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铃咽南风沈毅姜令妧免费小说大全_完结的小说铃咽南风(沈毅姜令妧)

铃咽南风沈毅姜令妧免费小说大全_完结的小说铃咽南风(沈毅姜令妧)

匿名 2025-09-16 06:38:48 1 下载本文

铃起南境暴雨如注。南境的夜从不曾这般喧嚣。雷声碾过山脊,像千军万马踏碎安宁。

姜令妧跪在镇南王府的祠堂前,指尖紧攥着一枚银铃——那是母亲临终前缝在她发辫上的信物,铃身刻着南境古语:“妧者,不折。”“小姐,该走了。”老仆姜忠压低声音,浑身湿透,手中提着一盏风雨难侵的青铜灯。祠堂内,牌位林立。最中央那块新漆未干的牌位上,写着“先父镇南王姜昭禹之灵位”。三日前,一道圣旨自京中而来,以“通敌叛国”之罪,将镇南王押解入京,囚于天牢,听候秋后问斩。府中上下,或贬或杀,唯有她,因是女子,暂免株连。可她怎能独活?“父亲说过,南境的风,吹得再猛,也吹不垮姜家的女儿。

”她低声说着,将银铃轻轻系回发间,流云髻挽起,外罩一袭墨色斗篷,袖中暗藏药囊,内有七味奇药——迷心散、断魂香、还阳露……皆是母亲亲授,救命亦能夺命。

马车已在后门等候。她最后看了一眼祠堂,转身走入雨幕。三日后,京城外三十里,沈府别院。“你说你是谁?”门房斜眼打量着这个浑身泥泞的女子,“沈少爷可没说要来什么表妹。”姜令妧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密信,递上:“劳烦转交沈公子,信上自会说明。”门房狐疑接过,半信半疑地进了府。不多时,一道青衫身影踏雨而来。沈毅。他比记忆中高了许多,眉目依旧清俊,却多了几分冷峻。

他站在檐下,目光落在她脸上,久久未语。“南境的风,把你吹来了?”他声音很淡,听不出情绪。“表哥。”她屈膝行礼,姿态恭顺,眼底却无半分怯意,“我来,只为一件事——救我父亲。”沈毅眸光微动,扫过她发间那枚银铃。铃声轻响,像是叩开了某段尘封的岁月。他转身,只留下一句:“住西厢,莫出门,莫见人。若想活命,就当自己真是我那远房表妹。”姜令妧望着他的背影,唇角微扬。她当然不是什么远房表妹。

铃咽南风沈毅姜令妧免费小说大全_完结的小说铃咽南风(沈毅姜令妧)

她是镇南王唯一的女儿,姜令妧。而这场京中风云,她已踏进第一步。夜深,西厢房内,烛火摇曳。她取出母亲留下的医书,翻开夹层,一页泛黄的边关战报残片静静躺着。

墨迹模糊,但依稀可见“七月廿三,北营粮断,援未至”字样。她的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字。

“父亲,您说的没错。”她低语,“他们篡改了战报。”“可您没说,这天下,连呼吸都要算计。”窗外,雨仍未停。铃声轻颤,如泣如诉。南境的风,终于吹进了这座深宅大院。而她的棋局,才刚刚开始。表哥与青衫春寒料峭,沈府西园的梅开了七分。姜令妧站在廊下,指尖轻抚一枝垂落的白梅,发间银铃随风轻响。

三日了,沈毅未曾再露面,府中上下只当她是不受待见的远房表妹,连厨房送来的膳食都日渐寡淡。“小姐,这是今早从南境快马捎来的。

”姜忠悄悄递上一只油纸包,打开来,是一小包南境特有的红盐与两片晒干的龙脑叶——母亲生前最爱的香料。她指尖微颤。

这是暗号。母亲旧部仍在活动,情报网未断。“告诉来人,三日后,酉时,城南慈恩寺外。

”她低声吩咐,将一片龙脑叶碾碎,混入胭脂盒中。正此时,廊外传来脚步声。青衫如风,沈毅缓步而来,手中执一卷书,目光淡淡扫过她:“听说你昨夜写了三封信?

