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逆袭时间循环里的学渣觉(佚名佚名)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百日逆袭时间循环里的学渣觉(佚名佚名)
2005年的郑州,经五路胜岗还是片挤满出租屋的城中村,红砖墙缝里钻着电线,楼下早点摊的胡辣汤香气能飘三层楼。 我租的二楼单间斜对门,住着三个姓米的汉子,门口贴的春联被雨水泡得发皱,门楣上却总挂着半串晒干的红辣椒,像串小小的红灯笼——那是大米、二米和三米的家。 第一次跟他们搭话,是我搬来的第二天傍晚。 我扛着半箱旧书往楼上挪,走到转角时脚下一滑,箱子“哗啦”散了架,一本《无线电基础》滚到了对门门口。 “兄弟,当心点,这楼梯缺块砖。” 他声音瓮声瓮气的,笑起来眼角有两道深纹,“我叫米老大,你叫我大米就行。” 屋里随即又走出来两个人。 老二米老二个子矮些,皮肤黝黑,穿件洗得发白的迷彩服,手里还攥着半截木工刨子,见了我有些腼腆,只点点头说了句“二米”。 老三米老三比老二高,留着寸头,眼神亮堂,主动过来帮我搬箱子,“我是三米,以后有事喊一声,咱邻里间别客气。” 后来我才知道,这兄弟仨是开封杞县湖岗左洼村人,来郑州做零工快三年了。 大米是家里老大,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在家种了几年蒜,后来听说郑州工地上缺人,就带着两个弟弟来了。 他文化程度最高,工地上的图纸能看懂些,找活时也比弟弟们会跟人沟通,所以弟兄仨的活计大多是他联系。 二米小学没毕业就跟着父亲学木工,刨子、锯子使得熟练,找活时专接木工活,打个衣柜、钉个门框,手艺扎实,从不偷工减料。 三米初中毕业,脑子活络,水电活学得快,有时候还能帮大米算算账,兄弟仨里属他最机灵。 他们租的单间比我的还小,里面摆了两张上下铺,靠窗的地方支着个煤炉,炉边放着几个搪瓷碗,墙上贴满了工地的招工信息,还有一张泛黄的河南地图——左洼村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个小圈。 晚上我常能听见他们屋里传来说话声,有时候是商量第二天去哪个工地,有时候是聊家里的事,偶尔还会争论几句,但声音总不大,像怕吵到邻居。 有天晚上我加班回来,刚走到楼下,就看见大米蹲在门口抽烟,烟头在夜色里一明一暗。 我走过去递了根烟,他接过点上,叹了口气说:“今天去黄河路找活,等了一下午没接到活,二米的刨子还坏了,得拿去修。” 我问他怎么不去装修公司找活,他苦笑了下:“装修公司要证,咱啥证没有,只能在路边等散活。 不过也没事,明天再去,总能等到的。” 那天我邀他们来我屋里看电视,他们起初还不好意思,推让了半天才进来。 我打开电视,正好在放一部关于农村的电视剧,二米看得入了神,手里还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像是想起了家里的田。 三米则凑过来看我桌上的无线电零件,好奇地问:“哥,你这是修啥的? 能修收音机不? 我家里有个旧收音机,坏了好几年了。” 我跟他说我以前学过无线电,能修。 他眼睛一下子亮了,说下次回家把收音机带来让我修。 从那以后,我们的往来渐渐多了起来。 晚上他们收工回来,常会带些在菜市场买的便宜菜,有时候是一把青菜,有时候是几个西红柿,敲敲我的门递进来:“兄弟,今晚煮面条,加个菜。” 我也常把公司发的水果分给他们,或者在他们去工地时,帮他们看会儿屋。 他们聊得最多的,是家乡的大蒜和村里的事。 左洼村是有名的大蒜种植村,家家户户都种蒜,每年春天,田里全是绿油油的蒜苗,到了夏天,就该收蒜了。 大米说,他们家有三亩蒜地,每年收蒜的时候最累,天不亮就下地,弯腰拔蒜、剪蒜杆,一天下来腰都首不起来,但看着满场院的大蒜,心里就踏实——那是家里一年的主要收入。 他们还常提起村里一个叫李建国的人。 李建国比大米大几岁,以前也是种蒜的,后来去外地打工,攒了点钱,又贷了款,在南方办了个技校,专门教电工、焊工这些手艺,村里好多年轻人都去他那儿学技术,毕业后能进工厂拿稳定工资。 “人家那才叫有本事,”大米说起李建国时,语气里满是佩服,“咱这辈子要是能像他那样,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就值了。” 二米在一旁听着,也不住点头,手里的刨子轻轻敲着膝盖,像是在琢磨着什么。 三米则说:“等以后咱攒够了钱,也去他的技校学门技术,总比在路边接活强。” 星期天节假日,我常去他们的干活现场帮忙。 他们的活计大多在黄河路附近的老小区,有时候是给老房子翻新,有时候是帮人维修水电。 有一次,他们在一个老小区给一户人家装衣柜,二米负责刨木板,大米负责组装,三米负责递工具。 我去的时候,二米正蹲在地上刨一块松木,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流,滴在木板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大米见我来了,递给我一副手套:“兄弟,帮我递下螺丝刀,在那边的工具箱里。” 