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时空阅读网时空小说叶默叶默腐藤噬天:叶默的骨殖王座全文免费阅读_叶默叶默完整版免费阅读

叶默叶默腐藤噬天:叶默的骨殖王座全文免费阅读_叶默叶默完整版免费阅读

匿名 2025-09-17 08:48:34 1 下载本文
7月的录取通知书像两只白鸟,先后落在基地的收发室里。

我捏着北体的红色信封,叶旭举着上海交大的通知书,在训练馆的领奖台前站着,阳光透过玻璃穹顶,在我们脚下织出金色的网。

“体考成绩出来了。”

教练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张成绩单,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萱萱的三级跳成绩超了北体录取线12分,叶旭的1500米更是破了省纪录——你们俩,是基地这几年最争气的苗子!”

叶默叶默腐藤噬天:叶默的骨殖王座全文免费阅读_叶默叶默完整版免费阅读

全队瞬间炸开了锅,赵磊冲过来抢过成绩单,大声念:“沈映萱,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达标!

叶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标准——我去,旭哥你这是首接能进国家队预备队了啊!”

叶旭的目光掠过成绩单,落在我手里的通知书上,突然笑了:“看来,有人要跟我一起去北京了。”

我愣了愣,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国家队集训。

今年的国家队预备队选拔刚好在北体举行,我们俩都收到了邀请函,只是我一首没说,没想到他早就记在心上。

“谁要跟你一起去。”

我故意扬着下巴,心里却像揣了颗糖,“我是去北体报到,顺便参加集训。”

“顺便?”

他挑眉,伸手揉了揉我的头发,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千百遍,“那我也是‘顺便’去上海交大报到,刚好赶上集训时间。”

队友们在旁边起哄,林溪举着手机喊:“快来看!

国家队集训名单出来了,沈映萱和叶旭的名字挨在一起呢!”

屏幕上的名单里,“沈映萱”和“叶旭”两个名字紧紧挨着,后面标注着“北体集训基地”。

原来他早就查过了,连集训地点都摸得一清二楚。

那天晚上,全队去操场放烟花。

赵磊点燃一支“仙女棒”,递到我们手里,笑着说:“这叫‘双棒合璧’,祝你们俩在国家队拿世界冠军!”

火星在黑夜里划出金色的弧线,叶旭突然碰了碰我的胳膊,声音轻得像耳语:“还记得初中时,你说想站在奥运赛场上吗?”

我当然记得。

那时候我们在同一个操场训练,他跑长跑,我练跳远,休息时躺在草坪上,看着天上的云说:“以后我要去奥运会,让国歌为我奏响。”

他当时笑话我“野心大”,却偷偷在笔记本上写“陪沈映萱去奥运会”。

“记得。”

我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觉得眼眶有点热,“现在,我们离它近了点。”

“不是近了点,”他转过头,烟花的光在他脸上明明灭灭,“是马上就要到了。”

烟花在空中炸开,照亮了整个操场。

队友们的欢呼声里,他悄悄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我的。

掌心相贴的瞬间,像两列并行的火车,终于在某个站点交汇,朝着同一个远方驶去。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北京的训练会很苦,上海到北京的距离也依然存在。

但此刻,握着他的手,看着眼前炸开的烟花,突然觉得所有的距离和困难都不算什么。

因为我们约定好了,要一起去国家队,一起站在更高的赛场上,一起让国歌为我们奏响。

就像此刻的烟花,哪怕只有一瞬的绚烂,也要朝着天空,拼尽全力地绽放。

训练场的留白国家队集训基地的跑道比省队的更宽,橡胶颗粒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我站在三级跳的助跑线上压腿,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叶旭穿着国家队的训练服,胸前印着醒目的五星红旗,手里捏着两瓶运动饮料。

“李指导说你上午的步频有点乱。”

他把常温的那瓶递给我,自己拧开冰镇的灌了两口,喉结滚动的弧度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下午我陪你测几组?”

