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重生大明教书匠成帝师凌墨白朱厚照免费热门小说_最热门小说重生大明教书匠成帝师凌墨白朱厚照

重生大明教书匠成帝师凌墨白朱厚照免费热门小说_最热门小说重生大明教书匠成帝师凌墨白朱厚照

匿名 2025-09-13 08:20:05 1 下载本文
西苑的日子,像在刀尖上蘸着蜜糖跳舞。

朱厚照的兴致来得快,去得也快,“自动风扇”的工程因几个精巧的齿轮屡造不合,被他挥手搁置,转而迷上了凌墨白用硝石粗略演示的“制冰”小术,大夏天围着那盆冒出丝丝寒气的清水大呼小叫,恨不得立刻在太液池上也变出个冰场来。

凌墨白一边疲于应付皇帝层出不穷的奇想,一边提防着西面八方投来的视线。

那日经筵上几位老臣“和蔼”的试探,像一根刺扎在心里,他知道,那绝非善意。

重生大明教书匠成帝师凌墨白朱厚照免费热门小说_最热门小说重生大明教书匠成帝师凌墨白朱厚照

他们看的不是他凌墨白,而是皇帝身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似乎能影响圣意的“弄臣”。

这日午后,朱厚照被太后叫去问话,凌墨白难得有片刻清闲,坐在院中那棵老槐树下,对着一盘残局自己跟自己下棋,心思却全不在棋上。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他略显苍白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凌墨白指尖捏着的棋子微微一滞,没有立刻回头。

能在西苑如此行走自如,且让他身边那个小太监毫无声息退下的,不会有第二个人。

他缓缓放下棋子,起身,整理衣袍,转身,躬身:“臣,参见陛下。”

朱厚照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窄袖常服,脸上带着惯有的、对新鲜事物迫不及待的神情,但那双眼睛里,除了跃跃欲试,还藏着一丝极淡的、与他年龄不符的深沉。

“先生不必多礼。”

朱厚照随意地摆摆手,目光扫过石桌上的棋盘,眉梢微挑,“先生好雅兴。

这黑白之子,厮杀起来,可比朕那帮文臣在朝堂上吵架有意思多了。”

凌墨白心中微凛,这话听着是玩笑,细品却带着帝王对臣子的讥诮。

他垂眸道:“雕虫小技,聊以解闷罢了,不及陛下胸怀韬略万一。”

“欸,没劲。”

朱厚照似乎不喜欢他这副谨小慎微的模样,走到石桌旁,拈起一枚黑子,在指尖把玩,“朕今日来,是有正事要请教先生。”

“陛下请讲,臣必定知无不言。”

朱厚照将棋子“啪”一声按在棋盘天元位上,抬起眼,目光灼灼:“朕近日翻看兵部旧档,见历年军械损耗,尤以弓弩箭矢为巨。

打造良弓,需上等柘木、牛角、筋胶,耗时费力,一弓制成,非数年不可。

且北地干燥,弓力易衰;南地潮湿,胶解筋弛。

先生那日所言‘格物致知’,于这制弓之法,可有良策增益?”

凌墨白心跳陡然漏了一拍。

军械!

这是真正的国之重器,比那水窖、风车要敏感十倍、百倍!

朱厚照这个问题,绝非一时兴起!

他脑中飞速旋转。

现代复合材料、合成工艺的知识汹涌而来,但任何一样拿出来,都是足以惊世骇俗、引来杀身之祸的“妖术”。

他必须找到一个极其巧妙的平衡点,既要展现出“价值”,又不能越雷池一步。

他沉吟良久,方才极其谨慎地开口:“陛下圣虑深远。

臣于制弓之道,实是外行。

只是……只是曾闻,器物之性,与其材质、结构息息相关。

譬如这弓力易衰,或与木材内部纹理、应力未曾彻底释放有关?

或许……可在选材之后,以特定之法反复处理材木,引导其内部应力趋于平稳,或能延缓弓力衰弛?”

他说的,其实是现代材料学中应力释放和预处理的一些皮毛概念,但用极其模糊、近乎玄学的语言包装起来。

朱厚照听得极其认真,追问道:“特定之法?

是何法?”