”姜令妧不惊不慌,合上胭脂盒:“表哥派人盯着我?”“是保护。”他立于阶上,居高临下,“还是说,你真当自己是来投亲的?”她抬眸,直视他:“我是来翻案的。

父亲被诬通敌,战报被篡,朝中有人勾结边将,伪造军情。我要证据,要人证,要一个公道。

”沈毅眸色一沉:“你知道说这话,能掉脑袋?”“我知道。”她轻笑,“所以我才来找你——太傅之子,皇帝近臣,察事司副使沈大人。”他瞳孔微缩。“你查我?

”“我查所有人。”她指尖轻点胭脂盒,“包括你为何要替我隐瞒身份?沈家世代清流,收留罪臣之女,一旦暴露,满门受累。你图什么?”沈毅沉默良久,忽而转身:“今日府中设宴,宁国公、礼部侍郎皆至。你若真想查案,就别躲在这西厢。

”“你要我亮相?”“你要活命,就得学会演戏。”他回头,目光如刃,“今晚,穿红。

”——夜宴设于沈府正厅,灯火通明。姜令妧一袭绯色长裙,裙摆绣南境火莲纹,发间银铃缀新,缓步而入。满座皆静。“这便是沈兄远房表妹?

”宁国公府世子萧景明眼前一亮,“听闻出自南境,不知可通音律?”沈毅端坐主位,神色不动:“她自幼习兵法,不通丝竹。”姜令妧却已上前,盈盈一礼:“兵法亦是律。

”她抬手,从袖中取出一支骨笛——南境战时传令之器,“不如,我为诸位奏一曲《破阵乐》?”众人哗然。笛声起。不是柔婉缠绵,而是杀伐之音!

高亢激越,如铁马金戈,直冲云霄。礼部侍郎皱眉:“此曲……非女子所宜。

”沈毅指尖微动。笛音骤停。姜令妧抬眸,笑意清冷:“南境女子,生在马背,长在战场。

父亲说,若不能执剑,便以声为刃。”宁国公世子击掌:“好一个‘以声为刃’!姜小姐,明日我府设茶会,可愿赏光?”她含笑应下。回廊深处,沈毅拦住她。

“你明知他接近你是为探南境虚实,还敢应约?”“我若不应,谁来给我情报?”她抬手,将骨笛收入袖中,“表哥,你说演戏——可我从不演。我只做对我有用的事。”沈毅盯着她,声音低沉:“可你忘了,戏演久了,连自己都会信。”她转身,绯裙如火,银铃轻响。

“那又如何?只要我能救父亲,真假,又算什么?”夜风拂过,梅落如雨。青衫未语,立于阶前。第一枚金蝶春雨初歇,宁国公府的海棠开得正盛。姜令妧踏着青石小径步入园中,发间银铃轻响,引来数道目光。她今日着藕荷色长裙,外罩薄纱披帛,看似娇柔,袖中药囊却已按昨夜计划换上了“迷心散”的药粉——遇热即化,无色无味。

“姜小姐果然守时。”宁国公世子萧景明迎上前来,手中执一柄金丝团扇,笑意温雅,“听闻你昨夜一曲《破阵乐》惊动四座,今日可愿再展才情?”“世子说笑了。

”她垂眸浅笑,“南境女子粗鄙,哪敢在京城贵胄面前班门弄斧。”“谦逊可嘉。

”一旁礼部侍郎之子崔砚舟轻摇折扇,眼神却锐利,“只是我听说,镇南王案中,有一份战报残页至今未寻获,不知姜小姐可曾见过?”姜令妧心头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家父入狱,府中遭抄,我自身难保,哪还顾得上什么残页。”“可惜。

”崔砚舟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若谁能呈上那页战报,陛下必有重赏。”——重赏?

