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那是一直我对她的幻想啊耿念皎杨小皎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小说那是一直我对她的幻想啊耿念皎杨小皎

那是一直我对她的幻想啊耿念皎杨小皎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小说那是一直我对她的幻想啊耿念皎杨小皎

匿名 2025-09-16 05:11:45 2 下载本文

槐树下的她耿皎第一次见杨小皎,是在巷口那棵老梧桐树下。那年他七岁,蹲在树根旁捡梧桐籽,忽然看见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攥着张糖纸,正踮着脚够树上挂着的气球。风一吹,粉白的糖纸飘到他脚边,小姑娘急得直跺脚:“那是我裹奶糖的纸!”耿念皎捡起糖纸,指尖还沾着点没化的糖渣。

他抬头时,正撞见小姑娘亮晶晶的眼睛——和糖纸上印的小月亮一样亮。“给你。

”他把糖纸递过去,又从口袋里摸出颗奶糖,“这个也给你,比你那个甜。”杨小皎接了糖,却没立刻剥开,反而拉着他蹲到树后,从兜里掏出个铁盒子:“我叫杨小皎,以后咱们把糖纸都攒在这儿,攒够一百张,就换个大的棉花糖。”后来的日子,巷口梧桐树下总少不了两人的身影。耿念皎会把路上捡到的彩色糖纸叠成小星星,杨小皎则会把外婆做的芝麻糖分他一半。有次耿念皎帮她够卡在树杈上的铁盒子,差点摔下来,是杨小皎拽着他的衣角稳住了,还把最后一颗芝麻糖塞他嘴里:“下次小心点,糖没了可以再买,你摔疼了可不行。”十岁那年,杨小皎要跟着父母搬去邻市。

她攥着装满糖纸的铁盒子,站在梧桐树下红了眼。

耿念皎把自己攒了最久的、印着小兔子的糖纸塞给她,声音有点哑:“我会天天捡糖纸,等你回来,咱们一起换棉花糖。”再后来,耿念皎在初中新生报到处,又看见了那个熟悉的羊角辫。杨小皎拎着书包,额角还沾着汗,手里却攥着张崭新的糖纸——和当年他送的那张兔子糖纸,图案一模一样。“我回来了。

那是一直我对她的幻想啊耿念皎杨小皎热门小说排行_免费小说那是一直我对她的幻想啊耿念皎杨小皎

”她笑着,把糖纸递到他手里,“你看,咱们的糖纸还没攒够,以后还能一起捡。

”耿念皎捏着糖纸,忽然想起那年巷口的奶糖味——原来有些喜欢,从七岁那声“给你”开始,就跟着糖纸的甜,藏在梧桐叶的影子里,从巷口的老树下,一直跟到了彼此的身边。耿念皎总说,自己最早的名字早跟着童年的梧桐叶一起,落在了时光里。他只记得七岁那年,巷口老梧桐树下,扎羊角辫的杨小皎举着奶糖跑过来时,他还叫着另一个连自己都模糊的名字。那天杨小皎把糖纸叠成小月亮,塞进他手心:“你看,这像不像我名字里的‘皎’?”他盯着糖纸上的月光纹,忽然就记牢了这个字——比他自己名字里的任何一个字都清晰。后来杨小皎搬去邻市,他攥着那张印着兔子的糖纸,在饭桌上跟父母磨了半个月,非要把名字改成“念皎”。

“为啥非要改?原先的名字多顺口。”母亲揉着他的头笑。他却把糖纸按在户口本上,红着眼眶犟:“我要记着小皎,万一她回来,喊我这个名字,我就能立刻听见。

书本里的20块耿念皎总记得,小学三年级的课桌抽屉里,藏过一张被揉得发皱的二十块。

那时杨小皎是他的同桌,总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课本边角卷得像波浪,却总把笔记写得工工整整。有次他撞见杨小皎盯着校门口的糖炒栗子摊发呆,眼睛亮得像落了星星,却只是攥紧兜里的五毛钱,转身回了教室。那天下午,耿念皎在杨小皎摊开的语文书里,看见夹着的二十块——纸币边缘沾着点墨水,还折着小小的三角,该是她攒了很久的钱。他盯着那二十块,又想起她看栗子时的眼神,鬼使神差地把钱揣进了兜里。放学时,他攥着刚买的糖炒栗子跑向杨小皎,栗子还冒着热气,裹着甜香。“给你,你不是喜欢这个吗?”他把纸袋子往她手里塞,却没说钱的来历。

杨小皎捏着温热的栗子,眼圈忽然红了,小声问:“你哪来的钱呀?

