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广东创业故事》林天都苏白完结版阅读_林天都苏白完结版在线阅读

《广东创业故事》林天都苏白完结版阅读_林天都苏白完结版在线阅读

匿名 2025-09-16 07:00:17 2 下载本文

八月的岭南,热浪滚滚。

K512次列车缓缓驶入广州站,苏白拎着磨损严重的行李箱,随着人流挤下火车。汗水已经浸透了他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衫,黏腻地贴在背上。他停下脚步,仰头望着车站上方巨大的"广州"二字,喉结滚动了一下。

"终于到了。"苏白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既忐忑又期待的光芒。

他摸了摸裤兜里仅剩的五百块钱——这是父母东拼西凑加上他大学四年勤工俭学攒下的全部家当。行李箱里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就只有那本岭南大学的毕业证书,被他用塑料袋仔细包裹着,生怕南方的潮湿天气毁了它。

"靓仔,住旅馆吗?便宜干净!"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妇女操着浓重的粤语口音凑上来。

《广东创业故事》林天都苏白完结版阅读_林天都苏白完结版在线阅读

苏白下意识地护住裤兜,摇摇头快步走开。车站广场上人头攒动,各种方言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和快餐混合的气味。他深吸一口气,握紧行李箱拉杆,朝着公交站牌走去。

三天前,当室友们还在为留在省城工作而庆祝时,苏白已经默默收拾好行囊。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眉头紧锁:"听说广东那边骗子多,你一个大学生..."

"爸,那边机会多。"苏白打断父亲的话,声音很轻但很坚定,"咱们村王叔的儿子在佛山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千多呢。"

母亲在一旁抹眼泪,偷偷往他包里塞了两百块钱和一张平安符。

公交车摇摇晃晃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窗外的景象从繁华的高楼大厦逐渐变成密集的厂房和仓库。苏白在佛山南海区下了车,按照王叔给的地址,找到了那间月租200元的出租屋——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不足十平米,只有一张铁架床和一个破旧的电风扇。

放下行李,苏白立刻翻开从学校带来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佛山各大工业区的地址和招聘信息。他圈出明天要去的人才市场,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毕业证复印件和简历装进文件袋。

窗外,夜幕降临,远处工厂的灯光像星辰般闪烁。苏白躺在床上,听着电风扇嘎吱作响,第一次感受到了独在异乡的孤独。但他很快甩了甩头,摸出手机给家里发了条短信:"已到佛山,一切安好。"

简短的六个字,隐藏了多少不安与期待。

第2章 求职碰壁

南海人才市场人头攒动,苏白挤在人群中,额头上的汗水不断滑落。他穿着唯一一套像样的西装——大四时为了面试买的打折货,现在已经有些紧绷了。

"本科?我们只要大专的,工资可以低一点。"一家电子厂的招聘人员扫了一眼苏白的简历,随手扔到一边。

"没有工作经验?下一个!"五金厂的面试官甚至没让他说完自我介绍。

中午时分,苏白蹲在人才市场外的台阶上啃着从出租屋带来的馒头。旁边一个穿着褪色T恤的中年男人也在吃盒饭,看到苏白的窘境,咧嘴一笑:"大学生?"

苏白点点头。

"现在大学生不值钱喽。"男人吐出一口烟,"我儿子也是大学生,去年毕业,现在在深圳送外卖。"

苏白没接话,只是默默咽下干硬的馒头。下午,他调整策略,开始投递一些要求相对较低的岗位,但仍然收获寥寥。

第三天,当苏白几乎要放弃时,他在人才市场角落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招聘摊位——"志强家具厂招聘销售助理,月薪1800+提成"。

摊位后的中年男人正低头玩手机,头顶已经有些稀疏,圆脸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苏白整理了一下领口,走上前去。

"您好,我想应聘销售助理。"

男人抬起头,打量了苏白一番:"有经验吗?"

