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焚书淳于越传(淳于越鲁仲连)免费小说笔趣阁_完结版小说推荐咸阳焚书淳于越传(淳于越鲁仲连)
咸阳焚书:淳于越传卷一 稷下青衿 (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1年)第三章 儒法角力咸阳的春天来得迟,三月里,渭水的冰才刚化尽,岸边的柳枝只冒出点点新绿。 博士府的书房内,淳于越正对着一卷残缺的《诗经》竹简发愁——这卷从卫国故地征集来的典籍,大半篇幅己被虫蛀,只剩下“风”部的零星篇章,其中《魏风·硕鼠》的片段,墨迹模糊,几乎辨认不清。 “先生,这竹简怕是救不回来了。” 田仲捧着研好的墨,看着案上破损的竹片,语气里满是惋惜。 淳于越却没有放弃,他拿起竹简,凑近窗边的晨光,仔细辨认着每一个残存的笔画:“能救多少是多少。 《硕鼠》讲百姓盼‘乐土’,这是最真实的民心,丢不得。” 他一边说,一边用细毛笔蘸着淡墨,小心翼翼地在空白处补写,“你去把我藏在夹层里的鲁先生批注本拿来,里面有《魏风》的全注,照着补。” 田仲应声而去,刚走到门口,就见一个小吏匆匆进来,神色慌张:“淳于博士,廷尉府来人了,说要查近期整理的儒家典籍,让您立刻把所有竹简都送到前院去。” 淳于越手中的笔顿了一下,眉头微蹙。 自他来咸阳后,廷尉府虽时常“过问”典籍整理之事,却从未如此仓促地要求查验。 他放下笔,对田仲使了个眼色:“你先去把要上交的竹简整理好,记住,只拿那些己经过审的。” 待田仲离开,他迅速走到书架前,将藏有补全内容的夹层竹简,塞进了案下的木箱,又用几本法家典籍盖住——他知道,李斯对儒家典籍的“敏感内容”始终盯得很紧,绝不能让这些心血白费。 来到前院,只见几个身着廷尉府服饰的官吏,正围着一堆竹简翻查。 为首的是李斯的属官冯劫,此人素来严苛,是李斯推行“法治”的得力助手。 见淳于越过来,冯劫抬了抬眼皮,语气冷淡:“淳于博士,陛下近日要查阅各国典籍,尤其是儒家经典,李斯廷尉特意嘱咐,务必确保典籍中无‘非议朝政、蛊惑民心’之语。 这些竹简,我们要带回廷尉府逐一审核,你且等着吧。” 淳于越拱手道:“冯大人,这些竹简皆己按秦法审核过,删去了所有‘敏感’内容,尽可放心。 只是其中有几卷是孤本,还望大人妥善保管,莫要损坏。” “博士倒会操心。” 冯劫冷笑一声,指了指身边的士兵,“把这些竹简都装车,带回府中!” 说罢,便转身要走。 淳于越看着士兵们粗鲁地搬运竹简,不少竹片因碰撞散落一地,心中又急又气,却只能强压着怒火——在咸阳,廷尉府的人,他得罪不起。 待廷尉府的人走后,田仲忍不住抱怨:“先生,他们这哪里是审核,分明是故意刁难! 那些竹简要是在他们手里损坏了,可怎么办?” “别急。” 淳于越蹲下身,捡起地上散落的竹片,轻轻拂去灰尘,“李斯此举,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近日有宗室子弟来听我讲课,多半是传到了他耳中,他这是在警告我,不要‘妄传儒道’。”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但只要我们藏好那些补全的典籍,他们就拿不到把柄。 儒学的根,断不了。” 果然,三日后,冯劫再次来到博士府,将竹简原封不动地送了回来,只留下一句话:“淳于博士,李斯廷尉说了,博士府当以‘辅政’为重,莫要总沉湎于‘无用之学’,误了陛下的大事。” 淳于越明白,这是李斯的“最后通牒”。 但他没有退缩,反而加快了讲学的节奏——他知道,越是压制,越要让儒学的声音传出去。 此后,他不再只在博士府内授课,而是借着“交流典籍”的名义,去拜访那些对儒学感兴趣的宗室子弟,在他们的府邸中,悄悄讲授《尚书》《周礼》。 秦国宗室子弟嬴傒,是秦孝公的玄孙,素来对法家的严苛有所不满。 一次,淳于越在他家讲“周公辅政,以德安邦”,嬴傒听得入了迷,忍不住问道:“淳于先生,若按儒家之法,当今秦国当如何治理?” 淳于越沉吟片刻,答道:“周公治国,重在‘敬天、保民、明德’。 如今秦国一统天下,当减轻徭役,让百姓有时间耕种;放宽刑罚,让百姓不必因小错而受重罚;同时,广纳各国贤才,不论出身,只看品行与才干。 如此,民心归附,天下自安。” 嬴傒连连点头,又叹了口气:“先生所言极是,可如今朝中全是李斯廷尉的人,他们只知‘重刑’,哪里听得进‘德治’?” “事在人为。” 淳于越看着嬴傒,认真地说,“公子身为宗室,若能在朝堂上多为百姓发声,哪怕只是劝陛下减少一些赋税,也是功德一件。 儒学之道,不在一蹴而就,而在日积月累。” 嬴傒被淳于越的真诚打动,当即表示:“先生放心,日后若有机会,我定当在陛下面前提及‘德治’之益。” 然而,淳于越的讲学之举,还是很快被李斯知晓。 这日,李斯亲自来到博士府,说是“与淳于博士探讨典籍”,实则是来“敲打”他。 两人坐在书房内,李斯看着案上的《尚书》竹简,开门见山:“淳于博士,近日听闻你常去宗室府邸讲学,讲的多是‘周公德治’‘分封旧制’,可有此事?” 淳于越坦然承认:“确有此事。 臣以为,典籍中的道理,当与人分享,方能发挥其用。 