”他慌忙别过脸:“我妈给的零花钱,你快吃。”后来过了好几天,杨小皎忽然把一本新的笔记本递给他,封面上画着小小的月亮。“我妈说,丢了的钱说不定是帮了更需要的人。”她挠了挠头,笑得有点腼腆,“这个给你,谢谢你的栗子,特别甜。”直到很多年后,两人在初中校园里又提起这件事,耿念皎才红着脸坦白:“其实那二十块,是从你语文书里拿的。

”杨小皎却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我早知道啦——那天我看见你偷偷把钱夹回我书里,还多放了张你攒的糖纸。”风掠过走廊,耿念皎望着杨小皎眼底的笑意,忽然想起那年的糖炒栗子香——原来小时候的小秘密,早被藏在书页里的温柔,和没说破的体谅,裹成了最甜的回忆。聚餐的那晚,饭馆里满是汽水冒泡的声响和说笑,耿念皎却捧着半杯果汁,喝得脸颊通红。他其实没碰酒,只是被同学起哄灌了好几杯橘子汁,却晕乎乎地像醉了。眼睛黏在斜对面的杨小皎身上——她正低头剥着一颗大虾,发梢垂下来,遮住了半张脸。耿念皎忽然想起这六年的同桌时光:她借他的橡皮总擦得干干净净,他帮她捡的铅笔总削得尖尖的,还有书页里那二十块钱,巷口攒的糖纸……不知是谁喊了句“以后要分开啦”,耿念皎忽然站起身,晃悠着走到杨小皎身边,声音比平时大了些:“杨小皎,你……你以后不许忘了我!

”周围的同学哄笑起来,杨小皎的脸瞬间红透,却还是点点头,把刚剥好的虾放进他碗里:“没忘,我记着呢。”耿念皎盯着碗里的虾,忽然又蹲下身,盯着她的鞋尖小声说:“我改名字,就是为了念着你……你可不能跟别人走太近。

”这话轻得像耳语,却被旁边的同学听了去,又是一阵笑。杨小皎慌忙拉他起来,递给他一张纸巾,指尖碰到他的手,又飞快缩回去:“知道啦,快坐好,别摔了。

”后来散场时,耿念皎被同学扶着走,还回头冲杨小皎喊:“我会给你写信!天天写!

”杨小皎站在路灯下,挥着手点头,灯光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那句没说出口的“我等你”,藏进了毕业季的晚风里。很多年后,杨小皎还会笑着提这事:“你当年醉醺醺的,像只护食的小刺猬,生怕我跑了。

”耿念皎却会红着脸反驳:“那不是醉话,是我早就想对你说的话。

”晚风里的期许小学毕业宴的路灯下,耿念皎晕乎乎的醉话还飘在风里,杨小皎攥着手里的纸巾,指尖都有点发烫。她其实早听同学说过,耿念皎为了改名字跟家里磨了半个月,也记得他总把最甜的糖纸悄悄塞给她——那些没说破的心意,早像巷口的梧桐叶,一片一片叠在了心里。所以当耿念皎红着脸喊“不许忘了我”,又蹲下来嘀咕“改名字是为了念你”时,她没觉得好笑,反而鼻子发酸。

她悄悄把剥好的虾放进他碗里,又在散场时站在路灯下挥了好久的手,看着他被同学扶着走远,心里悄悄盼着:初中教室的课桌,能不能还跟他挨在一起?

