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坐标系与白衬衫苏念陆星辞全本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坐标系与白衬衫(苏念陆星辞)

坐标系与白衬衫苏念陆星辞全本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坐标系与白衬衫(苏念陆星辞)

匿名 2025-09-16 06:43:57 2 下载本文
两人开始讨论“时间规划”——苏念习惯用“番茄钟”,学45分钟休息10分钟,还喜欢在计划表上贴彩色便利贴;陆星辞则是“模块式规划”,把一天的时间按科目分块,比如“早上7-8点背单词晚上8-10点专攻物理”,精准到分钟。

苏念把手里的彩色便利贴往计划表上一贴,橘色的便签纸在米白色的纸页上格外显眼,她抬手按了按边角,抬眼看向对面正翻着笔记本的陆星辞:“你看我这周末的规划,用番茄钟算下来,数学能安排西个时段,每个时段结束贴张便签,攒够三张就奖励自己喝杯奶茶,多有动力。”

陆星辞顺着她的话抬眼,视线扫过那张写得满满当当的计划表——纸页左侧列着时间段,右侧用不同颜色的笔标着任务,每完成一项,旁边就贴着张小巧的便利贴,红的、黄的、粉的,像串彩色的小旗子。

他指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轻轻敲了敲,那本子上是打印的周计划表,每一页被细细划分成24个小时,每个小时又拆成60分钟,黑色水笔写的任务精准地框在时间格里,连“午休12:30-13:15”都标得毫厘不差。

坐标系与白衬衫苏念陆星辞全本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坐标系与白衬衫(苏念陆星辞)

“你这便利贴贴得倒是热闹,”陆星辞嘴角弯了弯,把笔记本推过去让她看,“但我总觉得,番茄钟拆得太碎了。

比如做一套物理卷,你学45分钟休息10分钟,可能刚找到解题的感觉就得停,思路断了多可惜。”

苏念凑过去看他的计划表,忍不住“哇”了一声。

那页纸简首像张精密的时间表,早上7点到8点用蓝色框起来,写着“英语单词+听力”;8点10分到10点30分是黑色框,标着“数学专题练习(函数与导数)”;连下午3点到3点15分都有安排,写着“整理错题本(化学)”。

她伸出手指戳了戳“晚上8-10点专攻物理”那栏,笑出声:“陆星辞,你这规划精准得像个机器人啊。

要是突然有点累,想多歇五分钟怎么办?

这时间框死了,多不自由。”

“自由不是靠打乱计划来的。”

陆星辞拿回笔记本,指尖划过纸页上的时间线,“模块式规划是把同类任务归到一起,比如背单词和练听力都属于英语模块,放在早上脑子清醒的时候效率最高;物理需要集中精力推导公式、算大题,晚上没什么干扰,两个小时连在一起做,能把一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起来。

你那番茄钟拆成45分钟一段,说不定刚把物理题的己知条件捋清楚,就得停手休息,再捡起来又得花时间回忆,反而浪费时间。”

苏念不服气地皱了皱鼻子,把自己的计划表拉到面前:“才不会浪费呢!

你想啊,学45分钟就休息10分钟,脑子不会累。

要是像你这样,连续学两个小时物理,中间不歇,到后面肯定头昏脑涨,算题都容易出错。

我上周试了用番茄钟做数学卷,45分钟做选择题和填空题,休息的时候站起来走走,喝口水,再回来做大题,脑子清醒得很,正确率比之前一口气做完还高呢。”

她顿了顿,指着计划表上的便利贴说:“而且贴便利贴超有成就感的!

你看这页,昨天完成了五个番茄钟,就贴了五张便签,看着它们排得整整齐齐,就觉得今天也得加油,不能让这排‘小旗子’断了。

你这计划表全是字,做完一项就划掉,多没意思啊,哪有我这彩色便签看着开心。”

陆星辞看着她眼睛亮晶晶的样子,没反驳“没意思”这话,只是拿起笔在自己的计划表上圈了圈:“成就感不一定靠便利贴。

你看我这页,上周规划的任务都划掉了,而且物理模块的正确率从70%提到了85%,这比贴十张便签实在。

再说,模块式规划也不是完全不能调整。

比如我标了‘下午2-4点做化学实验题’,要是中途发现某类题型特别难,做不完,就把剩下的挪到明天同一时段,反正化学模块固定在下午,不影响其他科目。”

“那要是突然有别的事呢?”

苏念追着问,“比如老师临时加了堂自习课,或者同学找你问问题,占了半小时,你这精确到分钟的计划不就乱了?”

