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樟树下的杂货店(老街陈屿)免费阅读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老樟树下的杂货店老街陈屿
第一章 归乡汽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陈屿终于透过布满灰尘的车窗,看见了那棵熟悉的老樟树。树身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枝桠像撑开的巨伞,遮住了半条老街。树下那间刷着米黄色油漆的矮房,就是他爷爷留下的“陈记杂货店”。 推开车门,潮湿的水汽裹着樟树的清香扑面而来。陈屿拎着半旧的行李箱,踩在青石板路上,鞋底发出“哒哒”的轻响。老街比记忆里更窄了,两侧的木房子墙皮斑驳,晾衣绳在头顶交错,挂着蓝白格子的床单和印着碎花的围裙。“小屿?是小屿回来了?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杂货店门口传来。陈屿抬头,看见王婆婆正扶着门框朝他笑。 老人头发全白了,梳得整整齐齐,耳朵上还戴着年轻时的银耳环,只是背更驼了,原本合身的蓝布衫空荡荡地挂在身上。“王婆婆,是我。”陈屿快步走过去,接过老人手里的竹篮,“您这是刚买完菜?”“可不是嘛,听说你今天回来,我特意多买了把青菜,晚上到婆婆家吃饭。”王婆婆拉着他的手,掌心的老茧磨得他手腕发痒,“快进去看看吧,你爸这几天天天守在店里,就盼着你回来。 ”杂货店的门还是那扇老旧的木门,推开时发出“吱呀”的声响。屋里光线有些暗,货架上摆着各种日用品:肥皂、牙刷、盐巴、酱油,还有孩子们爱吃的糖果和辣条。 柜台后面,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正低头算账,听见动静抬起头,正是陈屿的父亲陈建国。 “爸。”陈屿喊了一声。陈建国放下手里的笔,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起身时动作有些迟缓:“回来就好,路上累了吧?快坐,我给你倒杯水。”陈屿放下行李箱,坐在柜台前的长凳上。看着父亲略显佝偻的背影,他心里有些发酸。三年前他去城里打工,临走时父亲还能扛起五十斤重的大米,如今连倒杯水都要扶着柜台慢慢走。 “店里生意怎么样?”陈屿问。陈建国叹了口气,端着水杯递给他:“还能怎么样? 现在年轻人都去城里了,老街就剩下我们这些老人,一天也卖不了几十块钱。 要不是你王婆婆他们常来照顾生意,这店早就关门了。”陈屿抿了口热水,环顾着熟悉的杂货店。货架上的商品大多是些老牌子,包装都有些过时了。 墙角堆着几箱没卖完的方便面,箱皮上落了一层薄灰。他想起小时候,这里是整条老街最热闹的地方,孩子们放学后总爱挤在柜台前,攥着几分钱买糖果,大人们则在店里闲聊,等着买完东西一起回家。“爸,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 ”陈屿突然说。陈建国愣了一下,手里的算盘“啪嗒”掉在柜台上:“你说什么? 城里的工作不做了?”“嗯,”陈屿点点头,“我在城里攒了点钱,想把杂货店重新装修一下,进点新货,说不定生意能好起来。”陈建国皱起眉头:“胡闹! 城里的工作多好,稳定又体面,回来守着这破店有什么出息?我和你妈辛苦一辈子,就是为了让你走出这条老街。”“爸,这不是破店,”陈屿看着父亲,“这是爷爷留下的念想,也是我们家的根。再说,现在国家不是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吗? 我觉得老街还是有希望的。”父子俩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自行车的铃铛声。 一个穿红色外套的姑娘骑着自行车停在店门口,车筐里装着几个快递盒。“陈叔,有您的快递。”姑娘跳下车,把快递盒递过来。陈建国接过快递,笑着说:“谢谢你啊,小楠。”姑娘抬起头,看见陈屿,眼睛亮了一下:“陈屿哥?你回来了? ”陈屿认出她是邻居家的女儿林楠,小时候总跟在他屁股后面“哥哥、哥哥”地喊。 如今小姑娘已经长成人了,扎着高高的马尾,脸上带着几分青涩的笑容。“小楠,好久不见,都长这么高了。”陈屿笑着说。林楠脸颊微红,挠了挠头:“陈屿哥,你这次回来不走了吗? ”“不走了,以后就在家守着杂货店。”陈屿说。“那太好了!”林楠眼睛更亮了,“我爸最近总说店里缺个帮忙的,你要是有空,能不能……”“小楠,别打扰你陈屿哥休息。 ”陈建国打断了她的话,“他刚回来,累得很。”林楠吐了吐舌头,骑上自行车:“那我先走了,陈叔,陈屿哥再见!”看着林楠的背影消失在街角,陈建国叹了口气:“你看看你,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回来遭罪。”