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青禾出野佚名佚名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青禾出野(佚名佚名)

青禾出野佚名佚名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青禾出野(佚名佚名)

匿名 2025-09-13 07:34:57 1 下载本文

1 泥里的刺林青禾是被冻醒的。后半夜的雨还没停,风裹着雨丝从墙缝钻进来,贴在背上凉得像冰。她缩了缩脖子,往炕里挪了挪,却撞醒了身边的小姑子春桃。

春桃翻了个身,嘟囔着“冷死了”,把薄被往自己那边扯了扯,露出林青禾胳膊上一片青紫——那是昨天帮婆家晒谷子时,被晒谷场的石碾子蹭的,当时血流了半袖,婆婆王桂兰只瞥了眼,说“矫情啥,庄稼人哪有不磕磕碰碰的”。

青禾没敢再动,睁着眼看屋顶。这土坯房是未婚夫赵建军家的老房,她住了快半年了。

去年秋天,两家换了庚帖,说好今年秋收后办婚事,她便提前搬过来“帮衬”,想着处好关系,往后日子好过。可这半年,她像个不要钱的长工:天不亮就起来挑水、做饭,白天跟着下地,晚上还要搓草绳、缝补衣裳,王桂兰却总挑刺——粥熬稠了说浪费粮食,挑水少了说她偷懒,就连她把自己带来的粗布帕子给建军擦汗,王桂兰都要抢过去扔在地上,骂“野丫头片子,还没成亲就敢黏糊”。她原以为,忍忍就过去了。她是孤儿,跟着大伯长大,大伯家日子紧,能有户人家愿意要她,已经是“福气”。直到昨天下午,雨刚下起来时,王桂兰突然拽着她往屋里跑,塞给她个布包,让她“把这钱藏好,别让建军知道”。青禾捏着布包,只觉沉甸甸的——那是她这三年跟着货郎走村串巷编竹筐、绣帕子攒下的钱,一共十五块二毛,是她偷偷藏在大伯家墙缝里的,不知王桂兰怎么找着的。

“这钱我替你收着,”王桂兰当时拍着她的手,笑得满脸褶子,“等你成亲了,我给你扯块红布做嫁衣。”青禾虽舍不得,可想着“嫁衣”两个字,还是点了头。

青禾出野佚名佚名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青禾出野(佚名佚名)

可刚才迷迷糊糊间,她听见外屋有动静。王桂兰和建军在吵架,声音压得低,却句句扎耳朵。

“……那墙肯定是保不住了,修房至少得二十块!”是王桂兰的声音,带着哭腔,“我打听了,砖和水泥都涨价了,家里那点钱根本不够!”“那咋办?

”建军的声音闷沉沉的,“要不……跟青禾说说?她不是有攒钱吗?”“说个屁!

”王桂兰突然拔高了声音,又赶紧压低,“那钱是我好不容易弄到手的!再说了,我看这雨邪性,指不定是她这孤女带来的晦气!你没看村里老人们说啥?说她八字硬,克亲!

”青禾的心猛地一沉,像坠了块石头。“可……可我们庚帖都换了。”“换了又咋样?

没拜堂就不算数!”王桂兰啐了口,“我跟你说,这房要是塌了,咱家就完了。

不如趁这机会,跟她散了——就说她命硬克家,村里人也说不出啥。到时候她那十五块钱,正好拿来修房!”外屋没了声音,只有烟杆敲桌角的闷响。青禾攥着被子的手越收越紧,指甲掐进掌心,疼得眼泪直晃。她想起刚搬来那天,建军偷偷塞给她个烤红薯,红着脸说“青禾,以后有我呢”;想起她编竹筐伤了手,建军蹲在灶前给她烧热水洗,说“别听我妈的,你够辛苦了”。可现在,他只沉默着,像默认了。天快亮时,雨小了些。

王桂兰掀了门帘进来,脸上没了往日的刻薄,却带着股假惺惺的悲悯。“青禾啊,”她坐在炕沿上,拍了拍青禾的胳膊,“你看这雨下的,家里后墙塌了半面,算命的说……说是你跟建军八字不合,冲了家宅。”青禾没抬头,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啥意思?”“唉,”王桂兰叹了口气,“不是婶子狠心,实在是没法子。你是个好姑娘,可跟建军没缘分。要不……你先回你大伯家?等过阵子,我再给你寻个好人家。”她顿了顿,又补了句:“你那十五块钱,婶子先替你存着——修房急用,等以后宽裕了,再还你。”青禾猛地抬起头,看着王桂兰眼里那点藏不住的算计,突然笑了。她没哭,也没闹,掀开被子下了炕。