"没有,但我学的是市场营销,成绩很好。"苏白急忙递上简历,"而且我学习能力很强,可以..."

"行了行了。"男人摆摆手打断他,"知道佛山家具市场在哪吗?"

苏白一愣,老实摇头。

"知道顺德乐从家具城吗?"

继续摇头。

男人叹了口气:"明天早上八点来厂里试试吧,地址在简历背面。"说完便收起摊位离开了,留下苏白站在原地,手里捏着最后一份简历。

当晚,苏白在网吧查了一整夜关于佛山家具产业的资料,直到眼睛酸涩不已。凌晨回到出租屋,他用冷水洗了把脸,看着镜中自己泛红的双眼,握紧了拳头。

"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第3章 初入工厂

志强家具厂位于佛山郊区的一个老旧工业区内,厂房外墙的油漆已经斑驳脱落。苏白提前半小时到达,站在厂门口,能听到里面机器运转的轰鸣声。

"你就是新来的?"昨天的招聘者——后来苏白知道他叫陈志强,是这家小厂的老板——开着一辆旧桑塔纳停在厂门口,示意他上车。

工厂比苏白想象的还要简陋:两排铁皮厂房,二十几个工人正在操作机器,空气中弥漫着木头和油漆的气味。角落里堆着半成品家具,款式看起来都很老旧。

"销售部就三个人,加上你四个。"陈志强带着苏白穿过嘈杂的车间,"老周是主管,其他两个业务员经常在外面跑。你先跟着老周学学。"

老周是个五十多岁的精瘦男人,见到苏白只是冷淡地点点头,递给他一叠资料:"这是我们的产品目录和价格表,今天背熟。明天跟我去见客户。"

苏白被安排在一个角落的旧办公桌前,桌上电脑的显示器还是厚重的CRT。他翻开资料,发现产品种类很少,而且设计风格保守,价格却比他在网上查到的同类产品高出一截。

中午在工厂食堂吃饭时,苏白试图和工人们聊天,但大家对这个"大学生"都保持距离。只有食堂阿姨多给他舀了一勺菜:"多吃点,看你瘦的。"

下午,苏白主动去车间了解生产流程。一个年轻工人看他好奇的样子,忍不住问:"大学生怎么来这种小厂?"

"先积累经验。"苏白笑笑,心里却有些苦涩。

下班前,陈志强突然叫住他:"听说你去车间了?"

苏白紧张地点点头,以为会被批评越界。

"很好。"陈志强拍了拍他的肩膀,"销售如果不懂产品,就是耍嘴皮子。明天跟我去趟乐从,让你见识见识真正的家具市场。"

晚上回到出租屋,苏白把今天学到的产品知识全部整理成笔记,又上网查了竞争对手的信息。直到凌晨一点,他才关上台灯,揉了揉酸痛的肩膀。

这一天,他看到了这家小厂的诸多问题:设计落后、成本控制差、管理混乱...但同时也看到了机会——如果能够改进这些,或许...

苏白摇摇头,打断了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的他,只是一个勉强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

第4章 市场震撼

乐从家具城让苏白大开眼界。连绵数公里的展厅,各式风格的家具琳琅满目,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商穿梭其间。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家具集散地。"陈志强边走边介绍,"我们厂的产品主要走中低端路线,客户多是二三线城市的小经销商。"

他们走进一家竞争对手的展厅,苏白立刻注意到对方的产品设计更时尚,价格却更低。他忍不住问:"老板,为什么我们的成本比他们高?"

陈志强苦笑一下:"他们量大,原材料采购有优势。我们小厂,木材商都不爱搭理。"

回厂的路上,苏白一直沉默。快到时,他突然开口:"老板,我觉得我们的产品需要重新设计。"

陈志强挑了挑眉:"哦?说说看。"

"我在展厅看到,现在流行简约风格,而我们还在做那些繁复的雕花,不仅成本高,而且不符合年轻人审美。"苏白越说越激动,"还有包装,我们可以改用更环保的材料,这会是卖点..."