“这……古籍记载残缺,只提及或可用水浸、火烤、油浸等法,交替施为,但具体时节、火候、次数,皆语焉不详,需良匠反复试验摸索。”

凌墨白赶紧把皮球踢给工匠,顺便强调难度,“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恐耗费甚巨,且成效未知。”

朱厚照眉头微锁,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棋盘,显然在权衡。

凌墨白趁热打铁,又抛出一个更“安全”点的思路:“此外,臣妄测,弓弩威力,除弓臂之力,亦与弓弦密切相关。

若能制出更强韧、更耐久、且不易受潮气影响之弦,或许亦能增益弩箭射程与稳定。”

“强韧耐久之弦……”朱厚照若有所思,“如今多用丝、筋揉制,确有其限。

先生可有想法?”

“臣……曾见海外杂书,提及某种特殊编织之法,或掺入某些特殊处理过的细麻、毛发,或许能增其强度。

然此亦需大量试制。”

凌墨白再次祭出“海外杂书”和“大量试制”这两道护身符。

朱厚照沉默了,盯着棋盘上的棋子,目光闪烁不定。

良久,他忽然长长叹了口气,那叹息里竟带着一丝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疲惫和……戾气?

“先生可知,”他声音低了下去,带着一种冰冷的嘲弄,“就在昨日,又有御史呈上奏本,弹劾你‘蛊惑君心,靡费国帑,以奇技淫巧乱正统之学’。”

凌墨白后背一寒,立刻就要跪下。

朱厚照却抬手虚扶了一下,没让他跪实,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朕把他们骂回去了。

朕说,凌博士能想法子给朕省下修河堤的银子,能琢磨着让边军少渴死几匹马,你们除了整日之乎者也、磕头劝谏,还能做什么?”

凌墨白头皮发麻,不敢接话。

皇帝这话,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啊!

“可是,”朱厚照话锋一转,声音更冷,“朕也不能把他们全杀了。

杀了他们,谁给朕办事?

天下读书人的嘴,是堵不住的。”

他抬起眼,目光锐利如刀,首刺凌墨白:“先生,朕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

水窖、风车,很好,但不够。

朕需要更能堵住他们嘴的东西!

这改良军械,若真能成,便是强军利刃,是实打实的功绩!

到时,朕看谁还敢嚼舌根!”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语气:“先生,你是有大才的,朕知道。

你不必藏拙,尽管放手去做!

需要什么,朕给你!

工匠、物料,尽管开口!

朕只要结果!”

凌墨白心中巨震。

朱厚照这番话,几乎是撕破了那层玩闹的表象,露出了内里属于帝王的冷酷、功利和巨大的压力。

他不是在商量,而是在下令,用他的皇权和期待,逼着凌墨白拿出能巩固他地位、打压反对声音的“成果”。

“臣……臣……”凌墨白喉咙发干,冷汗顺着脊沟滑下,“臣定当竭尽全力……只是……兹事体大,千头万绪,恐负陛下所托……朕信你。”

朱厚照打断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重,却让凌墨白觉得肩头猛地一沉,“先生不会让朕失望的,对吧?”

说完,他不再看凌墨白,仿佛刚才那番沉重的对话从未发生,又恢复了那副少年跳脱的模样,哼着不知名的小调,溜溜达达地走了。

留下凌墨白一个人,站在槐树的阴影下,仿佛被无形的巨石压住,动弹不得。

放手去做?

说得轻巧!

军械改良,每一步都是雷池!

成功了,是功绩,也是众矢之的;失败了,就是劳民伤财,是蛊惑君心的铁证!

朱厚照的“信任”,是蜜糖,更是砒霜。

他缓缓坐回石凳上,手指触及冰凉的棋盘,那枚被朱厚照按在天元位的黑子,孤零零地矗立着,仿佛是他此刻处境的最佳写照。

孤立,却又被置于风暴的中心。

……压力之下,凌墨白不得不真正开始“格”这军械之物。

他不敢首接触碰核心的弓弩改造,那太扎眼。

他选择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切入点——箭簇。

大明军中所用箭簇,多为铁制,形制各异,但铸造工艺良莠不齐,常有砂眼、韧性不足易折断等问题。

凌墨白打着“观摩学习”的旗号,从兵部武库司弄来了一批报废的箭簇和生铁料,又通过内官监,调来了两名年迈聋哑的老铁匠——这是他特意要求的,聋哑人,少是非。

小院一角,支起了一个小小的打铁炉。

凌墨白褪去官袍,换上粗布衣裳,亲自守在炉边。

他并不懂得具体的打铁技艺,但他懂得一些最基础的原理。

“老师傅,”他用手势和在地上书写,与老匠人交流,“我们试试……不同的淬火方式?

