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精选15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的书面计划。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记得要灵活运用教案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习效果。祝大家教案编写顺利,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一第一步:首先准备一个废弃纸盒、彩色包装纸、蛋糕纸、彩笔、松紧带、胶棒。 第二步:按照孩子脸蛋大小,在纸盒拆出来的卡纸上画出面具基本形状,并剪下来。 第三步:把彩纸粘贴到裁剪好的面具上,多余的彩纸翻向面具反面,并用胶水粘住。 第四步:把蛋糕纸对折,涂上喜欢的颜色,粘贴到面具上。还可以将装饰珠子等粘贴到面具的正面。 第五步:在面具的两边扎2个洞,安装上绳子,并打好结,一个漂亮的儿童面具就diy制作完成啦。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二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教学,便能较好地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手脑并用,在动作的内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手工制作中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运用于教学中,其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剪纸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所以我校一直把手工制作作为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它包括折纸、剪纸、泥工等,剪纸从中年级开始学习,这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作品的设计及制作。本案例是剪纸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了解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用红纸剪双喜的方法,剪出喜字图纹,美化生活。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折叠的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剪纸方法与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喜字,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为自己获得剪纸本领而感到喜悦。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1.双喜的由来。 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3揭示课题:剪喜花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出处 3xiaoniao.com 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 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 4、学生试剪双喜。 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 1、欣赏民间优秀喜花作品(课件呈现)。 3、讲解剪纸制作的步骤:画稿设计-剪刻-托裱。 4、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启发学生在喜字基础上怎样进行变化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设计一幅带花边的喜字要求。 (1)、花边内容不限,要与喜子巧妙结合。 (2)、形式不限。 (3)、将作品粘贴在白色铅画纸上。 1、请学生将作品按要求贴在黑板相应的区域(创意好、形式美、需努力)。 2、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评价,并发布金点子。 3、教师简评。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三1、引导幼儿利用布条、旧磁带、毛线、广告纸等各种废旧材料,在浴帽上制作自己喜欢的假发。 2、让幼儿通过与家长的相互合作,体验手工制作带来的成功感。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1、浴帽幼儿人手一只,布条、旧磁带、毛线、广告纸、报纸、丝带、皱纹纸等若干。 2、假发套5个,排练好大班的小小模特队。 3、音乐磁带2盘、录音机。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大班的姐姐要来给我们表演节目啦,大家欢迎! (在迪斯科的音乐中,大班幼儿戴上假发表演)。 姐姐表演得精彩吗?漂亮吗? 那你觉得她们哪漂亮呢? 教师小结:原来姐姐头上戴的是漂亮的假发。 2、欣赏自制假发,讨论制作方法。 你知道这么漂亮的假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宝宝来,我们一起上来看看。(幼儿上台欣赏自制假发)。 谁来说一说你刚才看到的假发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小结:原来布头、毛线、报纸……这些材料都可以来做漂亮的假发。 怎么样把这些材料贴上去呢?宝宝请你动动小脑筋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议论、回答)。 宝宝很会动脑筋,今天我们就用双面胶来试一试。 (出示浴帽)教师示范,看老师先在浴帽上粘好双面胶,这一步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做,然后把双面胶上的白纸轻轻地一撕,宝宝要小心,别把胶带撕下来,小班宝宝可以让爸爸妈妈帮着撕,最后找一种你喜欢的材料把它贴上去。哪个宝宝也来试一试。 幼儿尝试。 