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山河诡卷录(苏晚樵沈砚之)完结版小说_最新全本小说山河诡卷录苏晚樵沈砚之

山河诡卷录(苏晚樵沈砚之)完结版小说_最新全本小说山河诡卷录苏晚樵沈砚之

匿名 2025-09-16 04:38:32 3 下载本文
永熙三年的春寒,格外料峭。

翰林院典簿厅内,铜炭盆里的火苗蜷在灰白余烬中,舔得有气无力,散出的暖意连案几边缘都焐不透,反倒让青砖地上的冰凉更显渗骨。

沈砚之端坐于靠窗的紫檀书案后,一身青布襕衫洗得泛出月白,衬得他身形清癯如竹。

窗外几株老槐虬枝嶙峋,尚未吐绿,在铅灰色天穹下投下枯瘦的影子,像极了这王朝表面文华鼎盛下,那些盘根错节的森森暗影。

山河诡卷录(苏晚樵沈砚之)完结版小说_最新全本小说山河诡卷录苏晚樵沈砚之

他正誊录前朝运河漕运的考据旧档,笔是翰林院公用的兼毫,墨是寻常松烟,唯独案角一方砚台,透着股不同寻常的沉静。

那是方端溪老坑紫石砚,形制古朴方正,石质温润如凝脂,边角却有道细微却深刻的磕碰裂痕,像道愈合不了的旧伤。

砚池上方,一个“守”字笔力遒劲,带着岁月风霜深深镌入石骨——这是沈家仅存的遗物,父亲沈清源曾日夜摩挲的“守字砚”。

指尖无意识抚过“守”字,冰凉触感下,似有血脉深处沉淀的灼热在翻涌。

九年前那个血色冬夜猛地撞进脑海:火光舔舐窗棂的噼啪声,此起彼伏的惨叫像被掐住喉咙的夜枭,父亲将他塞进暗柜前,最后那眼绝望里的嘱托……他猛地攥紧笔,指节泛白,将画面硬生生压回眼底深处,只留一丝转瞬即逝的痛楚,淡得像砚上的水汽。

“沈编修,” 李主事带着圆滑笑意踱过来,目光在砚台上打了个转,探究藏在眼角,“又用这方家传宝砚?

好石品,好雕工,尤其这‘守’字,寓意深远啊。”

沈砚之抬眼,唇角牵起温润得体的浅笑,眸中平静如深潭:“李主事谬赞。

不过先人旧物,用惯了罢了。

守,守的不过是本心,是职责。”

语速平缓,清朗声线里听不出半分波澜。

“沈编修这份‘守’字功夫,我等望尘莫及。”

李主事打了个哈哈,话锋一转,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对了,典库那边,前几日清点前朝旧档,似乎出了点小岔子?”

沈砚之心头微动,面上依旧淡然:“典库有王掌院亲自督管,严谨周密,能出什么岔子?”

“嗨,道听途说罢了,” 李主事凑近些,“好像是……少了点东西。

具体是什么,没人说得清。

王掌院那边,讳莫如深呢。”

他意味深长看了沈砚之一眼,闲聊两句便踱开了。

少了东西?

沈砚之悬笔于纸,墨尖凝出一滴浓墨,沉甸甸坠在素宣上,晕开一小团不规则的墨迹,像颗骤然凝结的心事。

他取过新纸覆盖,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寂静厅堂里格外清晰。

可一丝不安己悄然爬上心头,像初春未融的残雪,凉丝丝缠上脊背。

这不安,傍晚时竟化作了实质的寒意。

王大人将他唤入典库旁的幽僻值房,室内只点一盏油灯,昏黄光晕把紧锁的眉头照得沟壑纵横。

“砚之,” 王大人声音低沉凝重,目光锐利如刀首刺过来,“你今日,可曾进过内库丙字第七号柜架附近?”

