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张辰孟子(三问苍生:儒道佛)全章节在线阅读_(三问苍生:儒道佛)全本在线阅读

张辰孟子(三问苍生:儒道佛)全章节在线阅读_(三问苍生:儒道佛)全本在线阅读

匿名 2025-09-16 02:28:55 2 下载本文
守尘道人带着张辰,并未走官道,而是专挑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幽深河谷而行。

他步伐看似悠闲,一步踏出却往往在数丈之外,正是道家“缩地成寸”的粗浅应用,苦了伤势未愈的张辰,只能咬牙拼命跟上,体内那新生的道家清气在极限压榨下运转得越发流畅。

数日奔波,眼前的景色逐渐从北方的雄浑苍凉变得灵秀湿润。

最终,一片浩瀚无垠、烟波缥缈的大泽出现在地平线上。

张辰孟子(三问苍生:儒道佛)全章节在线阅读_(三问苍生:儒道佛)全本在线阅读

水天相接处,岛屿星罗棋布,雾气氤氲,不时有不知名的水鸟清啸着掠过水面。

这便是云梦大泽,自古以来的神秘之地,传说中仙妖杂居,遗藏着无数上古秘辛。

守尘道人停下脚步,指着那一片苍茫水泽,懒洋洋道:“喏,到家了。

这云梦大泽,阵法天成,气息混沌,最是适合躲清静,也最适合某些老家伙藏污纳垢……咳咳,是隐居修行。”

他带着张辰登上一艘看似随意搁浅在芦苇荡中的破旧小舟。

也不见摇橹,守尘道人只是袖袍轻轻一挥,一股柔和的清风便推动着小舟,无声无息地滑入浓雾之中。

雾气浓郁得化不开,目不能视尺许,但守尘道人却仿佛洞悉一切,小舟在他的操控下,沿着某种玄妙的轨迹蜿蜒前行。

张辰能感觉到,周遭的天地灵气变得异常活跃而混乱,若无人引导,极易迷失方向,甚至陷入天然的迷阵杀局之中。

约莫半个时辰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座青翠欲滴的岛屿出现在眼前。

岛屿不大,却灵气盎然,奇花异草遍地,仙鹤麋鹿悠然自得。

岛中央有几间简陋却雅致的茅屋,依山傍水,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毫无斧凿痕迹。

“这就是玄都观?”

张辰有些愕然,与他想象中香火鼎盛、殿宇巍峨的道观截然不同。

“不然呢?”

守尘道人翻了个白眼,“难道非得修得金碧辉煌,搞得跟人间皇宫似的才叫修行之地?

小子,记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外在的繁华,不过是修行的障碍。”

他指着那几间茅屋:“左边那间是我的,中间是经阁(就几卷破竹简),右边那间空着,以后归你了。

后面有药田,饿了自己去摘果子,湖里有鱼,自己钓。

没事别打扰我睡觉。”

安排得可谓极其随意甚至敷衍。

张辰却郑重地点了点头。

经历大起大落,他早己褪去了世家公子的骄矜,更能体会到这种返璞归真背后的深意。

接下来的日子,张辰开始了在云梦泽的修行。

守尘道人并未系统地传授他什么高深功法,只是丢给他一卷早己烂熟于心的《道德经》和几篇基础的炼气法门。

“读,读透了再说。

什么时候能抛开文字,体会到‘道法自然’这西个字,你的修行才算入门。”

于是,张辰每日所做之事,便是打坐炼气,诵读道经,闲暇时照料药田,垂钓湖中,观察岛上飞禽走兽的习性,感受日出月落、风雨晴晦的自然变化。

起初,他极为不适应。

儒家学问讲究“格物致知”,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研究事物,寻求其中的“理”,以用于齐家治国。

他习惯性地想去分析“道”是什么,如何利用“道”。

但守尘道人只是嗤笑:“道可道,非常道。

它就在那儿,你分析它作甚?

你去感受风,需要知道风是怎么吹起来的吗?

你去感受水,需要知道水分子结构吗?

蠢!”

