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扳手当世界被脑洞修改(乌鸦徐不然)免费小说完结版_最新章节列表设定扳手当世界被脑洞修改(乌鸦徐不然)
1 电梯里的热带雨林半夜两点,霓虹城的风像从巨大空调口里吹出来,带着塑料味和一不小心给就会爆炸的预感。徐不然睡得正香,枕边的手机忽然亮了,自:城市设定维护司——夜班值守级别:A-临界工单摘要:电梯内长出一片森林,乘客在电梯口失联。受理人:徐不然实习脑洞备案员附件:设定污染度42%,源未知,注意“自我增长型假设”。徐不然一骨碌坐起来,头顶乱发炸成蒲公英。 他叹了口气,掀开窗帘往外看。对面商务楼A座,从地下停车库到顶层写着“世界与我都很忙”的那座,竟有一整个立方体……泛绿了。 玻璃里透着树影,藤蔓贴着电梯井蠕动,像一条条慢吞吞的蛇。 “又是哪个天才把脑洞当许愿池?”他穿上外套,脚边的黑乌鸦“叽”地叫了一声,伸爪子扒他裤脚。这只乌鸦不是乌鸦,准确说是“吐槽精灵·Alpha版”,是他入职第一天签收的福利。官方名称叫“情景观测子”,民间俗称“毒舌显卡”。 它可以实时把周遭设定的异常可视化,还顺带输出点评,一般没用,但它喜欢插嘴的性格能让员工不那么孤独。“走,吃夜宵去。”徐不然把乌鸦塞进肩包,手指一划,掌心浮出一把细长的银色工具——设定扳手。这玩意儿摸起来温温的,有刻度和刻文,像一把可以拧动世界注释的扳手。对,注释。世界的一切运行规则,都记录在“注释”里。只有持证维护员,能看见。他在窗台上一步跨出,就落在了A座的电梯厅。电梯口渗出的风,带着泥土和叶子味,还混着点芥末和电线的焦糊。 空无一人。指示灯卡在“B3”与“28”之间来回跳。 乌鸦探头:“我记得你们维护司说‘电梯是现代文明的通天塔’,谁这么有文化,把塔变成了热带雨林?”“工单写了‘自我增长型假设’。”徐不然道,“八成是有人在朋友圈发:‘要是电梯里能种树就好了,每天上班都像去森林深呼吸。 ’之类的”“啊,对,都市人类在封闭空间里怀念自然是吧。”乌鸦“呵呵”两声,“下次他们肯定还想在电梯里养麋鹿,午休打猎。”电梯叮的一声开门,门后不是轿厢,是层层叠叠的树冠,枝杈之间灌木密集,光被叶子切成薄片。藤蔓顺着扶手延伸,一株如蟒的榕根从轿厢里低沉地“呼吸”。徐不然把扳手轻轻一撬。 视野顿时转换成代码样注释的叠层界面:一条条蓝色注释悬空浮现,志着本楼电梯的默认设定——“容量24人”“平均等待5秒”“乘客安全阈值不低于1”。 这些注释后面,长出了一堆绿字的小尾巴:新的假设块。如果:电梯里能种树会怎样? 条件属性:树木自我增长机制=打开;城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微量;野生生物引入=随机。 注:来源签名缺失。“未签名的脑洞代码,还是直接写进基础设施的。 ”徐不然摸出“备案石”。石面波光一闪,把那条假设语句映亮,底下立刻叠出红字:“自我增长型假设会沿用目标设备的运行逻辑扩大自身资源调配权限。 也就是说,这片森林会‘觉得’整栋楼里的一切都可供它生长——供电、供水、网络,甚至……人。”“怪不得有人失联。”乌鸦低声道。“先把‘自我增长’的权限降级。 ”徐不然轻轻拧了拧扳手,调整注释的刻度,把绿字后面的一个开关拨到了维护级沙箱。 森林发出一阵细碎的窸窣声,像台式机里卡住的风扇,叶片抖了抖,停止蔓延。紧接着,他又补了一条“城市生态阈值”的补丁注释:补丁-001:电梯作为公共交通设备,不承载自举生态。若引入绿植,仅作为可拆卸景观模块,时间窗’两项限制;禁止非原生动物进入;禁止对人类产生‘食物/巢材/寄生体’等标签。 他按下“应用”。森林退潮似的往轿厢深处退了两步,叶子边缘变得老实许多。 