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狼啸千里广西狼兵抗倭纪实狼兵瓦氏夫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好看小说狼啸千里广西狼兵抗倭纪实狼兵瓦氏夫

狼啸千里广西狼兵抗倭纪实狼兵瓦氏夫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好看小说狼啸千里广西狼兵抗倭纪实狼兵瓦氏夫

匿名 2025-09-13 07:12:47 1 下载本文

序章:血色残阳与残卷嘉靖四十五年冬,浙江沿海,某处荒废的倭寇屯寨遗址。

寒风卷着腥咸的海水气息,掠过断壁残垣间半埋的白骨。一个身着粗布短打的年轻书生,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拂去一块残破石碑上的尘土。石碑上刻着几个模糊的字,依稀可辨“狼兵……瓦氏……”的字样。“先生,天快黑了,这荒山野岭的,怕是有野兽。

”随行的书童裹紧了单薄的衣衫,怯生生地说。书生没有理会,手指轻轻抚过石碑上冰冷的刻痕,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叫徐文长,日后将以泼墨山水和奇谋妙计闻名天下,但此刻,他只是一个试图在历史的残片中寻找真相的失意文人。数月前,他偶然在一位退隐老将军的家中,看到了一本残破的《东南平倭通志》,其中寥寥数笔提到了一支来自广西的“狼兵”和一位“瓦氏夫人”,说他们在王江泾立下赫赫战功,却又在战后迅速湮没,甚至连确切的姓名和籍贯都语焉不详。

“狼兵……瓦氏……”徐文长喃喃自语,“为何如此惊天动地的功绩,正史却记载寥寥?

是不屑,还是不敢?”他站起身,望着远处暮色沉沉的大海,仿佛能听到四十年前那震耳欲聋的厮杀声,看到那面猩红的披风在硝烟中猎猎作响。

狼啸千里广西狼兵抗倭纪实狼兵瓦氏夫最新小说推荐_最新好看小说狼啸千里广西狼兵抗倭纪实狼兵瓦氏夫

一股强烈的冲动在他心中涌起:他要去广西,去那个叫做“田州”的地方,去寻找那些被遗忘的英雄,去还原那段被风沙掩埋的壮烈史诗。

第一章:田州烽烟起嘉靖三十三年,暮春,田州今广西田阳。田州的晨雾,带着右江特有的湿润水汽,尚未散尽。校场中央,那棵百年老榕树下,五千余名狼兵甲胄鲜明,手持长短兵器,列阵肃立。他们的皮肤黝黑,脸上刻着常年风霜和征战留下的痕迹,眼神却如山林中的饿狼,锐利而充满野性。

他们大多来自田州、归顺州今靖西、南丹州等地的壮族、瑶族土司领地,是被朝廷紧急征召,即将开赴千里之外江浙抗倭战场的“俍兵”——后世因他们作战勇猛如狼,故称“狼兵”。

队伍前方,一员女将立马横刀。她虽已年近六旬,两鬓风霜浸染,但身形依旧挺拔,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隼。她便是田州土官岑猛的遗孀,被朝廷册封为“女官参将总兵”的瓦氏夫人。此刻,她身披亮银甲,外罩猩红披风,胯下那匹名为“乌云盖雪”的滇马不安地刨着蹄子,鼻孔喷出两道白气,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心中的激荡。瓦氏夫人,本名岑花,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归顺州知州岑璋之女。自幼随父习武,熟悉兵法,性情刚烈。嫁与田州土官岑猛后,协助其治理地方,颇有政绩。岑猛因遭诬陷谋反被杀后,田州陷入混乱,瓦氏夫人以庶母身份,先后抚育年幼的孙子岑芝、曾孙岑大寿、岑大禄,并在岑芝成年前,代理掌管田州军政大权,稳定了局势,深得土民爱戴。“将士们!