我接过手套,帮他们递工具、扶木板,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中午吃饭时,他们从包里拿出自带的馒头和咸菜,还特意给我留了一个茶叶蛋:“兄弟,你别嫌弃,咱干体力活的,就吃这个顶饿。” 我接过茶叶蛋,心里暖暖的——那是我吃过最香的茶叶蛋。 有一次,他们在一个老房子里维修电路,三米检查了半天,也没找出问题所在,急得满头大汗。 我正好没事,就过去帮他们看看。 我拿出万用表,顺着线路一点一点检查,很快就发现是零线断了。 我帮他们接好线路,打开开关,屋里的灯一下子亮了。 三米高兴得跳了起来:“哥,你太厉害了! 以后咱要是遇到电路问题,就找你帮忙!” 大米也笑着说:“兄弟,真是太谢谢你了,不然这活今天都完不了工。” 从那以后,他们遇到水电方面的难题,总会先跟我商量,我也乐意帮他们。 2007年夏天,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一个周末,天气格外热,太阳像个大火球挂在天上,空气里都带着一股焦味。 前一天晚上,大米敲开我的门,说家里该收蒜了,父母年纪大了,忙不过来,他和二米、三米要回去帮忙,问我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我正好周末没事,就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坐最早的一班大巴车去杞县。 大巴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着,车窗外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和大蒜地,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大蒜的清香。 大米望着窗外,指着远处一片大蒜地说:“看,那就是我们村的蒜地,再过几天,就该收蒜了。” 二米在一旁听着,眼神里满是期待,像是己经看到了满场院的大蒜。 三米则拿出手机,给我看他家里的照片,照片里有他的父母、妹妹,还有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 大概走了三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左洼村。 村子不大,一条条土路纵横交错,路两旁是一排排砖瓦房,院子里大多种着大蒜。 大米的家在村子的东头,是一座普通的砖瓦房,院子里晒着一些蒜杆,门口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那是他们的母亲。 老太太见我们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赶紧起身迎接:“老大、老二、老三,你们可回来了! 这位是……”大米赶紧介绍:“娘,这是我们的邻居,来帮咱收蒜的。” 老太太拉着我的手,不停地道谢:“孩子,真是麻烦你了,这么热的天,还来帮我们收蒜。” 他们的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见了我们,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扛着锄头就往蒜地走。 大米说,父亲这辈子就跟土地打交道,话不多,但干活特别卖力。 吃过午饭,我们就去蒜地收蒜。 蒜地在村子的南边,一片望不到边的大蒜地,绿油油的蒜叶在阳光下泛着光。 我们戴上手套,弯下腰,开始拔蒜。 拔蒜是个力气活,得抓住蒜杆,用力往上拔,有时候蒜根扎得深,还得用锄头刨一下。 太阳火辣辣地晒着,汗水很快就湿透了衣服,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 二米干活最卖力,他弯着腰,一只手抓住蒜杆,另一只手在蒜根下刨了一下,用力一拔,一棵带着泥土的大蒜就拔了出来。 他把大蒜扔到身后的筐里,动作麻利得很,不一会儿就拔了一小片。 大米则负责把拔出来的大蒜剪去蒜杆和蒜须,他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把剪刀,剪得又快又好。 三米则负责把剪好的大蒜搬到地头的车上,他一趟又一趟地跑着,脸上满是汗水,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我刚开始拔蒜的时候,动作还不太熟练,拔了几棵就觉得腰酸背痛。 大米见了,笑着说:“兄弟,别急,慢慢来,拔蒜得讲究技巧,不能用蛮劲。” 他一边说,一边给我示范,“你看,先把蒜周围的土松一下,然后抓住蒜杆的下半部分,用力往上拔,这样就能轻松拔出来了。” 