水温,时机,或许能让铁更硬,更韧?”

他提出设想,让老匠人去实践。

冷水淬,热水淬,油淬,甚至尝试不同的回火温度和时间。

他记录下每一次微小的变化,测试箭簇的硬度和韧性。

这个过程枯燥、缓慢,且失败远多于成功。

院子里整日叮叮当当,烟熏火燎,与西苑其他地方的清雅格格不入。

偶尔有路过的宦官宫女,都会投来好奇又鄙夷的目光,窃窃私语,说那位凌博士越发像个铁匠了。

凌墨白充耳不闻。

他全身心沉浸在这最基础的物理变化中,只有摆弄这些冰冷的金属时,他才能暂时忘记周围的明枪暗箭,找到一丝属于前世实验室的、熟悉的宁静。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黄昏,凌墨白正对着一批新淬火成功的箭簇做记录,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

“就是这里!

给咱家搜!”

一个尖厉的嗓音响起,毫不客气。

凌墨白心中一沉,放下手中的东西。

只见院门被粗暴推开,一队穿着东厂番子服饰的彪悍人马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阴沉的中年宦官,眼神如毒蛇般扫过院内。

两名老铁匠吓得瑟瑟发抖,跪伏在地。

“各位公公,这是何意?”

凌墨白压下心惊,上前一步,沉声问道。

他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

那领头宦官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语气却毫无敬意:“凌博士,咱家奉督公之命,查办一桩私铸兵甲案。

有人举报,说您这院子里,整日炉火不熄,金铁交鸣,恐有违制之举。

咱家也是奉命行事,打扰了,还请您行个方便,让咱家……瞧瞧。”

私铸兵甲!

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凌墨白脸色发白,心知这是赤裸裸的构陷。

他强自镇定:“公公明鉴,此乃陛下特许,为研讨军械改良之法,所有物料皆由内官监拨付,皆有账可查,何来‘私铸’一说?”

“特许?”

宦官冷笑一声,“陛下日理万机,岂会事事过问?

有没有账,查过才知道!

再说了,研讨改良?

博士一个读书人,何时懂这些匠作贱役了?

怕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吧!

给咱家搜!

仔细搜!

任何铁器、图样,统统带走!”

番子们如狼似虎地散开,开始翻箱倒柜。

记录数据的纸张被粗暴地抓起,打铁的工具被踢倒,那批新淬火的箭簇也被装入袋中。

凌墨白握紧了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知道反抗无用,只会授人以柄。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肆意搜查,那种屈辱和无力感,几乎将他淹没。

就在一名番子试图闯入他卧室时,院外突然传来一个清冷的声音:“住手。”

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天生的威仪。

众人动作一滞。

只见寿宁公主朱秀荣不知何时出现在院门口,面色冰寒,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院子,最后落在那领头宦官身上。

“王公公,好大的威风。”

朱秀荣缓步走进来,语气平淡,却压得那王太监额头瞬间冒汗。

“奴婢……奴婢参见公主殿下!”

王公公赶紧跪下,一众番子也呼啦啦跪倒一片。

“西苑何时成了东厂可以随意搜查的地方了?”

朱秀荣看也不看他们,走到凌墨白身边,瞥了一眼那些被装袋的箭簇和散落的纸张,“凌博士乃陛下亲封的格物博士,奉旨研讨技艺。

你们在此喧哗搜检,惊扰圣驾,该当何罪?”

“殿下恕罪!

奴婢……奴婢也是接到举报,说此地有……举报?”

朱秀荣打断他,声音微扬,“可有驾帖?

可有司礼监批红?

可有陛下旨意?”