”瓦氏夫人的声音清亮如钟,穿透了晨雾,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朝廷有旨,倭寇犯我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野!我等身为大明子民,食朝廷之禄,岂能坐视不理?”“岂能坐视不理!”五千狼兵齐声呐喊,声震原野,连天空的流云都似被震得凝滞。这声音中,有对家园的热爱,有对倭寇的愤怒,也有对未知远方的一丝迷茫,但更多的,是对这位女首领的绝对信任和悍不畏死的决心。

瓦氏夫人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她看到了自己的孙子岑芝,那个已经长大成人,即将随她出征的年轻人,眼中充满了激动与渴望。

她也看到了那些跟随她南征北战多年的老部下,他们的眼神中更多的是沉稳和忠诚。

还有那些年轻的面孔,他们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要面对传说中凶残无比的倭寇。

“我田州狼兵,世代忠良,镇守边疆,从不畏惧强敌!

”瓦氏夫人猛地抽出腰间那柄家传的长刀,刀锋在初升的阳光下闪过一道寒光,直指东南方,“今日,我瓦氏,便率你们驰援江浙!此去路途遥远,山高水长,倭寇凶残狡诈,战场凶险异常,此一去,有死无生!你们怕不怕?”“不怕!

”回答依旧是山呼海啸般的怒吼,五千柄刀枪同时举起,映着晨光,杀气冲天。“好!

”瓦氏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被更深的决绝取代,“我瓦氏在此立誓:不破倭寇,誓不还乡!”她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厉,“军纪如铁!若有后退者,斩!若有扰民者,斩!

若有临阵脱逃者,斩!”三个“斩”字,如惊雷炸响在寂静的晨雾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狼兵们再次齐声呐喊,甲胄碰撞发出铿锵之声,仿佛在回应着他们的女将军。出征前夜,田州城内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狼兵们与妻儿老小告别,没有缠绵悱恻,只有壮族汉子特有的沉默和烈酒。瓦氏夫人的府邸内,更是愁云惨淡。她的孙子岑芝,是田州岑氏的希望,按理应留守故土,但他执意要随祖母出征,杀敌报国。“阿婆,您就让我去吧!孙儿已经长大了,能为阿婆分忧,能为田州争光!”岑芝跪在瓦氏夫人面前,声音哽咽。瓦氏夫人扶起孙子,看着他年轻而坚毅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好孩子,”她抚摸着岑芝的头,“阿婆知道你勇敢。此去江南,不同于以往在山林里剿匪,倭寇凶悍,朝廷官军情况复杂,你要万事小心,多听,多看,少说。记住,我们是田州岑氏的子孙,不能丢了祖宗的脸!”“孙儿记住了!”旁边,瓦氏夫人的义子、也是她的得力助手——时任田州土目小土司官的黄虎,默默地擦拭着他那柄心爱的环首刀。他知道,夫人此举,不仅是为了报国,更是为了田州岑氏的生存。自岑猛事件后,田州土司势力大减,时时受到周边土司的觊觎和朝廷的猜忌。此次主动请缨,立下赫赫战功,才能稳固岑氏在田州的地位,才能让朝廷看到田州狼兵的价值。“夫人,”黄虎沉声说,“粮草和军械都已备妥。只是……朝廷拨下的粮饷,似乎有些……不足。

”瓦氏夫人眉头微蹙。她早已料到。朝廷对于这些“蛮夷”土司兵,向来是既用且防,粮饷克扣更是常事。“无妨,”她淡淡道,“我们田州人,不指着朝廷的施舍活命。

告诉弟兄们,路上节省些,到了江南,让倭寇给我们‘送’粮草!”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第二章:千里赴戎机从田州到江浙,直线距离便有数千余里。

在那个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年代,五千狼兵靠双脚和马匹,踏上了这条漫长而艰苦的征程。

他们沿着右江而下,经南宁,入郁江,过梧州,进入广东境内。然后弃舟登岸,翻越大庾岭,进入江西,再一路向东,经南昌、衢州,直抵浙江杭州。路途遥远,跋山涉水,风霜雨雪,瘴气瘟疫,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这支来自南疆的队伍。许多狼兵从未离开过家乡,水土不服,病倒者时有发生。瓦氏夫人一面严令队伍不得扰民,一面亲自巡查营寨,嘘寒问暖,用随身携带的壮药为士兵治疗。她还效仿古代名将,与士兵同吃同住,粗茶淡饭,毫无怨言。

“夫人,您是主将,怎能与我等小兵同食这些粗粮?