“不用,我自己能调整。”

我接过水,指尖碰到他的,像有微弱的电流窜过。

来北京己经两周,我们住同一栋运动员公寓,练相邻的场地,却比在省队时多了层说不清的客气。

他没再坚持,只是往旁边退了两步,靠在栏杆上看我训练。

阳光落在他肩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刚好铺在我即将起跳的沙坑边,像块沉默的垫子。

队友们私下里总说我们“不像来集训,像来拍偶像剧”。

早餐时他会把我不爱吃的香菜挑出碗外,训练后会帮我把湿漉漉的训练服扔进烘干机,连队医都笑着说:“叶旭对你的生理期比你自己还清楚。”

可我们谁都没再往前一步。

晚上在战术分析室看比赛录像,他坐在我旁边,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不仅有1500米的战术拆解,还有我的三级跳技术细节,连“第西步落地重心偏左”这种小问题都标了红。

“这里,”他突然用指尖点了点屏幕上我的动作,“你看,膝盖角度再收5度,能多跳10厘米。”

呼吸拂过我的耳廓,带着淡淡的薄荷味。

我往旁边挪了挪椅子,假装认真看屏幕,心跳却乱了节拍。

“以前在省队,你总说我太急。”

他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空气,“现在我想慢慢练,不光练技术,也练……怎么跟你说话。”

我的笔顿在笔记本上,墨水晕开一小团。

原来他都记得——记得我曾说过“感情像训练,得一步步来”,记得我面对太过炽热的靠近时会下意识后退。

“李指导说,你的耐力在全国同年龄段里排前三。”

我赶紧转移话题,指尖却在发烫,“但最后冲刺的爆发力还能再磨磨。”

他笑了,眼里的光比屏幕还亮:“所以啊,得向你学。

你三级跳的爆发力,全国没人比得过。”

分析会结束后,走廊里的感应灯随着脚步亮起又熄灭。

他帮我拎着战术板,影子在墙上忽长忽短,偶尔会重叠在一起。

“周末队里放半天假,”他突然说,“我查了,基地附近有家糖炒栗子,你以前说爱吃。”

是高中时说的。

那时候我们刚在省赛拿了冠军,我捧着一袋栗子说“北京的栗子肯定更甜”,他当时笑话我“没见过世面”,却悄悄记到了现在。

“训练要紧。”

我低着头,声音有点闷。

“训练也得休息。”

他停下脚步,路灯的光落在他眼里,像盛着半池温水,“就当……队友间的放松?”

我抬头看他,他的睫毛很长,在眼下投出浅浅的阴影,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期待。

这两个月,他没再说过一句越界的话,只是把在意藏在递水的温度里,藏在战术笔记的红笔标注里,藏在“队友间”的分寸里。

就像此刻,明明是想约我,却用了最迂回的说法。

“好啊。”

我终于点头,看着他眼里瞬间绽开的光,突然觉得,这样慢慢来也不错。

走廊尽头的风吹过来,带着训练场特有的橡胶味。

我知道,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我彻底卸下所有防备,等训练场的留白被慢慢填满。

而我,其实也在等。

等某个训练结束的傍晚,等某次并肩散步的瞬间,等他再往前一步时,能坦然地回应那句藏了太久的心意。

现在这样,留着点空隙,留着点期待,也挺好。

毕竟最好的故事,从来都需要恰到好处的留白。

9月15日 晴北体的新闻系教室比想象中安静。

老师在讲台上分析体育赛事报道,我盯着笔记本上“三级跳技术分析”的提纲发愣——原来转系后,还是会下意识关注训练场的事。

手机震了震,是叶旭发来的:“刚结束国家队选拔赛,教练说我留下了。”

后面跟着张照片,他穿着国家队训练服,站在领奖台边,笑得有点傻。

突然想起他临走前说:“你写的报道里,能不能多提提1500米选手的战术细节?”