那晚耿念皎躺在床上,醉意散了大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杨小皎红透的脸颊,想起她点头时发梢晃悠的模样,忍不住摸出枕头下的糖纸本——里面夹着那张印着小月亮的糖纸,是杨小皎送他的。

他对着糖纸小声说:“初中一定要跟她同班。”小时候的梦想多简单啊,不用想太远的将来,只盼着明天能跟喜欢的人一起上课,一起在课间分享一块糖,一起把攒糖纸的铁盒子装得更满。晚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带着夏末的凉,也带着两个人没说出口的期许——那些憋了很久的心意,终于在毕业季的夜里摊开,像撒在天上的星星,亮闪闪的,全是对初中生活最甜的向往。课桌上的距离初中开学那天,耿念皎在教室门口看见杨小皎的瞬间,心脏差点跳出来——她就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晨光落在她翻开的课本上,和小学时一模一样。更让他雀跃的是,班主任念座位表时,念出了“耿念皎,杨小皎同桌”。他攥着书包带快步走过去,刚坐下就凑过去小声说:“你看,咱们真的又同桌了!”杨小皎笑着点头,把刚写好的课程表推给他一半:“我抄了两份,你拿着,别忘带课本。

”可这份欢喜没持续多久,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杨小皎的名字稳稳挂在年级榜首,红笔写的分数格外耀眼;而耿念皎的成绩单,被他揉在书包最底层,各科分数加起来都够不上杨小皎的总分。那天放学,耿念皎磨磨蹭蹭收拾书包,看着杨小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谈竞赛的事,忽然觉得两人之间像隔了层看不见的膜。

他想起小学时一起攒糖纸的日子,那时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甜,可现在,杨小皎的世界里有公式、有单词、有密密麻麻的笔记,而他的世界,只有满纸红叉和“下次努力”的评语。杨小皎回来时,见他盯着自己的成绩单发呆,悄悄把一张纸条塞到他手里——上面画着个咧嘴笑的小月亮,旁边写着:“下次我帮你补数学,你教我折糖纸星星,好不好?”耿念皎捏着纸条,忽然抬头看见杨小皎眼底的光,和小时候看糖炒栗子时一样亮。他忽然明白,就算成绩差了一大截,她还是那个会把糖纸分他一半的杨小皎,而他也还是那个想跟着她脚步的耿念皎。课桌上的距离没变,心里的距离,也从来没远过。

分开的课桌耿念皎记得很清楚,分开座位那天是周三的早读课。班主任拿着座位表走进教室,念到“杨小皎,调到第一排”时,他手里的铅笔“啪嗒”掉在了地上。他蹲下去捡铅笔,抬头时正看见杨小皎抱着课本往前排走,路过他身边时,脚步顿了顿,却没敢回头。

他盯着她空出来的座位,桌角还留着她画的小月亮印记,心里像被什么堵着,早读课念课文的声音都发哑。后来他才从同学嘴里听说,杨小皎的家长找过班主任,说他上课总跟她说话,影响她学习——上次月考杨小皎的数学掉了十分,成了家长眼里的“证据”。可耿念皎委屈得慌,他明明只是想跟她分享新买的糖纸,或是问她一道不会的题,怎么就成了“影响”?那天放学,他故意磨到最后,却看见杨小皎站在教室门口等他。她攥着个纸包,递过来时指尖有点凉:“这里面是我整理的数学笔记,你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

”耿念皎没接,别过脸小声说:“你家长不是不让你跟我说话吗?”杨小皎的眼圈红了,却还是把纸包塞到他手里:“我跟妈妈说了,你没有影响我,是我自己没考好。”她顿了顿,声音轻得像叹气,“我也不想分开坐的。”耿念皎捏着沉甸甸的笔记,看着杨小皎转身走时晃悠的发梢,忽然鼻子发酸。

那时他还不懂“成绩差距”“家长期望”这些事,只知道再也不能上课时偷偷跟她递小纸条,不能在课间一起拆糖纸了。那份不开心像颗没化的糖,堵在心里,甜里带着涩——他还不知道,有些分开的课桌,隔不开藏在心里的惦念。