陈屿没说话,只是拿起货架上的一块肥皂,摸了摸上面的花纹。他知道父亲是为他好,但他心里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第二章 改造第二天一早,陈屿就开始收拾杂货店。 他先把货架上的商品全部搬下来,分类整理。过期的零食和日用品打包好,准备拿去扔掉;还能卖的商品擦拭干净,暂时堆在墙角。陈建国坐在门口的竹椅上,看着他忙前忙后,嘴里不停地念叨:“这些东西都还能用,扔了多可惜。你这孩子,就是不知道省钱。”“爸,过期的东西不能卖,要是吃坏了人,咱们店的名声就毁了。 ”陈屿一边说,一边把一箱过期的饼干扔进垃圾桶。就在这时,王婆婆提着一个竹篮走了过来,里面装着几个刚蒸好的包子:“小屿,歇会儿,吃个包子再忙。”陈屿接过包子,咬了一口,温热的肉馅在嘴里化开,还是小时候的味道:“谢谢王婆婆,真好吃。”“好吃就多吃点。 ”王婆婆看着空荡荡的货架,“你打算怎么改造这店啊?”“我想把墙面重新刷一遍,换成白色的,显得亮堂。再把货架换成新的,分层摆放商品,方便顾客挑选。”陈屿说,“另外,我还想进点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比如网红零食、文创产品什么的,说不定能吸引他们来。”“这个主意好。”王婆婆点点头,“现在老街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要是能把他们吸引回来,老街就有活力了。 ”陈建国坐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没说话,但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一些。接下来的几天,陈屿忙得不可开交。他联系了装修队,把杂货店的墙面重新刷了一遍,又订做了新的货架。 林楠一有空就来帮忙,帮他整理商品、打扫卫生。“陈屿哥,你看这个货架摆在这里怎么样? ”林楠指着墙角的位置问。陈屿看了看,摇摇头:“不行,那里太暗了,商品摆在那里看不见。得摆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光线好。”林楠吐了吐舌头,跟着他一起把货架挪到窗户边。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洒在货架上,显得格外明亮。 装修队撤走的那天,陈建国看着焕然一新的杂货店,眼睛有些湿润。墙面是干净的白色,货架是原木色的,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商品。门口还挂了一块新的招牌,上面写着“陈记杂货店”五个黑色的大字,旁边还画了一棵小小的老樟树。“爸,您看怎么样?”陈屿问。陈建国摸了摸新招牌,哽咽着说:“好,好,跟你爷爷刚开这店的时候一样热闹。”第二天,杂货店重新开业。 陈屿在门口挂了一串彩色的气球,还准备了一些小礼品,凡是进店消费的顾客都能免费领取。 消息很快传遍了老街,邻居们纷纷来捧场。王婆婆买了一袋盐,手里拿着陈屿送的小毛巾,笑得合不拢嘴:“这店装修得真漂亮,小屿真有本事。”林楠的父亲林大叔也来了,买了一瓶酱油:“小屿,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陈屿笑着说:“谢谢林大叔,以后还得麻烦你们多照顾生意。”开业第一天,生意比平时好了不少。傍晚关店的时候,陈屿算了算,营业额竟然达到了以前一个星期的总和。“爸,您看,我说能行吧? ”陈屿拿着账本给父亲看。陈建国看着账本上的数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行,行,你比爸有本事。”就在这时,林楠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车筐里装着一个蛋糕:“陈屿哥,恭喜你开业大吉!这是我给你买的蛋糕。”陈屿接过蛋糕,心里暖暖的:“谢谢你,小楠。 ”“不客气。”林楠笑着说,“对了,陈屿哥,我有个主意。咱们老街风景这么好,不如把杂货店改成网红打卡点,吸引更多游客来。”陈屿眼睛一亮:“这个主意不错! 你具体说说,怎么改?”“咱们可以在店里摆一些老物件,比如旧收音机、旧自行车什么的,再挂一些老街的照片。另外,还可以卖一些带有老街元素的文创产品,比如印有老樟树图案的明信片、钥匙扣什么的。”林楠说。陈建国听了,也点了点头:“这个主意好,既能保留老街的特色,又能吸引年轻人。”接下来的几天,陈屿和林楠开始收集老物件。邻居们听说后,纷纷把家里的旧东西拿了过来:王婆婆捐了一台旧缝纫机,林大叔捐了一辆旧自行车,还有人捐了旧收音机、旧钟表。陈屿把这些老物件摆在店里的显眼位置,还在墙上挂了许多老街的老照片,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赶集场景,有孩子们在老樟树下玩耍的画面,还有爷爷年轻时在杂货店门口的留影。