她心中冷笑。你们要的不是真相,是能扳倒太子的把柄。茶会设于水榭,众人围坐。

姜令妧不动声色,将随身携带的胭脂盒打开,借着熏香之机,将迷心散悄然洒入风向。

不多时,席间几位年轻公子便眼神迷离,言语渐多。

“……听说刑部尚书昨夜又去了太子府……”“……那份战报,是太子亲信从兵部调出的……”她指尖微动,默默记下每一句。忽觉袖口一紧。

沈毅不知何时出现在水榭外,青衫未湿,目光冷峻。他不动声色地将她拉出人群,低声道:“你在玩火。”“我在找证据。”她反手扣住腕间药囊,“刑部尚书与太子勾结,战报被篡改——这是线索。”“可你用了迷心散。”他盯着她,“若被查出,便是死罪。

”“那就别被查出。”她抬眸,直视他,“表哥,你若真想护我,不如告诉我——察事司手里,究竟有多少我没看到的东西?”沈毅沉默。就在此时,一名侍女匆匆走来,手中捧着一只锦盒:“姜小姐,世子说您今日风采动人,特赠金蝶簪一支,以表倾慕。”姜令妧接过,打开盒盖——一支金丝蝶形发簪,蝶翼镶嵌细碎红宝,栩栩如生。她还未谢恩,沈毅已伸手取过,指尖轻抚蝶身,忽而眉心一紧。“别戴。”他声音极低,“蝶腹中空,藏有迷香。”她瞳孔微缩。

——这不是礼物,是陷阱。若她戴上,夜归途中便会神志不清,落入他人掌控。

“好一招温香软玉计。”她冷笑,“世子果然风流。”沈毅将锦盒合上,冷冷道:“告诉世子,姜小姐不受外男之赠。”侍女战战退下。夜色渐沉,姜令妧独自归途。

马车行至半途,忽而颠簸。窗外传来异响。她立刻警觉,手探袖中,药囊在握。下一瞬,车帘被掀,一股甜腻香气扑面而来——迷香已燃!她屏息闭气,正欲反击,一道青影破夜而至。沈毅跃上车辕,一掌击退黑衣人,反手将她拉出马车。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你明知有伏,还敢独行?”他低吼,左手三指因旧伤微颤。

她靠在墙边,喘息未定:“若我不冒险,谁来给我父亲清白?”沈毅盯着她,雨水顺着他清俊的眉骨滑落。良久,他低声说:“你用美貌换情报,可曾想过,有人会真的爱上你?”她怔住。他却已转身,只留下一句:“下次,别拿自己当饵。

”银铃轻响,余音散在雨里。药香藏锋春寒未散,刑部尚书府却已焚起暖炉。

姜令妧立于府门前,一袭素白医女袍,发间银铃以青布轻裹,手中提着药箱,面上挂着温顺笑意。“奉太医院之命,为尚书夫人调理旧疾。”她低声对门房说道,递上一枚刻有“医署令”的铜牌——是昨夜苏明凰从影阁暗线处换来的。门房查验无误,放她入内。她缓步穿廊,指尖轻抚药箱暗格。箱中七味药,皆为母亲所传:安神散、断肠草精、还阳露、迷心散、凝血膏、醒魂香、蚀骨粉。今日所用,唯有其三。尚书夫人虞氏,乃宫中昭妃虞晚棠的堂姐,体弱多病,常年闭门不出。坊间传言,她实为替昭妃监视朝臣动向的“活耳目”。“姑娘请。”侍女引她入内室,熏香浓郁,却掩不住一丝苦涩——那是长期服用“宁心丸”的气味。姜令妧落座,为虞氏切脉。

“夫人脉象虚浮,肝郁气滞,确是旧疾复发。”她轻声说道,“可否让我一观您近日所服药方?”侍女递来药笺。她垂眸细看——药方无异,但“宁心丸”中一味“紫云苓”用量极重。此药本为安神之用,若长期过量,却会使人神志昏沉,易受暗示。——这不是治病,是控人。“我需为夫人配一副新方。

