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戏说杨贵妃杨贵妃杨贵妃全文阅读免费全集_最新全本小说戏说杨贵妃(杨贵妃杨贵妃)

戏说杨贵妃杨贵妃杨贵妃全文阅读免费全集_最新全本小说戏说杨贵妃(杨贵妃杨贵妃)

匿名 2025-09-13 07:12:38 1 下载本文
第一章荔枝未熟,荔枝先熟——贵妃进宫前,长安城的一场荔枝选秀天宝三载,长安城忽然流行起一种“荔枝选秀”。

别误会,这不是给荔枝选妃子,而是给妃子选荔枝。

原因很简单:当今天子李隆基,最近迷上了一个“新玩法”——把荔枝当美人,把美人当荔枝,两厢比较,看谁更甜。

天子一句话,底下跑断腿。

于是,从岭南到蜀中,从夜郎到交趾,各地的荔枝像进京赶考的书生一样,排着队往长安奔。

负责这趟“荔枝科举”的,是御史大夫杨慎矜。

此人名字风雅,办事却一点不风雅。

他发明了一个“荔枝八股”:一、色——皮要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二、形——颗颗饱满,不许有“青春痘”,更不许“歪瓜裂枣”;三、香——要一剥开,香得能让隔壁的老太监打喷嚏;四、味——甜中带酸,酸中带甜,甜酸比例要像贵妃的脾气,捉摸不定;五、声——丢进冰盏里要“叮”一声脆响,像玉佩撞金铃;六、核——核要小,最好无核,实在有核,也要长得像“心”字;七、运——从树上到长安,不许超过七日,否则算“过期考生”;八、名——名字要吉利,比如“妃子笑”“怀中香”“半夜偷心”。

这八条一出,岭南的荔枝树差点被薅秃。

果农们连夜焚香祷告:“荔枝大仙在上,今年不求丰收,只求长得像个‘妃子’。”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另一头,也在选秀。

不是选荔枝,是选美人。

选美会的地点,设在兴庆宫的太液池旁。

池边搭了一座高台,名“观艳台”,台上一溜儿摆着十把椅子,坐着十位评委:三位老太监,三位老宫女,三位老御医,外加一位“特邀嘉宾”——天子本人。

李隆基今天穿了一件家常的月白纱袍,腰里系一条荔枝红绦子,手里摇一把“荔枝扇”,扇面上画着一串荔枝,旁边题着一行小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实是他昨夜刚写的,字像喝醉的螃蟹,歪歪扭扭,却自得其乐。

选秀的规矩,比荔枝八股还要复杂:一、要会笑——笑分九品,从“莞尔”到“倾城”,最高级别叫“荔枝笑”,据说一笑能让荔枝提前熟三天;二、要会哭——哭分八格,从“梨花带雨”到“鲛人泣珠”,最高级别叫“荔枝泪”,一滴能让荔枝甜三分;三、要会唱——唱《荔枝香》,词是玄宗自己填的,曲子是梨园新谱的,调子忽高忽低,像荔枝在树上荡秋千;四、要会舞——舞《荔枝腰》,腰要像荔枝梗,软得能绕指,又要像荔枝核,硬得能硌牙;五、要会吃——吃荔枝不许剥皮,要用“樱桃口”轻轻一咬,皮开肉绽,汁水不能溅到衣襟;六、要会穿——穿“荔枝裙”,裙色要像荔枝皮,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七、要会睡——睡“荔枝榻”,榻要像荔枝壳,一翻身就“咯吱”响,像荔枝在耳边撒娇;八、要会做梦——梦要梦见荔枝,梦见天子,梦见自己变成一颗荔枝,被天子捧在手心。

这八条一出,长安城的闺秀们差点集体上吊。

有位礼部侍郎的女儿,为了练“荔枝笑”,对着镜子咧嘴到半夜,结果笑出了鱼尾纹,被老宫女一票否决;有位将军的千金,为了练“荔枝腰”,绑了两块铁片在腰上,结果腰没软,腿先折了,被老御医当场判了“工伤”;还有一位翰林学士的妹子,为了练“荔枝梦”,吃了三斤荔枝后睡觉,结果梦见了荔枝大仙,大仙说:“你太胖,压坏我的子孙。”