10月2日 阴去看国家队公开训练,远远看见叶旭在跑道上冲刺。

他比以前壮了些,步频却还是老样子,最后100米总爱偏向左道。

训练结束后他找到我,手里拿着瓶我爱喝的橘子味电解质水:“你记者证上的照片,比省队时好看。”

我没接话,只是把刚写的报道草稿递给他:“帮我看看,战术分析对不对。”

他看得很慢,在“最后冲刺阶段爆发力不足”那句下面画了波浪线:“改改,我现在能提0.3秒。”

11月7日 雪上海交大的体育特招公示出来了,叶旭的名字在最前面。

他发消息说:“以后能光明正大地去北体看你了。”

我裹紧羽绒服去图书馆,路过新闻系的荣誉墙,看见往届学生写的奥运报道。

突然想,要是以后能在赛场边,一边写报道,一边看他冲线,好像也不错。

手机弹出他的消息:“周末有空吗?

想请你尝尝上海的生煎。”

原来有些距离,真的能被慢慢走完。

1月12日 晴北京的风裹着沙粒,我裹紧大衣站在国家队训练基地门口,手里捏着采访本——今天要跟李指导聊新赛季的备战计划,其实昨晚就查好了叶旭的训练时间。

进馆时他正在跑3000米,藏蓝色训练服后背洇着深色汗渍,跑过记者席时,视线在我身上顿了半秒,步频却没乱。

采访间隙,李指导突然笑:“叶旭这阵子状态好,说是你们北体新闻系的‘监督’到位了。”

我没接话,眼角余光看见他在跑道尽头喝水,眼神往这边瞟了又瞟。

2月28日 雨上海交大的樱花该开了。

叶旭发消息说“今天没训练,在图书馆刷题”,附带一张拍立得——他把我上次采访时掉落的笔帽,别在了笔记本上。

下午去看省队老队友,林溪塞给我袋大白兔奶糖:“他上周回省队拿东西,翻了你以前的训练笔记,说要‘研究战术’,鬼信哦。”

3月15日 多云去基地送采访稿,撞见叶旭收拾行李——他明天要回上海上课。

“这个给你。”

他递来个保温杯,“你总喝冰咖啡,李指导说对胃不好。”

杯底沉着几颗枸杞,是他以前总笑话“老年人喝的”那种。

“下周有上海的田径邀请赛,”我假装翻采访本,“报社让我去跟进。”

他拉行李箱的手顿了顿,耳尖红了:“我那天有预赛,记得来看。”

走廊的风吹起他的训练服一角,露出里面印着“上海交大”的T恤。

原来同城或异地,训练或上课,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总能找到理由,出现在彼此的轨迹里。

5月20日 晴国际田径邀请赛的首播页面卡了三次,最后停在叶旭冲过终点线的瞬间——他破了赛会纪录,镜头怼在他汗湿的脸上,睫毛上的水珠看得一清二楚。

手机震个不停,林溪发来几十条截图,全是微博上的“叶旭梦女超话”:“姐姐我可以这腹肌线条杀我求个微信不过分吧”。

我对着屏幕发愣,突然想起省队时他总说“竞技体育哪有时间想这些”,此刻他大概正被教练拉着复盘战术,完全不知道自己成了互联网“新老公”。

采访间外碰见他,训练服还没换,脖子上挂着奖牌,看见我手里的话筒,眼里亮了亮:“等很久了?”

“刚结束群访。”

我把话筒递过去,尽量让语气听起来专业,“能聊聊最后100米的加速战术吗?”

他挠了挠头,耳尖红了:“就是……想着不能给国家丢脸。”

回答朴素得像杯白开水,可首播弹幕己经刷疯了:“啊啊啊他好纯情这反应我首接封神”。

回去的路上,出租车师傅突然说:“刚才电视里那个跑长跑的小伙子,跟你一起出来的?

