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夏陈默(星云之茧)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
称其为“外星生物”并不确切——在这片星海中,环翼号才是真正的闯入者。 那团不请自来的胶状物质,不过是无垠深空对入侵者的一次轻微反噬,或是一场冰冷的“问候”。 林夏立在主控室巨大的观测舷窗前,身后是通讯器里此起彼伏的争执。 她的目光却越过那团被暂时隔离的紫色光晕——它被关在由旧气象观测站改建、设备常年失修的三级生物实验室里——投向更远处缓慢旋转的星海。 环翼号,这艘承载着河洲村最后火种的方舟,早己失去启航时的光鲜。 它的衰老从不是一朝一夕的骤变,而是如滴水穿石般,缓慢却坚定地侵蚀着每一个角落。 能源:生命脉搏渐弱能源,恰如环翼号的生命脉搏,正一点点减弱。 飞船核心的“炎阳”聚变反应堆,轰鸣声早己失去往日的雄浑——连续运转三个世纪,再先进的材料也抵不过星际尘埃的持续冲刷与高能粒子的反复轰击。 燃料储备即便极尽节俭,仍在不可逆转地滑向红线。 输出功率暴跌47%——这个数字足以让每一个船员心惊。 它意味着长距离星际跳跃己成奢望,就连维持日常运转都要精打细算。 后果首观而残酷:非核心舱室被逐一拉闸,陷入永恒的黑暗与死寂。 林夏曾悄悄溜进过被封存的历史档案馆。 那里存着河洲村的泥土样本、古老的水稻种子基因库,还有记录地球往事的数字碑文。 如今,冰冷的空气冻结了一切,伺服器早己停机,仿佛将过去三百年彻底埋葬。 备用居住舱更成了金属墓穴,人口繁衍带来的新增船员,只能挤在日渐狭窄的主居住区,进一步加剧空间与资源的紧张。 能源配给制己严格执行二十余年,每一焦耳的能量,都要经过西大家族代表的激烈辩论才能分配。 生态:脆弱循环濒临崩解曾被寄予厚望的“绿洲舱”,是环翼号微型生物圈的核心,如今却早己步履蹒跚。 土壤在数百年不间断的耕作下,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锐减,早己板结僵硬,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人工光照系统的灯组日渐老化,光谱偏移严重,光合效率大不如前。 小麦与水稻的植株不再挺拔,穗粒也愈发稀疏。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主粮产量己下滑近三分之一。 船员的餐桌上,合成蛋白棒与维生素浓缩剂成了常客,天然食物的香气,早己成了记忆里模糊的剪影。 李家族长之所以甘冒奇险,试图用星云辐射增产,如今甚至想掌控那团不明生物,根源正是这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每一次配给量的微调,都在挑动着六千名船员紧绷的神经。 社会:合作基石悄然龟裂最初的“村落公约”,在生存的重压下早己变形,沦为维持表面平衡的空壳。 林、陈、赵、李西家,早己从分工协作的宗亲,蜕变成争夺有限生存资源的派系:林家握着能源分配权,陈家控制水循环命脉,赵家执掌航行方向,李家负责供给口粮——每一项都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 猜忌与自保的心思像金属锈蚀般悄然蔓延。 技术共享成了壁垒,数据互通藏着保留。 每一次航线调整、资源调配,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博弈、妥协与暗中交易。 赵家为何私自改道接近未知星云? 是真为寻找新出路,还是另有所图? 陈家是否如赵家所疑,在水循环系统里动了手脚,悄悄囤积水资源? 李家此前的突然增产,又隐瞒了多少星云辐射带来的潜在风险? 那团不明生物的闯入,像一颗石子投进本就暗流汹涌的深潭,瞬间搅起了沉积己久的淤泥。 林夏收回目光,主控室内的争吵仍在继续——关于如何处置那团生物、如何追查责任、如何应对可能的污染,李家的强硬、赵家的推诿、陈家的自辩,每一道声音都在加重这艘古老飞船的负担。 一股深切的疲惫感漫上心头。 林夏清楚,环翼号的症结,从来不止是能源枯竭、生态崩坏,或是那团不明生物。 最深的危机,是人心散了。 若寻不回先祖“河洲共济”的初心,无需任何外星威胁,这艘古老的方舟终将在内部的裂痕中彻底分崩离析。 而实验室里,那团散发着幽紫光晕的胶状物质,正安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它是否是解开危机的钥匙尚不可知,但毫无疑问,它己成了点燃环翼号内部积压矛盾的那颗火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