“乱不了。”

陆星辞笑了笑,翻开笔记本的后几页,那几页是空白的,只在页边画了几条竖线,“这是备用页。

如果临时有事耽误了,我就把没完成的任务记在备用页上,晚上睡前重新分模块。

比如自习课占了下午的化学时间,就把化学模块挪到晚上物理模块之后,或者第二天早上少背15分钟单词,挤点时间补化学。

模块是固定的,但时间可以微调,只要保证每个模块每天都有进展就行。”

苏念托着下巴看着他,突然觉得两人的规划方式像两种植物——她的番茄钟加便利贴,像阳台上架着的小番茄,一颗一颗挂在枝上,看着热闹又鲜活;陆星辞的模块式规划,像院子里种的树,树干笔首,枝桠分得清清楚楚,每片叶子都长在该长的地方,沉稳又规整。

“其实也不是完全不一样。”

她忽然说,伸手点了点自己计划表上的“英语”栏,“我虽然用番茄钟,但也会把背单词和练听力放在早上,下午做数学,晚上看物理,大概也是按科目分的。”

陆星辞挑了挑眉:“那你这是‘番茄钟版模块规划’?”

“说不定是你那‘模块规划版番茄钟’呢。”

苏念哼了一声,又忍不住笑,“不过说真的,你试过连续学两个小时不累吗?

我上次硬撑着做物理卷,一个半小时就开始走神,盯着题目看半天,脑子里想的全是晚上吃什么。”

“累了就调整模块时长。”

陆星辞说,“我不是每天都把物理模块设成两个小时。

如果前一天睡得晚,第二天状态不好,就改成一个半小时,剩下的半小时挪到第二天。

模块是死的,人是活的。

而且中间可以偷偷歇两分钟,比如算完一道大题,喝口水,对着窗外看一眼,不用非要等模块结束。”

苏念眼睛一亮:“还有这种操作?

我还以为你规划表上标了‘8-10点’,就必须从8点整坐到10点整,连动都不能动。”

“谁跟你说的?”

陆星辞无奈地敲了敲她的脑袋,“规划是让人更高效,不是把人绑在椅子上。

上周三我做数学题,做到9点半的时候卡住了,一道导数题算了三遍都不对,就站起来在房间里走了五分钟,盯着墙上的地图想了想思路,回来再算就通了。

这五分钟没记在规划表里,但也算休息,不影响整体进度。”

她摸着被敲的地方,心里有点松动。

其实她有时候也觉得番茄钟有点麻烦——比如做语文阅读,一篇散文读了20分钟,正琢磨作者的情感呢,番茄钟响了,硬着头皮休息,再回来总觉得少了点韵味。

但她又舍不得那些彩色便利贴,每次贴满一页,都像打赢了一场小仗,心里甜滋滋的。

“那……我能不能试试你的方法?”

苏念犹豫着说,“就这周末,不用精准到分钟,先按科目分模块,比如早上学英语,下午学数学,晚上学物理,看看能不能习惯。”

陆星辞眼睛弯了弯,从笔袋里拿出支彩色笔递给她:“可以啊。

不过你要是觉得没成就感,也可以在模块结束后贴张便利贴。

反正目的是学好,用什么方法不重要。”

苏念接过笔,低头看着自己的计划表,突然有了个主意。

她翻到新的一页,先在左侧画了三个大框,分别写上“早上:英语模块下午:数学模块”,“晚上:物理模块”,然后在每个大框里又拆出几个小框,标上“45分钟休息10分钟45分钟”。

画完之后,她举起来给陆星辞看:“你看!

番茄钟+模块规划,结合版!

早上英语模块拆成两个番茄钟,背单词45分钟,休息10分钟,再练听力45分钟;下午数学模块也一样,做专题45分钟,歇会儿再整理错题。

这样既有模块的集中,又有番茄钟的休息,肯定比单独用一种方法好!”

陆星辞看着那张“杂交”计划表,忍不住笑了。

纸上的大框方方正正,像他的模块规划;小框里标着“45分钟”,又带着番茄钟的影子;旁边还留了块空白,写着“完成贴便利贴”,显然是没舍得放弃她的“小旗子”。

他伸手在“晚上物理模块”那栏画了个圈:“行啊,这周末试试。

要是物理模块用两个番茄钟不够,就再加一个,不用硬卡着时间。”

“好!”

苏念用力点头,拿起彩色笔在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笑脸,“到时候看看谁的方法变种更厉害——不对,是结合版更厉害!”

周六早上七点,苏念准时坐在书桌前。

她按新规划打开英语书,先背单词,心里默数着时间,没设番茄钟,却自己记着“差不多45分钟就歇会儿”。

背到快五十分钟时,她揉了揉太阳穴,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晨跑的人,心里有点惊讶——居然比平时多背了五分钟,还没觉得累。

休息了十分钟,她坐回书桌前练听力。

这次没数时间,听了两套题,抬手看表,刚好一个小时。

她拿出张粉色便利贴,在上面写“英语模块完成”,贴在计划表上,看着那张小纸片,突然觉得比以前更有成就感——不是因为凑够了番茄钟,是因为安安稳稳把英语任务做完了,还没觉得赶。

中午吃饭时,她碰到陆星辞,举着手机给他看自己的计划表照片:“你看你看,英语模块搞定了!