”她起身,“请取三钱紫云苓来。”药房在后院偏厢。她踏进药柜林立的暗室,迅速从袖中取出一小包药粉——蚀骨粉,南境特制,遇特定药材会产生微弱荧光。

她轻轻洒在紫云苓上,果然,药末边缘泛起一丝极淡的青光。——此药被动过手脚。

她不动声色,另取一包未染之药,带回内室。煎药时,她将醒魂香混入汤剂,又在药碗边缘抹上凝血膏——此膏遇热即化,若人服下,三日内必有轻微咳血之症。

虞氏服药后,神色果然清明许多,竟主动开口:“姑娘是南境人?”“是。

”姜令妧低头收拾药箱,“家父曾为镇南王幕僚。”虞氏眼神微动:“……那王案,你可相信你父有罪?”“我不信。”她抬眸,目光清冷,“若战报未改,若援军未迟,南境怎会失守?”虞氏沉默良久,忽而低语:“兵部……有人改过战报。”姜令妧心头一震,却不动声色:“谁?”“我不能说。”虞氏闭目,“但……太子府中,有一人,常于深夜出入兵部档房。”——线索!她正欲追问,忽听门外脚步声急。“母亲!

太子殿下派人送来新制宁心丸!”一名年轻公子大步而入,正是刑部尚书之子——崔砚舟。

他目光落在姜令妧身上,微微一怔:“是你?”“见过公子。”她屈膝行礼,药箱合拢,遮住残留药粉。崔砚舟盯着她:“你不在沈府待着,来此作甚?”“奉命问诊。

”她语气平静,“公子何必如此紧张?莫非……怕我查出什么?”他眸光一冷:“姑娘慎言。

我父乃朝廷重臣,岂容你随意污蔑?”她轻笑:“我只治病,不治心。”离去时,雨丝飘落。

姜忠在马车旁等候,低声问:“可得线索?”她点头,从药箱夹层取出一张折叠的纸条——是她趁人不备,用隐形墨水写下的记录:“太子府中人,夜出兵部,改战报。虞氏被控,药中有异。”“送出去。”她低语,“让苏明凰查——太子府中,谁常夜行?”马车渐行渐远。她靠在车厢内,指尖轻抚发间银铃。——第一枚棋子,已落。可她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酝酿。

夜凰来信夜色如墨,京郊乱坟岗外,枯树影影绰绰。姜令妧裹紧斗篷,发间银铃以布条缠紧,手中握着一枚刻有“影”字的黑玉牌——这是苏明凰昨日派人送来的信物,约她今夜子时,于此相见。“小姐,真要来?”姜忠低声问,手按刀柄。“她若想害我,早在药方里动手了。

”姜令妧目光沉静,“她和我一样——都是被这世道逼到绝境的人。”话音未落,风起。

一道黑影自树梢飘落,落地无声。来人戴半面金羽面具,身披鸦色长袍,袖口暗绣血色凤纹。

她手中执一柄细长短刃,刀锋映月,寒光凛冽。“姜令妧。”她声音沙哑,却带着讥诮,“你比传闻中胆大。”“苏明凰?”“是,也不是。”她轻笑,“‘夜凰’是影阁首领的名号,每代一人,死则更替。我接的是第三十七任。

”姜令妧不惊:“所以你不是一个人,是一张网。”“聪明。”苏明凰抬手,递来一只漆黑木匣,“你要的密报。”她打开——匣中是一卷泛黄纸页,边缘焦黑,似从火中抢出。《北境战损记录·补遗》字迹潦草,却是镇南军旧部手笔:“七月廿三,敌袭北营,粮断三日,援未至。王令烧辎重突围,死战得脱。战后清点,将士折损六百三十七人,伤者千余。兵部所报‘粮草自焚,临阵脱逃’,非实。