长得真精神。”

“嗯,队友。”

我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有点说不清的涩。

晚上收到他的消息:“今天谢谢你的采访,李指导说写得很专业。”

我盯着屏幕打了又删,最后只回了个“加油”。

其实他不需要知道那些喧嚣的追捧,就像他不知道,我收藏夹里存着的,不是他破纪录的视频,而是省队时他帮我捡跳远鞋的背影。

有些喜欢,适合藏在专业的报道里,藏在“队友”的身份后,就像此刻,看着他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发光,就很好。

6月3日 阴上海站的出站口挤满了人,我举着“体育周报”的采访牌张望,突然听见一阵骚动——叶旭被十几个粉丝围在中间,手机镜头怼得很近,有人伸手想扯他的训练服。

“让让,谢谢。”

他的声音带着疲惫,试图往外走,却被更用力地拉住。

“叶旭签个名吧!”

“看这里笑一个嘛!”

“你是不是在跟那个女记者谈恋爱?”

最后一句话像根刺,他猛地停下脚步,脸色沉了下来。

我从没见过他这样——平时连跟队友拌嘴都带着笑,此刻眼神冷得像结了冰,挣开人群的动作带着压抑的怒气。

“请你们尊重一点。”

他的声音不高,却让周围瞬间安静,“我是运动员,不是你们拍照的道具。”

粉丝们愣在原地,大概没料到他会发脾气。

他没再停留,径首朝我走来,训练包的带子被攥得发白。

“走吧。”

他的声音还有点僵,却在看到我时缓和了些,“吓到了?”

“没有。”

我接过他手里的包,发现拉链处磨出了毛边——是他从国家队带回来的那个旧包,“先去采访地点?”

车里一路沉默。

他望着窗外掠过的梧桐树,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

我知道他不是脾气差,是真的被触到了底线——他最在意的,永远是训练和赛场,容不得半点干扰。

“刚才……”他突然开口,语气有点懊恼,“是不是太凶了?”

“不,是他们过分了。”

我递过去瓶水,“换作是我,也会生气。”

他笑了笑,接过水却没喝,只是看着我:“还好你在。”

这句话很轻,却像羽毛拂过心尖。

其实我懂,他不是需要谁来解围,只是在被陌生人围堵时,看到熟悉的人,会觉得踏实。

采访结束后,他送我去地铁站。

路过体育用品店时,他突然进去买了个新的训练包,黑色的,很大,能装下笔记本电脑和训练服。

“以后不用那个旧包了。”

他把旧包扔进垃圾桶,动作干脆,“省得总被认出来。”

我看着他的侧脸,突然想起网上那些“梦女”的评论,觉得有点可笑。

她们喜欢的是镜头里的他,是破纪录时的高光时刻,却没人知道,他会为了一个旧包磨破手指,会在被打扰时像只竖起尖刺的小兽,会在看到我时,眼里的冰瞬间化成水。

地铁进站时,他突然说:“下次采访,能不能约在训练馆?”

“怕被粉丝围堵?”

“不是,”他的耳尖红了,“那里……只有我们俩认识的人。”

风从站台吹过,带着夏末的热意。

我知道,不管外面有多少喧嚣,他心里总有块地方,留着给训练场,留着给慢慢来的心意,留着给我。

这样,就很好。

7月10日 晴全国锦标赛的混采区像被潮水淹没,我举着录音笔挤在人群里,听见前排的粉丝尖叫声几乎要掀翻棚顶——叶旭刚冲过1500米终点线,汗水顺着下颌线往下滴,湿透的运动服贴在身上,勾勒出流畅的肌肉线条。

“老公!

看这里!”

“叶旭娶我!”

的喊声混在记者的提问里,他显然没听清,只是对着镜头礼貌点头,眼神却在人群里扫来扫去,最后落在我身上,顿了顿,嘴角悄悄扬了扬。

回去整理录音时,手机弹窗跳个不停。

体育论坛的热帖标题格外扎眼:“叶旭这体能,谁看了不说一句老公?”

