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看着造物天道,他面无悲喜,那双清澈俊眼彷如黑夜星空,谁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阿弥陀佛……”门里传来一声佛号,正是天绝僧说话。 晨间寂静,只听他轻轻说道:“告诉师父,你为何杀羊?” 杨肃观缓缓上前,跪地道:“欲救众生苦,须持修罗法。 修罗王临,众生无惧死,无惧死则无心苦,无心苦则无悲无泪,如此天下安乐矣。” 世间万物求生厌死,本是应然。 众僧听了杨肃观的说话,都是茫然不解,天绝僧叹了口气,道:“何谓修罗法?” 杨肃观凛然道:“修罗王临,生不能使之喜,死不能使之惧。 生者不恋生,生非生。 死者不惧死,死非死。 唯此,万物停争息斗,轮回终有休止一日。” 众僧闻言,无不震动。 门里一声叹息,又问道:“你,便是修罗王?” 杨肃观跪地合十,答曰:“愿天地罪孽,尽归吾身。” 修罗王,又称阿修罗王,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面目多重的修罗王,就是杨肃观的代称。 佛家的东西我们暂时跳过,且回到“饿虎食羊”的问题上来。 六道轮回的铁律之下,修罗王初试修罗法。 面对饿虎与弱羊,杨肃观选择主动作为,担当了虎羊关系的掌控者。 杀羊饲虎不是简单的弱肉强食,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不只是羊,其实虎也受到了制约,因为修罗王不会允许虎对羊的无尽捕杀。 而与此同时,手握大权的修罗王,也背负起了杀生的罪孽—这就是维持六道轮回的代价。 杨肃观此举的象征意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为了维持社会的秩序,有时难免要做出一些取舍;此时他不会心软,而会毅然地把一批人给牺牲掉—只是他会尽可能地把这种牺牲控制到最小。 而由此带来的罪孽,自然落在修罗王头上;不过修罗王也不在乎这个,他理性得近乎冰冷,他重视的是规则和秩序,所谓的“人”不过是他维持规则秩序的工具。 但是我们知道,杀羊饲虎其实并没有改变强欺弱的本质。 而这已经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大佛国如果赶上盛世,“牺牲”少、声量弱、缺陷不致命,或许统治秩序还能够维持下去;可杨肃观碰上的偏偏是一个乱局,内有权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