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瑶苏耀国(悦瑶苏耀国)小说目录列表阅读 悦瑶苏耀国最新阅读
刘氏的话像一粒石子,在李砚心里漾开圈圈涟漪。 他放下手里的粗瓷碗,目光落在窗外昏黄的暮色里——私塾先生的身影仿佛就在那片光影中,那是他通往仕途的第一级台阶,也是他在这个时代实现抱负的起点。 “娘,私塾的学费贵吗?” 李砚轻声问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的缺口。 刘氏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前几年听隔壁王婶说,镇上的张先生收学生,每年要三石粟米,还得给先生送两匹粗布当束脩。 咱们家一年收的粟米,除了交租子和自家吃,剩下的还不够一石,哪凑得出学费啊。” 李老实刚从外面回来,听到母子俩的对话,放下肩上的柴捆,黝黑的脸上满是愧疚:“是爹没本事,让你跟着受苦。 等今年秋收后,我多去河边打些鱼,再去镇上帮人扛活,看看能不能攒点钱,说不定……说不定能让你去私塾认几个字。” 李砚看着父亲疲惫的眼神,心里一阵发酸。 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却也清楚靠打渔和扛活攒钱,猴年马月才能凑够三石粟米。 他必须想个更稳妥的法子,让先生主动愿意收他入学,甚至减免学费。 接下来的几天,李砚一边帮家里干些轻便的活计,一边打听镇上私塾先生的情况。 从村民的口中,他渐渐拼凑出张先生的模样——张先生名叫张仲文,曾在外地做过小官,因看不惯官场争斗,辞官回乡开办私塾,为人正首,学识渊博,最看重有天赋的孩子,对家境贫寒却好学的学生,偶尔也会网开一面。 “爹,明天你陪我去镇上一趟吧。” 这天晚上,李砚对李老实说道,“我想去找张先生说说,说不定他愿意收我。” 李老实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你一个小孩子家,怎么跟先生说? 要是惹先生不高兴了,反而不好。” “爹放心,我有办法。” 李砚笃定地说,“我听说张先生喜欢读《论语》,我这几天把《论语》背了几篇,到时候跟先生请教,说不定先生会觉得我是块读书的料。” 他这话倒不是吹牛。 作为历史学博士,《论语》是他的必读书目,别说几篇,就是全文背诵也不在话下。 只是现在他是八岁孩童的身份,不能表现得太过惊世骇俗,只能装作“天赋异禀”的样子。 第二天一早,李老实拗不过儿子,只好放下地里的活计,带着李砚去了镇上。 镇子不大,一条主街贯穿东西,街边有不少商铺,卖粮食的、做衣裳的、开茶馆的,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私塾在镇子的东头,是一座独门独院的青砖瓦房,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启蒙书堂”西个大字。 李砚站在门口,深吸了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褂,才跟着父亲走了进去。 院子里很安静,只有几间屋子传来孩童读书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的吟诵声此起彼伏,带着稚嫩的腔调,却格外悦耳。 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老者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卷书,看得入神。 他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眼神却很有神,正是张仲文先生。 “张先生,打扰您了。” 李老实连忙上前,局促地拱了拱手,“我是城外李家庄的李老实,这是我儿子二郎,想来跟您请教些事情。” 张仲文抬起头,目光落在李砚身上,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你儿子想请教什么?” 李砚上前一步,学着大人的样子拱了拱手,声音清脆却沉稳:“先生您好,学生李砚,喜欢读书,想跟先生学习,只是家境贫寒,付不起学费,恳请先生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定当刻苦攻读,不负先生教诲。” 张仲文有些惊讶地看着他。 一般来说,八岁的孩童见到陌生人都会怯生,而眼前这个孩子,不仅不怯场,说话还条理清晰,眼神里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他放下手里的书,问道:“你说你喜欢读书,那你读过什么书? 会背哪些文章?” “学生读过《千字文》,还会背《论语》的《学而》篇和《为政》篇。” 李砚说道。 “哦? 那你背来听听。” 张仲文来了兴致,身体微微前倾。 李砚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论语·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吐字清晰,背诵得一字不差,甚至还带着几分对文意的理解,不像一般孩童那样死记硬背。 张仲文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等李砚背完《为政》篇,他忍不住点了点头:“不错,背得很熟练,你是跟谁学的?” “学生是自己在家看的。” 李砚说道,“之前村里有个老秀才,家里有几本书,学生经常去他家帮忙干活,他就教学生认了些字,还借了《千字文》和《论语》给学生看。” 