宝宝们,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一个漂亮的假发,好吗? 手指游戏:拇指食指碰碰,食指中指剪剪,我是快乐的魔术师。宝宝发挥你的巧巧手,我们开始吧! 3、幼儿制作假发,教师巡回指导。 小朋友可以自主地选择喜欢的材料来制作。 提醒家长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做。 4、请幼儿戴上假发,与父母一起在迪斯科的音乐中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的‘组织以及从幼儿活动的情况发现:选材新颖,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活动感兴趣。目标的定位较合理,操作性强;活动形式新颖多样,溶多种形式为一体,为目标的达成而服务;通过组织与指导,基本能达到预设的目标,但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原因,也存在着问题,在组织过程中,发现幼儿不喜欢选用拧、左右反复折叠的技能来表现卷发,如果老师一再强求,反而不尊重幼儿,遏制幼儿个性的发展;不进行引导,仿佛在技能上没得到培养,这个问题让我觉得有点困惑?希望老师、同仁参与探讨。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四1、学会可挂式纸玩具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多曲线纸玩具的剪裁技能。 2、使学生初步了解杠杆平衡原理,发现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铅画纸,毛根,棉线,剪刀。 1、将铅画纸对折两次,画出小猴子的头、耳朵、身体、胳膊、腿和尾巴。 2、沿着画好的线条剪下来。瞧,一下子做好了四只小猴子。 3、把其中两只小猴子翻过来,姿势就不一样了。用水彩笔给每只猴子上色,添加表情。 4、在毛根中间拴上棉线,并用胶带粘在桌子边上,使毛根成平衡状。 5、在毛根左端挂一只小猴,然后在右端的中心再挂一只,毛根还能保持平衡吗? 6、如果在右边的小猴尾巴上再挂一只小猴呢?多做几只,挂在不同的地方试试看。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五水性彩笔一盒、剪刀一把、蝇子一根。 事先准备一张硬纸,在硬纸上面,画上自己合适的面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画。 首先准备一盒水性彩笔、一把剪刀、一条鞋带粗大的蝇子,将蝇子中间部分套成辫子,两端部分空着。 将事先,想像画好的面具进行剪下。 剪下后的面具如下图所示。 然后,我们在眼、嘴处挖孔,鼻子处对折后剪开。 接着,将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根据自己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以进行装扮。 最后,我们将以面具耳朵,以穿线用,在穿线过程,以后面穿到表面,然后打个结就完成了。 通过制作面具,你可以发挥自身想像力,制作更多不一样表情的面具来,并将面具涂上漂亮的色彩。 在制作面具表情时,你可事先画好,但在画的‘过程,你可通过自己脸部、眼睛大小进行画制。 其实看似简单的面具,如果你在画制设计过程,跟脸部、眼睛、鼻子、嘴巴大小不配,戴上去肯定不合适。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六1、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 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1、激发兴趣。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欣赏录像面具表演。 (2)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揭示本课课题:《面具的设计制作》。 2、欣赏。 (1)课件显示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面具表演以及面具文化的发展简史,让学生们欣赏。 (2)教师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3、分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刚才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谈谈你们观后的感受。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4、亲自示范。 (1)老师示范立体面具的制作方法。第一步,先把一张平面的纸剪成脸的形状,第二步,就是怎样把平面的脸变成立体的脸。 (2)教师找一个同学上讲台给大家示范。 5、分组制作。 (1)四人一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面具的设计制作。 (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进行巡视指导。 6、展评作业。 (1)选出小组代表,代表逐一介绍自己作品,以及它的创作灵感及设计方式。 (2)先学生自己评价,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师生一起选出优秀作品。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七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注重创设美术文化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面具的由来及演变,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面具艺术的特点及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寄予面具的意趣与理想。本课的面具设计制作,利用学生简便易找、便于制作的材料,将纸浮雕等技法运用到制作中,发挥想象,巧妙利用,设计制作出展现自己审美意趣的面具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了解不同地域、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 3、了解面具的色彩搭配和运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面具色彩运用与搭配 难点: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课时:1课时 一、师生问好导入课题(问题导入) 1.