地上全是泥,她赤着脚踩过去,走到墙角拿起自己那个旧布包——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裳,还有半盒她绣了一半的帕子。“钱不用还了。”她背起布包,走到门口时停了停,没回头,“但赵建军,我不嫁了。这村子,我也不待了。”王桂兰愣了下,大概没想到她这么痛快,随即脸上露出松快的笑:“哎,你能想通就好……”青禾没再听,拉开门就往外走。

清晨的风裹着湿冷的潮气扑过来,她打了个哆嗦,却挺直了背。土路被雨水泡得软烂,每走一步都陷进泥里,可她走得很稳——就像从出生那天起,她就习惯了在泥里走。

只是这一次,她知道自己要往哪去了。2 溪畔竹声旧屋在山坳里,离最近的下河村也有两里地。听说是早年一个猎户住的,后来猎户搬去镇上了,房子就荒着。

屋顶漏了几个洞,墙角长了半人高的草,但至少有四面墙,能挡风雨。

青禾花了两天时间收拾。砍了草,用树枝和茅草补了屋顶,又从山里捡了些干柴堆在墙角。

她没去大伯家——大伯母向来嫌她是累赘,回去了也是看脸色,不如自己过。

手里一分钱都没了,得先找活路。她会编竹筐,这手艺是跟着村里一个老篾匠学的,老篾匠说她手巧,编的筐又结实又好看。山脚下多的是竹子,她扛着砍刀去砍了几根,坐在溪边剖竹条。竹子刚砍下来带着潮气,剖的时候容易划手。青禾没戴手套,指尖很快被划了道口子,血珠滴在水里,晕开一小片红。她含着指尖吮了吮,继续剖——得赶在雨前编几个筐,好拿去下河村的集市换钱买米。

编筐得有讲究:粗竹条做骨,细竹条做面,收口时要缠三道,不然容易散。青禾编得快,手指翻飞着,竹条在她手里像活了一样。太阳落山时,她编好了三个大筐,两个小篮子,都用清水洗过,晾在屋檐下。第二天一早,青禾背着筐去下河村集市。她来得早,找了个角落蹲下,把筐摆好。旁边是个卖菜的大妈,看她年纪小,问:“姑娘,这筐自己编的?”“嗯。”青禾点头,“大妈要吗?大筐能装东西,小篮子买菜方便。

”大妈拿起个小篮子看了看,啧啧夸:“编得真细,比集上那货郎卖的好看。”正说着,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晃过来,看见青禾的筐,脸沉了沉。这货郎姓刘,是附近几个村的常客,以前青禾编了筐,都是卖给她,他再转卖到镇上,每次都压价。“林青禾?

”刘货郎停在她面前,“你不在赵家村待着,跑这儿来卖筐?”青禾没理他,继续招呼路过的人。刘货郎没趣,又哼了声:“你这筐多少钱?”“大筐五毛,小篮子三毛。

”青禾说。以前卖给刘货郎,大筐只给三毛,小篮子两毛,她这次想自己卖,多赚点。

“五毛?你抢钱啊!”刘货郎拔高了声音,“我卖才卖四毛,你这价谁买?

”周围人都看过来,青禾皱了眉:“我编得结实,值这个价。”“结实啥?山里破竹子编的,用不了俩月就散架!”刘货郎故意嚷嚷,“大家别买啊,她这是哄人呢!

”几个原本想看筐的人听了,果然犹豫着走了。青禾攥紧了手,知道他是故意捣乱——怕她抢了生意。她没跟他吵,只是拿起个大筐,往地上磕了磕:“这筐我编了三层底,装二十斤红薯都压不坏。要是用坏了,你来找我,我赔你新的。”声音不大,却清楚。有个穿蓝布褂子的大叔停下脚,拿起筐翻来覆去看:“姑娘,你这筐底确实编得匀实。我家正缺个装化肥的筐,给我来个大的。”“好嘞!”青禾赶紧递过去,收了五毛钱,心里松了口气。

有了第一个买主,后来就顺了。一个大婶买了两个小篮子给孙女装花,一个大哥买了两个大筐装工具,到日头偏午,五个筐篮全卖完了,一共卖了两块一毛钱。

青禾攥着钱,手心都出汗了。这是她第一次自己挣钱,没被人压价,没看人脸色。

她去粮店买了十斤米,又买了点盐,剩下的钱小心地揣进贴身的兜里。往回走时,路过溪边,她蹲下来洗手。水里的影子瘦瘦的,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可眼睛亮得很。

她想起刘货郎刚才的嘴脸,突然觉得也没那么气了——他坑她一次,她就学会怎么跟人争,怎么证明自己的东西好。她捡起根细竹条,在水里划着圈,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