"想法不错。"陈志强打断他,"但改设计要钱,改生产线要钱,你有吗?"

苏白哑口无言。

接下来的一周,苏白跟着老周拜访了几家客户,大多是小型家具店。每次对方砍价时,老周都显得很被动,最后往往以接近成本价成交。苏白注意到,这些客户对产品设计并不满意,只是贪图价格便宜。

周五的销售会议上,陈志强脸色阴沉:"这个月销售额又下降了20%,再这样下去,厂子撑不过年底。"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苏白鼓起勇气举手:"老板,我有个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新人身上。老周不屑地哼了一声。

"说。"陈志强简短地命令道。

苏白站起来,手心里全是汗:"我研究了市场,发现北欧风格家具正在兴起,而我们的设备其实可以生产类似产品,只需要调整一些工艺..."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包括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定位新客户群。

讲完后,会议室一片寂静。老周冷笑:"纸上谈兵。"

但陈志强却若有所思:"你做个详细方案给我,下周一。"

周末两天,苏白几乎没合眼。他跑遍了佛山的家具卖场,拍了上百张照片,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做出了一份详尽的改革方案。周一一早,他顶着黑眼圈把方案放在陈志强桌上。

陈志强仔细阅读了半小时,然后抬头看着苏白:"你知道如果失败,厂子会立刻倒闭吗?"

苏白咽了口唾沫:"但如果不变,厂子迟早也会..."

"好!"陈志强突然拍桌而起,"就按你说的试一次!你来负责这个项目。"

苏白瞪大眼睛:"我?可是我才来两周..."

"厂子都要没了,还在乎这个?"陈志强咧嘴一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活!"

第 5 章 初战告捷

改革方案实施的第一周,整个工厂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老周公开反对改变生产线:"我们做了二十年这种风格,客户都认这个!"

工人们也不适应新工艺,废品率居高不下。苏白整天泡在车间,手把手教工人调整机器参数,常常忙到深夜。他的手上多了好几处伤口,西装外套也沾满了木屑和油漆。

"大学生,你这又是何苦呢?"食堂阿姨递给他一杯凉茶,"找个写字楼工作不好吗?"

苏白只是笑笑,继续埋头研究如何改进工艺。他发现工厂使用的胶水成本过高,通过大学同学的介绍,联系到一家性价比更高的供应商,仅此一项就节省了15%的材料成本。

第三周,第一批北欧风格样品终于完成。简约的线条,淡雅的配色,与原产品截然不同。陈志强绕着样品转了好几圈,突然问:"你觉得定价多少合适?"

苏白报出了一个比原产品高30%的数字。

"这么高?"陈志强皱眉。

"我们走精品路线。"苏白解释,"我在调查中发现,中产阶级愿意为设计和品质买单。"

陈志强沉思片刻,点点头:"下周广州家博会,带上这些样品。"

家博会上,志强家具厂的小摊位起初无人问津。对面大厂的销售经理甚至嘲笑他们:"老陈,你们改行做宜家仿品了?"

但第二天,一位来自上海的买家被他们的设计吸引,详细询问了材料和工艺。苏白流利地介绍了产品特点和环保理念,对方当场下了50万的试订单——这是工厂近半年来接到的最大订单。

"小伙子不错。"签完合同,客户拍拍苏白的肩膀,"你们的设计很有国际范儿。"

回厂的路上,陈志强罕见地哼起了小曲。等红灯时,他突然说:"从下个月起,你工资涨到3000,提成翻倍。"

苏白愣住了:"老板,这..."

"别高兴太早。"陈志强盯着前方的路,"这只是开始。如果三个月内销售额不能翻倍,我们都得卷铺盖走人。"

当晚,苏白给家里打了来广东后的第一个电话。母亲在电话那头喜极而泣:"我儿子有出息了!"

挂掉电话,苏白站在出租屋的窗前,望着远处工厂区的灯火。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此刻,他心中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