”一名年轻的狼兵看着瓦氏夫人手中的糙米饭和咸菜,眼中满是不忍。瓦氏夫人微微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傻孩子,我们是去打仗,不是去享福。现在多吃点苦,到了战场上才有劲杀倭寇!”她的亲民和坚毅,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狼兵们虽然疲惫,但无人叫苦,无人掉队。他们唱着壮族的山歌,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那烽火连天的东南沿海,一步步靠近。这一路,走了整整三个月。

当瓦氏夫人率领的六千狼兵途中又有部分土司兵加入抵达江浙前线——浙江嘉兴府时,首先迎接他们的,不是友军的热烈欢迎和犒劳,而是朝廷官军的猜忌、轻视甚至鄙夷。彼时,负责统筹江南抗倭事宜的,是总督张经。张经虽是福建人,熟知军务,但面对倭寇的凌厉攻势,也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官军积弊甚深,士兵久不习战,将领贪生怕死,克扣军饷,早已是常态。“哼,一群南蛮,光着脚,拿着些破烂刀枪,能有什么用?”在嘉兴府的官军大营中,一名身穿五品武官服色的将领,看着远处正在安营扎寨的狼兵,撇着嘴对身边的同僚嗤笑道,“一个个黑不溜秋的,看着就晦气。让他们去当炮灰还差不多。”这话,很快就传到了瓦氏夫人的耳朵里。

岑芝和黄虎听后,勃然大怒,就要去找那武官理论。“住手!”瓦氏夫人拦住他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冷冷地对岑芝说:“记住,芝儿,战场上,唯有实力才能赢得尊重。

口水是最无用的东西,我们要用刀枪说话,用倭寇的头颅,来证明我们狼兵的价值!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让岑芝和黄虎瞬间冷静下来。他们知道,夫人说得对。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在这些傲慢的官军面前,任何辩解都是苍白的。

第三章:王江泾的血色黎明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倭寇大举进攻嘉兴府。这股倭寇,是由徐海、陈东、麻叶等著名倭寇首领率领的主力,人数多达数万人。他们装备精良,悍不畏死,熟悉水性,机动性极强。官军据城固守,却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倭寇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指嘉兴以北的战略要地——王江泾。王江泾若失,则杭州危矣!

朝廷震动,嘉靖皇帝严旨斥责张经,并急令已抵达前线的瓦氏夫人部前往拦截。此时,瓦氏夫人手中仅有三千狼兵可用。其余三千狼兵,被张经以“分守要隘”为名,分散派往了其他据点,美其名曰协同防御,实则处处掣肘,甚至有监视之意。“夫人,官军此举,分明是……”黄虎气得脸色铁青,“只给我们三千人,而倭寇足有上万人,这不是让我们去送死吗?”瓦氏夫人站在王江泾附近一处高地,眺望着远处尘烟滚滚的方向,那里,是倭寇主力行进的路线。她的目光如炬,沉声道:“兵不在多,在精,在勇,在指挥得当!倭寇虽众,却是乌合之众,骄横轻敌。传令下去,按‘岑氏兵法’,布‘鸳鸯阵’!”所谓“岑氏兵法”,是瓦氏夫人结合田州山地作战经验与狼兵特点,以及借鉴古代阵法精髓,独创的一套战术体系。而“鸳鸯阵”,则是其中的核心阵法之一注:历史上著名的“鸳鸯阵”为戚继光所创,但狼兵在广西平叛和抗倭中确实有其独特的协同作战阵法,此处借用并稍作演绎,以突出瓦氏夫人的军事才能。每一阵由12人组成,配备长枪、刀盾、毒弩、狼筅一种前端带有枝丫倒刺的长杆兵器,可有效阻挡倭寇长刀,协同作战,灵活多变。具体为:两人持狼筅,居前扰乱敌阵,遮挡刀箭;两人持刀盾,护卫两侧,兼司近战;四人持长枪,为主力攻击,负责刺杀;两人持短刀,伺机砍杀破阵之敌或保护后方;一人持毒弩,为远程攻击和警戒,专门射杀敌方头目或溃散之敌。此阵可攻可守,对付倭寇惯用的单兵冲锋和长刀劈砍,效果极佳。当瓦氏夫人的三千狼兵,在王江泾旷野上列开数百个“鸳鸯阵”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压压的倭寇大军。倭寇首领徐海,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看着前方那些衣着不甚统一、阵型奇特的“南蛮”士兵,不禁狂笑:“哈哈哈!张经老匹夫,竟派这些土鸡瓦狗来送死!儿郎们,随我冲!杀光这些南蛮,直取杭州!

