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唐朝爱人林墨阿婉热门小说阅读_完本完结小说我的唐朝爱人林墨阿婉
柴房的木门被 “吱呀” 一声推开,潮湿的冷风裹挟着雨丝灌了进来。 为首的京兆府差役身着青色公服,腰佩铜刀,脸上沟壑纵横,眼神像鹰隼般锐利,扫过林墨身上的青色短褐时,明显顿了一下。 “你就是那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 差役头目声音粗哑,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墨强压下心中的紧张,按照事先与阿婉约定的说辞,躬身答道:“小人林墨,自江南逃难而来,不慎误入李府,还望大人恕罪。” 他刻意模仿着江南口音,语气中带着几分惶恐。 差役头目 “哼” 了一声,围着林墨转了一圈,手指戳了戳他的短褐:“这衣服是李府的? 一个逃难的,倒能穿上皮麻布的短褐?” 唐代麻布分粗细,普通难民多穿粗麻,而阿婉弟弟的这件短褐用的是相对精细的皮麻,确实与 “逃难” 的身份有些不符。 林墨心中一紧,正想解释,就见阿婉端着一个茶盘从外面走进来,笑着对差役头目说:“王都头说笑了,这衣服是小女弟弟穿旧的,看着他可怜,便找出来给他暂穿。 一个外乡人,总不能让他衣衫褴褛地见人,传出去反倒说我李家刻薄。” 她说着,将茶杯递到王都头面前,“都头辛苦了,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王都头接过茶杯,目光在阿婉脸上停留了片刻。 李府虽是中等官宦之家,但阿婉的父亲李参军在京兆府有些薄面,他也不愿太过不给面子。 他呷了一口茶,语气稍缓:“李姑娘仁善,只是眼下长安不太平,近日有盗贼团伙流窜,专偷官宦人家的财物,府尹大人下令严查可疑人员,不得不谨慎。” “这是自然,官府也是为了百姓安危。” 阿婉顺势接话,“林墨虽是外乡人,但看着老实本分,这几日我父亲也派人查问过他的来历,确实是江南遭了水患的难民,并非什么盗贼。” 王都头放下茶杯,眼神又沉了下来,看向林墨:“你说你是江南来的,可知道江南今年的粮价如何? 苏州府的知府是谁?” 这些问题看似寻常,却是辨别是否为真江南人的关键。 林墨暗自庆幸自己主修隋唐史时,曾读过唐代的《通典》和《唐会要》,对江南的情况有所了解。 他定了定神,答道:“小人离家时,江南粮价己涨了三成,糙米一斗要百文钱。 苏州府的知府,好像是姓韦,听说为官还算清廉。” 他故意说得有些含糊,符合一个难民对官场不甚了解的身份。 王都头听他答得大致不差,眉头皱了皱,又问道:“你既逃难而来,为何不去城外的难民收容所,反倒跑到城西的李府附近?” 这才是他真正怀疑的地方 —— 李府所在的城西多是官宦之家,难民通常会聚集在城东的收容所,很少会跑到这边来。 这个问题林墨早有准备,他低下头,露出一副羞愧的神色:“小人本想去收容所,可路上被几个地痞抢了仅剩的干粮,实在走不动了,看到李府后院有个角门没关严,想着进去避避雨,找点吃的,并非有意冒犯。” 他说着,还故意揉了揉肚子,装出饥饿的模样。 王都头盯着他看了半晌,似乎没发现什么破绽。 这时,他身后的小吏凑过来低声说:“都头,刚才搜查其他府宅也没发现异常,这小子看着也不像盗贼,要不就先记下,日后再查?” 王都头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对林墨说:“既然李府为你担保,那暂且饶你一次。 但你要记住,近日不许擅自离开李府,若是让我发现你在外游荡,定不轻饶!” 他又转向阿婉,“李姑娘,此人就交由你们看管,若是出了什么事,李参军可是要担责任的。” “都头放心,小女定会看好他。” 阿婉笑着应下。 送走京兆府的差役,阿婉关上柴房门,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的神色:“看来他们果然对你有所怀疑,而且那个王都头,似乎并非单纯为了排查盗贼。” “你怎么看出来的?” 林墨问道。 “方才他看你的眼神,不像是看盗贼,倒像是在找什么人。” 阿婉走到窗边,警惕地望了望外面,“而且他问的问题,看似随意,却都指向你的来历细节,更像是在确认你的身份,而非排查盗贼。” 林墨心中一凛:“你的意思是,他们早就知道有我这么个人?” “很有可能。” 阿婉点了点头,“那个黑衣人身上的匕首刻着京兆府的印记,现在王都头又特意来盘问你,这两者之间肯定有关联。 说不定,京兆府里有人在暗中盯着你,甚至想对你不利。” 就在这时,柴房的门被轻轻敲了两下。 阿福探头进来:“姑娘,老爷让你和这位林公子去前堂一趟。”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林墨整理了一下短褐,跟着阿婉来到前堂。 李参军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旁边还站着一个身穿白色长衫、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 “父亲。” 阿婉轻声喊道。 李参军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林墨身上:“林墨,方才京兆府的差役来过,说你是江南来的难民?” “是。” 林墨躬身答道。 “那你可知,江南今年根本没有水患?” 李参军的声音陡然提高,“我刚从同僚那里得知,江南各州今年风调雨顺,粮价平稳,哪里来的水患难民? 你老实说,你到底是谁? 为何要编造谎言欺骗我李家?” 林墨心中一惊,没想到自己编造的谎言竟被当场戳穿。 他张了张嘴,正要解释,旁边的白衣男子突然开口:“李兄,稍安勿躁。 这位林公子既然不愿说实话,想必是有难言之隐。” 他转向林墨,目光温和却带着穿透力,“在下苏哲,是李参军的好友,也是国子监的博士。 我看林公子虽衣着朴素,但谈吐间颇有学识,不像是普通的江湖骗子。 若是有什么难处,不妨首说,或许我们能帮上忙。” 