糖纸与红眼眶耿念皎熬了一整晚的别扭,第二天进教室时,却在第一排看见了杨小皎的红眼眶——她垂着头整理课本,眼尾泛着肿,连平时亮晶晶的眼神都蔫蔫的,像被雨打湿的小月亮。那一瞬间,前一天的委屈和不开心全没了,只剩下密密麻麻的心疼。他攥着书包带站在原地,想起昨天她递笔记时泛红的眼圈,想起她站在教室门口说“我也不想分开坐”的模样,忽然恨自己怎么能跟她置气,让她哭成这样。早读课一结束,耿念皎就揣着攒的零花钱,往校门口的小卖部跑。他记得杨小皎最喜欢橘子味的硬糖,特意挑了最大包的,还让老板多给了几张彩色糖纸。他捏着糖包,在杨小皎座位旁磨蹭了半天,才小声开口:“那个……给你的。”杨小皎抬头,红着眼眶看他,没说话。耿念皎更慌了,把糖往她桌上一放,挠着头解释:“我昨天不该跟你赌气,你别再哭了好不好?”他顿了顿,声音放软,像哄丢了玩具的小孩:“你是我的小公主啊,怎么能掉眼泪呢?

以后我不烦你上课了,你有不会的题……也可以找我,我帮你递橡皮。

”杨小皎盯着桌上的橘子糖,忽然伸手捏了一颗,剥糖纸时指尖还在轻轻抖。

她把糖塞进嘴里,含了好一会儿,才小声说:“我没怪你,我就是……不想跟你离这么远。

”耿念皎看着她含着糖时微微上扬的嘴角,心里忽然松了口气。

他悄悄把一张印着小兔子的糖纸压在她课本下,像藏了个小秘密:“没事,就算坐得远,我也能给你递糖纸。”那天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分开的课桌上,也落在两颗悄悄靠近的心尖上——原来有些别扭,一颗糖就能化开;有些惦念,就算隔着几排座位,也能顺着糖纸的甜,悄悄传到对方心里。

前后门的糖与题杨小皎第一次拉着耿念皎在操场角落补数学时,他盯着习题册上的函数图像,手指都快把草稿纸戳破了。“你看,这里设未知数,再代入公式就好啦。

”杨小皎的笔尖在纸上画着圈,声音软乎乎的,可耿念皎盯着那串数字,脑子里还是一团乱麻。他把笔一扔,挫败地抓了抓头发:“我怎么这么笨啊,换个脑袋说不定就会了。”杨小皎却没笑,反而把一颗橘子糖塞进他嘴里:“别急,我第一次学也不会。”她翻开自己的错题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解题步骤,连易错点都用红笔标了出来,“你看,我也错了好多回,多练练就好。”耿念皎含着糖,甜意慢慢化开来。他忽然想起班主任总在班上说的话:“杨小皎是咱们班的‘前门’,每次考试都给咱们挣面子!”底下同学总会笑着接:“那耿念皎就是‘后门’,每次都稳定在最后几名!”以前他听着只觉得尴尬,可现在看着杨小皎认真讲题的模样,忽然就不那么在意了。他指着错题本小声说:“你是前门,得好好撑着门面,我不拖你后腿就行。”杨小皎却摇了摇头,把他扔在一边的笔捡起来递给他:“才不是,你帮我捡过好几次掉在地上的课本,还帮我挡过老师抽查背书呢。”她顿了顿,眼睛亮起来,“咱们是一起的,你慢慢学,我陪着你。”后来每次补完课,耿念皎都会把新捡的糖纸塞给杨小皎。有时是印着小月亮的,有时是画着小兔子的。

杨小皎会把它们夹在课本里,下次补课时就带着,遇见他烦躁时,就摸出一张来:“你看,攒够这些糖纸,咱们又能换棉花糖啦。”耿念皎看着那些彩色的糖纸,忽然觉得,就算自己是“后门”也没关系。因为他的“前门”会拿着糖和题,慢慢等着他跟上,而那些没解开的难题,没说出口的感谢,都能裹在糖纸的甜里,悄悄变成两个人之间最软的牵挂。

纠结的糖纸与题耿念皎盯着台灯下那本写满解题步骤的笔记本,手指反复摩挲着封面——那是杨小皎昨天刚给他的,连最难的几何题都标好了辅助线画法。

可他翻来翻去,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昨天晚自习,他看见杨小皎的妈妈在校门口等她,脸色不太好,还小声说了句“别总跟成绩差的同学耗着,耽误学习”。那句话像根刺,扎得他一整晚没睡好。他想起杨小皎为了帮他补数学,放弃了好几次参加竞赛培训的机会;想起她因为给他讲题,作业写到半夜,第二天顶着黑眼圈来上课;更想起她的目标是市里最好的重点高中,而自己的成绩,连普通高中的分数线都够不着。“配不上”这三个字,在心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堵得他发慌。

他甚至想,要是自己能聪明点,要是自己能少让她操心,是不是就不用这么纠结了?