不远处的灌木丛里哗啦一声,有人影蹬蹬爬出来——某d互联网公司早班倒班的测试工程师,胸前工牌被藤蔓缠着。他眼睛里还嵌着睡意:“我……怎么在森林里打卡了? 我就按了下电梯……我还看见一头梅花鹿问我有没有纸巾……”“电梯里的鹿?”乌鸦兴奋,“艺术!”“是拟象动物。”徐不然截断,对那个工程师说道,“现在出去,走楼梯。 ”那工程师抱紧他的电脑包,像被吓到的鹌鹑一样点头,顺着徐不然指的方向从刚打开的应急通道跑了。徐不然又往密林里看了一眼,突然,看见一棵茶杯大小的小树苗跳到了轿厢门边。它的树叶有五瓣,像抬着手的小人儿,标签”:景观树·拟宠版试用功能:抚平通勤焦虑;吸收骂人话;夜间自我哼唱。 注意:请勿给予过多情绪性水分,以免成长超标。小树苗摇摇摆摆跳到他脚边,“叽”了一声,像在学乌鸦。“你看。”乌鸦歪头,“它想跟你走。 ”徐不然犹豫了一秒:“拟宠?能带回维护司做样本。”他把小树苗捧起来塞进包,树苗乖乖往乌鸦肚皮上一躺,乌鸦先是不满地抖了抖羽毛,随即又有点舒服地呼噜。 工单界面同时又弹出了三条提醒,如同夏夜里连环炸开的烟花:工单二:全城冰箱在朋友圈疯狂发动态,配文“有瓜快来”。 工单三:公交车新增“沉默/吐槽”制动开关,乘客互掐升级。 工单四:某科技园门口出现“情绪打卡机”,员工实时情绪排名外泄。 徐不然眯了眯眼。四个“脑洞化”的现象,背后像是同一个源头在试探城市的承受力——从封闭空间的私人化电梯森林,到家电的社交化冰箱朋友圈,到公共交通的舆论极端化沉默/吐槽开关,再到职场管理的情绪算法化打卡机。从个体到群体,从私域到公域,从氛围到秩序。 像是有人在拿城市做设定的压力测试。“这不是普通用户随手发愿能做到的。 ”他抬头看楼顶,一个隐形的界面从夜空里缓慢浮出,只有持证人能见。界面极简,洁白。 其上有一行字,字尾仿佛懒洋洋地甩出一点儿意味:今晚,我们游戏开始。 欢迎来到:如果城IF-City·Beta版“假言术士。”乌鸦啧了声,“传说中的那批人回来了?”“比传说更糟糕。”徐不然把扳手握紧,“他们拿到了‘根注释’脚本。”2 会发朋友圈的冰箱徐不然先去了挨着最近的C区。 这会儿所有冰箱都开始发朋友圈。不是主人拍冰箱,而是冰箱自发自拍。内容五花八门,有甜品配文“今天吃我了吗”,有卤味配文“我已经淹了三天”,更有争宠型冰箱在同一栋楼争论保鲜技术,吵到凌晨。这事头一个小时还挺可爱的,到第二个小时,人类就开始崩溃了。这不是可爱,这是隐私暴雷。 的地方:谁家藏着深夜蛋糕、谁家保底酒、谁家孩子偷吃小熊饼、谁家丈夫把戒指藏冷冻层,冰箱都知道。那些“记忆”化作朋友圈动态弹出来,疯狂艾特全世界。 还有“隔壁老陈冰箱:#与老板的深夜炸鸡#配图:两只油手互碰可乐罐”这种,让老陈一夜之间离婚和辞职,一路热搜。街角便利店门口,一排冰箱整整齐齐站着,显示屏上滚动着“加我好友”。店员睁着困倦的眼睛,手边是三台被砸烂的冰箱门。 乌鸦长叹:“资本家要骂产品经理,夫妻要骂资本家,最后都要骂冰箱。”“冰箱不是罪魁。 ”徐不然掀开扳手,世界注释层层展开,像一叠古书。 “家电-信息权限-私人域”里找到一条新加的“如果”:如果:冰箱能发朋友圈会怎样? 属性:冰箱社交属性=强;家庭信息透明度=极高;隐私协议=忽略;内容引擎=八卦优先。 注:源签名:IfCity_Guest_02签名。那群人留了签名,像在刻意告诉维护司——我们就在这儿,来抓我呀。或许他们想要谈判,或许他们觉得光有戏剧性就足够了。“方案一,拉闸。”乌鸦说,“直接回滚这个假设,在所有家电层级封口。”“回滚会引发反弹。”徐不然看着城市信息流的脉络,“现在已经不是一条‘如果’了,性的衍生插件——‘基于社交热度的菜谱推荐’、‘食材互补促成邻里互助’……直接拔了,会断了几乎所有人的临时便利。明天会有好多条投诉,问我们为什么要扼杀人类的美好想象。 ”“所以人类跟脑洞谈恋爱,最终还要你们给擦屁股。”乌鸦撇嘴,“就这恋爱,还出轨冰箱。 ”徐不然快速开始拟定“热补丁”:补丁-012.0:冰箱发朋友圈功能保留,但强制匿名化处理;可传播信息仅限‘食物经验与保存建议’、‘健康提醒’,不允许发布任何涉及‘人物行为’‘时空追踪’‘情感推断’。 补丁-012.1:若监测到敏感内容,将强制触发‘发图配方’,所有瓜自动变为菜谱。他按下“应用”,并给每一台智能冰箱推送了一个系统更新弹窗:“本次更新优化了隐私保护,新增‘厨友圈’。”那群正在发“深夜炸鸡”的冰箱,忽然齐刷刷切换成“鸡胸肉低脂三吃”。社交从八卦扭向烹饪,老陈的冰箱发出一声遗憾的“咚”,把那条爆款动态改成了“如何用可乐焖鸡翅”。 街角店员累到笑喷:“爷您是真把瓜做成菜了。”“我们不必都删了脑洞。 ”徐不然捏了捏扳手,“给它设围栏就行。”他的肩包里,小树苗打了个哈欠,叶子轻轻合拢又打开。乌鸦用翅膀给它扇风:“小家伙,少吸点八卦味,长歪了可不好。 ”就在这时,公交站方向传来一阵嘈杂。 有人在吼:“你开了‘吐槽’”“你敢开‘沉默’试试!”“哎,你别按我脸上! ”……3 公交车上该说不说?公交车上的“沉默/吐槽”开关,是一个极简的小旋钮,像音量键,安装在每个座位旁边。它刚出现时,乘客以为是新空调模式,开心地试了试。 结果整个车厢瞬间进入“吐槽共振模式”,像上古神兽在车里开评审会。 式停顿真烦……”“为什么我们要在凌晨两点坐公交……”所有的“吐槽”不再是窃窃私语,而是被汇集放大,编译成车厢气氛。“沉默”模式也一样,所有人的沉默叠加,车厢立刻变成一处深海,连司机打方向盘都像在水里游。这两个模式被不知情的人来回扭着,直接把一个夜班车开成了“群体情绪放大器”。有人抓狂,有人宣泄,有人哭,有人笑,司机最后选择把车停在路边摁喇叭求救。徐不然跑到站台,钻过警方拉的警戒线上车。 司机焦头烂额:“同志,可算见到你们维护司了,我还以为你们不存在。 ”“我们一般被当成‘都市传说’。”徐不然笑笑,翻出扳手:“确实存在,夜里更忙。 ”他看那旋钮,背后是世界注释里的一个“群体共鸣模块”,是“如果城”最爱的玩具之一——他们擅长把个人的一个假设,通过公共设施编译成一群人共享的体验。这玩笑开得大了。 乌鸦瞥一眼:“这可算不得什么‘绝妙互动’,把‘说话权’硬接出来,当玩具卖了。 ”徐不然没急着回滚,而是在“公交-社交扩展-群体情绪”里加了个“转译层”。 补丁-023.0:‘吐槽模式’不再直接广播所有语言的原始内容,而是将乘客吐槽,实时转译为‘问题清单’,并在车厢屏幕上匿名展示;‘沉默模式’则转译为‘安静需求’,并以可执行的环境控制建议呈现例如:调暗灯光、降温、放轻快音乐。 补丁-023.1:新增‘倾听模式’。当乘客自愿将吐槽标记为‘需要回应’,系统将随机选中一位‘倾听者’给予一句善意回应若无匹配的‘倾听者’,将由AI生成回复。触发恶意内容会被‘情绪除噪’。车厢屏幕“滴”的一声亮了。 满屏密密麻麻的抱怨,迅速被整理成清单:“线路调整咨询”“夜班安全建议”“空调温度”“司机辛苦致谢”。 字后边跟着小小的可执行按钮。有人试着按了一下“降温一度”,空调听话地“呼”了一下。 一个戴着渔夫帽的女生写了“想哭但不想被看见”,屏幕轻轻地在她那一栏旁配了一个蓝色雨滴的图标,随后有个陌生人选了“愿意做倾听者”,屏幕跳出他写的简短回话:“你不用解释,我们都在天亮之前的同一条船上。 ”车厢静了一会儿。有个大叔咳嗽一声,说:“原来‘吐槽’也可以是‘建议’。 ”“本来也该是。”徐不然看着那小旋钮,又抬眼看窗外。远处科技园那一带,正有一排蓝色的柱状灯突然亮起,像一面情绪墙。公司门口摆着一面金属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