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上锁的房间,消失的人!苏雅陈卓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上锁的房间,消失的人!苏雅陈卓

上锁的房间,消失的人!苏雅陈卓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上锁的房间,消失的人!苏雅陈卓

匿名 2025-09-16 00:55:17 2 下载本文

第一章:上锁的房间城市的脉搏在混凝土与玻璃的丛林间跳动,但在这栋位于灰扑扑后街的老旧公寓楼里,时间仿佛凝滞了,空气里漂浮着尘埃与某种难以言喻的沉寂。陈卓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上到三楼时,里立刻充满了这种味道——一种混合了陈旧油漆、地板蜡以及无数过往租客生活残影的气味。

房东王太太正焦急地等在305室门口,她那圆润的身体紧绷着,手指不断绞着一串钥匙,金属碰撞声在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刺耳。她看到陈卓,像是看到了救星,立刻迎了上来。

“陈先生,你可来了!真是急死人了!”王太太压低了声音,仿佛怕惊扰到什么,尽管她的焦虑已经满溢得足以填满整条走廊。陈卓点了点头,他四十出头,眼神里有一种经年累月审视人和事所带来的疲惫与锐利交织的神色。

他穿着件半旧的呢子外套,身形挺拔,但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王太太,别急。

慢慢说,具体什么情况?”“是李先生,305的李建民先生!”王太太语速飞快,“他已经欠租一个星期了!这从来没过的事。他以前最多晚一两天,电话一催就立刻交了。

上锁的房间,消失的人!苏雅陈卓最新好看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上锁的房间,消失的人!苏雅陈卓

这次怎么都联系不上,电话关机,敲门也没人应。我这心里……毛毛的。”“报警了吗?

”“没有,没到24小时呢,而且……”王太太犹豫了一下,“我怕万一他只是临时有事,报警会不会不太好?但这也太反常了。所以先请你来看看。你以前是警察,懂的总比我多。

”陈卓几年前从警队辞职,开了家小小的咨询事务所,什么都接,寻人找物、背景调查,偶尔也会接这种房东房客之间的小麻烦。王太太是他的老熟人,这栋楼里有点什么事,总爱找他。“钥匙呢?”陈卓问。“试过了!从里面反锁了!用钥匙也打不开!

”王太太举起那串钥匙,指着其中一把,“你看,肯定是里面那个小旋钮给拧上了!

这怎么办?”陈卓走到305室门前。深色的木门,油漆有些剥落,猫眼黯淡无光。

他敲了敲门,力道很足。“李先生?李建民先生?在家吗?开门,房东有事找。

”声音在走廊里回荡,然后被厚重的寂静吞噬。门内没有任何回应,连一丝轻微的响动都没有。他又俯身凑近门缝,仔细听了听。没有电视声,没有脚步声,没有水流声,什么都没有。一种绝对的安静从门后弥漫开来。“一直这样?”他直起身问。

“我从昨天早上就开始敲,敲了多少次了!”王太太肯定地说,“一点声音都没有。

像是……像是根本没住人一样。可他的东西明明都在里面啊!”陈卓皱了皱眉。

他走到楼梯口,看了一眼正对着305室房门方向的角落,那里安装着一个老旧但显然还在工作的监控摄像头。“监控看了吗?”“看了!

我第一时间就看了!”王太太立刻回答,“过去一个星期的录像我都快翻烂了。

绝对没拍到他出门!最后一次拍到他,是上周二晚上他像平时一样拎着一袋便利店的东西回来,之后就再也没出来过!一个大活人,总不能凭空消失吧?”一个逾期未交租的房客,电话失联,敲门不应,从内反锁的房门,监控未拍到他离开。陈卓的直觉告诉他,这事有点不寻常。“找锁匠吧。”他做了决定。

王太太早已准备好了联系方式,一个电话过去,十几分钟后,一个背着工具包的老师傅就赶到了。了解情况后,锁匠师傅研究了一下门锁,是一种老式的弹子锁,内部有个可以反锁的小旋钮。“从里面锁死了,硬撬的话锁就坏了。