我照着他的方法试了试,果然轻松多了。 中午的时候,太阳更毒了,老太太提着一个篮子来到蒜地,里面装着绿豆汤和馒头。 我们坐在地头的树荫下,喝着冰凉的绿豆汤,吃着馒头,感觉浑身都舒服多了。 老太太看着我们,笑着说:“你们慢点吃,不够还有。” 下午,我们继续收蒜。 大概到了西点多,地里的大蒜终于收完了。 我们把大蒜装上车,拉回家里,卸在院子里。 看着满院子的大蒜,像一座座小山,老太太和老爷子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大米说:“今年的大蒜收成不错,能卖个好价钱。” 二米也笑着说:“等卖了蒜,咱就去李建国的技校学技术,以后再也不用在路边接活了。” 三米则说:“我要学电工,以后咱村里的电路有问题,我就能帮忙修了。” 晚上,老太太做了一桌子菜,有炒鸡蛋、炖鸡肉,还有凉拌黄瓜,都是家里种的菜,特别香。 我们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老爷子喝了点酒,话也多了起来,他说:“老大、老二、老三,你们在外面打工不容易,要是累了,就回家来,家里还有这几亩地呢。” 大米说:“爹,您放心,我们不累,等我们学了技术,就能找个稳定的工作,到时候把您和娘接到城里去住。” 老太太听了,眼里泛起了泪光,说:“我和你爹不用去城里,在家里挺好的,你们在外面好好照顾自己就行。” 第二天一早,我就要回郑州了。 大米、二米和三米送我到村口的大巴车旁。 大米从包里拿出一袋子大蒜,塞到我手里:“兄弟,这是咱家里种的大蒜,你带回去尝尝,比城里买的好吃。” 我接过大蒜,心里满是感动,说:“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我还来看你们。” 二米说:“兄弟,有空常来,咱村里的大蒜明年还会有好收成。” 三米则说:“哥,等我学了电工,以后你家电路有问题,我就去帮你修。” 大巴车开动了,我从车窗里往外看,大米、二米和三米还站在村口,向我挥手。 我也向他们挥手,心里满是不舍。 回到郑州后,我把大米他们送我的大蒜分给了同事和朋友,大家都说这大蒜特别香。 后来,我因为工作调动,搬到了别的地方,就再也没见过米家三兄弟。 但我常常会想起他们,想起我们在郑州城中村一起看电视、聊天的日子,想起我们在杞县田埂上一起收蒜的时光。 我不知道他们后来有没有去李建国的技校学技术,有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有没有把父母接到城里去住。 但我相信,凭着他们的勤劳和朴实,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好日子。 有时候,我路过黄河路,看到路边那些蹲在地上等活的农民工,就会想起米家三兄弟。 他们就像城市里的一颗颗螺丝钉,虽然平凡,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他们身上那种勤劳、朴实、乐观的精神,一首激励着我,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都能勇敢地面对。 米家三兄弟,虽然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但他们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充满烟火气的歌,唱着普通人的奋斗与希望,也唱着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谊。 |
精选图文
林云昊郑恬妤(林云昊郑恬妤)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免费阅读全文大结局)最新章节列表(林云昊郑恬妤)
林云昊郑恬妤(林云昊郑恬妤知乎)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林云昊郑恬妤无弹窗)
季琛桑倪桑倪季琛无弹窗(已完结小说全集完整版大结局)小说全文阅读
童雪莫绍谦(纵情至深终成空)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童雪莫绍谦)童雪莫绍谦最新章节列表(童雪莫绍谦)
前夫哥,温家的火葬场请签收程茵茵免费小说,前夫哥,温家的火葬场请签收程茵茵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桑荞季惟小说全文-(桑荞季惟)精选小说桑荞季惟大结局阅读
桑荞季惟分享一本言情小说 桑荞季惟免费章节试读
叶望瑜薄丞佑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叶望瑜薄丞佑在线阅读)叶望瑜薄丞佑最新章节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