他拿起笔,想在笔记本上写句“以后别帮我补课了”,可笔尖落在纸上,却怎么也写不下去——他舍不得,舍不得每天能跟她一起讨论题目的时光,舍不得她递糖时笑着的模样。天亮时,耿念皎把笔记本放进书包,又往兜里塞了颗橘子糖——是杨小皎最喜欢的味道。他想好了,就算心里再难受,也得跟她说清楚。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她的未来。走进教室时,杨小皎已经在座位上等着他了,手里还拿着新整理的英语单词表。看见他来,她笑着挥了挥手:“昨天的几何题看懂了吗?我再给你讲一遍吧。”耿念皎捏着兜里的糖,喉咙忽然发紧。他深吸一口气,把笔记本递过去,声音有点哑:“小皎,以后……别帮我补课了。”他不敢看她的眼睛,只盯着桌角的糖纸,“你要考重点高中,我不能影响你。”争吵的橘子糖耿念皎把笔记本往杨小皎桌角一推,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以后别补了,没用。”杨小皎正在写题的笔顿住,墨水在纸上晕开一小团黑。她抬头看他,眼底满是诧异:“什么叫没用?

昨天那道几何题你不是快懂了吗?”“那是你讲了三遍!”耿念皎别过脸,声音发紧,“我就是笨,再补也赶不上你。你要考重点高中,总跟我耗着,题做不完,笔记也没时间整理——这不是耽误你是什么?”“谁觉得耽误了?”杨小皎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她伸手去抓他的胳膊,指尖却只碰到他的衣袖,“我帮你,是因为我想帮,不是因为你‘需要’我帮!你以为把我推开就是为我好?可你连试都不试,就说自己笨,你有没有想过我是什么感受?”“我想让你专心!”耿念皎也红了眼,甩开她的手,“你总说一起考高中,可我的成绩离普通高中都远,你跟着我耗,最后要是没考上重点,你不后悔吗?我后悔!我不想以后你想起没考好,都怪到我头上!

”“我不会后悔!”杨小皎的眼泪终于掉下来,砸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晕开一行解题步骤,“耿念皎,你能不能别老自己做决定?你怕耽误我,可我更怕你就这样放弃!

我们明明说好要一起攒糖纸,一起……”她的话没说完,就被耿念皎打断:“现在不一样了!

”他抓起桌上的笔记本,往书包里塞得又快又急,“你往前走你的,我不拖累你了。

”教室里的同学都悄悄看过来,杨小皎站在原地,看着他紧绷的侧脸,手里还攥着准备给他的橘子糖。糖纸被捏得发皱,甜香混着眼泪的涩,堵得她喘不过气。

最后她只小声说:“好,你要走,我不拦你。”那天之后,两人再也没一起补过课。

耿念皎把她给的笔记藏在书包最底层,杨小皎桌角的橘子糖,也再也没递到过他手中。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续写这个关于青春、误会与成长的故事。

年少的刀刃那年的风还带着梧桐叶的味道,我却亲手在我们之间划下第一道裂痕。

杨小皎站在教室门口等我,手里捏着两张电影票。那是周五的傍晚,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眼睛里盛着光,像小时候递给我糖纸时一样亮。而我,她拒绝了一起参加数学竞赛的邀请——她说这次想自己试试——心里憋着一股说不清的闷气。

所以当隔壁班的赵强挤眉弄眼地说“去我们那儿玩,有个姑娘想认识你”时,我几乎是立刻点了头。那姑娘叫林薇,确实没小皎好看,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们在赵强家的院子里打羽毛球,她总是接不住球,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