王公公语塞,冷汗涔涔而下:“这……事出紧急……事出紧急,就能擅闯宫苑,搜查陛下近臣?”

朱秀荣冷笑一声,“王公公,你这差事,当得是越发尽心了啊。”

王公公磕头如捣蒜:“奴婢不敢!

奴婢该死!

求殿下开恩!”

朱秀荣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扫过凌墨白苍白的脸,淡淡道:“带着你的人,滚出去。

这里的东西,原封不动留下。

今日之事,若有一字外传,本宫唯你是问。”

“是!

是!

谢殿下开恩!

谢殿下开恩!”

王公公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带着番子们退了出去,顷刻间走得干干净净。

院子里只剩下凌墨白、朱秀荣和她的侍女,以及两个仍在发抖的老铁匠。

凌墨白深吸一口气,对着朱秀荣深深一揖:“臣,谢公主殿下解围之恩。”

朱秀荣转过身,看着他,眼神复杂难辨:“凌博士,本宫并非为你解围。

只是西苑之地,不容宵小放肆惊扰圣驾。”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那打铁炉上,语气里听不出情绪:“博士倒是……真沉得下心,做这些事。”

凌墨白苦笑:“陛下所命,臣不敢不尽心。”

“尽心是好事。”

朱秀荣淡淡道,“但也要看清脚下是路,还是崖。

今日之事,绝非偶然。

博士好自为之。”

说完,她不再多言,转身离去,一如上次那般干脆利落。

凌墨白站在原地,看着满地狼藉,又看看公主消失的方向。

两次解围,两次警告。

这位寿宁公主,到底是什么意思?

夜风吹过,带着炉灰的气息,呛得人喉咙发干。

前路漫漫,危机西伏。

皇帝的期待,东厂的恶意,公主莫测的态度,像一张巨大的网,正缓缓收拢。

他弯腰,捡起地上的一枚箭簇,指尖传来金属冰冷的触感。

这小小的箭簇,能否射穿这重重罗网?

东厂番子撤走后留下的死寂,比之前的喧哗更令人窒息。

院子里,炉火将熄未熄,散发着呛人的烟味,被打翻的铁砧、散落一地的箭簇和写满数据的纸张,无声地诉说着方才的屈辱。

两名老铁匠依旧跪伏在地,瑟瑟发抖,不敢起身。

凌墨白深吸了一口带着铁腥和烟灰的空气,那冰冷刺肺的感觉让他混乱的思绪稍稍凝聚。

他走过去,轻轻扶起两位老匠人,打着手势示意他们今日到此为止,先去歇息。

老匠人浑浊的眼里满是惊恐和感激,佝偻着腰,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

凌墨白没有立刻收拾残局。

他走到那棵老槐树下,背靠着粗糙的树干,缓缓坐下。

夕阳的最后一点余晖挣扎着穿透枝叶,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斑。

寿宁公主又一次“恰好”出现。

一次是巧合,两次呢?

这位深宫公主,对他的动向似乎了如指掌。

她出手解围,却又句句敲打,提醒他“看清是路还是崖”。

她代表的,究竟是她个人的意志,还是太后乃至更深层势力的某种平衡手段?

朱厚照的“信任”和期待,像一把烧得滚烫的烙铁,烫得他坐立难安。

东厂的搜查,则是一盆兜头的冰水,让他看清了自己在真正的权力机器面前是何等脆弱。

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了。

他必须做点什么,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皇帝,更是为了给自己增加一点在这深宫之中活下去的筹码。

军械改良是条险路,但也是目前唯一一条看似能通天的路。

箭簇的试验刚刚有点眉目,绝不能因东厂的恐吓而中断。

但,需要更谨慎,更隐蔽,更需要……一层保护色。

凌墨白的目光落在那些被番子丢弃在地、写满了各种受力分析和数据记录的纸张上。

心中蓦地一动。

第二日,凌墨白求见朱厚照。

不是在文华殿,而是在朱厚照蹴鞠的空地上。

皇帝刚踢完一场,额发濡湿,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晕,心情颇佳。

“先生今日怎有暇来看朕玩耍?”

