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从碎叶星芒到长江月影的传奇人生(李白李白)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完本小说诗仙李白从碎叶星芒到长江月影的传奇人生(李白李白)
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秋,西域碎叶城的夜空被罕见极光染成淡紫与鎏金交织的色彩。 城外戈壁滩上驼铃轻响,城内波斯商栈油灯摇曳,粟特人钱庄刚收起最后一枚银币。 就在这胡风汉韵交融的深夜,城中最大的李家府邸里,一声清亮如裂帛的婴儿啼哭骤然响起,压过了街市喧嚣。 李家族长李客正站在院中百年桑树下,望着一颗长尾流星坠向产房方向,湿了腰间刻有“忠孝传家”的陇西李氏族徽——这枚玉佩曾见证隋末家族因卷入杨玄感兵变,祖父李贞携族人西迁隐姓埋名的往事。“生了!是个公子!”稳婆抱着襁褓疾步而出,掀开一角笑道:“你看这眉眼,鼻梁高挺,眼神亮得像碎叶的星星!”李客接过婴儿,见他小拳头攥得紧实,哭声里满是倔强,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嘱托:“我李家虽避居西域,终究是汉家血脉,若得男丁,当以‘白’为名,盼他如太白星般照亮前路。 ”他轻抚婴儿额头,低声道:“从今往后,你便叫李白,字太白。 ”1 碎叶风霜:胡汉交融的童年秘语碎叶城坐落楚河之畔,是大唐安西都护府重镇,亦是丝绸之路繁华枢纽。街市上,突厥弯刀与汉人丝绸并肩陈列,波斯葡萄酿与蜀地锦缎讨价还价,粟特商人算珠声与中原书生吟诵声交织成独特市井交响。 李家以汉人为根,却早已扎下胡商根基——李客经营着从长安到撒马尔罕的商队,主营蜀锦、瓷器与茶叶,家中往来者既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商,也有腰佩狼头刀的突厥部落首领。 李白的童年浸润在胡汉杂糅的环境中。三岁时,他随父亲去波斯商栈换香料,掌柜女儿玛依拉教他唱波斯童谣,那婉转调子让他着迷,后来竟能随口用胡语哼唱;五岁时,护送商队的突厥武士阿史那骨咄禄教他辨认弯刀纹路,说:“好刀要饮血,好男儿要护人。”父亲虽希望他多读汉文典籍,却不阻止他接触胡风,每晚必亲自教他读《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韵律,与街市胡笳声奇妙融合在他记忆里。 李家宅院后院有间密室,藏着李客珍视的一箱泛黄卷宗与一把生锈隋代长剑。一个雪夜,李白偷溜进密室,见卷宗上写着“陇西李氏家史”,记载着隋末家族变故。他正看得入神,李客推门而入,非但未责骂,反而拿起长剑:“这剑曾随你祖父征战,李家男儿,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你要记住这份骨血。”那晚,父亲第一次给他讲起中原山河——长安朱雀大街、洛阳龙门石窟、蜀地峨眉山月,这些遥远地名在他心中种下向往的种子。 变故发生在李白五岁深冬。 李客商队从撒马尔罕返程遭遇沙暴,三十峰骆驼仅五峰归来,更可怕的是,幸存老管家带回一封蜡丸密信。李客拆信时手指颤抖,看完后脸色煞白,在密室关了一夜。 次日清晨,他宣布:“收拾行装,我们回蜀地。”原来密信提及,当年构陷李家的仇家在朝中复起,正追查陇西旧族,碎叶已非安身之地。 离别那日,碎叶百姓几乎都来送行。卖胡饼的回鹘阿婆塞给他一包刚出炉的芝麻饼,说:“小郎君要记得胡饼的香”;玛依拉送他一串葡萄石项链,泪汪汪道:“这石头像我们波斯的月亮,带着它就像我陪着你”;阿史那骨咄禄解下腰间小弯刀,郑重放在他手中:“突厥男儿的刀护朋友,你带着它,路上没人敢欺负你。 ”李白坐在骆驼背上,望着渐远的城郭,忽然举起弯刀指向天空,用刚学会的突厥语大喊:“碎叶,我还会回来的!”风沙中,李客望着儿子背影轻轻叹息——他知道,这一去,儿子的人生将与这片土地永远相连,又永远相隔。