”师傅说。“撬吧,损失算我的。”王太太果断地说,她现在只想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锁匠师傅拿出工具,开始作业。金属摩擦声在寂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刺耳。

陈卓和王太太屏息等待着。几分钟后,伴随着“咔哒”一声脆响,锁匠师傅擦了擦汗,“好了,开了。”他推开工具,示意门可以打开了。王太太反而犹豫了,下意识地后退半步,看向陈卓。陈卓深吸一口气,握住了门把手。冰凉的金属触感传来。他轻轻用力,门应手而开。一股空气扑面而来。并非预想中的腐败或异味,而是一种过于洁净、甚至带着点消毒水般的清冷气味,混合着长期不通风的沉闷感。

房间内的景象,完全出乎陈卓的意料。一切都井然有序,甚至可以说是过于整洁了。

客厅不大,老式的沙发罩着干净的米色布套,茶几上放着一个玻璃烟灰缸,里面干干净净,没有一丝烟灰。一个小电视遥控器端正地摆在茶几中央。地板擦得很亮,没有灰尘,也没有杂物。不像是一个突然离开或者遭遇不测的现场,更像是一个精心打理过、暂时外出随时会回来的房间。“李先生?”陈卓又喊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房间里显得有些突兀。依旧没有回应。他迈步走了进去,王太太战战兢兢地跟在后面。锁匠师傅完成任务,收了钱就离开了,留下他们面对这个静谧得诡异的空间。陈卓首先检查了窗户。

唯一的窗户在客厅兼卧室的区域,外面是老旧的消防逃生梯,但窗户是从里面扣死的,插销牢牢地闩着,窗框周围没有撬动的痕迹,积着一点灰,显然很久没动过。

他仔细看了看插销和窗框,没有任何破坏的迹象。他接着推开了卫生间的门。狭小的空间里,毛巾整齐地挂在架子上,漱口杯里放着牙刷和一支牙膏,剃须刀摆在洗手池边沿,干干净净。

镜子上没有水渍。然后是厨房区域。一个电磁炉,一个小冰箱。台面擦得锃亮。

水槽里没有待洗的餐具。他打开冰箱,里面只有几瓶矿泉水、几个鸡蛋和一点面包,生产日期都是至少一周前的。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床头柜和一个小衣柜上。

他戴上随身携带的薄手套,打开了床头柜抽屉。

里面放着一些零碎物品:一盒没拆封的香烟但他没在房间里找到打火机,几枚硬币,一板吃了一半的感冒药。最重要的发现是在抽屉最里面。一个棕色的皮质钱包。

陈卓拿出钱包打开。里面有几张百元现金,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张身份证。

身份证上的名字是“李建民”,照片是一个大约三十多岁、面容普通、表情有些严肃的男人。

“是他,是李先生。”王太太凑过来看了一眼,确认道。陈卓把身份证放回原处。钱包还在,现金和银行卡也在。

这几乎排除了因经济原因自行逃离的可能性——没有人会把这些东西留下。他又打开了衣柜。

里面的衣服不多,挂得整整齐齐,大多是深色系,款式普通,看起来有些年头但洗得很干净。

下层叠放着几件内衣和袜子。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正常得令人窒息。一个人,怎么可能在钱包、证件、衣物全部都在的情况下,从一个内部反锁、监控没有拍到他离开的房间裡消失?陈卓的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他重新审视整个房间。太整洁了,整洁得不像一个单身男性的日常居所,倒像是一个……精心维持的样板间。每一个物品都放在它应该在的位置,缺乏真正的生活气息。“你看,我说吧,东西都在,人不见了!”王太太的声音带着哭腔,既是因为租金损失,更是因为眼前这无法解释的景象让她感到恐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闹鬼了不成?”陈卓没有回答。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墙壁、天花板、地板。没有暗门,没有通道。