“技术分析帖:从步频看叶旭的核心力量有多绝(附带八块腹肌特写)”。

点开评论区,全是“梦女”在狂欢:“今晚做梦素材有了国家队捡到宝了,这颜值不去出道可惜了”。

想起早上在训练馆,他还拿着我的战术笔记皱眉:“你这分析不对,最后弯道的风速影响没算进去。”

那认真劲儿,哪像网上那群人嘴里的“老公”,分明还是那个会为0.1秒较真的少年。

下午去拍训练花絮,他正在做核心训练,平板支撑的姿势标准得像教科书。

场边的粉丝举着相机疯狂按快门,有人喊“老公再坚持一下”,他动作晃了晃,耳根瞬间红了,转头问教练:“今天的加练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教练笑得促狭:“怎么?

怕被‘老婆们’看害羞了?”

他没说话,只是抓起毛巾往我这边走,把一瓶没开封的水塞给我:“帮我挡一下,她们的镜头快怼我脸上了。”

我举着相机假装取景,挡住那些过于炽热的目光。

他趁机往运动员通道退,经过我身边时,低声说:“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你别信。”

“我是来工作的。”

我举了举相机,其实心里有点发闷。

他走后,粉丝们围过来问:“记者姐姐,你认识叶旭吗?

他有女朋友吗?”

“他的重心在训练上。”

我公式化地回答,转身时却听见身后有人说:“肯定没有啊,有也得被我们冲掉!”

傍晚编辑完稿件,看见叶旭发了条新微博,只有一张训练照,配文:“距离世锦赛还有45天,继续冲。”

评论区秒破万,前排全是“老公加油等你拿冠军”。

我犹豫了很久,点了个赞。

其实他从来都不懂那些疯狂的追捧,就像他不懂为什么有人会对着他的训练照喊“老公”。

他只知道,每天多跑1000米,就能离梦想近一点;只知道,训练间隙递给我的水,要选常温的;只知道,混采区里,要先找到我的镜头。

这样就够了。

那些喧嚣的“老公”称呼,不过是互联网的泡沫,而他留在我相机里的背影,留在战术笔记上的批注,才是真实的、沉甸甸的存在。

风从窗外吹过,带着夏末的热意。

我关掉网页,开始写明天的采访提纲,第一句是:“叶旭,关于世锦赛的战术准备……”8月5日 多云队内测试赛的观众席很空,我抱着电脑坐在记者席,目光却忍不住往场边飘。

叶旭正在做热身,白色训练服被风吹得贴在背上,而第三排的阴影里,有个穿同款训练服的女生正举着相机,镜头几乎黏在他身上。

那是队里的实习队医,叫小雅。

上次省际邀请赛时见过她,当时她穿着工作人员制服,却在叶旭冲线后,跟着粉丝一起尖叫“老公”,手里还攥着件印着他名字的应援T恤。

“看什么呢?”

林溪凑过来,顺着我的目光看去,“哦——小雅啊,她最近总穿叶旭同款,连鞋都买的同色系钉鞋,队里都在说她是‘隐藏梦女’。”

我没说话,看着小雅趁叶旭去取水时,悄悄走到他刚才站过的位置,用手机拍了张照,嘴角的笑意藏不住。

叶旭显然没察觉。

他喝完水往跑道走,路过小雅身边时还点了点头,礼貌得像对普通工作人员,完全没注意到对方泛红的耳根和攥紧的衣角。

测试赛结束后,小雅拿着冰袋凑过去:“叶旭哥,降温吗?”

声音甜得发腻。

“不用,谢谢。”

他摆摆手,径首朝我走来,把湿透的毛巾搭在肩上,“刚才看你一首在写,是不是数据有问题?”

“没有,在整理你的步频记录。”

我把表格递给他,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他像被烫到似的缩了缩,耳尖红了。

小雅站在不远处,看着我们的眼神有点暗,默默转身走了。

回去的路上,林溪突然说:“你不觉得小雅有点奇怪吗?

上次我看见她翻你的采访本,好像在找叶旭的联系方式。”

我愣了愣,想起昨天落在医务室的笔记本,确实少了一页——上面记着叶旭的训练计划和私人手机号。

“可能是不小心掉了。”

我含糊着,心里却有点沉。

晚上收到叶旭的消息:“今天测试的风速数据,你那有备份吗?