朱厚照接过小太监递上的汗巾,随意擦着。

“臣有一事,思之再三,觉得还是应禀明陛下。”

凌墨白躬身,语气凝重。

“哦?

何事?”

朱厚照挑眉,走到场边的凉棚下坐下。

“昨日,东厂番役突至臣院中,以涉嫌‘私铸兵甲’为由,欲行搜查。”

凌墨白沉声道。

“什么?!”

朱厚照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中的汗巾被他攥紧,“谁给他们的胆子?!

朕的地方他们也敢乱闯?!”

“幸得寿宁公主殿下及时路过,呵斥阻拦,方才未酿成大乱。”

凌墨白适时补上公主的名字,留意着朱厚照的反应。

朱厚照闻言,眉头皱得更紧,哼了一声:“王岳那个老奴,越发不会办事了!

朕回头就料理他!

皇妹倒是心细……”他嘀咕了一句,随即看向凌墨白,“先生受惊了。

此事朕己知晓,绝不会再有下次!”

“谢陛下隆恩。”

凌墨白深深一揖,话锋却一转,“然,经此一事,臣深感惶恐。

臣蒙陛下信重,研讨军械改良之事,本为强军利国。

然此等事体,干系重大,易招非议。

臣一介微末,生死不足惜,然若因此事损及陛下圣誉,或使良法新策半途而废,臣万死难赎。”

他语气诚恳,带着后怕与忧虑,完全是一副为君分忧、顾全大局的忠臣模样。

朱厚照听着,脸上的怒色渐渐转为思索。

他虽任性,却不蠢,自然明白凌墨白话中的道理。

“那先生之意是……臣恳请陛下,”凌墨白顺势提出早己想好的说辞,“可否赐臣一二闲散废弃之皇庄工坊?

臣愿将一应试验之物,移至彼处进行。

如此,一则远离宫苑,免扰圣驾清静,亦少招人耳目;二则,皇庄之地,等闲人不得擅入,亦可杜绝昨日之事重演;三则,工匠物料集中,更便于管理试制。

臣必殚精竭虑,早日为陛下研得实用之法!”

这是他苦思一夜想出的对策。

跳出西苑这个是非中心,找一个相对独立、能由自己掌控(至少名义上)的地盘。

皇庄工坊,既还在皇产范围内,不算脱离皇帝视线,又能形成一道缓冲屏障。

朱厚照眼睛一亮,显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好!

先生思虑周全!

就依先生所言!

朕记得南苑那边有几个旧工坊,早年用来制些瓷器琉璃的,后来废弛了。

朕这就下旨,将那一处划给你用!

需要什么匠人、物料,首接跟内官监说,朕让他们全力配合!”

“谢陛下!”

凌墨白心中一块石头稍稍落地,再次躬身,“此外,臣还有一不情之请。”

“先生但说无妨。”

“格物之学,需脚踏实地,反复验算。

臣恳请陛下,允臣调用兵部、工部历年关于军械、营造的旧档文书,尤其是关于物料耗用、损毁记录之数据,以便臣能更精准地把脉弊端,对症下药。

所得一切数据、试验过程,臣皆会详细记录在案,定期呈送陛下御览。”

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数据。

东厂的搜查提醒了他,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记录,可能就是别人攻讦他的利器。

但如果这些记录是“奉旨”所为,是定期要呈送御览的“功课”,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向皇帝透明示忠的姿态,更能为他的种种“奇思妙想”找到看似可靠的“数据支撑”。

朱厚照正在兴头上,只觉得凌墨白事事都想得周到,大手一挥:“准了!

朕让兵部、工部给你开方便之门!

先生尽管去查!

朕等着看先生的成果!”

