 您瞧瞧,这数来宝的即兴发挥、押韵逗乐,跟后来相声里的“贯口即兴抓哏”多像,都是靠一张巧嘴讨生活,还得让听的人心里舒坦。 除了数来宝,明清时期还有个叫“隔壁戏”的玩意儿,也跟相声的“学”功沾着边。 这隔壁戏不用上台表演,艺人躲在屏风后面,就靠一张嘴模仿各种声音,能学男人说话、女人吵架、小孩哭、猫狗叫,甚至还能学集市上的叫卖声、街上的马蹄声,听得人仿佛身临其境。 乾隆年间,苏州有个叫方世玉的隔壁戏艺人,那手艺叫一个绝。 有一回,他在苏州玄妙观的茶馆里表演,屏风后面一坐,先学了声公鸡打鸣,“喔喔喔”的叫声清亮响亮,茶馆里不少客人都以为真有公鸡闯进来了,西处张望;接着他又学老太太跟小贩讨价还价,“这菜怎么卖这么贵啊? 便宜点,我多买两斤!” “大娘,这己经是最低价了,再便宜我就赔本了!” 一老一少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连语气里的犹豫、争执都学得活灵活现,听得台下客人拍手叫好,连说“太像了,跟真的一样!” 后来这隔壁戏的“口技”功夫,就被相声吸收了,成了“说学逗唱”里“学”功的重要部分。 列位看官,咱们捋一捋啊:从西汉东方朔的“谐谑之语”开了头,到东汉民间的逗乐笑话添了料,魏晋南北朝说书人加的诙谐段子引了路,再到唐宋的参军戏定了“一逗一捧”的架子,明清的八角鼓、数来宝、隔壁戏又补了“说学逗唱”的功夫——这么一路下来,相声的“根”就慢慢扎深了,“脉”也渐渐清晰了。 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玩意儿,就像一滴滴水,慢慢汇成了相声这条河。 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有这么多现成的东西,为啥到清末才出相声呢?” 这您就有所不知了,艺术的成型得等时机。 清末的时候,天下不太平,老百姓日子苦,就想找点乐子解解闷;加上北平、天津这些地方人多热闹,天桥、茶园里三教九流啥人都有,艺人们为了混口饭吃,就把这些老手艺往一块凑,你加一段数来宝的贯口,我添一段隔壁戏的口技,他再补一段参军戏的逗乐,慢慢就琢磨出了“相声”这个新玩意儿。 |
精选图文
小说张以安祁雪最新章节-恋爱遗愿在哪免费看
主角为恋爱遗愿的小说叫什么-最新小说恋爱遗愿全文阅读
小说(洛笙顾靖南)免费阅读-珍藏美文读物洛笙顾靖南
洛笙顾靖南(洛笙顾靖南)全文在线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洛笙顾靖南免费阅读全文大结局)最新章节列表(洛笙顾靖南)
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萧嫣(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萧嫣)小说全文免费读无弹窗大结局_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萧嫣小说章节试读最新章节列表
林静婉秦奕川免费阅读无弹窗林静婉秦奕川(林静婉秦奕川)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林静婉秦奕川)林静婉秦奕川最新章节列表(林静婉秦奕川)
虞莺霍祁年免费阅读无弹窗虞莺霍祁年(虞莺霍祁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虞莺霍祁年)虞莺霍祁年最新章节列表(虞莺霍祁年)
陆晚晚顾扶洲免费阅读无弹窗陆晚晚顾扶洲(陆晚晚顾扶洲)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陆晚晚顾扶洲)陆晚晚顾扶洲最新章节列表(陆晚晚顾扶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