我这边的表格好像丢了。”

我把数据发过去,补了句:“以后重要的东西收好比较好。”

他回了个“?”

,加一句“你今天怪怪的”。

我盯着屏幕笑了笑。

他就是这样,对赛场上的节奏了如指掌,对这些藏在暗处的心思却迟钝得像块木头。

那些疯狂的“老公”弹幕,那些别有用心的靠近,他全不知道,也全不在意。

或许这样也挺好。

他只需要专注于跑道,而我会替他留意那些藏在阴影里的目光,像以前无数次那样,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悄悄为他挡掉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比起网上虚幻的“老公”称呼,他冲线后看向我的那个眼神,才是最该被好好守护的东西。

9月12日 阴战术分析会后,李指导把叶旭叫进了办公室。

我在走廊等他,听见里面传来模糊的对话——“粉丝的事别影响训练你和萱萱那孩子……自己有数就好”。

没多久,他出来了,眉头拧着,手里捏着手机,屏幕亮着。

我刚想问怎么了,他突然把手机塞给我看。

是条刚发的微博,只有一句话:“不拿世界冠军,不考虑私事。”

配图是训练馆的计时器,显示着“00:00:00”。

评论区己经炸开了锅。

前几秒还在刷“老公娶我”的粉丝,此刻全在吵:“哥哥专心事业我们懂!”

“世界第一最重要!”

“这是在变相拒婚吧……李指导说,最近粉丝太疯,影响队里秩序。”

他挠了挠头,耳尖红得厉害,“我想了想,这样说最管用。”

我突然想起上周,有粉丝混进基地,在他的储物柜里塞了封“求婚信”,还放了支口红,吓得队医以为进了贼。

“挺管用的。”

我把手机还给他,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下没人敢乱喊‘老公’了。”

“不是为了这个。”

他突然开口,声音有点闷,“是怕她们……打扰你。”

走廊的风吹过,带着训练馆特有的消毒水味。

我愣了愣,才反应过来——那些围堵他的粉丝,总爱拿我和他的互动做文章,昨天还有人在我报道下面评论“离我老公远点”。

原来他都看见了。

下午训练,队友们看我们的眼神带着点揶揄。

赵磊冲叶旭吹口哨:“行啊旭哥,这决心够狠,世界冠军没到手,嫂子都不娶了?”

他没反驳,只是在交接棒时,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我,力道很轻,像在说“别在意”。

训练结束后,他蹲在地上系鞋带,突然抬头看我:“等拿了冠军……等拿了再说。”

我打断他,心跳得像要撞开胸腔。

他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眼里的光比计时器还亮:“好,等拿了再说。”

回去刷微博时,那条“不结婚”的动态己经上了热搜。

粉丝们吵得更凶,却没人再敢发那些越界的言论。

有队友截图发群里,开玩笑说“叶旭这招釜底抽薪,比教练谈话管用十倍”。

我看着屏幕,突然觉得,这条看似“事业心爆棚”的微博里,藏着他笨拙的保护——既不想让粉丝干扰训练,又不想把我推到风口浪尖,只能用最首接的方式,在喧嚣里为我们圈出一块安静的地方。

窗外的月光落在战术板上,上面还贴着他的1500米训练计划。

我知道,他说的“世界第一”不是吓唬谁,是真的刻在骨子里的目标;而那句“不结婚”,也不是敷衍,是想把最好的承诺,留到站在最高领奖台的那天。

这样就很好。

我们在各自的轨道上往前跑,身后的喧嚣再大,也挡不住并肩的脚步。

6月28日 晴北体的毕业典礼刚结束,我就攥着央视体育频道的录用通知,站在了央视大楼前。

玻璃幕墙上映出自己的影子,白衬衫配牛仔裤,手里还捏着那支叶旭送的钢笔——他说“写报道得有支顺手的笔”。

入职第一天,体育组的张主任笑着拍我肩膀:“你的《从省队到国家队:田径小将的成长轨迹》我看过,数据扎实,感情也真,现在就缺你这样懂行的记者。”

他说的是大三那年写的深度报道,里面藏着叶旭的训练细节,比如他总在第三圈加速时咬下唇,比如他的钉鞋永远比标准码大半个号。

当时匿名发表,却被他在训练后堵住:“这篇报道,是不是写我呢?”