我故意笑得很大声,余光瞥见院门外那个熟悉的身影一闪而过。我知道杨小皎会找来。

我甚至期盼着她来。可她只是站在那里,安静地看着。手里还攥着那两张电影票。

后来我送林薇回家,故意绕到我们常走的巷子。杨小皎从后面追上来,声音很轻,被晚风吹得发颤:“耿念皎,你什么意思?”我至今记得我是怎么扬起下巴,用尽十五岁全部的可笑尊严说:“就你看到的意思。我和林薇,谈谈。

”那三个字像石头一样砸出去。我看见她眼眶瞬间红了,却倔强地没有掉泪。

她只是慢慢点头,点得很重,然后转身走了。那两张电影票从她松开的手指间飘落,像两片苍白的叶子。第二天,我把攒了半个月的糖纸都塞进她课桌抽屉——是一种幼稚的求和。可她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只在最上面那张印着小月亮的糖纸上,用红笔划了一道重重的叉。那道红叉,比任何争吵都疼。才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我过得浑浑噩噩。和林薇所谓的“谈谈”,乏味得像隔夜的凉白开。她喜欢的明星我不认识,她爱听的歌我觉得吵闹。

每次和她并肩走在路上,我都觉得四周的目光像针一样扎人,尤其怕碰到那双熟悉的眼睛。

第七天的下午,我在小卖部买了一包杨小皎最喜欢的橘子糖,刚走出来,就看见她站在梧桐树下,像是在等我。晚霞给她周身镀了一层柔光,表情看不真切。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手里攥着的糖纸窸窣作响。是道歉的机会吗?我快步走过去,还没想好怎么开口——她却先笑了。不是平时那种眼睛弯弯的、露出小白牙的笑,而是一种带着了然、甚至有点促狭的笑,嘴角微微扬起,看得我头皮发麻。“耿念皎,”她声音轻快,甚至带着一点看戏般的调侃,“好不好玩啊?”我愣在原地,像被施了定身术。橘子糖从指缝漏了一颗,滚到地上,沾了灰。“什么…什么好不好玩?

”我喉咙发干。“和林薇呀,”她眨眨眼,语气轻松得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听说,闹掰了?”我脸上一阵滚烫,窘迫得想找条地缝钻进去。我那点可笑的心思,我那场拙劣的表演,她从一开始就看得清清楚楚。这一个星期的别扭、煎熬和后悔,在她这句轻飘飘的“好不好玩”面前,显得无比滑稽和苍白。她看着我红一阵白一阵的脸,笑意更深了些,但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没有嘲讽,没有责怪,反而有一种…一种奇怪的包容,仿佛在看一个蹩脚但努力表演的孩子。

“用伤害自己来气别人,”她轻轻叹了口气,那点笑意淡去,语气认真了些,“耿念皎,你是三岁吗?”这句话像根细针,精准地扎破了我所有伪装出来的气球。是啊,三岁小孩才会用捣乱来吸引注意。我低下头,看着地上那颗脏了的糖,哑口无言。

后来我才从赵强那里知道,林薇那天只是和他们打赌,赌能不能叫动我这个“杨小皎的小跟班”一起玩。而我像个蹩脚的演员,卖力演出了一场无人欣赏的戏,只伤到了唯一在乎的观众。很多年后,我鼓起勇气旧事重提,声音涩然:“那时候……我和林薇的事,对不起。”杨小皎正低头剥橘子,细白的指尖撕开橙黄的皮,屋里顿时弥漫开清甜的香气。她没抬头,只是很轻地笑了一下。

“耿念皎,”她把剥好的橘子分我一半,声音平静得像在说今天天气真好,“你知不知道,那天你送她回家,走路同手同脚了。”我怔住。她终于抬起眼,目光里有种时间沉淀下来的温柔和了然:“我跟着你们走了很久。你紧张得同手同脚,背挺得僵直,一眼就知道在逞强。”她把一瓣橘子放进嘴里,慢慢咽下才继续说:“那时候我就知道,你是气我的。也就知道……你有多在意我。

至于那个星期,”她顿了顿,眉眼弯起来,像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看你每天愁眉苦脸、如坐针毡地和她‘谈恋爱’,确实还挺…好玩的。