同时,他还联系了一家文创公司,定制了一批带有老街元素的文创产品。 明信片上印着老樟树、杂货店、青石板路,钥匙扣上刻着“陈记杂货店”的字样,还有印有老街风景的笔记本、帆布包。文创产品摆上货架的那天,来了几个年轻人。 他们拿着手机在店里拍照,买了好几张明信片和钥匙扣。“这里真有意思,太有年代感了。 ”一个穿牛仔裤的男生说。“是啊,我要发个朋友圈,让朋友们也来看看。 ”一个穿连衣裙的女生说。看着他们热闹的样子,陈屿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没有错。第三章 风波杂货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不仅吸引了老街的居民,还吸引了很多游客。陈屿雇了两个附近的阿姨帮忙看店,自己则忙着采购商品、联系文创公司。林楠一有空就来店里帮忙,有时候帮着卖东西,有时候帮着给游客介绍老街的历史。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陈建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早就觉得林楠这姑娘不错,勤劳能干,心地善良,要是能做自己的儿媳妇,他就心满意足了。这天晚上,陈屿和林楠一起在店里整理货物。 林楠突然说:“陈屿哥,我爸今天跟我说,想让我们俩……”话还没说完,门外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声。陈屿和林楠连忙跑出去,看见几个穿西装的男人正和王婆婆争吵。 “老人家,这房子我们已经买下来了,你们必须搬走。”一个戴眼镜的男人说。 “这是我的家,我死也不搬走!”王婆婆气得浑身发抖。陈屿连忙走过去:“你们是谁? 凭什么让王婆婆搬走?”戴眼镜的男人拿出一份合同:“我们是房地产公司的,这整条老街都被我们公司收购了,准备开发成商业步行街。这是购房合同,上面有王婆婆儿子的签名。”陈屿接过合同,仔细看了看。 上面确实有王婆婆儿子的签名和手印,日期是上个月。“我儿子怎么能卖我的房子? 他根本没跟我商量!”王婆婆哭着说。“老人家,合同已经生效了,不管你同不同意,都得搬走。”戴眼镜的男人不耐烦地说。“你们这是强买强卖!我要去告你们! ”林楠气愤地说。“告我们?随便你。”戴眼镜的男人冷笑一声,“我们公司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你们根本告不赢。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要是不搬走,我们就强行拆除。”说完,几个男人转身走了。王婆婆瘫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 陈屿扶起王婆婆:“王婆婆,您别着急,我们一定会想办法的。”回到店里,陈屿和林楠都沉默了。开发商业步行街,意味着老街的所有建筑都要被拆除,包括杂货店和老樟树。“怎么办啊,陈屿哥?要是老街被拆了,杂货店就没了。 ”林楠眼圈红红的。陈屿握紧了拳头:“不能让他们拆了老街。这是我们的根,我们一定要保住它。”第二天一早,陈屿就召集了老街的居民。大家听说老街要被拆除,都非常气愤。“这可是我们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怎么能说拆就拆?”林大叔说。 “我孙子还在老樟树下拍过照呢,要是树被砍了,以后想看都看不着了。”一个老奶奶说。 “我们得联合起来,跟房地产公司谈判。”陈屿说,“另外,我还想把老街的情况发到网上,寻求网友的帮助。”大家都同意陈屿的提议。林楠负责写文章,把老街的历史、老樟树的故事以及房地产公司强拆的事情写了下来,配上老街的照片,发到了网上。没想到,文章很快就火了。网友们纷纷留言,支持老街居民保住家园。 很多媒体也赶来报道,房地产公司一时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迫于压力,主动联系了陈屿,同意和老街居民谈判。谈判那天,陈屿作为居民代表,和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坐在了一起。“陈先生,我们公司开发商业步行街,也是为了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老板说。 “带动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老街的历史文化为代价。”陈屿说,“老街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老樟树更是我们的象征,我们绝对不能让它被拆除。”