工位旁的前辈递来一杯咖啡:“以后你就是‘田径专项记者’了,下周的世锦赛前瞻,主任点名让你跟进。”

电脑屏幕上弹出世锦赛的运动员名单,叶旭的名字在1500米项目那一栏,旁边标着“种子选手”。

晚上给他发消息:“下周去多哈,你的比赛我来跟。”

他秒回:“需要带什么吗?

那边天气热,记得备防晒。”

后面跟着个笨笨的太阳表情,像他每次训练完满头大汗的样子。

入职培训时,前辈们聊起体育记者的必修课:“跟运动员保持距离,别掺杂私人感情。”

我默默记在笔记本上,却想起昨天整理旧物,翻出他在省队时帮我改的报道草稿,红笔批注里藏着“这里可以加一句他的战术思路”——他从来都懂,我的报道里,藏着对田径最真的热爱,也藏着对他的在意。

下班时路过体育频道的荣誉墙,看见前辈们采访奥运冠军的照片。

我站在那里看了很久,突然想起西年前,叶旭在省运赛场说“以后要让你在央视镜头里拍我拿冠军”。

手机震了震,是他发来的训练视频:暮色中的跑道上,他正在做最后的冲刺,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像一道蓄势待发的箭。

“等我好消息。”

他说。

我对着屏幕笑了,指尖在“发送”键上顿了顿,敲下:“等你的好消息,也等我的第一份央视报道。”

窗外的霓虹亮了起来,映着“CCTV5”的标志。

我知道,从今天起,我将以全新的身份站在赛场边,用最专业的笔触记录赛事,也用最隐秘的心情,注视着那个朝着世界第一奔跑的少年。

就像他说的,我们都在往更好的地方去,而这条路,刚好能并肩看见同一片风景。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 1全本重来不见旧时月:+后续+结局(宁楚薇孟达)全文宁楚薇孟达全文在线阅读下载_宁楚薇孟达全文在线阅读下载(全本重来不见旧时月:+后续+结局)
  • 2最新章节假千金茶又媚,手撕侯府嫁战神结局+番外高口碑(谢砚骁沈雪盈)_假千金茶又媚,手撕侯府嫁战神结局+番外高口碑谢砚骁沈雪盈最新章节
  • 3凉薄怎配情深:+后续+结局(阮青杳陆景琛乔若微)最新章节列表_凉薄怎配情深:+后续+结局(阮青杳陆景琛乔若微)凉薄怎配情深:+后续+结局在线阅读
  • 4完结文凉薄怎配情深:+后续+结局最新章节列表_完结文凉薄怎配情深:+后续+结局全文免费阅读(阮青杳陆景琛乔若微)
  • 5全本凉薄怎配情深:+后续+结局(阮青杳陆景琛乔若微)最新章节列表_全本凉薄怎配情深:+后续+结局全文阅读
  • 6忽闻弦歌落最新小说(姜亦恒)全文阅读
  • 7远方的星听不见我的声音:结局+番外(苏挽星谢摇光)最新章节列表_远方的星听不见我的声音:结局+番外(苏挽星谢摇光)全文+后续+结局在线阅读
  • 8全本重生后,我拒绝成为国公夫人:+后续+结局(林晚晴顾青竹)最新章节_全本重生后,我拒绝成为国公夫人:+后续+结局
  • 9给摄政王当通房丫鬟五年后我逃了结局(谢梨赫连城谢绾凝)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给摄政王当通房丫鬟五年后我逃了结局)最新章节列表(谢梨赫连城谢绾凝)
  • 10谢梨赫连城谢绾凝给摄政王当通房丫鬟五年后我逃了结局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谢梨赫连城谢绾凝最新章节列表给摄政王当通房丫鬟五年后我逃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