沈砚之心头一沉,面上维持着恭敬与适度的茫然:“回大人,学生今日只在典簿厅誊录,未曾踏入内库。

丙字第七号……有何不妥?”

“丙字第七号柜架上,先帝永平末年西北三镇粮秣转运的原始卷宗,少了一份。”

王大人烦躁地挥手,“老夫己下令严查出入记录,封锁消息。

砚之,你心思缜密,若想起任何可疑之处,即刻禀报!

那份卷宗,干系非小!”

西北三镇粮秣……永平末年……沈砚之垂在袖中的手猛地攥紧,指甲几乎嵌进掌心。

那正是沈家被构陷“通敌”的前夜,父亲以户部侍郎之职总揽军需时的卷宗!

那里面,会不会藏着能翻案的铁证?

会不会与“守字砚”夹层里那枚染血铜符有关联?

寒意从脚底窜上脊背,他死死按住袖中那方砚台,才没让微颤泄露出半分。

“学生……确实不知。”

垂下眼帘掩去所有情绪,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惊愕,“内库门禁森严,何人竟能……此事诡异!”

王大人打断他,“你且留意。”

“是,学生明白。”

沈砚之躬身应下,退出值房时,暮色己漫过回廊。

廊下宫灯次第亮起,昏黄光晕将他的影子拉得孤寂而长。

他摊开汗湿的掌心,冰凉。

指尖探入袖中,触到“守字砚”,竟觉那冰凉石质透出一丝诡异的温热,像有什么东西在里面苏醒。

风穿廊柱,呜咽如诉。

黑暗里,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无声窥视。

九年前的腥风血雨从未湮灭,它化作无形的枷锁,潜行的毒蛇,正循着旧日气息悄然收紧。

失窃的卷宗,是巧合?

还是以柳氏为首的世家巨阀,终于再次盯上了他这个“余孽”?

沈砚之抬头望向来路,铅灰色天幕压得很低。

眼底温润彻底敛去,只剩深不见底的寒潭,潭底一点冷光骤然亮起——那是被九年隐忍磨出的锋芒,藏在砚底,藏在骨血里。

此时的京城另一端,城南僻静巷弄里,“拾光阁”的木门刚卸下最后一块门板。

一个青衫少年正站在檐下掸尘,身形清瘦挺拔,墨发用根简单木簪束着,侧脸线条干净利落。

他——或者说“她”,正是苏晚樵。

指尖捏着块半干的软布,动作轻缓地拂过门楣上“拾光阁”三个字,笔触古朴的匾额蒙着薄尘,却在她触碰后,显出几分被精心照料的温润。

晨露还挂在檐角,她抬眼望向巷口,晨光斜斜切过她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浅影。

那双眼睛很静,像浸在冷泉里的黑曜石,看过来时,没什么温度,却带着种洞穿世事的清明。

方才隔壁茶摊老板隔着巷子喊“苏小哥,今儿开张早啊”,她也只是微微颔首,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却简省得只有一个“嗯”字。

阁内弥漫着淡淡的松烟墨香与陈旧纸张的气息。

靠窗的大案上,摊着半卷被烟火熏过的残卷,边缘焦黑蜷曲。

苏晚樵走过去,取过一把极细的银镊子,指尖稳得没有半分颤抖,正小心翼翼地将卷边的焦屑一点点剥离。

阳光透过雕花木窗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映得那截露在袖口的皓腕愈发莹白,倒比案上那些古玉镇纸更添几分清冷温润的气韵。

她忽然顿住动作,镊子悬在残卷上方。

那焦黑的纸页间,隐约露出半行模糊的字迹,像是……“永平十三年,西北……”苏晚樵的睫毛微不可察地颤了颤,目光落在案头一方端砚上——那砚台样式普通,却被磨得光滑莹润,显然用了许多年。

她伸手覆上砚面,冰凉触感漫过指尖,与沈砚之袖中那方“守字砚”的温热,遥遥呼应,像两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正朝着彼此的方向,漾开最初的涟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