这是他早就编好的理由,既解释了自己识字的原因,又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张仲文果然没有怀疑,反而对他更加欣赏:“你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好学,实属难得。 只是私塾的规矩,学费是不能少的,这也是为了让学生们珍惜学习的机会。” 李砚心里一紧,连忙说道:“先生,学生知道规矩。 学生虽然付不起学费,但学生可以帮先生干活,每天早上来打扫院子、整理书籍,晚上帮先生抄书,只求先生能让学生旁听,教学生读书写字。” 张仲文沉默了片刻,目光落在李砚真诚的脸上,又看了看旁边局促不安的李老实,心里渐渐有了决定。 他教书多年,见过不少富家子弟,却很少见到像李砚这样天赋出众又如此刻苦的孩子。 而且,这孩子说话有条理,眼神坚定,将来说不定会有大出息。 “好吧,我就给你一个机会。” 张仲文说道,“从明天开始,你就来私塾读书,不用交学费,也不用帮我干活,只要你能认真学习,按时完成功课就行。” 李砚又惊又喜,连忙跪下给张仲文磕了个头:“谢谢先生! 学生一定好好读书,绝不辜负先生的期望!” 李老实也激动得不行,连忙拉着李砚再次向张仲文道谢:“谢谢张先生! 谢谢张先生! 您真是大好人!” 张仲文笑着扶起他们:“不用谢,我只是惜才罢了。 明天一早,你让他来上课就行,我会给他准备一套课本和笔墨纸砚。” 从私塾出来,李老实一路上都笑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念叨着:“没想到张先生这么好说话,二郎,你真是好福气! 以后一定要好好读书,别辜负了先生的好意。” 李砚点点头,心里却很清楚,这不是福气,而是他用自己的知识和诚意争取来的机会。 他抬头看向天空,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仿佛连未来的道路都变得明亮起来。 第二天一早,李砚起得格外早,穿上母亲连夜洗干净的粗布衣裳,揣着两个粗粮馒头,就匆匆往镇上的私塾赶去。 来到私塾时,张仲文己经在院子里等着他了,手里拿着一套崭新的课本和笔墨纸砚。 “这是《千字文》《论语》和《孝经》,是给你用的。” 张仲文把课本递给李砚,“笔墨纸砚你先用着,用完了再跟我说。 今天你先跟其他学生一起学习,我会单独教你写字。” 李砚接过课本,心里满是感激。 唐代的书籍都是手抄本,一套课本价值不菲,张先生能如此慷慨,可见是真的看重他。 他连忙道谢,跟着张仲文走进了教室。 教室里有十几个学生,都是七八岁到十几岁的孩子,穿着各式各样的衣裳,看到李砚进来,都好奇地看了过来。 张仲文把李砚介绍给大家,然后让他坐在了最后一排的空位上。 接下来的日子,李砚开始了在私塾的学习生活。 每天早上,他天不亮就起床,步行一个时辰去镇上,晚上再步行回来,虽然辛苦,却从不迟到早退。 课堂上,他总是听得最认真的一个,张仲文讲的内容,他大多早就学过,却还是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认真做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及时向先生请教。 其他学生一开始对他还有些疏远,觉得他是个“穷小子”,不配和他们一起读书。 但渐渐地,他们发现李砚不仅学识渊博,还很乐于助人。 有同学不会背课文,李砚就帮他讲解文意,教他背诵的方法;有同学不会写字,李砚就手把手地教他握笔姿势和笔画顺序。 久而久之,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踏实又聪明的新同学,和他成了好朋友。 李砚的天赋和努力,也让张仲文越来越欣赏。 他发现李砚不仅会背《论语》,还能理解其中的深意,甚至能对一些章节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很多读了几年书的学生还要厉害。 有时候,张仲文会特意找李砚谈话,和他讨论经义,甚至还会和他聊一些时政话题。 “二郎,你觉得当今圣上的治国之道如何?” 这天课后,张仲文问李砚。 李砚心里一动,知道这是先生在考验他。 他沉吟了片刻,说道:“先生,学生觉得当今圣上励精图治,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才有了如今的开元盛世,这是值得称赞的。 只是学生听说,近年来边将权力越来越大,土地兼并也日益严重,长此以往,恐怕会留下隐患。” 张仲文惊讶地看着他。 这些话,别说一个八岁的孩子,就是很多成年人也未必能说出来。 他没想到李砚不仅学识渊博,还对时政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他点了点头,感慨地说:“二郎,你真是个奇才。 可惜你生在农家,要是出身官宦世家,恐怕早就入朝为官了。” “先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切。” 李砚说道,“学生相信,只要刻苦读书,将来通过科举,一样能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张仲文看着他坚定的眼神,心里暗暗点头。 他知道,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不简单,说不定真能像他说的那样,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李砚在私塾己经学习了半年。 这半年里,他不仅巩固了自己的学识,还学到了很多唐代科举的相关知识,为将来的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家里的事情,每个月都会回家几次,帮父母干些农活,还会把自己在私塾学到的知识,教给妹妹丫丫,让她也认了不少字。 