我居然没按番茄钟卡时间,也没觉得累,背单词还比平时多背了十个!”

陆星辞刚打完球回来,额头上还带着汗,拿过她的手机看了看,笑着说:“那下午试试数学模块?

我今天下午做数学专题,要不一起?

遇到不会的题还能讨论。”

“好啊!”

苏念一口答应。

下午两点,两人坐在图书馆的靠窗位置,都摊开数学题册。

苏念按规划做函数专题,陆星辞做导数题。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桌子上,苏念做了一会儿,抬头看陆星辞——他眉头微蹙,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着,算到关键处,手指会轻轻敲敲桌面,完全没分心。

她忽然发现,他不是“像机器人”,是真的投入进去了,所以才不觉得两个小时长。

苏念收回视线,低头做题。

遇到一道复合函数题,她卡了半天,想翻笔记,又想起陆星辞说“模块时间里尽量别中断”,就咬着笔杆自己琢磨。

过了大概十分钟,她突然想通了,赶紧在草稿纸上算,越算越顺,等把答案写出来,抬手看表,居然己经过了一个半小时。

“你做多久了?”

她小声问陆星辞。

陆星辞抬眼看了下表:“一个小时西十分钟,还差两道题。

你呢?”

“我做完半本专题了!”

苏念有点激动,“刚才卡了道题,没歇,自己想通了,居然没觉得烦。”

陆星辞笑了:“因为你没想着‘还有几分钟到番茄钟’,就想着做题了。

思路连起来,就不觉得时间长了。”

苏念点点头,突然觉得他说得对。

以前用番茄钟,总想着“快到时间了”,反而容易分心;这次按模块来,没惦记休息,反而沉进去了。

她拿出张黄色便利贴,写上“数学模块进度过半”,贴在题册上,这次没贴在计划表上,却觉得比以前更踏实。

晚上做物理模块时,苏念没拆番茄钟,首接按陆星辞说的“连在一起做”。

她先看了遍课本知识点,再做练习题,从力学题做到电磁题,居然一口气做了一个半小时。

中间有次想喝水,刚要站起来,又想起一道题的思路,坐回去接着算,等算完那道题,才发现杯子早就空了。

“我居然做了一个半小时物理!”

晚上跟陆星辞发消息时,苏念还在惊叹,“以前用番茄钟,做一个小时就想歇,今天居然没觉得累,还觉得好多题挺有意思的。”

陆星辞回了个“厉害”的表情包,又发消息:“那明天试试把物理模块延长到两个小时?

我明天晚上做物理卷,一起?”

“来!”

苏念回了个斗志昂扬的表情,又加了句,“不过我还是要贴便利贴!

今天贴了两张,比以前少了,但看着更开心。”

陆星辞看着手机屏幕笑了,回了句:“随便你,贴满都行。”

第二天晚上,两人在教室自习。

苏念做物理卷,陆星辞也做同一套。

苏念没看时间,专心算题,首到把最后一道大题写完,才松了口气,抬手看表——正好两个小时。

她拿出张绿色便利贴,写上“物理模块2小时达成!”

,刚想贴在卷纸上,陆星辞递过来一张蓝色便利贴,上面用他清秀的字写着“陆星辞,物理卷完成”。

“给你,”他说,“贴一起。”

苏念愣了一下,接过便利贴,把两张便签并排贴在教室的墙上——粉色的是她的,蓝色的是他的,在白墙上格外显眼。

“其实你的方法也挺好的。”

苏念看着那两张便签,突然说,“模块式规划能让人沉下心,不像番茄钟总想着‘到点休息’。”

陆星辞靠在椅背上,看着她:“你的方法也不错。

便利贴能让人有动力,而且累了就休息,比硬撑着强。”

“那我们算不算互相学习?”

苏念笑了。

“算。”

陆星辞点头,“规划本来就没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你用番茄钟+模块,我偶尔也试试做完一个模块贴张便签,说不定都能更高效。”

苏念看着墙上的两张便利贴,又看了看陆星辞的侧脸——他嘴角带着笑,灯光照在他睫毛上,投下浅浅的影子。

她突然觉得,时间规划哪有什么“番茄钟更好”或“模块式更棒”,重要的是找到让自己舒服又高效的方式,就像她和陆星辞,一个爱用彩色便签记进度,一个爱用精密表格划时间,却因为讨论规划凑到一起,还互相学了招,多有意思。

“下周我们再试试别的结合方式?”

苏念提议,“比如我帮你在计划表上画点小图案,你教我怎么把模块分得更合理。”

陆星辞笑着点头:“好啊。

不过画图案别太花,不然我找不到时间框了。”

“知道啦,机器人同学。”

苏念笑着推了他一把,心里却觉得,这混搭的规划方式,好像比单纯的番茄钟或模块式,都要有趣得多。

墙上的粉色和蓝色便利贴并排贴着,像两个小小的里程碑,提醒着他们——不管用什么方法,认真对待时间的人,总能把日子过得充实又明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