张辰愕然,陷入沉思。

他尝试放下所有知见,单纯地去感受。

当他不再想着如何“利用”灵气,而是放松身心,仿佛自己也是一株草木,一块山石,自然而然地呼吸吐纳时,周遭天地间的灵气竟比以前更主动、更欢快地涌入他的体内,那缕道家清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成长,滋润着干涸的经脉,修复着暗伤。

当他不再想着从《道德经》中寻求某种确定的“答案”或“技巧”,而是沉浸在那些玄之又玄的文字中,感受其背后的意境时,某些篇章会突然在心中亮起,与他的修行体验相互印证,豁然开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他观察着湖水的流动,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看似柔弱,却蕴含无尽力量,能穿石、蚀金、载舟、覆舟。

他的气息运转,也开始模仿这种柔韧与适应性,不再像浩然正气那般一味刚首。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他尝试减少外在的感官刺激,内视自身,精神反而变得更加清明敏锐,甚至能隐约内视到自身经脉中气息的运行轨迹。

这种修行方式,与他过去二十年所学截然不同,甚至可说是背道而驰。

没有严格的戒律清规(除了让他别打扰睡觉),没有明确的等级划分,更没有“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目标,只有对自身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感悟。

他的力量在稳步增长,甚至远超他修炼浩然正气时的速度,但他心中的困惑却不减反增。

一日,他终忍不住问道:“前辈,道家修行,只为自身超脱,逍遥世外吗?

那天下苍生之苦,世间不公之事,难道就置之不理?

这与‘无为’岂非成了‘无所作为’?”

这是他心中儒家思想与道家理念最首接的冲突。

守尘道人正懒洋洋地躺在湖边一块大石上晒太阳,闻言眼皮都没抬一下。

“谁告诉你‘无为’是‘无所作为’?”

他慢悠悠地道,“无为而无不为。

天道运行,生养万物,何尝刻意为之?

圣人行事,顺应自然之势,看似无为,而无所不为。”

他坐起身,指了指波涛微兴的湖面:“你看这水,它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它只是按照自己的本性流动,该蓄时蓄,该流时流,该升腾为云时升腾,该化为雨时化雨,润泽万物而不居功。

你说是水成就了万物,还是万物成就了水?”

“至于苍生之苦,世间不公?”

守尘道人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罕见的深邃,“根源在于人心失道,背离自然。

强行用一套礼法去约束,甚至以暴力去镇压,如同堵截洪水,只能解一时之急,甚至埋下更大祸根。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真正的解决之道,是让人心回归本初的淳朴,如同这云梦泽的万物,各安其命,各得其所。

但这……何其难也。”

他摇了摇头,又恢复了那副懒散的样子,“所以啊,我们先管好自己,把自己修明白了,才有资格去谈别的。

自己都是一团乱麻,还想替别人解困?

那是妄为,只会越搞越糟。”

张辰怔在原地,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守尘道人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道家的“无为”,并非冷漠避世,而是一种更高明、更根本的“为”,是顺应自然规律的“为”。

而儒家的“有为”,若不得其法,反而可能成为“妄为”,加剧混乱。

两者并非绝对对立,或许……有相辅相成的可能?

他体内的浩然正气,因这番关于“大道”与“仁义”的思辨,竟微微震动,似乎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变化,少了几分迂腐刻板,多了一丝灵动包容。

而道家清气,也与之并行不悖,甚至隐隐有交融之势。

就在这时,天边一道迅疾的流光破空而来,无视云梦泽外围的迷雾阵法,精准地落在守尘道人手中,化作一枚玉简。

守尘道人灵识一扫,眉头微微皱起,脸上的懒散收敛了几分。

“啧,麻烦事来了。”

他嘀咕一句,看向张辰,“小子,静修的日子暂时到头了。

附近有个村镇,出了点邪门的怪事,当地的土祠和尚都搞不定,求到这儿来了。

正好,带你下山走走,光练不中用,屁用没有。”

“记住,此次下山,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

看看这世间之苦,究竟是何模样。

也看看你所学之道,能否真正用之于世。”

张辰心中一凛,既有即将实践的生疏与忐忑,也有一股压抑己久的期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