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暗恋纸条泡泡李聪林欢免费小说_完本免费小说青春的暗恋纸条泡泡李聪林欢
初三的第一个学期,教室里弥漫着粉笔灰和青春期的躁动。四张桌子拼在一起,林欢和李聪坐在最里面,靠着窗户。林欢的另一边是女生王静,李聪的另一侧则是男生韦小熊。这样的座位安排从初一延续到了初三,他们四人总是一起,仿佛成了这个班级里固定不变的风景。夏末的阳光透过老旧的玻璃窗,在木制课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欢悄悄侧过头,瞥了一眼正在认真记笔记的李聪。 他的睫毛很长,鼻梁挺直,阳光恰好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林欢感觉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慌忙低下头,假装在书包里翻找东西。怎么了?又忘记带英语书了?李聪头也不抬地问道,手上的笔依旧流畅地写着字。才没有。林欢小声反驳,从书包里抽出英语课本,封面已经有些卷边。这是他们成为同桌的第三年。从初一到初三,他们始终在四班,座位也总是挨着。林欢和韦小熊更是从六年级就认识的老同学,四人组成了坚固的小团体,一起写作业,一起在操场上吃午饭,一起吐槽各科老师的口头禅。下课铃响起,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终于解放了!韦小熊伸了个懒腰,胳膊差点打到后面的同学,物理老师的催眠功力又进步了,我差点梦见自己周游世界。 王静一边整理笔记一边笑:你打呼噜的声音才差点让我们都睡着呢。李聪合上课本,转向林欢:刚才物理那道题你听懂了吗?我怎么觉得老师跳了好几步。林欢点点头,刚要解释,韦小熊就插了进来:等等再讨论题目,先说说周末去哪玩?镇上新开了家奶茶店,买一送一。四个脑袋凑在一起,像过去两年里的每一个课间一样。林欢却觉得今天有些不同,当她看向李聪时,心脏会莫名地加速跳动。这种陌生的感觉让她既困惑又有些害怕。 晚自习的钟声敲响,教室渐渐安静下来。林欢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小条纸,犹豫了片刻,写下了一行字:你喜欢什么样子的女生?她把纸条折成最小的方块,趁王静和韦小熊讨论数学题时,轻轻推到李聪那边。李聪展开纸条,眉毛微微挑起。 他看了林欢一眼,后者立刻假装专注地写作文,耳朵却红得发烫。片刻后,纸条被推了回来。 林欢小心地在书本掩护下展开:长发还是短发?这很重要吗?林欢抿嘴笑了,继续写道:就是好奇嘛。那你喜欢可爱的还是温柔体贴的?纸条再次传递。看感觉吧。 外表不重要。这样的纸条往来持续了半节自习课,直到第二节课快要下课的时候林欢鼓足勇气,写下了那句让她后悔又庆幸的话:李聪,我喜欢你。等待回应的几分钟仿佛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李聪的笔停顿了很久,最终写下回复时,笔迹比之前都要用力:现在才初中,我不打算谈恋爱。 先考完期末考试再说吧。林欢的心沉了一下,但又升起一丝希望。这不算拒绝,更像是一个承诺,不是吗?她点点头,收起纸条,小心翼翼地夹进日记本里。 那是她第一次表白,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对一个人产生了超越友谊的情感。 随着期末的临近,教室里紧张与期待并存。平安夜那天,林欢亲手编了一支平安花,绿色的茎干,红色的果实,配上小小的卡片。她趁大家去做课间操时,悄悄放进李聪的抽屉。 回来后,李聪发现了礼物,他看向林欢,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但把花小心地收进了铅笔盒。那一刻,林欢觉得自己的心意得到了回应,整个世界都明亮起来。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通知全体初三学生需要补课一个月。 镇里的中学下学期要搬迁到县城的新校区,为了不落下课程,假期被缩短了。补课期间,学校放宽了规定,允许学生带手机。于是每晚,林欢和李聪的短信往来成了她最期待的时刻。 今天物理作业最后一题你做了吗?我怎么算都不对。李聪的消息在晚上八点准时到来。 林欢笑着回复:你少考虑了一个摩擦力。公式用错了。原来如此!还是你聪明。聊完作业,他们会聊些别的。喜欢的音乐,看过的电影,甚至对未来高中的想象。一天晚上,李聪抱怨道:天气太冷了,每天早上都起不来,差点迟到。那我明天早上叫你? 林欢半开玩笑地提议。没想到李聪当真了:真的?那说好了,六点半叫我。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林欢的闹钟调到了六点二十。她自己先起床,洗漱完毕,准时在六点半拨通李聪的电话。尽管她体质弱,早晨总是最难受的时候,但为了不让李聪迟到,她一天不落地履行着叫早任务。起床了,懒猪。每个清晨,她对着话筒轻声说道。电话那头通常是迷迷糊糊的嘟囔:再五分钟...不行!会迟到的。 快起来!这样的早晨通话持续了整整一个月补课期,林欢从未误点,即使是在她感冒发烧的那几天。她珍视这份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的秘密联系,仿佛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补课结束,寒假正式开始。分别那天,四人组在校门口约定新年一定要聚会。我会想你们的!王静抱着大家,眼圈有些发红。 韦小熊拍拍她的头:又不是不见面了,哭什么哭。新年我组织烧烤,谁都不准缺席! 李聪和林欢落在最后走。临别时,李聪突然说:谢谢你的平安花,还有...早上的电话。 林欢脸红着摇头:没什么的。假期...还会联系吗?当然。李聪笑着挥手告别。 寒假的第一个星期,他们确实保持着联系。但渐渐地,李聪回复消息的速度越来越慢,有时甚至隔天才回。