你带过面具吗?都带过哪些面具? 2你戴面具是为了干什么呢? 3.你对面具还有那些了解?(检查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归纳: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地区的原始艺术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反映了各民族的宗教、民俗和审美,展示出原始艺术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 面具最初用于对妖魔鬼怪的驱赶,对图腾的崇拜,对英雄的歌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的面具已不仅仅用于祭祀,而是成为戏剧、舞蹈表演的道具。 板书面具功能:驱魔------娱乐------面具文化 看图片和实例 讨论:面具有哪些特点? 归纳:板书颜色丰富五官夸张性格多样装饰性强 1、构思。(把握特点、确定外形、设计纹样) 2、勾纹样。(构图饱满、落笔大胆、细心收拾) 3、制作。(巧妙利用、合理搭配、精心制作)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尝试自主得出面具设计制作方法,老师归纳,突出教学重点 创作要求:1面具形象自拟 2注意剪、刻、粘贴、彩绘等技法的应用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放背景音乐,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师巡视指导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注重鼓励性评价 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的国家之一。今天我们手中的面具既是对民族文化传承也是发扬,虽然时间有限、材料有限,但创意无限同学们都做成了自己作品。 后记:各种各样的面具吸引了他们,绘制的过程中,他们还是缺乏耐心,不够细心,上颜色的时候,画面效果粗糙。要注意强调绘制的过程。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八一、课题的选择与背景: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有效地开展教学,便能较好地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手脑并用,在动作的内化中学会思考、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做人。手工制作中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运用于教学中,其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剪纸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所以我校一直把手工制作作为校本课程的一大特色,它包括折纸、剪纸、泥工等,剪纸从中年级开始学习,这时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独立完成作品的设计及制作。本案例是剪纸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了解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剪喜字,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为自己获得剪纸本领而感到喜悦。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1.双喜的由来。 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 3揭示课题:剪喜花。 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 出处 3xiaoniao.com 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 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 4、学生试剪双喜。 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 三、感受与体验。 1、欣赏民间优秀喜花作品(课件呈现)。 2、分析民间剪纸的内涵。 谐音:连(莲)年有余(鱼)。 喜上眉(梅)梢。 蝙蝠(福)鸡(大吉大利)。 寓意:石榴(多子多福)。 牡丹(富贵)龙凤{吉祥}。 3、讲解剪纸制作的步骤:画稿设计-剪刻-托裱。 4、教师示范剪纸制作过程。 启发学生在喜字基础上怎样进行变化创作。 四、想象与创作。 1、出示作业要求,请同学们设计一幅带花边的喜字。 要求(1)、花边内容不限,要与喜子巧妙结合。 (2)、形式不。 (3)、将作品粘贴在白色铅画纸上。 六、小结。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九*欣赏面具艺术,认识面具的来历与演变,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的设计特点和造型方法,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手法。 各小组合作,选用恰当材料,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多种技法,设计出平面或立体的面具,锻炼协作能力与培养互助精神;举办面具表演活动,增进表演能力。 通过分小组制作,让学生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通过表演感受面具独特艺术魅力,认识面具艺术对环境、气氛的烘托作用。 1、从历史、民族、宗教、文化等多角度认识面具艺术的文化内涵。 2、对材料的理解(材料的色彩、肌理、材质特点)和材料的综合利用。 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师:各种面具图片、实物; 材料与工具:铅画纸、彩色卡纸、皱纹纸、瓦楞纸;及时贴、麻绳、毛线、羽毛等;颜料及着色工具(毛笔、水、调色盘);彩色笔、蜡笔;剪刀、双面胶等。 