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老周《小道理,大哲学》小说免费在线阅读_小道理,大哲学(主题老周)已完结小说
1. 《老院的丝瓜藤》主题:包容不是退让,是给彼此留余地家属院东头的李婶和西头的张姨,吵了半辈子。 起因是李婶在两家院墙根种了丝瓜,藤蔓顺着墙爬,去年夏天遮了张姨家西窗的光,张姨趁李婶不在,薅了半架藤,俩人大吵一架,差点动了手,之后见了面连眼皮都不抬。 今年开春,李婶又翻了院墙根的土,张姨隔着窗户瞅见,心里憋着火:“还种? 非得较这个劲?”她正琢磨着要不要去理论,傍晚却见李婶蹲在墙根,手里拿根竹竿,把刚冒芽的丝瓜藤往自家院里引——李婶给藤搭了个矮架,让它们往自家阳台爬,特意绕开了张姨家的窗。张姨愣了愣。夜里起风,她听见李婶在院里咳嗽,想起李婶儿子在外地,老伴走得早,一个人过日子,去年薅藤时,李婶红着眼说“就盼着藤爬起来,夏天能摘俩丝瓜炒鸡蛋,像老伴在时那样”,心里忽然酸了。第二天一早,张姨端了碗刚蒸的槐花糕,站在院门口喊:“李婶,尝尝! ”李婶出来时手里还攥着绑藤的绳,愣了愣接过去。张姨瞥了眼那往自家爬的藤,低声说:“其实……西窗也不怎么晒,藤要是想往那边伸,也不碍事。”李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起来:“不伸不伸,我这架搭得结实,够吃。”入夏后,李婶的丝瓜藤爬满了自家阳台,绿莹莹的。有天张姨晒被子,李婶隔着院墙喊:“被子大,搭我家阳台栏杆上晒呗,风大,干得快。”张姨应着,搬了梯子把被子搭过去,俩人头对头站在梯子两头,忽然都笑了——去年薅藤的气,早顺着风飘没了。 后来张姨在院墙根种了些太阳花,红的黄的开了一片,藤蔓没再越过界,可两家的院门,倒比从前开得勤了。其实包容哪是让谁退让?不过是知道对方心里有啥念想,也给自个儿留份体面,你不挤我,我不挡你,日子反倒宽展了。 2. 《修鞋摊的老周》主题:踏实做事,就是最好的“捷径”菜市场口的修鞋摊,老周守了二十年。摊儿是块旧木板,钉在自行车上,工具箱里的锥子、线轴磨得发亮,旁边总摆个小马扎,供来修鞋的人坐。有回我去修帆布鞋,鞋帮开了道缝,老周接过鞋,没急着下针,先摸了摸鞋帮的布:“这布脆了,直接缝容易裂,我给你粘层衬布,再缝。 ”他从工具箱底翻出块米白色的软布,剪得比裂缝宽些,涂了胶水仔细粘好,等胶水半干,才用细尼龙线一针针缝——针脚密得像蜈蚣爬,却齐整,缝完又用指甲把线压平:“这样能多穿半年。”我问他多少钱,他摆摆手:“小缝,不值当要钱。”我硬塞了五块,他才收下,又从兜里摸出块橡皮:“你鞋边沾了泥,擦了吧。 ”旁边卖水果的王哥凑过来:“老周,前阵子那老板让你去店里修鞋,一月给你五千,你咋不去?”老周正给一双皮鞋钉掌,抬头笑了:“店里规矩多,我这摊儿自由。再说,来我这儿的都是街坊,谁鞋坏了急着穿,我能立马给修,去店里哪有这方便? ”王哥撇撇嘴:“五千呢!比你在这儿风吹日晒强。”老周钉完掌,用砂纸把鞋跟磨得光滑:“钱是好,可做事得踏实。我修鞋慢,一双鞋得琢磨着修,去店里要是为了赶活儿糊弄,那不是砸自个儿招牌?”后来才知道,老周年轻时也急过。 三十来岁时跟着别人去南方打工,想赚快钱,学过修电器,摆过地摊卖袜子,可总觉得“不长久”——修电器怕修坏了赔,卖袜子总被城管赶。直到回了老家,捡起父亲留下的修鞋工具,蹲在菜市场口修第一双鞋时,听见那人说“师傅修得真好,比上次在商场修的还结实”,才忽然踏实下来:“原来把一件事做好,也能让人看得起。 ”现在老周的摊儿前总有人等。有老太太来补鞋底,他会记得“上次您说脚怕硌,我给您用软点的掌”;有学生来修运动鞋,他总少收两块,说“孩子钱紧”。有人劝他涨价,他说:“该多少是多少,多要了睡不着。”