林墨看着苏哲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阿婉焦急的目光,知道自己再隐瞒下去也不是办法。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说出部分真相:“李大人,苏博士,实不相瞒,我并非江南难民,但我也绝非歹人。 我之所以隐瞒身份,是因为我的来历太过离奇,怕说出来没人相信,反而惹来麻烦。” “哦? 有多离奇?” 苏哲饶有兴致地问道。 林墨看了一眼阿婉,见她微微点头,便将自己是来自未来、因拓片和惊雷穿越而来的事情说了出来,只是隐去了玉牌和 “玉钩斜” 的部分 —— 他不确定苏哲是否可信。 李参军听完,脸色更加阴沉:“一派胡言! 什么未来? 什么穿越? 简首是疯话! 阿婉,我就说此人来历不明,你偏要保他,现在看来,他分明是个满口谎言的疯子!” “父亲,他说的或许是真的。” 阿婉连忙说道,“他知道许多未来的事情,而且他描述的拓片上的符号,与我们李家的家纹一模一样,这绝非巧合。” “家纹?” 李参军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什么家纹? 我怎么不知道?” 阿婉这才意识到,父亲似乎真的对家纹和玉牌的事情一无所知。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将母亲留下玉牌、家纹与拓片符号相似的事情说了出来,只是隐瞒了佛堂暗格和黑衣人刺杀的部分。 李参军听完,脸色变得十分复杂。 他沉默了许久,才对苏哲说:“苏兄,你怎么看?” 苏哲沉吟片刻,看向林墨:“林公子,你说你来自未来,那你可知,三个月后长安会发生什么大事?” 这是一个试探,若是林墨真能预知未来,便能证明他的话并非虚言。 林墨心中一动,他记得史料记载,唐天宝十二年三月,长安城西会发生一场大火,烧毁了数十间民房,还波及了附近的一座寺庙。 他如实答道:“三个月后,城西的布政坊会发生大火,火势会蔓延到附近的宝昌寺,死伤数十人。” 苏哲和李参军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布政坊确实是城西的坊市,宝昌寺也真实存在,只是一场尚未发生的火灾,林墨为何能说得如此具体? “若是三月后真如你所说,那我便信你。” 苏哲缓缓说道,“在此之前,你可以继续留在李府,但必须听从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阿婉,玉牌的事情事关重大,不可再对外人提及,包括府里的家丁。” 阿婉点了点头:“我明白。” 李参军也松了口气:“既然苏兄这么说,那便按苏兄的意思办。 阿福,继续看好林公子,不许他离开柴房半步,每日的饮食由阿婉亲自送去。” 回到柴房,林墨靠在柴草堆上,心中五味杂陈。 苏哲的出现,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他看似温和,实则心思缜密,不知是敌是友。 而李参军对家纹和玉牌的一无所知,也让他更加怀疑,李家的秘密似乎被刻意隐瞒了 generations。 “你在想什么?” 阿婉端着晚饭走进来,见林墨神色凝重,便问道。 “我在想苏博士。” 林墨答道,“他似乎对‘未来’的事情很感兴趣,而且他的身份是国子监博士,人脉广,消息灵通,若是能得到他的帮助,或许能更快查明真相。 但我不确定,他是否值得信任。” “苏博士是我父亲的至交,为人正首,应该不会害我们。” 阿婉说道,“而且他刚才没有立刻否定你的话,还提出用三月后的火灾来验证,说明他是个讲道理、重证据的人。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相信他。” 林墨点了点头,拿起碗中的粟米粥:“也只能如此了。 对了,你父亲对家纹和玉牌的事情一无所知,这说明你母亲可能是刻意瞒着他,为什么?” 阿婉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母亲生前很少提及娘家的事情,只说她是江南来的。 或许,家纹和玉牌的秘密,与她的娘家有关?” “江南……” 林墨喃喃道,“拓片上的李府君是长安的官员,而你母亲是江南人,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 难道‘玉钩斜’的秘密,牵扯到了江南的某个家族?”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阿婉和林墨同时警觉起来,阿婉走到窗边,小心翼翼地掀开窗帘一角,只见一个黑影在院墙外一闪而过,消失在雨幕中。 “又是那个黑衣人?” 林墨低声问道。 阿婉摇了摇头:“不像,这个黑影的身形比上次的黑衣人矮一些,而且动作更轻盈,像是个女子。” 女子? 林墨心中一沉。 难道除了京兆府的人,还有其他人在暗中盯着他们? 这场围绕着 “玉钩斜” 的谜团,似乎越来越复杂了。 而他和阿婉,就像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雨还在下,敲打着柴房的屋顶,发出 “噼啪” 的声响。 林墨看着阿婉担忧的眼神,握住了她的手:“别担心,不管有多少危险,我们都会一起面对。 只要我们找到‘玉钩斜’的真相,一切谜团都会解开,我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阿婉看着林墨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她知道,前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但只要有林墨在身边,她就有勇气走下去。 而那半块玉牌和失传的 “玉钩斜” 墓址,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向真相一步步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