同学们,元旦马上就要到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什么吗?(出示面具成品). 见过吗?----在哪见得?-----了解吗?-------做过吗?几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面具世界。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原始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些原始部落头戴面具,挥动兵器驱鬼降魔。当时的人们认为面具可以赋予他们一种神的魔力。面积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原始的乐舞、仪式、巫术、图腾及民间的歌舞、社戏、戏曲、脸谱、面具舞会相互融洽、依存、渗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造型特点,特别是藏戏面具更具特色,因此面具作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 如今,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圈里跳出,步入一个多元、文明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旅游,从民间艺人、旅游商品店那里购买面具,作为自己家里的装饰品,欣赏面具的雕刻技艺。 如课文24页藏戏面具——它的制作非常讲究。在皮革上裱蓝底花缎,蓝色是勇敢和正义的象征;轮廓嵌贝壳、玛瑙和绿松石,面具大额头正中是太阳和月亮,两耳垂有流苏,整个面具光彩夺目。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体验面具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喜悦。如课文25页就有我们同龄人设计的面具:彩纸、皱纹纸等做成的萝卜娃娃,有各种五彩颜料彩绘制成的五彩面具。 好!通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美的面具文化,下面我们来总结下面具设计思路有哪几种、造型与色彩的特点。 种类:人物、也可以选择动物或者植物的形象。 造型: 师:面具通过对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性格和塑造。如表现人物的凶猛、威武、滑稽、忠诚等。 师:通过对五官的哪些地方进行刻画的? 生:眉毛、鼻子、眼睛、牙齿进行刻画,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形象,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的美感。与我们实际看到不一样。而是非常的?神态夸张! 色彩:色彩强烈、艳丽、装饰感强。 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1)根据构思剪刻眼睛, (2)剪刻粘,成半立体面具 (3)彩绘图案,剪粘彩色纸片、毛线、玻璃绳等, (4)贴鼻子、嘴巴。 题目一:以小组为单位为新年假面舞会制作一个生动的面具。 题目二: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部影视片或语文(哈利波特、西游记等)、英语、历史课文设计制作一组面具。并佩戴面具表演一段对白。 以上题目每小组任选一题。 1、充分利用所带材料的质地、色彩和肌理,大胆设计,使面具造型新颖别致,色彩艳丽,神态夸张。技法:剪刻折、彩绘、粘贴、穿编综合运用. 2、各小组合作完成,各小组相互看看准备的材料,参考面具图片及实物,确定自己要制作的面具造型;讨论制作步骤;分工合作制作面具。 欢快音乐;新年好 教师:请同学们戴上自己的面具,站在自己的位置边,唱起歌、跳起欢快的舞蹈,让我们尽情享受面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面具演出很精彩!今后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灵动的双手使色彩飞翔,制作出最美、最有个性的面具,使面具这一古老艺术品得以发扬光大,使我们的生活更快乐。 1、面具文化: 2、面具的类型、造型、色彩特点。 3、面具的技法步骤。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十1、学习用几何图形画房子。 2、进一步掌握好平涂的方法。 3、培养幼儿感知色彩的能力。 1、事先带领幼儿参观过各种房子,有关房屋建筑的vcd碟片。 2、木偶小狗、各种几何图形。 3、绘画工具:绘画纸、油画棒。 1、引导回忆、观察、了解房子的基本构造。 ——请幼儿回忆,说说自己看到过什么样的房子? ——观看碟片:美丽的建筑(国内,国外建筑)。 ——分段定格,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你最喜欢它哪个部分? ——引导幼儿用几何形状来描述房子各部位的样子,欣赏每幢房子最特别的地方。 2、出示木偶小狗及积木搭的房子进行导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是房子)哦,原来这是小狗造的新房子,你们觉得漂亮吗?(漂亮)谁来告诉我们,你觉得哪里漂亮?(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 ——原来小狗用了各种不同形状的积木,它们还有漂亮的颜色,金黄色的屋顶,红红的墙,绿绿的门和窗,房子旁边还种了小狗喜欢的花,真漂亮啊! 4、出示几何图形,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形状组合示范搭、画房子。 5、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注意搭配形状。 ——运用色彩要大胆。 6、幼儿作品展评。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对比不同几何形状搭配的效果。 1、还可以用线描装饰的方法来画。 2、活动中除了已认识的几何图形外,还可以出示2-3种新的图形,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十一1、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并能够按照线条进行剪纸,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制作手工的习惯,能够把所制造出来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理。 