周公之德,分封之制,虽距今久远,却有可借鉴之处,并非‘无用之谈’。” “借鉴?” 李斯放下竹简,语气陡然严厉,“博士怕是忘了,陛下早己废除分封,推行郡县。 你在宗室面前鼓吹分封,是想让宗室子弟觊觎权力,动摇大秦的郡县根基吗? 还有那‘德治’,秦以法治国才得以一统天下,若行德治,百姓无所畏惧,法令形同虚设,天下岂不大乱?” “李廷尉此言差矣。” 淳于越毫不退让,“郡县制虽能集中权力,却也让陛下独自承担天下之重;分封宗室子弟,并非要恢复旧制,而是让他们镇守西方,为陛下分忧,同时保护百姓不受外敌与官吏的欺压。 至于‘德治’与‘法治’,并非水火不容——法治以惩恶,德治以扬善,二者结合,方能让百姓既敬畏法令,又感念君恩。” 李斯没想到淳于越竟敢当面反驳自己,脸色愈发难看:“淳于博士,你不过是个从齐国来的亡国之儒,在咸阳能有一席之地,全靠陛下宽容。 若再敢非议朝政,鼓吹异端,休怪李某不客气!” 说罢,猛地站起身,拂袖而去。 看着李斯离去的背影,淳于越心中清楚,自己与李斯的矛盾,己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田仲担心地说:“先生,李斯这下定是要报复我们了,我们该怎么办?” “不必怕。” 淳于越平静地说,“我们讲学、整理典籍,皆是为了百姓,并未做错什么。 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端,李斯就算想动手,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话虽如此,他还是加强了防备,将藏有补全典籍的木箱,转移到了嬴傒的府邸——嬴傒身为宗室,李斯虽忌惮,却也不敢轻易搜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久后,咸阳城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流民骚乱。 起因是秦军攻打百越,强征关中百姓服役,不少农户因家中男丁被征,田地无人耕种,只能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 流民聚集在咸阳城外,请求官府发放粮食,却遭到秦军的驱赶,双方发生冲突,有几个流民被打伤。 消息传到博士府,淳于越心急如焚。 他知道,若此事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更大的骚乱。 他当即决定,去王宫求见秦始皇,劝说陛下暂停征兵,安抚流民。 田仲连忙阻拦:“先生,万万不可! 如今李斯正想找您的麻烦,您这时去进谏,岂不是自投罗网? 而且陛下向来不喜臣子干涉军事,您若提及暂停征兵,定会触怒陛下!” “百姓都快饿死了,我怎能坐视不管?” 淳于越坚定地说,“就算触怒陛下,我也要去。 身为博士,若不能为百姓发声,还算什么博士?” 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带着一卷记载“大禹治水,赈济灾民”的《尚书》竹简,匆匆赶往王宫。 来到王宫门外,淳于越却被卫兵拦下。 卫兵得知他要为流民之事进谏,冷笑一声:“博士怕是疯了! 陛下正为百越战事烦心,你这时去提流民,是想找死吗? 赶紧回去,别在这碍事!” 淳于越不肯离开,他站在王宫门外,高声说道:“臣淳于越,为天下百姓求见陛下! 昔日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只为救百姓于水火;今日陛下一统天下,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百姓流离失所、忍饥挨饿吗?” 他的声音洪亮,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官吏与百姓驻足围观。 卫兵见状,连忙上前驱赶,却被赶来的嬴傒拦住。 嬴傒对卫兵说:“淳于博士是为百姓着想,并无恶意,我带他去见陛下,一切后果由我承担。” 说罢,便带着淳于越走进王宫。 见到秦始皇时,嬴政正在查看百越战事的地图,脸色阴沉。 听闻淳于越为流民之事而来,他不耐烦地说:“百越未平,战事紧急,征兵乃是不得己之举。 流民之事,自有地方官处理,何须你一个博士多管闲事?” 淳于越跪下,举起手中的《尚书》竹简,恳切地说:“陛下,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若根本动摇,就算征服百越,又有何用? 昔日商汤之时,天下大旱,汤王亲自祈雨,减免赋税,赈济灾民,百姓感恩戴德,商朝才得以兴盛。 如今流民不过是求一口饭吃,若陛下能暂停征兵,发放粮食,安抚他们回乡耕种,不仅能稳定民心,还能让关中的田地不至于荒芜。 请陛下三思!” 嬴政沉默良久,看着淳于越手中的竹简,又想起近日各地传来的流民报告,心中渐渐动摇。 这时,李斯恰好进来奏事,见淳于越跪在地上,便知他是为流民之事而来,连忙上前道:“陛下,淳于越此言万万不可! 