”姜令妧指尖微颤。——这是铁证!“你从哪得来?”“前日,刑部档案库走水。

”苏明凰冷笑,“有人想烧干净。可火能焚纸,焚不了人心。我手下有个人,是当年北营炊事兵,活下来了。”姜令妧抬眸:“你为何帮我?”“因为你和我一样,是‘弃女’。”她声音冷了下来,“我原是虞相府庶女,七岁被嫡母卖入青楼,十三岁亲手割了那老鸨的喉。我建影阁,收天下无处可去的女子——被休的、被卖的、被诬的、被弃的。我们不求青史留名,只求活出一口气。”姜令妧静静看着她。良久,她问:“你能帮我调阅兵部档房的原始战报吗?”“能。”苏明凰递来一枚银针,“但你要答应我——若你翻案成功,入仕为官,别忘了我们这些在暗处的人。”“我答应。

”她接过银针,针尾刻着一个“妧”字,“影阁若愿助我,他日朝堂之上,必有你们的声音。

”苏明凰笑了,笑声如夜鸦掠空:“好。那从今夜起,你我结盟。”——回程马车上,姜令妧将密报藏入药箱夹层,心潮难平。证据在手,可如何呈上?她闭目沉思,忽觉袖中一动。——沈毅给她的那支金蝶簪,竟不知何时被塞了回来。她取出,细看蝶腹,发现内壁多了一行极小的刻字:“档房三更换防,西角门可入。”她心头一震。

——他知道了什么?是警告?还是……相助?雨,又下了起来。银铃在布条下轻颤,仿佛在回应某种无声的召唤。银铃断三更天,风紧。姜令妧立于兵部档房西角门外,黑衣裹身,发间银铃已解下,交由姜忠藏于怀中。

她手中紧握苏明凰所赠的银针与沈毅留下的金蝶簪——簪中暗藏一把薄如蝉翼的钥匙,可开档房第三重铁柜。“小姐,只能等您一炷香。”姜忠低语,“巡夜卫两个时辰换防,再晚,必被发现。”她点头,深吸一口气,将银针含于唇间,翻墙而入。档房内,尘味浓重。

七十二排木架林立,密密麻麻的卷宗如墓碑般沉默。她依密报所示,直奔“北境军务·永昌七年”一栏,手指飞快翻找。——找到了。一卷未焚尽的战报残页,夹在《粮秣调度录》中,墨迹斑驳,却清晰可见:“……援军未至,致北营失守,责任在兵部调度迟误,非镇南王临阵脱逃。”她心头狂跳,正欲取下,忽听门外脚步声起!

不是巡夜卫——脚步轻缓,却极有章法,是高手。她迅速熄灭火折,藏身柜后。门开。

一道玄色长袍的身影步入,左耳银月耳钉在月光下微闪——是萧砚舟,礼部侍郎之子,表面风流,实则暗通南境旧部。他径直走向同一卷宗,取出一份誊抄本,正欲离开,忽而驻足,低声道:“出来吧,姜小姐。你袖口的药香,瞒不过我。”姜令妧缓缓现身,银针在指间微转。“你也在查?”她问。“我在查谁在害我父亲。”他冷笑,“他昨日被太子斥责‘办事不力’,只因他不肯在战报上签字作伪。

”她盯着他:“那你现在要怎么做?”“烧了它?”她逼近一步,“还是——合作?

”萧砚舟眯眼:“你凭什么信我?”“凭你没喊人。”她抬手,将手中残页递出,“我有原件,你有誊抄本。若我们各自为战,必被灭口。若联手,至少能留一份证据在外。

”他沉默片刻,忽而笑了:“好。但你要答应我——若事成,南境军权,不得落入太子之手。

”“成交。”就在此时,门外火把骤亮!“有人擅闯档房!”是巡夜卫!

萧砚舟一把将她推向暗门:“走!我拖住他们!”她未迟疑,疾步奔逃。可刚出西角门,黑影骤现!两名黑衣人持刀截杀,刀光直取她咽喉——是杀招,非捉拿!她旋身避让,袖中迷心散洒出,可对方竟戴着防毒面罩!——要灭口!危急之际,一道青影破空而至!