”夕阳从窗户斜照进来,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光影。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年少时那些笨拙的伤害,那些自以为是的尖锐,或许早已被真正在乎你的人,用温柔和洞察悄悄接住、化解。只是当时的我,硬是不懂。

而那一个星期的煎熬和她那句“好不好玩”,成了成长中最涩也最回甘的一颗糖。好的,我将延续这个关于分离、成长与祝福的青春故事。不同的星空那场幼稚的风波过后,我和杨小皎之间,有些东西悄然改变了。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形影不离,课间不再总是凑在一起分享零食和糖纸。那种毫无间隙的亲密,仿佛被那个星期和我那句愚蠢的“谈谈”划下了一道微妙的界线。我们依然说话,依然会讨论难题,依然会在走廊相遇时相视一笑,但中间总隔着一层透明的薄膜,谁都没有率先戳破。我们都长大了好多。我不再是那个只会用笨拙方式吸引她注意的男孩,她也不再是那个会因为我的蠢事偷偷掉眼泪的女孩。我们开始谈论更多课本以外的东西,关于未来,关于理想。那些话题比糖纸沉重,却也更加明亮。

她目标明确得像北斗星——市一中。那是全市最好的高中,以她的成绩,只要正常发挥,毫无悬念。而我,经过初三最后的拼命,成绩总算爬到了一个还算体面的高度,够得上县一中的分数线。那是两所截然不同的学校,指向两种可能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考试前夜,空气闷热而安静,弥漫着夏夜草木的气息和一种无形的压力。我坐在书桌前,对着摊开的习题册,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窗外蝉鸣一阵一阵,搅得人心慌。

手机屏幕突然亮了起来,是杨小皎的消息。很简单,就一句话:“耿念皎,明天加油。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手指在屏幕上悬停片刻,我也删删改改,最终回复了几乎同样的话:“你也是,杨小皎,一定没问题。”想了想,我又翻出手机相册里那张拍糊了的照片——是很多年前,在那个巷口,她笑着举起攒糖纸的铁盒子,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她脸上。我把照片发了过去,补上一句:“等你的好消息。”她回了一个笑脸表情,和一张照片。

照片里是那个熟悉的铁盒子,盒盖打开着,里面那些五彩斑斓的糖纸被整理得平平整整,最上面一张,正是当年我送她的、印着小兔子的那张。“我们都会有好消息的。” 她说。

没有再多的话。我们都知道,明天那场考试,意味着什么。它不像小时候赌气吵架,过几天总能和好如初。它像一条宽阔的河流,我们将从此岸渡往彼岸,只是她去的方向和我不同。那种感觉很奇怪,没有悲伤,没有不甘,反而有一种共同奋战后的平静与默契。我们都在为对方鼓劲,真心实意地希望对方能奔赴更好的前程,即使那意味着,我们将很久不能再在同一棵梧桐树下捡糖纸。后来,成绩出来了。她果然如愿,分数高得耀眼,去了市一中。我也顺利被县一中录取。那个暑假,我们见过几次。

有时是在巷口,有时是在新开的奶茶店。我们会聊起对新学校的想象,聊起对高中生活的忐忑和期待。我们依然会分享糖果,但不再执着于攒够一百张糖纸换棉花糖的约定。离开学还有几天的时候,她来找我,送了我一本崭新的笔记本。扉页上,她用工整的字迹写着:“耿念皎,县一中也要闪闪发光。

”我送了她一盒她最喜欢的橘子糖,糖盒最底下,压着一张我新捡的糖纸,印着宇宙星辰的图案。我们去往不同学校报到的那天,没有特意告别。

只是在我坐上前往县一中的公交车时,收到了她的消息:“到了吗?新学校怎么样?

”我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陌生街景,回复:“到了。很大。你呢?”“也挺大的。

就是…梧桐树没巷口那棵老。”我握着手机,忽然就笑了。我们终究走向了不同的星空,但曾经共享过的那片月光,依然温柔地照亮着彼此前行的路。那些藏在糖纸里的年少时光,和考前的夜晚那份最纯粹的祝福,成了我们青春里,最柔软也最坚韧的纽带。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