醒来一看,枕头被汁水泡成了“荔枝粥”。

就在长安城鸡飞狗跳之际,蜀中传来消息:荔枝状元诞生了!这颗状元荔枝,产自蜀中涪陵,名叫“半夜偷心”。

据说它长在悬崖上一棵千年老树上,一年只结九颗,颗颗都是“荔枝中的荔枝”。

更神奇的是,它熟了不落地,非要等半夜子时才“啪嗒”一声掉进竹篮里,像偷情的情郎跳窗。

杨慎矜大喜,连夜用八百里加急,把这颗“半夜偷心”送往长安。

为了保鲜,他动用了“冰窖、快马、快船、快人”四快合一:冰窖里铺着蜀锦,快马上垫着羊皮,快船上悬着风帆,快人——也就是他自己——怀里揣着荔枝,骑马坐船再骑马,跑得人比荔枝先瘦了十斤。

荔枝到长安那天,正好是选美会的决赛。

观艳台上,十位佳丽轮番登场,各有千秋。

最后一位,是个穿荔枝红的姑娘,名叫杨玉环。

杨玉环一出场,全场安静。

她没笑,没哭,没唱,没跳,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像一颗刚剥开的荔枝,白生生的果肉上还带着一点青丝的凉意。

李隆基的眼睛亮了。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在潞州当王爷时,吃过一颗荔枝,甜得他三天没刷牙。

后来他当了皇帝,吃过无数荔枝,却再也找不到那颗的味道。

此刻,他明白了:原来不是荔枝变了,是他变了。

他需要一个能让他“变回去”的人。

于是,他轻轻抬手,指了指杨玉环,又指了指杨慎矜怀里那颗“半夜偷心”,说了一句让全场太监差点集体晕倒的话:“朕要她,也要它。”

就这样,杨玉环成了“荔枝妃子”,那颗“半夜偷心”成了“荔枝贡品”。

后来,有人写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实,妃子笑的不是荔枝,是她自己终于被选中了。

而那颗“半夜偷心”,当天晚上就被李隆基亲手剥了皮,喂给杨玉环吃。

杨玉环咬了一口,汁水溅到了李隆基的龙袍上。

李隆基哈哈大笑:“卿卿的嘴,比荔枝还甜。”

杨玉环低头一笑,像极了那颗刚落地的荔枝,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

从此,长安城流行起一句新话:“荔枝未熟,贵妃先熟;荔枝已落,贵妃未落。”

至于杨慎矜,因为送荔枝有功,被提拔为“荔枝使”,专管天下荔枝。

他后来写了一本书,叫《荔枝谱》,里面记载了一百零八种荔枝,最后一种叫“玉环笑”,备注:此品种已失传,因贵妃一笑,树枯三年。

当然,这是后话。

此刻,杨玉环正坐在荔枝红的马车里,往兴庆宫去。

她手里攥着一颗荔枝核,像攥着一颗小小的心。

她不知道,这颗心,将来会牵动整个大唐的心跳。

而长安城的夜,刚刚黑下来。

荔枝未熟,荔枝先熟。

第二章荔枝进京,贵妃进汤——一颗荔枝的北漂史与一位美人的泡汤记上回说到,杨玉环以“荔枝妃子”的身份,被李隆基像剥荔枝一样剥进了兴庆宫。

但诸位看官须知,荔枝不是橘子,剥了皮就能吃;妃子也不是荔枝,剥了裙就能睡。

长安的规矩是:美人进宫,先泡汤。

不是“泡汤”的泡汤,是“泡汤”的汤——温泉。

大唐的温泉文化,堪比今天的米其林餐厅,讲究一个“汤里乾坤大,池中日月长”。

最著名的温泉有三:骊山华清宫、蓝田汤峪、眉县凤凰山。

其中以华清宫为最,因为那儿有李隆基的御用VIP池——“九龙殿”。

九龙殿的池子,据说用蓝田玉砌成,底下铺着波斯进贡的琉璃砖,四周雕着九条金龙,龙头从池壁探出,嘴里吐出温泉水,水温恒定在“荔枝熟”——也就是三十八度七。

杨玉环进宫第一天,就被安排去九龙殿泡汤。

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太监高力士。

高力士此人,名字听起来像卖大力丸的,实则心思细腻得能绣花。

他提前三天就让宫女们准备:池水要“荔枝红”,于是把玫瑰花瓣撒得跟下雪似的;池香要“妃子笑”,于是把荔枝壳烘干磨粉,混进沉香里点;池音要“岭南雨”,于是请了十个小太监,蹲在池边用铜壶滴滴答答地倒水,模拟岭南夜雨。