前阵子路过摊儿,见老周旁边多了个年轻小伙,正跟着学缝鞋。老周手把手教,嘴里念叨:“线不能拉太紧,紧了鞋帮会皱;也不能太松,松了不结实……”小伙学得认真,老周的工具箱旁,又多了个小马扎。 其实哪有那么多“捷径”?你急着往前跑,不如蹲下来把手里的事做细。老周修的是鞋,守的是心——每针每线都扎实,日子就像他缝的鞋,看着普通,却禁得住穿。 3. 《花店的“赔本买卖”》主题:善意不必算计,自有回响街角的“暖春花店”开了三年,店主是个叫晓棠的姑娘。店不大,玻璃柜里摆着玫瑰、洋桔梗,墙角总堆着些快蔫了的花,用喷水壶喷着水,晓棠说“扔了可惜,能救一盆是一盆”。去年冬天,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总在店外晃。 晓棠注意到,小姑娘手里攥着五块钱,盯着柜里的小雏菊看——那雏菊是配花,单支卖两块,可小姑娘总犹豫着不进来。第三天傍晚,晓棠把小姑娘叫进来:“想买花吗? ”小姑娘红了脸,小声说:“我妈生日,她喜欢雏菊,可我只有五块钱……”晓棠笑了,从柜台下拿出个小花束,里头有三支雏菊,还配了片尤加利叶:“这束送你,刚蔫了点,不影响看,算我赔本卖。”小姑娘慌了:“我有钱!”晓棠把花塞她手里:“拿着吧,下次你妈喜欢,再来买新鲜的。”小姑娘攥着花跑了,没几天,她妈领着她来道谢,手里拎着袋刚蒸的馒头:“姑娘,多亏你,孩子回来高兴坏了。”从那以后,她们成了常客,逢年过节总来买花,还拉着邻居来。有回晓棠进了批百合,夜里忘关窗,冻蔫了大半,她正心疼,常来买花的张奶奶路过:“晓棠,这花扔了可惜,我拿回去插水里,说不定能缓过来。”张奶奶没要晓棠退钱,反倒说:“你上次给我孙子包的生日花,他同学都问在哪儿买的,我给你留了好几个电话呢。 ”晓棠的花店总做“赔本买卖”:熟客买花多,她总会多送一支配花;有人来买花送病人,她会换成康乃馨,说“这个寓意好”;遇到像那小姑娘一样钱不够的,她要么少收钱,要么找支“刚蔫的”送出去。旁人劝她:“你这样咋赚钱? ”晓棠给花剪根时说:“我开花店不全为了赚钱。你对人实在点,人家也记着你,这不比算计着卖花踏实?”上个月,晓棠的店隔壁空了间铺,房东主动找她:“姑娘,你把那间也租了吧,我给你便宜点——我家老伴上次住院,你送的向日葵插了半个月,他天天看,说心里亮堂。”晓棠愣了,笑着应下来。现在花店扩了半间,里头摆了张小桌,放着晓棠泡的花茶,来买花的人能坐下来歇会儿。那些曾被她“赔本”送出去的花,像撒在土里的种子,慢慢发了芽——善意从不是亏,你给出去的暖,总有天会顺着风,又吹回你跟前。4. 《面馆的“规矩”》主题:守住底线,不是较真,是护着自己的体面巷尾的“老张面馆”,老板老张有个规矩:加面不加钱,但不能剩。 有回几个年轻人来吃面,其中一个瘦高个喊:“老板,三碗牛肉面,都加面!”老张应着,煮面时特意把面量多加了半把。面端上桌,瘦高个狼吞虎咽吃完,碗底光溜溜的,另两个却没动几口——一个说“太辣了”,一个说“没胃口”,碗里的面还剩小半碗。 老张走过去,没看那俩剩面的,先问瘦高个:“面够吃不?不够再给你煮点。 ”瘦高个点头:“够了够了,味儿绝了!”老张这才看向另两个碗,眉头皱了皱:“我这店有规矩,加面不加钱,但不能剩。你们要是吃不了,下次别加面,我少煮点。”其中一个黄毛小子撇撇嘴:“不就剩点面吗?我付了钱,想扔就扔。 ”老张拿起他们的碗,把剩面倒进旁边的泔水桶,声音沉了沉:“付了钱,面是你的,但粮食不是这么糟践的。我开店三十年,见多了饿肚子的,这规矩改不了。下次再来,吃多少点多少,不然我不招待。”黄毛还想吵,瘦高个拉了他一把:“哥,是我们不对,下次注意。”结完账,几个年轻人走了,旁边吃面的大叔劝老张:“何必呢?做生意嘛,和气生财。”老张擦着桌子说:“和气得有底线。