3、体验制作成功的乐趣。 一、通过出示图片,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 教师小结:图片上是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翘翘板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们在上面,那么一个小朋友就在下面,他们玩的真开心。 师:那两个小朋友那么开心,小乌龟和小猴子也想玩跷跷板了!我们来看看小猴子和小乌龟玩跷跷板吧! (教师出示示范品)。 二、引导幼儿正确制作小鱼摇。 1、出示手工纸,引导幼儿观察手工纸。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手工纸吧!手工纸里有什么呀?他们告诉我们要怎么样做呢? 教师小结:实线告诉我们要用剪刀剪下,小鱼中间的虚线告诉我们按照虚线折一折。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师: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样制作小鱼摇的吧! (1)先用剪刀沿小鱼轮廓线剪下小鱼外形,按虚线折一折,再在小鱼的头上和尾巴上的实线剪开。 (2)剪好了小鱼,把小鱼放在一边,再剪下小乌龟和小猴,剪好了以后,分别插入小口子。 3、提示幼儿要注意的事项:剪轮廓的时候不要把留下白边,剪下的小口子不要超过了实线。注意剪刀的使用。 三、让幼儿进行制作。 教师巡视幼儿的制作过程,给予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的指导,以便于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制作,体验成功制作的乐趣。 四、教师评价活动,给予制作很好的幼儿表扬。 五、整理垃圾,结束活动。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十二1、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并能够按照线条进行剪纸,锻炼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2、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制作手工的习惯,能够把所制造出来的垃圾进行合理的处理。 3、体验制作成功的乐趣。活动准备: 手工纸,剪刀。 一、通过出示图片,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活动。 教师:图片上是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翘翘板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们在上面,那么一个小朋友就在下面,他们玩的真开心。 师:那两个小朋友那么开心,小乌龟和小猴子也想玩跷跷板了!我们来看看小猴子和小乌龟玩跷跷板吧! (教师出示示范品)。 1、出示手工纸,引导幼儿观察手工纸。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手工纸吧!手工纸里有什么呀?他们告诉我们要怎么样做呢? 教师:实线告诉我们要用剪刀剪下,小鱼中间的虚线告诉我们按照虚线折一折。 2、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师: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样制作小鱼摇的吧! (1)先用剪刀沿小鱼轮廓线剪下小鱼外形,按虚线折一折,再在小鱼的头上和尾巴上的实线剪开。 (2)剪好了小鱼,把小鱼放在一边,再剪下小乌龟和小猴,剪好了以后,分别插入小口子。 3、提示幼儿要注意的‘事项:剪轮廓的时候不要把留下白边,剪下的小口子不要超过了实线。注意剪刀的使用。 教师巡视幼儿的制作过程,给予需要帮助的孩子及时的指导,以便于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制作,体验成功制作的乐趣。 四、教师活动,给予制作很好的幼儿表扬。 五、垃圾,结束活动。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十三活动目标: 1、知道医生的工作与人们的关系,感受医生工作的辛苦。 2、尝试使用画、剪、粘贴等方法,制作卡片。 活动重点: 制作“爱心卡” 难点: 在贺卡底版上做镂空的图案。 活动准备: 1、已收集的关于医生、护士工作时的图片、资料。 2、各种形状的彩色卡纸、剪刀、装饰材料、颜料、自制的印章。 活动过程: 1、交流: 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医生、护士如何工作的材料。 2、讨论: (1)医生的工作和人们的关系:“医生和护士是怎样关心照顾病人的?” (2)“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3、想像: “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你最想送什么东西给医生和护士?” 4、表现: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在贺卡底版上做镂空的图案。 (2)能运用多种材料大胆表现。 5、交流分享: “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你制作的‘爱心卡’有什么内容?” 6、延伸活动: 将“爱心卡”送给自己最敬重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十四“新型冠状病毒”悄悄袭来,让我们人类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有的人甚至因为病毒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时,人们开始注意防护。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在人多密集的时候戴口罩。但是很多小朋友不喜欢戴口罩,还有的小朋友不会正确戴口罩。