泡汤当天,杨玉环穿着一件“荔枝纱”,纱薄得能透出锁骨上的汗毛。

她赤脚踏上玉阶,池水漫过脚踝,像一群小太监在给她挠痒痒。

高力士站在池边,手里拿着一本《泡汤礼仪指南》,声音尖得像荔枝核卡在嗓子眼:“第一泡,泡‘妃子笑’——笑不露齿,嘴角上扬十五度;第二泡,泡‘荔枝泪’——泪不落地,眼角下垂三十度;第三泡,泡‘岭南雨’——雨不湿身,手指弹水七十二滴;第四泡,泡‘龙涎香’——香不熏鼻,鼻息绵长一百零八息;第五泡,泡‘天子恩’——恩不重样,心里默念‘万岁’三百六十遍。”

杨玉环听得头皮发麻,心想:泡个汤而已,怎么比考进士还难?但她毕竟是蜀中出来的姑娘,从小跟着父亲杨玄琰泡温泉,深谙“泡汤三十六计”。

于是她深吸一口气,先来了个“贵妃入水”——身体后仰,像一颗荔枝掉进碗里,溅起的水花刚好打湿高力士的靴子;接着是“荔枝翻身”——在水里转了个圈,长发散开,像荔枝剥了皮的果肉;最后是“岭南听雨”——闭上眼睛,任由水珠从睫毛上滚落,像荔枝汁从叶尖滴下。

高力士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泡汤礼仪指南》啪嗒一声掉进池里,瞬间泡成了“荔枝纸”。

池边的李隆基,隔着一层纱帘,看得心痒难耐。

他忽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在潞州王府的温泉里,抓过一条小鱼,滑溜溜的,怎么也抓不住。

此刻,他觉得杨玉环就是那条鱼,而他,是那只猫。

于是,他掀开纱帘,走了进去。

高力士见状,赶紧带着小太监们撤退,临走前还不忘把“荔枝纸”捞起来,准备晒干后当“泡汤秘籍”传世。

池子里只剩下两个人。

李隆基穿着一身“荔枝黄”的浴袍,腰带松垮垮的,像随时会散架的荔枝皮。

他走到杨玉环面前,蹲下身子,像剥荔枝一样,轻轻托起她的下巴。

杨玉环睁开眼,睫毛上还挂着水珠,像荔枝上的露珠。

李隆基问:“卿卿,这池子,可还合意?”杨玉环答:“比蜀中的汤,多了点长安的味儿。”

李隆基笑:“长安的味儿是什么味儿?”杨玉环答:“权力的味儿。”

李隆基大笑,笑声震得池边的金龙都抖了三抖。

他忽然伸手,从池边的玉盘里拿起一颗荔枝——正是那颗“半夜偷心”。

他剥开果皮,露出白生生的果肉,递到杨玉环嘴边。

杨玉环咬了一口,汁水溅到李隆基的手背上。

李隆基舔了舔,说:“甜的。”

杨玉环也舔了舔,说:“酸的。”

两人相视一笑,像两颗荔枝在碗里打滚。

这时,高力士在门外咳嗽了一声,声音像荔枝核卡在喉咙里:“陛下,该用膳了。”

李隆基摆摆手:“不吃了,朕今天吃荔枝。”

高力士会意,赶紧吩咐御膳房:今天的菜单改成“全荔枝宴”——荔枝炖鸡、荔枝蒸鱼、荔枝炒虾仁、荔枝拌凉粉、荔枝酿豆腐……最后一道,是“荔枝妃子”,用荔枝壳雕成美人,里头灌满荔枝酒,一点火,蓝汪汪的火苗像贵妃的裙角。

酒过三巡,李隆基忽然问杨玉环:“卿卿可知,荔枝为何叫荔枝?”杨玉环摇头。

李隆基答:“因为‘离枝’——离枝三日,色香味尽去。

所以,朕不会让你离枝。”

杨玉环低头一笑,像一颗刚落地的荔枝,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

夜深了,池水渐凉。

李隆基抱起杨玉环,像抱起一颗剥了皮的荔枝,轻轻放在榻上。

榻边的香炉里,荔枝壳烧出的青烟袅袅上升,像一条小龙,盘旋在两人头顶。

窗外,一轮明月挂在骊山上,像一颗巨大的荔枝,熟透了,却没人摘。

高力士站在门外,掐指一算:从岭南到长安,荔枝跑了七日七夜;从长安到骊山,贵妃泡了一日一夜。

他叹了口气,低声念了一句:“荔枝未熟,贵妃先熟;荔枝已落,贵妃未落。”

月光照在他的脸上,像撒了一层荔枝霜。

而池边的玉盘里,那颗被咬了一口的“半夜偷心”,静静地躺着,果核上刻着一行小字:“天宝三载,七月七日,长生殿。”

——这是后人为杨贵妃写的“荔枝墓志铭”。

当然,此刻的杨玉环还不知道,她的人生,就像这颗荔枝,甜不过三日,酸却酸了一生。

第三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