我让加面,是怕人吃不饱;不让剩,是怕人心太浮——连碗面都不爱惜,做啥能踏实?”后来那几个年轻人又来过,没再要加面,碗底都吃得干干净净。有回瘦高个跟老张聊天,说他爸是农民,小时候总说“粮食是汗珠摔八瓣换来的”,之前是他没注意,以后再也不浪费了。老张听了,往他碗里多放了块牛肉:“这就对了,规矩不是给人添堵,是让人记得好歹。 ”其实守住底线哪是较真?不过是知道啥该做,啥不该做。你护着粮食的体面,就有人敬你做人的实在;你不纵容随便的将就,就有人信你做事的牢靠。底线不是墙,是立在心里的杆,杆不歪,人就稳。5. 《二楼的灯》主题:举手之劳的暖,能照亮很长的路老楼没电梯,共六层,我住四楼。二楼住着个老太太,姓赵,儿女在外地,她眼神不好,晚上下楼总摸索着扶墙走。去年冬天,我加班回家,快到楼下时,看见二楼的窗户亮着盏灯——不是屋里的大灯,是盏小台灯,灯绳垂在窗沿下,光透过玻璃照在楼梯口,昏黄但清楚。我往上走,正好撞见赵老太太关窗,她看见我,笑了:“姑娘回来了?这灯亮着,你上楼梯能看清。”我才知道,那灯是她特意放的。 她说前阵子有个邻居下楼崴了脚,她心里惦记,就把儿子给她买的小台灯挪到窗边,每天傍晚打开,夜里十一点再关上:“我眼神不好,知道黑灯瞎火的难走,这灯不费电,照得楼梯亮堂点,大家都方便。”从那以后,二楼的灯天天亮着。有回下大雨,楼道漏雨,灯绳被淋湿了,赵老太太不敢碰,急得在门口转。三楼的王师傅听见了,拎着工具下来,把灯绳换了根新的,还加了个防水套:“赵姨,以后这灯有啥毛病,您喊我一声就行。 ”王师傅是快递员,每天早出晚归,之前总抱怨楼道黑,自从有了这盏灯,他晚上回来不用摸手机照明了,路过二楼时,总会抬头看看灯亮着没,要是没亮,就敲敲赵老太太的门:“姨,灯忘开啦?”开春时,赵老太太感冒了,躺了两天,二楼的灯没亮。我下班回来,看见四楼的张姐正站在二楼窗边,手里拿着盏充电灯,往窗台上放:“我看赵姨没开灯,怕她不舒服,先把我家这灯放上,等她好点再说。 ”后来赵老太太好了,特意挨家敲门道谢,手里攥着袋自己炒的南瓜子:“多亏你们想着灯的事。”张姐笑着说:“姨,您先想着我们的呀。”现在那盏小台灯还在二楼窗台上,有时是赵老太太开,有时王师傅路过顺手开,要是谁晚归,看见灯亮着,心里就暖烘烘的——其实哪有那么多“大事”?不过是有人先递了把光,旁人就跟着续上,你帮我照段路,我替你守会儿灯,举手之劳的暖,攒着攒着,就把整栋楼的夜,都照亮了。 6. 《木匠的尺子》主题:懂得“留缝”,是给关系留弹性老木匠陈师傅做了一辈子家具,他有个怪癖:打柜子、做桌子,总比客户要求的尺寸“松”一点——比如抽屉,他会留半毫米的缝,说“木头会热胀冷缩,太紧了抽不动”;比如柜门,合页处会垫片薄木片,说“用久了不硌”。 有回他给邻居李叔打书柜,李叔盯着图纸:“老陈,这层板按图纸尺寸来,别留缝,我书多,怕晃。”陈师傅点点头,可下料时还是把层板加宽了两毫米。李叔来瞧进度,看见层板比图纸宽,脸沉了:“老陈,你咋不听我的?我要的是严丝合缝!”陈师傅没急,拿块木头往层板缝里塞了塞:“李哥,你看,这缝看着宽,其实塞不进手指头。 木头吸了潮会胀,要是现在做太严,过两年层板鼓起来,书柜就废了。留这两毫米,木头能喘气,书柜反倒结实。”李叔将信将疑,没再较真。书柜做好摆进家,李叔塞满了书,层板稳稳的,没晃。过了两年,夏天多雨,李叔发现邻居家同款书柜的层板鼓了,抽都抽不动,他家的却还顺滑,他这才佩服陈师傅:“还是你懂行。 ”陈师傅不光做家具留缝,做人也懂“留缝”。之前他带过个徒弟,徒弟心浮,总觉得陈师傅藏手艺,有回偷偷改了陈师傅画的线,结果做出来的椅子腿歪了。徒弟慌了,陈师傅没骂他,只拿尺子量了量:“歪了半寸,能救。”