林欢告诉自己他一定很忙,直到有一天,她在朋友圈看到了李聪和另一个女生的合影。照片中,李聪的手臂随意地搭在那女孩肩上,两人笑得灿烂而朋友圈的文案是:独属于我的小朋友。林欢的心猛地一沉。她放大照片,仔细看着那个女孩——长发披肩,眼睛很大,是隔壁班有名的文艺委员。 他们看上去那么亲密,那么自然。她……是谁?她最终忍不住发消息问。 李聪的回复很简洁:初中同学,二班的。只是同学?这次等了很久,手机才再次响起:其实...我们最近在一起了。本来想告诉你的,但不知道怎么开口。 林欢盯着那行字,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她想起那些清晨的电话,那些晚自习的纸条,那些看似暧昧的互动。原来在她心里构建的所有美好幻想,只是一厢情愿的误解。这样啊,哎呀你不早点说我以为你也对我有意见呢,那……祝你幸福。她最终回复了这一句话,然后放下手机,泪水无声地滑落。那天晚上,林欢删除了所有与李聪的聊天记录,却舍不得扔掉那些小纸条。她把它们封在一个小铁盒里,塞进书架最深处,试图将这段懵懂的感情一并封存。其实这不是她第一次尝试放弃对李聪的好感。早在初二时,她的好朋友何云云就曾坦白喜欢李聪。为了友情,林欢那时就试图压抑自己的感情,只是每次李聪无意间的关心和微笑,又让她重新燃起希望。现在想来,那些她以为的“特殊对待”,或许只是李聪友善本性的自然流露,并无特别含义。 寒假的剩余时间,林欢把自己埋在各种书籍和电影中,尽量避免想起李聪。 偶尔从韦小熊那里听到四人群里的聊天片段,她知道李聪和那位二班女生交往得不错,这让她既心痛又释然。新学期开学,全县的乡镇中学合并到县城新校区,所有初三学生按照成绩重新分班。林欢以为自己不会再与李聪同班,这样也许更好,时间会冲淡一切。然而命运似乎开了个玩笑——分班名单上,她和李聪的名字再次出现在同一个班级:初三三班。走进新教室的那一刻,林欢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窗边的李聪。他长高了一些,发型也变了,但笑容依旧。 他们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遇,林欢迅速移开视线,找了个离李聪最远的位置坐下。嘿! 我们又同班了!韦小熊兴奋地拍她的肩膀,还有王静,看,她在那边!我们四个真是缘分啊! 林欢勉强笑了笑。这时李聪走了过来:假期过得怎么样?很好。林欢简短地回答,假装埋头整理书本。班主任进来后宣布要重新调整座位。按照身高和视力情况,林欢被安排在了第三排,而李聪恰好坐在她前面。转过身就能看到的位置。真巧啊,我们又到一起了。李聪回头笑着说。林欢只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课间,王静和韦小熊自然聚到他们座位旁,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时光。只有林欢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李聪似乎并没有察觉林欢的疏远,或者说他选择了忽略。 他还是会像以前一样转身借橡皮,讨论题目,甚至偶尔开玩笑地抢走林欢的笔记。 在旁人看来,他们似乎还是那对默契的同桌,只有林欢知道自己内心筑起了一道墙。 她回应李聪的互动,但不再主动;她参与四人的小组学习,但不再单独与李聪相处。 这种微妙的平衡持续了数周,直到职校招生老师来到学校宣传。那天下午,职校老师展示了美丽的校园照片、丰富的社团活动和承诺的就业保障。林欢听得有些心动。 她的成绩中等,考上普通高中没问题,但重点高中几乎无望。 职校似乎是一条轻松得多的道路,而且可以尽早独立。我想报名试试。放学后,她对王静说。 你确定吗?李聪说那种职校其实教学质量一般,不如老老实实读高中。王静提醒道。 听到李聪的名字,林欢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已经决定了。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其实选择职校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彻底离开这个环境,离开每天面对李聪的尴尬和心痛。 在那个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不同的学校几乎意味着人际关系的断绝。 报名职校的过程比想象中简单。林欢只去参观了一次校园,就被现代化的设施和自由的氛围吸引,很快办理了入学手续。这么突然? 当她在群里宣布这个消息时,韦小熊发来一连串惊讶的表情。王静直接打来电话:欢欢,你再考虑考虑吧?我们不是说好要一起读高中吗?只有李聪私聊了她:为什么这么决定? 你是不是...我只是觉得这样更适合我。林欢打断他,以后常联系啊。话虽如此,当他们真正各奔东西后,联系还是不可避免地减少了。职校的生活与普通高中截然不同,新的朋友、新的环境,让过去的关系渐渐淡去。林欢偶尔会在QQ空间看到李聪的动态,知道他最终和那个二班女生分手了,知道他考上了县一中,知道他参加了篮球比赛得了奖。 但她从不点赞,从不评论。那段青春期的悸动,似乎真的成为了过去。时间流逝,林欢在职校选择了设计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21岁生日那天,她正和同事们庆祝,手机突然收到一条久违的消息:21岁生日快乐,林欢。 ——李聪她惊讶地盯着屏幕。已经这么多年没有联系,他是怎么记得她生日的?谢谢。 她简短地回复。没想到李聪直接拨通了电话:听到你的声音真好。最近怎么样? 电话那头的声线比记忆中低沉了许多,但语气依然熟悉。他们聊了近况,聊了过去的同学,聊了各自这些年的经历。最后,李聪的声音变得有些犹豫:其实...我一直想告诉你,初中那时候...我可能处理得不太好。我那时太年轻,不懂怎么面对你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