“总会好的。”她对自己说,声音轻得像风,“竹子能编筐,也能编出别的。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那天晚上,青禾煮了碗白粥,就着咸菜吃。粥很稀,可她吃得香。睡前,她把剩下的竹条拿出来,借着月光琢磨——光编筐赚不了多少,她记得老篾匠说过,竹能编扇子、编竹席,还能编些小巧的玩意儿,镇上人或许更喜欢。她拿起根细竹条,试着编了个小蚂蚱,编到一半,手指被扎了下,她笑着吮了吮指尖,继续编。

窗外的月光落在竹条上,泛着淡淡的光,像撒了层银粉。3 集市风波青禾开始编细活。

她去山里找那种细如手指的水竹,剖成比棉线还细的竹丝,染上从山里采的花草汁——栀子染黄,茜草染红,紫草染紫。编小篮子时,在沿上编出一圈花瓣;编扇子时,在扇骨上缠出竹叶纹;还编些竹蝴蝶、竹蜻蜓,用细线拴着,能当孩子的玩意儿。她不再只去下河村集市,每隔五天,就背着货去镇上。

镇比村里大,人多,有供销社,有饭馆,还有些做买卖的铺子。

她找了个靠近供销社的角落摆摊,把竹编摆得整整齐齐,颜色鲜亮,很快就有人围过来。

“这小蝴蝶真好看!”一个年轻媳妇拿起竹蝴蝶,逗着怀里的孩子,“多少钱一个?

”“五分。”青禾说。“不贵不贵,给我来两个。”没半天,带来的小玩意儿就卖得差不多了。有个开杂货铺的老板娘过来,拿起个编着梅花的小篮子看了半天,问:“姑娘,你这篮子编得不错,能不能长期给我供货?

我给你四毛一个,比你摆摊卖得快。”青禾眼睛一亮:“真的?”“当然,”老板娘笑,“我铺子里正好缺这种精巧的小物件。你要是愿意,每周给我送十个,大的小的都行,样式换着来。”这可太好了!不用天天跑集市,还能有固定收入。青禾赶紧应下,跟老板娘约好下周送第一批货。可没过两周,麻烦就来了。那天青禾去供销社买线,回来时,远远看见自己的摊子围了几个人。走近了才发现,摊子被掀了,竹编撒了一地,有几个小篮子被踩扁了,她刚编好的一整串竹蝴蝶,被一个半大孩子用脚碾着玩——那孩子是下河村篾匠老周的儿子周虎,老周以前也编竹筐卖,这阵子青禾的货火了,他的筐就卖不动了。刘货郎站在旁边,抱着胳膊笑:“老周,我说啥来着?这野丫头就是抢生意的,就得给她点教训!”老周蹲在地上,捡起个被踩坏的竹篮子,狠狠扔在地上:“哼,毛都没长齐,就敢跟长辈抢饭吃!

真当自己是啥人物了?”周虎看见青禾回来,不但没停,还故意把脚在竹蝴蝶上碾了碾,冲她做鬼脸:“野丫头,滚回你山里去!别在这儿碍眼!”青禾的气“噌”地就上来了。

她放下手里的线,没说话,走到摊子边,捡起一根掉在地上的扁担——那是她挑货用的,结实得很。周虎还在笑,没等他反应过来,青禾一扁担就抽在了他腿上。“嗷”一声,周虎疼得跳起来,抱着腿哭:“爹!她打我!”老周猛地站起来,瞪着眼:“你敢打我儿子?

”“他踩我东西。”青禾握着扁担,手不抖,眼也不抖,“我编这些玩意儿,熬了三个晚上。

你儿子踩坏了,我打他一下,算轻的。”“你个小贱人!”刘货郎也急了,上前就要推青禾,“还敢顶嘴?看我不撕烂你的嘴!”青禾侧身躲开,扁担一横,指着他:“你再动一下试试?