第二章 青莲乡韵:蜀地山水的少年锋芒蜀地绵州昌隆县青莲乡的春天,由涪江水声唤醒。三月桃花漫山遍野,花瓣飘落江面如胭脂水粉;九月桂子铺满青石巷,踩上去沙沙作响,香气飘至十里外道观。李家宅院建在半山腰,三棵百年银杏遮天蔽日,树下藏书楼是李白的乐园——这里既有父亲从西域带回的汉文典籍,也有他偷偷藏起的突厥弯刀和葡萄石项链。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并非虚言。 李白七岁那年,李客宴请乡中秀才,席间有人以“春风”为题作诗,众人苦思时,正在院中练剑的李白忽然停手,朗声念道:“春风送暖入屠苏,草色遥看近却无。 ”满座皆惊,李客又惊又喜,追问之下,李白昂头答:“前半句听教书先生念过,后半句是我看院外的草想的。”从此,“神童李白”名声传遍乡里。但比起案头笔墨,他更爱清晨剑光——他拜当地著名剑客赵蕤为师,赵蕤不仅剑术高超,更通纵横之术,著有《长短经》。每日天未亮,李白便带着突厥弯刀去后山练剑,剑光在晨曦中如白蛇吐信,三年下来,竟能一剑劈开碗口粗的松树。 赵蕤常带他寻访蜀地奇人异士。在青城山,他们见过能在绝壁采药的道士,道士赠他《黄庭经》,说:“心若澄明,剑亦通灵”;在峨眉山,遇见过隐居老将军,将军教他“剑要藏锋,露则易折”,还给他讲长安军旅生涯。这些经历让李白渐悟,剑不仅是防身利器,更是品格修行。 十二岁时,他在乡中集市见地痞欺负卖柴老翁,当即拔剑喝止。地痞仗着人多挥拳,却被李白轻巧避开,反手一剑挑飞对方头巾。“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叔是县尉! ”地痞色厉内荏大喊。李白冷笑,用剑鞘指着他:“县尉的侄子就敢欺负百姓? 今日我不教训你,明天你还敢抢民女!”正要动手时,李客及时赶到。回家路上,父亲未责骂,只问:“你不怕县尉报复?”李白昂头:“怕就不练剑了! ”李客摸他头:“男儿有侠义是好,但要懂得藏锋,不然会吃亏的。” 匡山隐居读书时光,是李白诗才萌芽的关键。十五岁那年,他遵父命在匡山书院求学,却总爱溜出去寻访附近戴天山道观。一个春日清晨,他去拜访相熟的元道士,行至半山腰,忽闻林中鹿鸣清脆。循声而去,见一头白鹿跪在溪边饮水,鹿角挂着紫色野花,晨光透过树叶洒在鹿身,仿佛镀了层金光。李白屏住呼吸,白鹿却忽然抬头看他,缓缓站起点头,转身往密林深处跑去。他不由自主跟随,穿过瀑布,绕过奇石,最终来到一处隐蔽石洞。洞内石桌上摆着《庄子・逍遥游》残篇竹简,字迹飘逸如行云流水;洞壁还刻着几行诗:“松间明月照,石上清泉流。欲寻仙人迹,云深不知处。” 后来从元道士口中得知,这石洞是前朝隐士修行之地,白鹿是隐士驯养的百年灵物,极少遇外人。这次奇遇让李白深受触动,当晚在书院写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诗中“树深时见鹿”正是那段经历的写照。 元道士见诗抚须赞叹:“你这诗有仙气,将来必成大器。 ”李白却望着洞壁残诗出神:“我若能写出这样的诗,死也甘心。 ” 李家财富为李白游历提供底气。十六岁时,他独自泛舟嘉陵江,顺流而下直抵渝州。 在渝州城,听说刺史李邕是文坛名家,便带着诗作拜访。李邕见他年轻态度傲慢,李白当即写下《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中以大鹏自比,气势磅礴,李邕读罢大惊,连忙起身致歉:“小郎君才高八斗,老夫有眼无珠!”这段经历让李白更自信,也让他明白:才华需要锋芒,更需要敢于展露锋芒的勇气。 李客虽希望儿子继承家业,却渐看清他的志向。一个中秋夜,父子俩院中饮酒,李客望着儿子意气风发的模样,忽然说:“我知你志不在商,明年开春,你便出去游历吧。”李白惊喜抬头,父亲又道:“但你要记住,李家的钱可以让你游山玩水,却买不来百姓的尊重。 将来若有成就,要多为苍生着想。”李白举杯敬父亲:“儿记住了!定不负父亲教诲! ”那晚月光格外明亮,照亮了少年眼中的憧憬,也照亮了他即将踏上的漫漫长路。 