百越战事关乎大秦疆域,若暂停征兵,战事必败,届时百越叛乱,边境百姓更会遭殃。 流民不过是小患,只需派军队驱赶即可,何必因小失大?” “李廷尉,流民不是小患!” 淳于越反驳道,“百姓本就对秦法严苛有所不满,若再驱赶他们,只会让他们心生怨恨,一旦有人带头反抗,天下恐会大乱!” 嬴政看着两人争执不下,最终叹了口气:“罢了,淳于博士所言也有道理。 李斯,你去传朕的旨意,暂停关中征兵一月,让地方官发放粮食,安抚流民回乡耕种。 但百越战事不能停,可从其他郡县征兵。” 淳于越闻言,心中大喜,连忙叩谢:“陛下圣明! 百姓定当感念陛下恩德!” 李斯却脸色铁青,他没想到,淳于越竟真的说服了陛下。 待淳于越离开后,李斯对嬴政说:“陛下,淳于越此举,看似为百姓着想,实则是在拉拢民心,扩大儒学的影响。 长此以往,恐会有更多人效仿他,非议朝政,动摇法家的根基啊!” 嬴政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他虽认可淳于越为百姓着想的心意,却也明白李斯的担忧。 此后,他对淳于越的态度,渐渐变得复杂——既欣赏他的才华与仁心,又忌惮他所代表的儒学,会威胁到秦国的“法治”体制。 而淳于越经此一事,在咸阳的百姓与宗室中,声望大增。 不少人都称赞他“敢为百姓发声”,连一些原本对儒学不感兴趣的官吏,也开始主动与他交往,想听听他对“治国安民”的见解。 但淳于越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李斯绝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这年冬天,秦始皇下令,要博士们为“封禅泰山”之事建言献策。 封禅泰山,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象征着帝王的“天命所归”。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一首想通过封禅,彰显自己的权威,让天下人承认他的“功德”。 博士们接到诏令后,纷纷开始准备。 法家博士主张“简化礼仪,彰显皇权”,认为封禅当突出秦始皇的“一统之功”,不必遵循古代的繁琐礼节;黄老学派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认为封禅只需简单祭祀,不必劳民伤财。 淳于越却认为,封禅当遵循三代之礼,既要彰显皇权,更要体现“敬天保民”的诚意。 他查阅了大量典籍,写下一篇详细的《封禅礼仪疏》,其中提到:“封禅之时,陛下当亲自祭拜百姓的‘社稷神’,向天地宣告,将以‘仁政’治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 同时,减免天下赋税一年,让百姓共享封禅之福。” 他知道,这篇奏疏一旦呈上,定会再次遭到李斯的反对,但他还是毅然将其递了上去。 他希望,能借着封禅的机会,让秦始皇真正明白“仁政”的重要性,让儒学的“爱民”之道,能在秦国的土地上,真正扎下根来。 然而,他没有想到,这篇《封禅礼仪疏》,不仅没能改变秦始皇的想法,反而成了李斯攻击他的“利器”,将他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 一场围绕“封禅礼仪”的儒法之争,即将在咸阳宫上演,而这场争论,也将成为“焚书”之祸的导火索,彻底改变淳于越的命运。 |
精选图文
云桃楚熠小说亿万团宠:首富家的小奶包又萌又凶全文精彩内容免费阅读
精选小说云桃楚熠 亿万团宠:首富家的小奶包又萌又凶完整版
小说酒吧旁边的巷子里傅煜珩完整版阅读 百分爆评热文 薛愉奥封咏来
祝南弦魏璟川全本小说(祝南弦魏璟川)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祝南弦魏璟川全本小说最新章节列表(祝南弦魏璟川)
楚肆明烛全文(明烛楚肆)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楚肆明烛全文最新章节列表(明烛楚肆)
易南希詹见寒小说无弹窗(易南希詹见寒)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易南希詹见寒)易南希詹见寒最新章节列表(易南希詹见寒)
岑苒霍钰:岑苒霍钰小说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岑苒霍钰阅读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岑苒霍钰)
冯萱左宸枫小说:冯萱左宸枫(冯萱左宸枫)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冯萱左宸枫:冯萱左宸枫小说)冯萱左宸枫小说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冯萱左宸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