”他亲率五千精锐倭寇,以惯用的楔形阵,如潮水般猛冲过来。他们挥舞着锋利的日本刀,口中发出“呀呀”的怪叫,气势骇人。“稳住!保持阵形!盾手在前,狼筅手掩护!

”瓦氏夫人在高台上,用一面令旗指挥着全局,声音通过亲兵的呼喊,传遍整个阵地。

狼兵们如同一尊尊钢铁铸就的雕像,纹丝不动。他们紧握着手中的武器,呼吸沉稳,眼中只有前方冲来的敌人。“放!”随着一声令下,阵中弩手扣动扳机,数十支淬了见血封喉毒药的弩箭,带着尖锐的破空声,如流星般射向倭寇阵中。

冲在最前面的几名倭寇头目应声倒地,抽搐几下便没了声息。倭寇阵脚微乱,但很快又在后续部队的推动下,继续猛冲。“杀!”双方瞬间碰撞在一起!

倭寇的长刀劈砍在狼筅上,发出“咔嚓”的断裂声和火星四溅;狼兵的长枪,如毒蛇出洞,精准地刺入倭寇的胸膛;刀盾手则灵活地翻滚腾挪,保护着阵形,并伺机用短刀砍杀靠近的敌人。“岑氏鸳鸯阵”的威力,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倭寇虽然凶悍,但在这种严密配合、层层递进的阵法面前,单兵作战能力无从发挥。

他们往往刚劈开狼筅,就被长枪刺穿;刚躲过长枪,又被短刀抹了脖子。瓦氏夫人在高台上,冷静地观察着战局。她看到,左侧有一处阵形在倭寇的疯狂冲击下,有些松动。“黄虎!

带五百人,支援左翼!”“得令!”黄虎大吼一声,挥舞着环首刀,带着五百名狼兵,如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岑芝则在另一处阵中,他手持长枪,奋勇杀敌。

一名身材高大的倭寇,一刀劈断了他的枪尖,狞笑着向他砍来。岑芝临危不乱,弃了断枪,拔出腰间短刀,一个翻滚,躲过刀锋,同时短刀精准地刺入了倭寇的腹部。战场之上,杀声震天,血肉横飞。一名年轻的狼兵,不慎被倭寇长刀劈中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半边身子,但他咬着牙,不退反进,用尽全力将手中的长枪刺入了那名倭寇的咽喉。瓦氏夫人目睹此景,心中一痛,但她知道,此刻不是悲伤的时候。她猛地拔出腰间长刀,厉声喝道:“狼兵兄弟们,随我杀!”说罢,她翻身上马,身先士卒,如一道红色的闪电,冲入了敌阵。她的枪法,融合了壮族武术的灵动和军旅生涯的狠辣,快如闪电,招招致命。每一次出枪,都伴随着倭寇的惨叫和倒地。“那老太婆疯了!”徐海看着冲入阵中的瓦氏夫人,又惊又怒。

他从未见过如此勇猛的女将。激战从清晨持续到午后。阳光变得炽烈,照在满地的尸体和鲜血上,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腥味。狼兵们也杀红了眼,他们忘记了疲惫,忘记了伤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杀尽倭寇!瓦氏夫人的猩红披风,早已被鲜血染红,分不清是敌人的,还是她自己的。她的手臂在颤抖,虎口被震裂,鲜血顺着刀柄流下,但她依旧在拼杀。终于,在付出了近千名狼兵伤亡的代价后,倭寇的楔形阵彻底崩溃了!

“撤退!快撤退!”徐海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看着那些如同打不死的小强般的狼兵,终于感到了恐惧。他调转马头,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追!

”瓦氏夫人声嘶力竭地喊道。狼兵们士气大振,乘胜追击,又斩杀了数百名溃逃的倭寇。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王江泾的战场上时,瓦氏夫人才勒马而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