第三章 仗剑辞亲:江湖路远的诗酒江湖开元十二年724年暮春,青莲乡渡口挤满送行的人。二十四岁的李白穿着崭新青衫,腰间佩着突厥弯刀,背后行囊里装着母亲亲手缝制的衣物和父亲给的金币。 李客将一封书信塞进他手中:“这是给长安贺监的信,他是你祖父的旧友,为人正直。 到了长安,多听少说,别像在家乡这般莽撞。 ”母亲红着眼眶往他怀里塞桂花糕:“路上冷了要加衣,饿了就吃糕,别总去酒馆喝酒。 ”李白抱着母亲,声音哽咽:“娘放心,儿子会照顾好自己。” 船开时,江风掀起衣袂,涪江水裹挟着桃花瓣拍打船舷。李白站在船头,望着渐远的山峦,忽然拔剑出鞘,对江水高声吟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峨眉山月歌》后来传遍天下,四句藏五地名却丝毫不显堆砌,如行云流水。 同船老秀才听后连连赞叹:“公子此诗妙哉!只是这‘思君不见’的‘君’,是指峨眉山月,还是指家乡亲人?”李白仰头大笑:“既是月,也是人,更是我未竟的理想! ” 出蜀后第一站是江陵,李白在此遇到改变人生的第一个贵人——道士司马承祯。 那日他在玄妙观避雨,见一位白衣道长在廊下抚琴,琴声如流水击石,清越中带着仙气。 李白上前作揖:“道长琴声有天籁之音,莫非是天上谪仙?”道长抬眼打量他,目光如炬:“贫道司马承祯,观公子眉宇间有仙风道骨,可愿随我论道? ”原来司马承祯是三朝国师,刚从长安云游至此,因避雨暂居玄妙观。 两人在观中煮茶论道,从《道德经》谈到诗歌创作,从山水之趣聊到人生理想。 司马承祯听完李白志向,抚须笑道:“你的才华如大鹏展翅,只是尚未遇到长风。但要记住,真正的逍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心有丘壑而不露锋芒。”临别时,道长赠他《大鹏图》,画中大鹏展翅九万里,羽翼遮天蔽日。李白深受触动,当晚在客栈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开篇豪情万丈:“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他以大鹏自比,暗合司马承祯期许,也定下一生追求自由的基调。 在安陆,李白经友人介绍认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许家是书香门第,宅院中有雅致小园,种着牡丹和翠竹。初见时,许紫烟正坐在窗前读诗,见李白进来,随口念出他的《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公子的乡愁,都藏在月亮里了。 ”李白又惊又喜,两人从诗词谈到人生,从早到晚不知疲倦。许紫烟不仅貌美,更通诗理,点评李白的诗:“豪放有余,却少几分含蓄,若能刚柔相济,必成大家。 ”李白叹道:“姑娘真是我的知音!” 许圉师见李白虽无功名,却才华横溢、气度不凡,提出招他入赘。在重视门第的唐朝,入赘对男子是委屈事,李白友人都劝他三思。 李白却笑道:“若能与知音相伴,入赘又何妨?”婚后日子甜蜜安稳,许紫烟变卖嫁妆支持他漫游,还常陪他寻访名士。但许家长辈总劝他考取功名,认为“诗酒风流”终非正途。李白不屑科举,认为“我辈岂是蓬蒿人”,只想通过干谒权贵直达天听。他写下《与韩荆州书》,开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言辞恳切,却如石沉大海。 苦闷之际,许紫烟劝慰:“长安路远,不如先游遍江南,积蓄声望。”李白听从建议,开始游历江汉、洞庭一带。在岳阳楼上,他与渔翁畅谈,听“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的民谣;在庐山脚下,见瀑布如银河倾泻,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在金陵城,登上凤凰台,望着断壁残垣,感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些游历让他诗风日渐成熟,豪放中添了沉郁,洒脱中藏了深情。