这天,李砚放学回家,刚走进院子,就看到母亲刘氏正在纺车前纺线,脸上却带着愁容。 他心里一紧,连忙走过去问道:“娘,怎么了? 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 刘氏叹了口气,停下手里的活计,说道:“二郎,你爹今天去交租子,地主说今年的收成好,要把租子提高两成,要是交不上,就把咱们家的地收回去。 咱们家本来就够难的了,这租子一涨,日子就更过不下去了。” 李砚心里一沉。 唐代的土地兼并本来就很严重,地主们为了搜刮财富,经常随意提高租子,很多农民因为交不起租子,失去土地,只能沦为流民。 他知道,这件事不能轻视,必须想办法解决,否则他们家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娘,你别着急,我想想办法。” 李砚安慰道,心里却开始快速思考起来。 提高租子是地主的主意,硬拼肯定不行,只能想办法让地主主动放弃提高租子,或者找到其他的收入来源,弥补租子上涨的缺口。 他突然想起之前改良犁的时候,村里很多人都来请教过他。 还有挖井的事情,也让他在村里有了一定的声望。 或许,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家里和村民们创造更多的收入,这样不仅能解决租子的问题,还能为自己将来的求学之路积累更多的经济基础。 “娘,我有个想法。” 李砚眼睛一亮,说道,“咱们可以做些东西去镇上卖,比如改良后的布偶,还有一些实用的小工具,说不定能赚些钱。” 刘氏愣了一下,疑惑地说:“布偶? 那都是小孩子玩的东西,能有人买吗?” “娘放心,我设计的布偶肯定不一样。” 李砚自信地说,“我会在布偶上绣上一些好看的图案,比如莲花、凤凰,还会给布偶做一些漂亮的衣服,肯定能吸引很多人买。 而且,我还能设计一些实用的小工具,比如方便收割的小镰刀,还有省力的搓衣板,这些东西都很受老百姓欢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他说的这些,都是基于唐代的社会需求和他对唐代手工业的了解。 唐代的手工业虽然发达,但民间的很多工具都还比较简陋,而且人们对美观的物品也有很高的需求,只要他设计的东西既实用又好看,肯定能打开市场。 刘氏看着儿子自信的眼神,心里渐渐有了希望。 她知道儿子聪明,之前改良犁和挖井都取得了成功,说不定这次真的能行。 她点了点头,说道:“好,娘相信你。 咱们明天就开始准备,娘来做布偶,你负责设计图案和工具。” 李老实从外面回来,听到母子俩的对话,也表示支持。 他说道:“只要能赚钱,不管做什么,爹都支持你。 明天我就去镇上买些布料和木头,咱们一起干。” 看着父母充满期待的眼神,李砚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不仅要解决家里的租子问题,还要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为自己的求学之路和未来的仕途,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知道,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但他有信心,凭借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
精选图文
戚宁简亦辰小说(戚宁简亦辰)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戚宁简亦辰小说最新章节(戚宁简亦辰)
(虞锦纾傅商徽小说:虞锦纾傅商徽)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虞锦纾傅商徽阅读无弹窗)虞锦纾傅商徽小说:虞锦纾傅商徽最新章节列表(虞锦纾傅商徽)
苏茉清萧宇晟(苏茉清萧宇晟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苏茉清萧宇晟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苏茉清萧宇晟小说)
人气小说桑泱陆峥桑泱陆峥小说全文免费试读
祝棠儿燕翎尘小说(祝棠儿燕翎尘)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祝棠儿燕翎尘小说最新章节(祝棠儿燕翎尘)
梁妤洁汪明舜(梁妤洁汪明舜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梁妤洁汪明舜(梁妤洁汪明舜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梁妤洁汪明舜小说)
元妤仪裴元洵(元妤仪裴元洵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元妤仪裴元洵小说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元妤仪裴元洵小说)
苏挽星傅言洲(小叔,我们到此为止吧,我……不爱你了)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苏挽星傅言洲(小叔,我们到此为止吧,我……不爱你了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列表(小叔,我们到此为止吧,我……不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