”她眼神冷得很,像山里的冰,刘货郎竟被她唬住了,愣在原地。周围围了不少人,有人劝:“算了算了,都是做买卖的,别动手。

”也有人帮青禾说话:“这姑娘的竹编确实好,也没抢谁的生意,你们这样不对。

”老周脸上挂不住,梗着脖子喊:“她一个外乡人,凭啥在这儿卖东西?这镇子的生意,轮不到她做!”“凭啥?”青禾冷笑一声,弯腰把地上没被踩坏的竹编捡起来,拍了拍灰,“凭我手艺好,凭我不坑人。你编的筐偷工减料,用半个月就散架;刘货郎压了村里多少人的价,你们心里没数?”她声音不大,却让周围人都静了。有几个买过老周筐的人点头:“确实,上次买他的筐,装两袋土豆就裂了。”还有人接话:“刘货郎也黑,上次买他的帕子,比别家贵两毛。

”老周和刘货郎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想骂又怕被众人说,只能狠狠瞪着青禾。

“以后我的摊子,谁再敢动,”青禾把竹编重新摆好,拿起扁担靠在旁边,“我就跟谁拼命。

”那天下午,青禾的摊子前围了更多人。有人是来看热闹,有人是真心想买,还有人特意过来跟她说:“姑娘,你别怕,他们不敢再欺负你。

”4 杂货铺的灯周篾匠和刘货郎没再明着找茬,却在背地里传青禾的闲话,说她“不守本分”“勾人”, 闲话传得比风还快。青禾去下河村买竹料,路过村口的老槐树下,总听见几个妇女凑在一起嘀咕,看见她过来就立刻闭嘴,眼神却黏在她身上,带着说不清的打量和鄙夷。有次她去打水,赵家村的一个婶子撞见她,故意提高嗓门:“哟,这不是那个克夫的林青禾吗?怎么还在这儿晃悠?

听说在镇上勾搭上杂货铺老板了,难怪胆子那么大,敢跟老周叫板。”青禾攥着水桶把手,指节泛白。她知道这是周篾匠和刘货郎传的——那天在镇上闹过后,他们没再敢动她的摊子,却换了这种阴损法子,想让她在这一片待不下去。她没理会那婶子,挑着水往山坳走。

山路崎岖,水晃出不少,洒在鞋上,凉丝丝的。她越走越觉得委屈,眼眶发热,却硬是把眼泪憋了回去。哭有什么用?哭了闲话就会停吗?哭了日子就会好过吗?到了周末,青禾背着编好的十个小篮子去镇上找张婶。张婶的杂货铺在镇东头,门面不大,却收拾得干净亮堂。青禾刚把篮子放在柜台上,张婶就从里屋出来了,手里拿着块刚烙好的玉米饼,塞给她:“快吃,看你脸都白了。”青禾接过饼,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心里却酸溜溜的。张婶拿起篮子翻看着,点头赞道:“这次编的梅花纹更细了,肯定好卖。”她顿了顿,抬眼看向青禾,“你是不是有心事?这两周来,你脸色一次比一次差。”青禾低下头,小声说:“没……没有。”“还骗我?”张婶笑了笑,拉着她走到铺子后屋,给她倒了杯热水,“镇上的闲话我都听说了。

周老鬼和刘货郎那点心思,当谁不知道?不就是看你生意好,眼红了。”青禾捏着杯子,指尖有些抖:“我就是……觉得憋屈。我没做啥坏事,就想好好编东西挣钱,怎么就这么难?

”“难才正常。”张婶叹了口气,“这世道,见不得别人好的多了去了。你越是怕,他们越是得意。嘴长在别人身上,咱们管不了,但日子是自己过的,得让自己舒心。

”她看着青禾,眼神温和,“我这铺子后屋有间空房,以前是我儿子住的,他去县城上学了,空着也是空着。你要是不嫌弃,就搬来住吧。离镇上近,不用天天跑山路,也安全些。

”青禾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张婶,这……太麻烦你了。”“麻烦啥?

”张婶摆摆手,“你给我供货,帮我赚了钱,我给你提供个住处,应该的。再说了,我看你这姑娘实诚、手巧,跟你打交道,我放心。”那天下午,青禾就把山坳里的东西搬到了张婶铺子里。后屋不大,却有窗有炕,张婶还特意给她铺了层新稻草,又找了床旧被子给她盖。晚上,青禾躺在炕上,听着前屋传来张婶和客人说话的声音,心里暖暖的。她拿出竹丝,借着油灯的光继续编东西。

这次她想编个竹制的首饰盒,盒盖上编出鸳鸯戏水的纹样——张婶说,镇上有些姑娘喜欢这些精巧的首饰盒,要是编得好,能卖上价钱。编到半夜,张婶端着碗热粥进来:“别熬太晚,伤眼睛。”她把粥放在桌上,看着青禾编了一半的首饰盒,“真好看,你这手艺,将来肯定能成大事。”青禾喝着热粥,眼眶又热了。她以前总觉得自己是孤零零一个人,像随风飘的草,可现在,她好像有了个落脚的地方,有了个能说说话的人。“张婶,谢谢你。”“谢啥,好好干活,好好过日子,比啥都强。”张婶拍了拍她的肩膀,转身出去了。