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遇,这是中国诗坛最动人的邂逅。当时杜甫刚满二十五岁,尚未成名,听闻李白在洛阳,便带着诗稿拜访。在一家酒馆,杜甫见到仰慕已久的诗人——李白穿白衫、腰间佩剑,正与友人饮酒谈笑,眉宇间英气与酒气交织,自带风流。 杜甫激动得语无伦次:“晚、晚辈杜甫,久仰先生大名!”李白见他年轻却目光清澈,连忙拉他入座:“杜贤弟不必多礼,来,先饮三杯!” 两人从午后喝到深夜,杜甫酒量浅,醉后抱着李白的腿大哭:“先生这般才华,为何朝廷不用?这天下,配不上先生的诗! ”李白大笑,却也红了眼眶:“贤弟莫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来,我等且将烦恼寄于诗酒,管他朝堂风云!”此后数月,他们与高适同游梁宋,在黄河岸边纵马,在泰山之巅看日出,在曲阜孔庙祭拜。杜甫写下“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描摹李白豪情;李白回赠“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寄托对友谊的珍视。 这段短暂却深厚的友谊,成了杜甫一生的念想,多年后他在蜀中还写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字里行间满是对李白的牵挂。 第四章 长安风云:翰林风月与权贵交锋天宝元年742年秋天,一封来自长安的明黄诏书打破李白的漫游生活。诏书是唐玄宗亲笔所书:“朕闻蜀人李白,才华横溢,可速来长安,朕将大用。 ”原来玉真公主在玄宗面前吟诵李白的《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玄宗赞叹不已;恰逢贺知章在旁,称李白是“天上谪仙人”,力荐征召。 李白接诏时正在酒馆酣饮,将酒碗往桌上一摔,大笑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赴长安前,许紫烟为他整理行装,轻声道:“长安不比江南,权贵多,是非也多,你要收敛锋芒。”李白握妻子的手:“放心,我心里有数。若能得偿所愿,必带你共游长安。”然而这一去竟成夫妻诀别——许紫烟次年病逝,未能等到李白归来。 这成了李白心中永远的痛,后来他在诗中多次写“紫烟如泪落”,寄托无尽哀思。 初入长安的李白,获前所未有的礼遇。玄宗在大明宫紫宸殿亲自迎接,“降辇步迎,如见绮皓”,还在金銮殿设盛宴,用七宝床赐食,亲手为他调羹。这种礼遇让满朝文武震惊,也让李白受宠若惊。他被任命为翰林待诏,负责为皇帝起草文告、应制赋诗,虽无实权,却能常伴君侧。 春日里,兴庆宫牡丹开得正盛,玄宗与杨贵妃在花下设宴,命李白作诗助兴。李白望着牡丹丛中含笑的杨贵妃,又看身旁抚琴的玄宗,略一思索,挥笔写下《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刚写完,杨贵妃便拍手赞叹:“先生把我比作花,比作云中仙子,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 ”玄宗也龙颜大悦,当即命梨园子弟谱曲演唱。这三首诗后来传遍长安,连街头小儿都会哼唱,李白的名声达到顶峰。 长安的繁华让李白沉醉,却也让他看清官场虚伪。他厌恶趋炎附势的权贵,常常在宴会上借酒直言。有一次,吏部侍郎杨国忠杨贵妃之兄故意刁难他,指着殿外的柳树说:“听说李学士才思敏捷,可以‘柳’为题作诗,若有一个‘柳’字,便算输。”