沈毅!他一掌击退一人,另一人刀锋已至她颈侧——“叮!”银铃断裂!

那枚伴她多年的南境银铃,被刀风震碎,铃身裂成两半,坠入泥中。沈毅将她拉入怀中,低喝:“走!”她却反手将残页塞入他怀中,自己转身迎敌,银针疾射,刺中一人手腕,对方刀落。三人合力,终杀出重围。马车上,姜令妧喘息未定,见沈毅左手三指颤抖不止,青衫染血。“你受伤了?”“旧伤裂了。”他闭目,“下次……别再一个人闯档房。

”她盯着他:“你为何来?”他未答,只从怀中取出那页残报,声音极轻:“证据,我来收。

你若死了,谁来翻案?”车轮滚滚,夜风凄冷。她低头,掌心紧握那半枚断裂的银铃。

铃声已断。可她的路,才刚刚开始。青衫不语沈府西厢,烛火微明。姜令妧坐在铜镜前,发间银铃已断,只剩半枚残壳握在掌心。她指尖轻抚那道裂痕,南境古语“妧者,不折”被生生斩断,如同她此刻的心绪。——她不再是那个躲在父亲羽翼下的镇南王女。

门轻响。沈毅推门而入,青衫染尘,左手缠着白布,指节微颤。他未说话,只将一册薄纸放在案上——正是昨夜从兵部档房夺回的战报残页,已被他用特殊药水显影,补全了模糊字迹。“兵部调度令,永昌七年七月廿二,由太子府签发。”他声音低沉,“‘暂缓援军,待战局明朗’——这就是你父亲被定罪的根源。

”姜令妧猛地抬头:“太子……早知北营会败?”“他要的不是胜,是权。”沈毅落座,目光冷峻,“镇南军久握南境兵权,是他称帝路上的最大阻碍。一战败,一罪定,一军收——好一招借刀杀人。”她指尖掐入掌心。“那你早知道?”她声音极轻,“从我进京第一天,你就知道真相?”沈毅沉默。“你是察事司副使,查的正是藩王勾结案。

这战报,你手里一定还有更多。”她逼近一步,“可你一直没动太子——为什么?”他抬眸,眼中竟有痛色:“因为皇帝在等。”“什么?”“陛下早疑太子,却苦无铁证。他设察事司,就是要我隐忍布局,等太子自己露出破绽。”他闭目,“若我早将战报呈上,太子必藏得更深。可若等他自以为胜券在握……才会疯狂。”姜令妧怔住。原来如此。

她所做的一切,周旋、冒险、流血,竟都在皇帝的棋局之中?

而沈毅——“所以你看着我一次次涉险,看着我用美色换情报,看着我差点死在档房外……”她声音发颤,“你什么都不说,就为了等太子‘疯狂’?

”沈毅睁开眼,目光如刀锋般锐利:“你以为我不怕?”他忽然抬手,扯开衣领——锁骨下方,一道陈年刀疤横贯而过。“十三岁那年,你在南境被山匪劫走,我追去救人,这一刀,是替你挡的。”他声音沙哑,“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护不住你一次,还能护第二次。可若我暴露身份,太子党羽必先杀你灭口。

”“所以你宁愿我恨你?”“我宁愿你活着恨我,也不愿你死在我面前。”屋内死寂。

烛火摇曳,映着他清瘦的侧脸。姜令妧缓缓后退,靠在墙边,心如潮涌。

她以为自己在孤军奋战,原来有人在暗处,为她挡了千军万马。

可她更痛的是——她曾发誓不依附任何人。可此刻,她竟分不清,是恨他隐瞒,还是……心疼他沉默。她转身,取下断铃,轻轻放在案上。“从今往后。”她声音冷而坚定,“我不再靠任何人。”沈毅未答,只将那页战报推至她面前:“证据在你手。下一步,你若想翻案,就得让太子亲自出招。”她抬眸:“怎么让?”他唇角微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