青禾看着油灯的光落在竹丝上,心里暗暗下决心:她要把竹编手艺练得更好,编出更多花样,不光要养活自己,还要对得起张婶的好。她不能让那些说闲话的人看扁了。

5 竹艺新样首饰盒一摆上杂货铺的柜台,就被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买走了。

那姑娘拿着首饰盒,左看右看,喜欢得不行,又跟青禾订了两个,一个给未来的嫂子,一个给闺蜜。有了第一个订做的,后面就陆续有人来。有人要编着自己名字的竹扇,有人要编着龙凤纹样的嫁妆盒,青禾都一一应下。她白天编杂货铺要的常规货,晚上就琢磨这些订做的精细活,常常忙到后半夜。可她不觉得累。

每次看到客人拿到东西时惊喜的表情,她就觉得浑身都有劲儿。这天,青禾去供销社买线,看见角落里堆着些碎布料——都是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颜色各异,供销社的人说没人要,准备扔了。青禾看着那些碎布料,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她跟供销社的人要了些碎布料,拿回铺子里。她把布料剪成花瓣、叶子的形状,用浆糊贴在竹编的小篮子上,再用细竹丝沿着布料的边缘缠一圈,固定住。干了之后,小篮子上的花瓣、叶子立体感十足,比单纯用竹丝编的更鲜亮好看。张婶看到后,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布料软,竹丝硬,软硬结合,更别致了!”她拿起布贴竹篮放在柜台上,没过多久就被一个大婶买走了,还多给了五分线,说“这篮子看着就喜庆”。青禾来了劲头,又开始琢磨别的花样。

她看见张婶铺子里的油灯,灯芯跳动,光影晃得人眼晕。她想:能不能编个竹灯罩?

既能挡光,又能让光变得好看些。她找了些细竹丝,编了个镂空的圆罩子,罩子上编出星星、月亮的纹样。晚上,她把竹灯罩罩在油灯上,灯光透过镂空的纹样洒在墙上,映出点点星光和弯月,整个屋子都变得温柔起来。

张婶看着墙上的光影,拍着手笑:“青禾,你这脑子真是太灵活了!

这灯罩要是拿到县城去卖,肯定抢手!”提到县城,青禾心里动了动。她听张婶说过,县城比镇大得多,有洋楼,有工厂,还有大商场,那里的人或许更愿意买这些精巧的竹编。

“张婶,我能去县城试试吗?”张婶想了想,点头说:“可以去试试,但你一个姑娘家,第一次去县城,得小心。我儿子在县城中学上学,周末会回来,等他下次回来,让他带你去县城转转,熟悉熟悉路。”没过几天,张婶的儿子王小虎回来了。

他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听说要带青禾去县城,他很乐意:“青禾姐,县城可热闹了,有个百货大楼,里面卖啥的都有,咱们可以去那儿看看。”周末,青禾背着几个新做的布贴竹篮和竹灯罩,跟着王小虎去了县城。县城果然比镇大得多,马路宽宽的,有自行车来来往往,还有穿着制服的警察在维持秩序。百货大楼更是气派,里面亮堂堂的,货架上摆着各种商品,看得青禾眼花缭乱。他们在百货大楼转了转,青禾发现里面确实有卖竹编的,但都是些普通的筐子、篮子,样式简单,价钱也不贵。

她把自己的布贴竹篮拿给一个售货员看,售货员惊讶地说:“这编得真精巧!还有布贴?

我们这儿可没卖过这样的。”那天虽然没把东西卖掉,但青禾心里有了底。

她的竹编比县城百货大楼里的更精巧、更新颖,只要能找到销路,肯定能卖得好。回到镇上,青禾更有干劲了。她又琢磨出用竹丝编小屏风,上面编出山水花鸟的纹样;还编竹制的笔筒,刻上简单的字。张婶看着她编出的一样样新东西,笑着说:“青禾,你这是要把竹编玩出花来啊!将来说不定能开个自己的铺子呢!”青禾听着,心里甜甜的。

她以前从没想过自己能开铺子,她只想好好编东西,能活下去就行。可现在,她好像有了更远的盼头。6 县城订单王小虎把青禾的竹编拿到学校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女老师喜欢布贴竹篮,说用来装化妆品正好;女同学喜欢竹蝴蝶、竹蜻蜓,挂在书包上好看;就连男老师都订了几个竹笔筒,说放在桌上雅致。没过几天,王小虎就带回来一沓订单,还有几块钱定金。“青禾姐,好多人要订呢!”他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还说,让你编几个大的竹屏风,放在学校的会议室里。”青禾看着那些订单,心里又激动又紧张。订单太多了,她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张婶,这可咋办?订单太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