李白微微一笑,脱口而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全诗无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将柳树的娇美与春风的灵动刻画得入木三分,杨国忠气得脸色铁青,却因诗句精妙无从反驳,只能悻悻作罢。 民间流传最广的“醉写吓蛮书”,便发生在这段时期。渤海国派使者抵达长安,呈上一封满是陌生文字的蛮文国书,满朝文武传阅后竟无一人能识,玄宗急得在殿内踱步,连称“难道我大唐竟无通晓蛮语之人?”贺知章此时上前奏道:“陛下,臣举荐李白,他早年居西域,通晓多种胡语,定能解开此困。” 彼时李白正在长安西市的酒馆酣睡,酒气弥漫周身,桌上还摆着半盏未喝完的葡萄酿。内侍奉命将他抬至宫中,他被殿内烛火晃醒,醉眼朦胧间见玄宗端坐龙椅,才勉强收敛几分酒意。接过国书后,李白只扫了一眼,便用流利的渤海语将内容念出——竟是渤海国以边境摩擦为由,索要幽州、营州等地,否则便要兴兵伐唐。 玄宗听罢大惊失色,李白却镇定自若,笑道:“陛下莫慌,待臣回书一封,让他们知晓大唐天威,不敢再存非分之想。 ”他话锋一转,看向一旁的杨国忠与高力士:“写此国书需借二位之力,还请杨侍郎为臣研墨,高公公为臣脱靴——臣醉酒后唯有如此,方能写出震慑蛮夷的文字。 ” 高力士是玄宗最宠信的宦官,权倾朝野,连王公贵族都要让他三分,从未受过这等羞辱;杨国忠更是凭借杨贵妃的关系,在朝中横行无忌。二人虽满心怨愤,却见玄宗点头应允,只能忍气吞声照做。李白借着酒兴,提笔蘸墨,绢帛上的字迹如龙蛇游走,既有大唐的威严,又有不容置疑的强硬——他在信中细数大唐疆域万里、兵甲百万,痛斥渤海国的无理要求,警告其若敢来犯,定叫其国破家亡。 渤海使者读罢回书,吓得当场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谢罪,口中直呼“小国无知,不敢冒犯天朝上国”。玄宗龙颜大悦,当即赐李白黄金百两、美酒千斛,称赞道:“有李学士在,朕再无外患之忧!”可这场风波,也让高力士与杨国忠对李白恨之入骨,暗中开始谋划报复。 |
精选图文
沈南烟陆北寒免费阅读无弹窗沈南烟陆北寒(沈南烟陆北寒)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沈南烟陆北寒)沈南烟陆北寒最新章节列表(沈南烟陆北寒)
颜书妤周钦和免费阅读无弹窗颜书妤周钦和(颜书妤周钦和)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颜书妤周钦和)颜书妤周钦和最新章节列表(颜书妤周钦和)
宋秋意沈翊免费阅读无弹窗宋秋意沈翊(宋秋意沈翊)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宋秋意沈翊)宋秋意沈翊最新章节列表(宋秋意沈翊)
简柠周野免费阅读无弹窗简柠周野(简柠周野)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简柠周野)简柠周野最新章节列表(简柠周野)
佟小卿墨渊免费阅读无弹窗佟小卿墨渊(佟小卿墨渊)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佟小卿墨渊)佟小卿墨渊最新章节列表(佟小卿墨渊)
程轻语谈戚言免费阅读无弹窗程轻语谈戚言(程轻语谈戚言)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程轻语谈戚言)程轻语谈戚言最新章节列表(程轻语谈戚言)
贺青穗褚赫越免费阅读无弹窗贺青穗褚赫越(贺青穗褚赫越)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贺青穗褚赫越)贺青穗褚赫越最新章节列表(贺青穗褚赫越)
佟小卿墨渊小说小说在线阅读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佟小卿墨渊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