他把椅子腿锯了重接,边做边说:“谁都有手生的时候,下次改线前,先问问我为啥这么画,成不? ”徒弟后来成了家,开了自己的木匠铺,逢年过节总来看陈师傅,说:“师傅,当年你没把我赶走,还教我留缝的道理,我现在做家具也留缝,跟客户处关系也留缝——不逼太紧,大家都舒坦。”陈师傅老了,不怎么做家具了,却总把那把旧尺子摆在窗台。他说尺子不光量木头,也量人心:“人和人处,就像木头拼家具,太近了,各自的棱角硌得慌;太远了,又拼不拢。留道小缝,你别挤着我,我别顶着你,日子久了,缝里能落进阳光,关系反倒瓷实。 ”7. 《裁缝店的“修改费”》主题:真诚比“精明”更得人心小区门口的裁缝店,林姐开了五年。她不像别的裁缝,总劝人“改改更时髦”,反倒常说“这衣服不用改,你穿正好”。有回我拿条连衣裙去改腰,裙子是去年买的,今年胖了点,拉不上拉链。 林姐接过裙子,量了量我的腰,又量了量裙腰:“你这裙子腰侧有省缝服装上的收腰缝线,我把省缝放开点就行,不用动拉链,不影响版型。”她拆开裙腰内侧的线,把绳缝往外放了两厘米,缝好后让我试:“你看,是不是正好?”我穿上果然合身,问她多少钱,她说:“就拆了两针,缝了两针,十块。”我记得上次在商场改衣服,光拆拉链就收了五十,忍不住说:“你这也太便宜了。”林姐笑了:“该收多少收多少,多收了我心里不踏实。 ”旁边有个阿姨拿件羊毛衫来补洞,洞在袖口,不大。 林姐看了看:“我给你绣朵小花盖上吧,比补丁好看。”她从线盒里挑了浅灰色的线,绣了朵小小的梅花,正好把洞盖住,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阿姨要给钱,林姐摆摆手:“举手之劳,下次你女儿有衣服要改,来我这儿就行。”有人说林姐“傻”,不会做生意。前阵子有个姑娘来改婚纱,裙摆太长,想截短。林姐量了量,说:“别截,我给你缝个隐形的折边,以后要是想改长,还能拆开。”姑娘愣了:“截短不是更省事? ”林姐说:“婚纱是念想,说不定以后你女儿想穿呢?留着余地好。”姑娘听了眼圈红了,后来不光自己来,还拉着结婚的朋友来,说“林姐实在”。林姐的店生意不算火,但老客多。 有回她生病歇了一周,回来时发现门口堆着些邻居送的菜,还有张纸条:“林姐,等你开店,我有裤子要改。”其实真诚哪是“傻”?不过是不算计着占便宜,也不糊弄着做事。 你给人留份实在,人就给你留份信任;你少算点“修改费”,人就多记点你的好。 精明能赚一时的钱,真诚却能攒下长久的人心——人心这东西,比钱金贵多了。 8. 《公交站的“默契”》主题:懂得体谅,是给彼此留温度我常坐的102路公交,终点站在老旧小区门口,早晚高峰人多,尤其早上,老人小孩多,总有人抢座。 但有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每次上车都不抢。她总在站台最后边等,等别人都上了,才慢慢挪上车。要是有座,她就坐靠窗的位置;要是没座,她就扶着扶手,手里的布袋子往怀里抱紧点——袋子里总装着菜,有时是一把青菜,有时是几个土豆。 有回我给她让座,她摆摆手:“姑娘你坐,我下站就到。”其实我知道,她要坐五站才到菜市场。后来发现,不光我,车上好多人都给她让过座,她总说“下站到”,但要是真没人让座,她也不恼,就安安稳稳扶着,嘴里还哼着小调。有天早上堵车,车在半路停了二十分钟。有个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孩子闹着要下车,妈妈急得满头汗。 老太太从布袋子里摸出个苹果,递过去:“给娃吃,甜着呢,吃完车就动了。 ”孩子接了苹果,果然不闹了,妈妈连声道谢。后来我发现,老太太的布袋子里总装着点小零食——有时是糖,有时是饼干,遇上哭闹的小孩,就掏出来给人家。有人问她:“阿姨,你总带这些,不怕被人骗? ”她笑了:“谁能骗块糖啊?娃哭了,递块糖,大人心里也松快。”