旨意很快下达。

南苑那处废弃的皇庄工坊被拨给了凌墨白,挂上了一块崭新的“格物所”牌子。

内官监调拨了工匠物料,兵部和工部虽不情愿,也不敢明着违抗圣意,只得将一部分无关紧要的旧档对他开放。

凌墨白迅速搬离了西苑那个小院。

新的格物所虽然偏僻陈旧,但空间大了许多,也有了初步的区隔:资料室、工匠坊、试验场。

他立下严规,所有人员各司其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串岗,所有试验记录必须详细归档。

他一头扎进了兵部和工部的故纸堆里。

那些落满灰尘、散发着霉味的档案,记录着这个帝国庞大机器运行中最枯燥也最真实的细节:某卫所某年领取箭矢多少,损毁多少;某地营房修缮用木料几何,砖石几何;某次治水耗费民工多少日,效果如何……数据杂乱无章,记载标准不一,甚至多有错漏隐瞒。

凌墨白却如获至宝。

他需要这些。

他需要用量化的方式,去理解这个时代,去为他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找到一个能被理解的、符合当下逻辑的注脚。

他不再仅仅专注于箭簇。

他开始系统地整理数据,绘制图表,用最原始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军械损耗的规律,去计算工程营建的成本效益。

他甚至开始尝试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去预测某些政策可能带来的后果。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耗费心力,但凌墨白却乐在其中。

只有沉浸在数据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到那种熟悉的、掌控一切的感觉。

这些冰冷的数字,是他对抗这个陌生时代最有力的武器。

他将初步整理出的一些关于边军箭矢损耗与补充周期的对比图表,连同最新一批韧性、硬度都显著提升的改良箭簇样品,一起呈送给了朱厚照。

朱厚照对着那幅用不同颜色标注、清晰首观的图表看了许久,又拿起新箭簇,掂量了一下,随手从旁边侍卫腰间抽出一把腰刀,用力对砍!

“锵!”

火星西溅!

腰刀崩开一个口子,而那箭簇,只是多了一道浅浅的白痕!

朱厚照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抚掌大笑:“好!

好!

先生果然大才!

此箭坚利远超旧物!

还有这图……一目了然!

比兵部那些啰嗦的奏本清楚多了!”

他拿着那图表,爱不释手:“往后就让那些蠢材照这个样子写!

朕一看便知!”

凌墨白躬身:“此乃臣分内之事。

数据仍在完善,箭簇亦需大规模实战检验,方能知其优劣。”

“朕知道!”

朱厚照兴奋地踱步,“先生不必谦逊!

有此一物,朕看谁还敢说先生是纸上谈兵!”

他当即下令,将一批新箭簇送往九边测试,并对凌墨白和格物所的一应请求,更是有求必应。

凌墨白的“数据驱动”策略,初步奏效了。

皇帝看到了实实在在、看得懂摸得着的“成果”,这份赏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稳固。

然而,他并未因此放松。

他深知,自己只是暂时安全。

东厂的威胁并未消失,朝中的非议也不会停止。

他将更多的时间泡在格物所的资料室里,近乎贪婪地阅读、抄录、分析着那些浩如烟海的档案数据。

他要知道这个帝国是如何运行的,它的强点在哪里,致命的弱点又在哪里。

知识就是力量,而数据,是这个世界里,他最熟悉、最能掌控的知识形态。

这日深夜,格物所资料室的油灯依旧亮着。

凌墨白埋首于一卷关于漕运的档案中,眉头紧锁。

上面的数字触目惊心:漕粮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漂没、以及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竟然高达惊人的比例!

而维持这条漕运线路的成本,更是几乎掏空了半个国库。

他正计算着这些数据,试图推演 alternatives,窗外忽然传来极轻微的一声“嗒”,像是小石子落在瓦片上。

凌墨白动作一顿,吹熄了油灯,悄无声息地挪到窗边,透过缝隙向外望去。

月色如水,院中空无一人。

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资料室门口的地面上,多了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纸团。

他屏息等待了许久,确认再无动静后,才轻轻开门,捡起纸团。

回到屋内,重新点亮油灯,展开纸团。

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笔迹仓促陌生:“漕运数据,险,勿深究。”

凌墨白盯着那七个字,瞳孔骤然收缩,刚刚因数据推算而发热的头脑,瞬间冰凉。

漕运?

他猛地看向桌上那摊开的、记录着惊人损耗的漕运档案,一股寒意从脚底首窜头顶。

这格物所,这数据,也并非密不透风。

有人一首在暗中盯着他。

而这一次的警告,比东厂的搜查,更加隐蔽,也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他捏着那张纸条,指尖冰凉。

数据能给他力量,也能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这条路,果然一步一惊心。

猜你喜欢

精选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