“那你们想怎么样?”老板问。 “我们希望你们能修改开发方案,保留老街的原有建筑和老樟树,把老街改造成文化旅游街区,而不是商业步行街。”陈屿说,“这样既能保护历史文化,又能带动经济发展,两全其美。”老板沉默了很久,终于点了点头:“好,我同意你们的提议。我们会聘请专业的设计师,制定新的开发方案,尽量保留老街的特色。 ”听到这个消息,老街的居民都欢呼起来。王婆婆拉着陈屿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陈建国看着儿子,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他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能够撑起这个家,撑起这条老街了。第四章 新生几个月后,老街的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设计师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对老街进行了修缮和改造。青石板路重新铺过,缝隙里还特意种了些耐阴的苔藓,踩上去既平整又带着几分野趣;木房子的屋顶换了新的青瓦,屋檐下挂起了红灯笼,风一吹就轻轻晃动;墙面进行了加固,却特意保留了那些自然的裂纹和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透着浓浓的古朴气息。老樟树被重点保护了起来,周围修了一圈刻着花纹的石围栏,树下建了个小小的休憩广场,摆着四张青石雕琢的石桌和十几张石凳。 陈屿还特意在树旁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老樟树的故事——它已经有一百二十岁了,见证了老街从清末的集市到如今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人的出生与成长。 陈记杂货店也跟着完成了升级。进门左手边依旧是日用品货架,肥皂、食盐、酱油这些老邻居还在,只是包装换成了更清爽的新样式;右手边则改成了文创区,除了之前的明信片、钥匙扣,还多了手工刺绣的手帕、印着老街风景的陶瓷杯,甚至还有本地手艺人做的木雕小摆件。 最里侧隔出了一小块空间做吧台,林楠跟着网上的教程学了做咖啡和奶茶,每天清晨都会磨好咖啡豆,煮出的香气能飘出半条街。 墙角的老缝纫机和旧自行车旁摆了几张原木小桌,游客常坐在这儿,点一杯奶茶,翻看店里的老街老照片集。改造后的老街对外开放那天,镇上特意办了开幕式。 舞龙舞狮队从街头走到街尾,锣鼓声震得青石板都跟着颤;街口搭了临时舞台,本地的戏班子唱了《霸王别姬》,台下坐满了老人和游客。 陈屿和林楠穿着统一的浅灰色工作服,胸前别着小小的樟树徽章,从早上开门就没停过脚。 “麻烦给我拿两盒那个桂花糕,要包装好看点的,我带回去给朋友。 ”一个背着相机的女生指着货架上的手工糕点说。“好嘞,这是咱们镇上李婶做的,用的都是本地的桂花,甜而不腻。”林楠笑着接过钱,麻利地用印着老樟树的牛皮纸把糕点包好,还系了根红绳。陈屿则在吧台后忙着做咖啡,他刚把一杯卡布奇诺的奶泡拉成小樟树的形状,就听见有人喊他名字。抬头一看,是之前一起在城里打工的同事老周。“陈屿?真的是你!我刷短视频看到你们这老街,特意开车过来看看,没想到真遇上你了。”老周拍着他的肩膀,眼睛里满是惊讶,“你这店弄得可以啊,比城里那些网红店有味道多了。”陈屿递给他一杯冰美式:“尝尝? 我跟林楠瞎琢磨的。怎么样,老街还合你胃口不?”“太合了!”老周喝了一口咖啡,连连点头,“你说你当初非要回来,我还觉得你傻,现在看来,你这才是选对了路。 ”陈屿笑了笑,没说话。他看向窗外,王婆婆正坐在老樟树下的石凳上,给几个小朋友讲过去的故事;林大叔扛着一把新做的竹椅从店前走过,准备送到街口的茶馆;远处,几个穿汉服的姑娘正举着油纸伞拍照,裙摆扫过青石板路,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傍晚时分,游客渐渐散去,老街恢复了几分宁静。 陈屿和林楠收拾好店里的东西,搬了两张小凳坐在店门口,看着夕阳把老樟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红灯笼的光晕渐渐亮起来,和夕阳的金红交织在一起,暖得人心头发软。“陈屿哥,你看,今天卖了这么多。 ”林楠把账本递给他,脸上带着藏不住的笑意。账本上的数字比开业第一天翻了三倍,文创产品和咖啡奶茶占了大半。陈屿接过账本,却没看数字,只是看着林楠的眼睛:“小楠,有件事我想跟你说很久了。”林楠的脸颊一下子红了,她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你说……”“我小时候总觉得老街太小,总想往外跑,可真到了城里,才发现最惦记的还是这里的青石板、老樟树,还有……”陈屿顿了顿,声音放得很轻,“还有总跟在我后面喊‘哥哥’的小丫头。”