窗户牢牢锁死。门是从内反锁的。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一个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房客。

所有他留下的个人痕迹都在指明一个事实:他应该就在这里。但人,却不见了。

陈卓走到房间中央,沉默地站着。午后的阳光透过紧闭的窗户,在过于干净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块,灰尘在光柱中无声地飞舞。这寂静的、上锁的房间,像一个完美的谜题,严丝合缝,找不到一丝破绽的开端。

他深吸了一口那带着清冷消毒水味的空气,缓缓开口,既像是对王太太说,也像是在对自己宣布:“报警吧。这不是简单的欠租失联了。”“在警察来之前,”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格外锐利,“我们最好什么都别再动。这里的一切,可能都是一个现场。”第二章:身份拼图警笛声划破了后街的沉寂,给这栋老楼带来了一阵短暂的骚动。

穿着制服的警察和现场勘查人员挤进了305室那个狭小却异常整洁的空间。

陈卓站在走廊里,和王太太一起,接受着一位年轻警官的初步询问。他将发现的过程,锁匠开门,以及房间内部的状态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带队的刑警队长是老张,陈卓在警队时的老同事。张队勘察完现场,皱着眉走出来,摘下手套。“老陈,你怎么看?

”张队递给陈卓一支烟,两人靠在走廊斑驳的墙壁上。“现场太干净了,老张。

”陈卓点燃烟,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显得更加深邃,“窗户内锁,门内反锁,监控没拍到他离开。钱包、证件、手机充电器……所有贴身东西都在。这不像是自己走的,也不像是被人强行带走的——没有任何挣扎痕迹。”“密室失踪?”张队吐了个烟圈,“玩推理小说呢?”“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离谱。”陈卓苦笑一下,“重点是动机。

如果他是自己策划消失,为什么留下所有身份证明和钱?如果是遭遇不测,凶手又是怎么离开这个密室的?目的又是什么?”张队拍了拍他肩膀:“行了,先交给我们吧。技术队再仔细搜搜,看有没有暗格夹层什么的。身份信息这边也会先查起来。

有消息通知你。”警方接手后,陈卓并没有完全退出。

王太太的委托本质上还没完成——找到李先生,或者至少搞清楚发生了什么。而且,这个完美的“密室”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他决定从自己的渠道,先从李建民这个人开始查起。警方那边的初步信息很快反馈过来一些,结合陈卓自己的调查,一个令人困惑的拼图开始了。首先是他留在抽屉里的那张“工作证”。

证件显示他是“宏图科技”的销售代表。陈卓按照上面的地址找过去,发现那是一家根本不存在的小公司,注册地址是一个破旧的写字楼里的虚拟办公室,电话永远是空号。工作证上的照片和李建民身份证上的吻合,但公司、职位,全是假的。

然后是那张银行卡。警方查询了银行记录,结果令人愕然。

账户是大约一年前用“李建民”的身份证开的户,但近一年来几乎没有像样的资金流水,只有寥寥几笔小额ATM存取款记录,余额几乎为零。

就像一个从未被真正使用过的空壳账户。他每月用现金交租给王太太的行为,也变得可疑起来——似乎刻意在避免使用电子支付和银行转账,不留痕迹。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那张身份证本身。警方内部系统的初步核查反馈,“李建民”这个名字和身份证号码确实存在,户籍信息也匹配。

但当尝试联系户籍地派出所及家属时,却发现照片上的这个男人,与系统登记中的“李建民”并非同一个人。真正的李建民先生,此刻正安然无恙地在南方某城市工作生活,他的身份证曾在两年前丢失过。

留在305房间里的身份证,是一张精心伪造的证件,使用了丢失身份证的真实号码和信息,却换上了现在这位“李先生”的照片。名字是假的。工作是假的。银行账户是空的,且几乎未使用。一个使用假身份、几乎不用电子支付、用现金生活的人。

