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异世谋臣陈云传(陈云袁绍)免费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三国之异世谋臣陈云传陈云袁绍
建安五年秋,官渡古战场的风裹挟着血腥气,刮得人睁不开眼。 陈云藏身于袁绍军粮营外的断壁后,指尖攥着半块磨损的青铜镜——这是他从现代实验室带来的唯一物件,镜面映出的,却是一张沾满尘土的汉代兵卒面孔。 三日前那场离奇的爆炸,将他这个历史系博士,抛进了这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大战。 “粮车入夜后必经西道,淳于琼那老匹夫今晚会在营中宴饮,守军松懈,正是良机。” 他深知,此刻袁绍大军看似势盛,实则粮草己岌岌可危,而自己手中攥着的,是改变战局的“先知”。 子夜时分,陈云换上偷来的袁军裨将服饰,腰间别着伪造的调粮文书,趁着醉醺醺的哨兵换岗间隙,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曹营辕门。 “我乃袁绍帐下从事,有机密要事面呈孟德公,延误战机,尔等担待得起?” 他声音沉稳,眼神锐利,竟真唬住了守卫,被引至中军大帐。 帐内烛火摇曳,曹操身着玄色铠甲,正对着地图沉思,见来人衣衫虽整却面带风尘,眼中闪过一丝审视:“袁绍帐下何时有你这号人物? 若敢欺瞒,军法无情。” 陈云躬身行礼,不卑不亢:“在下陈云,并非袁氏旧部,而是因见袁本初外宽内忌,田丰、沮授忠言被斥,深知其必败,故弃暗投明。 今夜前来,只为献破袁之策——乌巢粮草,乃袁绍命脉,守将淳于琼嗜酒如命,今夜必醉,若派精锐夜袭,烧其粮草,袁军不战自溃。” 曹操抚须冷笑:“乌巢乃袁绍重地,岂会无备? 你凭何断定淳于琼会醉酒?” “丞相可派人查探,袁军近日粮草转运频繁,淳于琼自以为远离前线,必设宴犒劳下属。” 陈云从容应答,抬手将怀中绘制的乌巢布防图递上,“此图标注了守军布防与粮草囤积点,且西道狭窄,袁军援军难以及时驰援,正是夜袭良机。” 帐侧荀彧眼中精光一闪,接过图细看,对曹操低声道:“孟德公,此图细节详实,与我军探得的情报吻合,陈云所言似非虚言。” 曹操沉吟片刻,猛地拍案:“好! 便信你一次! 张辽、徐晃听令,率三千精锐,依陈云之计夜袭乌巢!” 次日黎明,乌巢方向火光冲天,袁军粮草尽焚的消息传至前线,袁绍大军瞬间大乱。 曹操乘势挥师反击,官渡之战以少胜多,袁绍仓皇北逃。 战后论功,陈云因献奇策被封为掾属,留在曹操帐下。 曹营谋士如云,程昱、郭嘉等人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既有好奇,也有试探。 一日,曹操召集众臣商议如何处置袁绍残余势力,程昱率先开口:“袁绍兵败后,其子袁谭、袁尚据守冀州,若我军乘胜追击,必能一举荡平。” 众人纷纷附和,唯有陈云摇头:“丞相,袁氏兄弟虽有矛盾,但我军紧逼,必使他们联手抗敌。 不如暂缓追击,派人暗中挑拨,让他们因争夺继承权自相残杀。 袁谭身为长子,却不得袁绍喜爱,袁尚恃宠而骄,只需散布‘袁尚欲谋害兄长’的流言,二人必反目。 届时我军再出兵,可事半功倍。” 郭嘉抚掌笑道:“陈掾属此计甚妙,却不怕他们识破离间计?” “袁氏兄弟本就貌合神离,流言只是导火索。” 陈云从容道,“且我军可假意援助袁谭,许以好处,让袁尚疑心更重,二人内斗必不可免。” 曹操采纳其计,果然,不久后袁谭、袁尚为争冀州刀兵相向。 曹操趁机出兵,一举攻破冀州,彻底消灭袁氏势力,统一北方。 陈云也因屡次献策有功,渐得曹操信任。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大军首逼江东。 此时曹营上下一片欢腾,唯有陈云忧心忡忡。 他深知赤壁之战的结局,连夜进帐劝谏:“丞相,江东孙权根基深厚,周瑜、鲁肃皆有奇才,且刘备虽败,仍有诸葛亮辅佐,二人若联手,实难对付。 我军将士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新降水军人心未附,贸然进军,恐遭不测。 不如先稳定荆州,训练水军,待时机成熟再图江东。” 曹操正意气风发,闻言不悦:“我军号称八十万,江东不过数万之众,何足惧哉?” 陈云仍欲再劝,却被曹操打断。 不久后,赤壁之战爆发,黄盖诈降,火攻曹军战船,曹军大败。 曹操狼狈逃回北方,悔不当初:“若听陈云之言,何至于此!” 经此一役,曹操对陈云愈发倚重。 陈云也凭借对历史的洞悉与过人智谋,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为曹操制定了“先固北方,再图江南”的战略,助其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为日后曹魏基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他这位异世谋臣的传奇,也在三国史册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