林楠猛地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像盛着星星。 “小楠,我喜欢你。”陈屿握住她的手,她的手暖暖的,带着点做咖啡留下的咖啡豆香气,“等忙完这阵子,我就请王婆婆做媒人,去你家提亲好不好?”林楠用力点点头,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好。”不远处,陈建国站在杂货店的门框后,看着两个年轻人握在一起的手,悄悄抹了抹眼角,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他转身走进屋里,拿起柜台上爷爷留下的那个旧算盘,轻轻拨了一下,算珠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在为他们鼓掌。第五章 传承老街火了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 林楠的发小阿雅在城里做了五年设计师,听说老街的事后,辞职回来开了一家汉服体验店,店里的布料都是她从苏州挑回来的,款式也结合了老街的元素,生意格外红火。 还有镇上的小伙子阿强,学过厨艺,在老街开了家小餐馆,专卖本地的家常菜,炖土鸡、炒笋干、腌笃鲜,每天都坐满了食客。陈屿看着老街越来越热闹,心里又有了新想法。他召集了老街的商户们开了个会,提议一起打造“老街文化节”,把本地的民俗、美食、手工艺都展示出来,让更多人了解老街的故事。 大家都很支持这个提议。阿雅负责策划汉服巡游和传统手工艺展示;阿强组织美食摊位,邀请镇上的手艺人来做桂花糕、红糖馒头、手工面条;陈屿则负责搭建主舞台,请戏班子来唱戏,还准备了老照片展,让大家看看老街的前世今生。文化节举办的那天,老街挤得水泄不通。主舞台前坐满了人,戏班子刚唱完《穆桂英挂帅》,台下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美食区里,李婶的桂花糕摊位前排起了长队,孩子们举着棉花糖在人群里穿梭;手工艺区里,编竹篮的张大爷、做木雕的刘叔被游客围得团团转,大家都好奇地看着他们手里的活计。 陈屿和林楠忙着在各个区域之间协调,刚帮张大爷摆好编好的竹篮,就看见王婆婆带着几个老人坐在老樟树下,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缝虎头鞋。“王婆婆,您怎么不去看唱戏啊?”陈屿走过去问。“我在这儿守着咱们的老手艺呢。 ”王婆婆举起手里快缝好的虎头鞋,鞋面上的老虎眼睛亮晶晶的,“你看,这虎头鞋要纳七层底,穿起来舒服又辟邪,现在会做的人可不多了。 ”一个穿连衣裙的年轻姑娘走过来,看着虎头鞋眼睛发亮:“婆婆,这虎头鞋卖吗? |
精选图文
牧渊郁声声(郁声声牧渊)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_牧渊郁声声最新小说(郁声声牧渊)
霍祁年虞莺(虞莺霍祁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霍祁年虞莺最新章节列表(虞莺霍祁年)
震世天王叶峰(震世天王叶峰)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震世天王叶峰在线阅读(震世天王叶峰)
岑菡霍昀全文(岑菡霍昀)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岑菡霍昀)岑菡霍昀全文最新章节列表(岑菡霍昀全文)
岳崖儿聂安澜(岳崖儿聂安澜)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岳崖儿聂安澜章节列表
沈蓓依贺司晔(沈蓓依贺司晔)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沈蓓依贺司晔小说最新章节列表(沈蓓依贺司晔)
姜岁初陆祉年(姜岁初陆祉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甜宠救赎:竹马的爱慕心藏不住了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姜岁初陆祉年)
贺司晔 沈蓓依《沈蓓依贺司晔》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贺司晔 沈蓓依)贺司晔 沈蓓依全文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贺司晔 沈蓓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