陈卓感到后背升起一股凉意。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把自己隐藏在一层迷雾里。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陈卓再次回到那栋公寓楼,这次的目标是邻居。

他希望从这些可能见过“李先生”日常言行的人那里,拼凑出更多关于这个神秘租客的碎片。

三楼的其他住户不多。对门304住着一对年轻情侣。

女孩回忆说:“李先生啊……几乎没什么印象。好像总是低着头,走路很快。很少碰到他。

感觉他白天好像不怎么出门?有时候晚上会听到他房间有点轻微动静,但说不上来是什么声音。”隔壁306住着一位退休独居的老太太,耳朵有点背,但观察力惊人。“那后生啊,”她撇撇嘴,“怪得很哩。我有时傍晚出门遛弯,能碰见他拎着个便利店袋子回来。每次都是那家‘好邻居’便利店,每次都差不多是那个点。

穿的好像总是那几件深色衣服,帽子压得低低的。有次我跟他打招呼,他好像吓了一跳,含糊应一声就赶紧开门进屋了,砰地把门关上了,好像怕我跟着进去一样。

”“您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或者有没有见过访客?”陈卓追问。“访客?从来没有!

”老太太十分肯定,“就他一个。特别的地方……哦,有一次,大概几个月前吧,我晚上倒垃圾,看见他那个房间门没关严,漏条缝。

我好像听到他在里面说话……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谁吵架,声音忽高忽低的,但听不清具体说什么。我好奇凑近一点想听听,他好像发现了,立刻就把门死死关上了。

啧啧,神神叨叨的。”深居简出,行为刻板,固定时间前往固定便利店采购,回避与人接触,疑似有自言自语或情绪不稳的状况。陈卓又去了老太太提到的那家“好邻居”便利店。

店长对这个“李先生”有点印象。“嗯,是有这么个人。差不多每晚九点多会来,总是买最便宜的切片面包、矿泉水,有时候加个饭团或鸡蛋。几乎不说话,付现金,拿了找零就走。存在感很低,要不是他几乎天天来,我都记不住他。

”店长调出了部分监控记录。

画面证实了邻居和店长的描述:一个穿着深色连帽衫、身形中等、总是微微低着头的身影,沉默地购物,沉默地离开。看不清脸,但行动模式几乎一成不变。陈卓站在便利店外,看着街上熙攘的人流。

一个使用假身份、没有正式工作、几乎没有社会联系、过着极度规律且封闭生活的人。

他像是在执行某种程序,又像是在极力隐藏自己。他的消失,是这种隐藏生活的终极延续?

还是这脆弱的假面终于被什么打破了?警方那边对房间的更彻底勘查也结束了,没有发现暗道夹层,没有血迹打斗痕迹,甚至没有提取到多少有效的指纹——房间似乎被特意清洁过。技术队的人私下跟陈卓说,那房间干净得让人心里发毛,像是有人刻意抹去了所有不必要的个人痕迹,只留下那些他想让人看到的东西。

钱包、假身份证、空账户、几件衣服……这些看似“个人物品”的东西,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舞台上的简易布景,用来勾勒出一个名为“李建民”的模糊影子。而这个影子,在完成了他的表演后,就在一个封闭的舞台上,悄无声息地融化了。真正的他,是谁?

他来自哪里?他又为何要如此煞费苦心地构建这样一个苍白而孤立的身份?

陈卓感觉自己仿佛在凝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目前找到的所有线索,非但没有照亮真相,反而让这个黑洞显得更加幽深莫测。消失的房客留下的,是一个由谎言和空白构筑的身份拼图,每一片都指向更多的疑问。

他需要找到那块能打破这一切的关键拼图。第三章:另一个女人调查陷入了僵局。

警方的正式立案侦查指向“疑似失踪”,但所有常规手段都碰了壁。

假身份切断了社会关系追溯,现金交易抹去了资金流向痕迹,而那间过于干净的密室,则像一个无声的嘲讽,拒绝提供任何物理上的答案。监控录像被反复审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