慢慢的,102路早班车有了种默契:看见老太太在站台,司机师傅会多等几秒;上车时,年轻人会往后挪挪,让她先上;要是她没座,总会有人站起来:“阿姨,我快下了。 ”有回我听见老太太跟卖菜的摊主聊天,说她老伴走得早,儿女在外地,她每天坐公交去菜市场,不光是买菜,“车上人多,热闹,比在家待着强”。 摊主笑她:“那挤公交不累?”她摆摆手:“不累,车上的人都好,给我让座,还跟我说话,比亲人还亲。”其实体谅哪是多难的事?不过是看见别人站着时,想起自己也有累的时候;看见别人着急时,记起自己也有慌的时候。你递块糖,我让个座,不算啥大事,可攒着攒着,就把冷冰冰的公交,坐成了暖烘烘的家——人心都是肉长的,你给点温度,它就热乎了。9. 《书店的“旧书角”》主题:放下执念,才能看见新的光街角的“拾光书店”,角落里有个旧书角,摆着些泛黄的旧书,标着“10元一本,随意挑”。店主是个叫阿哲的年轻人,听说之前是做设计的,后来辞了职开了书店。有回我在旧书角翻书,看见本《小王子》,封面都磨掉了,内页却干净,夹着张旧电影票。阿哲过来整理书,我指着书问:“这书是你自己的? ”他点点头,笑了笑:“之前挺宝贝的,现在看,放这儿挺好。”后来熟了才知道,那本《小王子》是他前女友送的。他俩处了三年,一起攒钱买了房,眼看要结婚,前女友却提了分手,去了国外。阿哲把房卖了,辞了职,把前女友送的东西都打包收起来,唯独留了这本《小王子》,天天翻,翻得封面都掉了。开书店时,他本想把书锁起来,可某天整理旧物,看见书里的电影票——是他俩第一次约会看电影的票根,日期是五年前的春天。他忽然觉得,老攥着这本书,像攥着块冰,冰化了,手还是空的。 于是他把书放进了旧书角。有天一个小姑娘买走了这本书,临走时跟他说:“我妈也有本《小王子》,她说是我爸追她时送的,可惜弄丢了,这本我给她带回去!”阿哲看着小姑娘跑远的背影,忽然松了口气——原来东西旧了,不一定非要留着,给它找个新地方,让它再发光,比攥着回忆强。旧书角的书越来越多。 有本《唐诗宋词》,扉页写着“送给阿明,祝高考顺利”,是个老太太拿来的, |
精选图文
甜宠救赎竹马的爱慕心藏不住了(姜岁初陆祉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姜岁初陆祉年)甜宠救赎竹马的爱慕心藏不住了无弹窗最新章节列表(姜岁初陆祉年)
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萧嫣抖音近期热门小说-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萧嫣完结版在线阅读
热文推荐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萧嫣 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萧嫣小说无弹窗大结局
我在末世开度假酒店许意免费完结小说-我在末世开度假酒店许意在线阅读全文(我在末世开度假酒店许意)
(我在末世开度假酒店许意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我在末世开度假酒店许意阅读无弹窗)我在末世开度假酒店许意小说章节列表
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小说(萧嫣)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萧嫣长篇免费小说 今日热搜好文分享重生后,七个兄长跪着求原谅
高质量小说丑妃成凰后,战神王爷高攀不起了 蓝若初楚夜宸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