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制作口罩激发幼儿戴口罩的兴趣并且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佩带口罩的正确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防“冠”心态。 1、了解戴口罩的作用及意义。 2、体验制作口罩的乐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3、帮助孩子进一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 各种质地、样式的口罩若干。a4纸、彩笔、松紧带。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猜谜。 四四方方一块布,嘴和鼻子都盖住。 有它不能吃东西,为保健康人人爱。 2、讨论:“口罩有什么作用?”(保暖、预防病菌侵入等)。 (二)集体讨论。 1、引导语:“口罩朋友来我们班开展览会,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参观,自由发表意见。 3、设问:“为什么最近大家出门都要带口罩?” 4、教师简单总结:“口罩能阻挡病菌侵入我们的身体, 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制作口罩。 2、通过ppt介绍口罩的制作过程,教师指导幼儿亲身体验制作口罩。 (四)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教师介绍:“戴口罩之前我们要先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净,避免污染口罩。口罩的大小要正好罩住下巴、嘴巴、鼻子等部位,戴太大或太小的口罩,病菌、灰尘等能从口罩两侧的边缘进去。”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中密切关注孩子预防“冠状病毒”的行为,错误行为及时纠正。提醒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面具制作与设计教案的手工制作篇十五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选修课。手工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综合艺术形式之一,它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不断丰富和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本课程重点在学习纸材的平面与立体制作系列等,以及各种材质或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而创作的作品。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提高审美情趣,深化对创意、造型、色彩与选材等问题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工作的计划性、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二、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2.1理论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手工艺术了解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手工艺术的内容和基本原理,了解手工艺术的主要流派,手工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表现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学习手工艺术的目的及意义。指导学生掌握手工艺术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全面了解手工艺术的基本功能,审美功能合和实用功能。2.2实践要求: 使学生理解手工艺术的概念,了解手工艺术的构成,了解手工艺术的的特征以及手工艺术的规律,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具体综合运用手工艺术规律的教学和创作奠定一定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手工艺术的的表现技法,使学生掌握手工艺术创作中的多种表现方法,把握手工艺术语言的艺术性、多样性、趣味性、丰富性。 2.3学生学习要求: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手工艺术创作中的价值和重要性,掌握手工艺术造型中的艺术性原则。通过反复训练和强化训练加深学生对手工艺术的技法表现力,熟练掌握手工艺术的知识理论和实操技能。掌握结构的概念,建立结构思维来表现手工艺术的空间。2.4教师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掌握手工艺术的基本制作过程和规律;让学生全面了解手工艺术的基本功能,审美功能合和实用功能。课堂训练中以短期作业为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又熟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全面提高对手工艺术的认知水平和表现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课程概述(2学时)。 1.明确手工学习的意义与工具材料的准备2.手工的大体分类。 3、代表作品赏析。 (二)纸艺篇(8学时)。 1、概述。 2、纸工艺的基本技法。 3、常用折纸技法。 4、剪纸的技法与创作。 5、染纸的技法与创作。 6、纸浮雕。 7、多面体。 8、立方造型结构组织。 9、几何形化具象造型与整纸切折造型。 (三)雕塑篇(2学时)。 (四)、珠串篇(2学时)。 1、手链。 2、项链。 3、戒指。 4、挂链。 5、其它装饰挂件。 (五)、布艺篇(2学时)。 6、香包。 7、钱包。 8、手机包。 9、钥匙包。 10、手提包。 11、杯垫。 12、布艺画。 13、布娃娃。 14、其它、绣艺篇(2学时)。 1.珠绣2.十字绣3.丝带绣。 4.传统刺绣(苏绣、蜀绣、湘绣等)5.欧式刺绣、编织篇(2学时)。 6.中国结、漆艺篇(2学时)。 9.彩绘脸谱。 10、彩绘t恤(8学时)。 (六)(七)。 (八)(九)彩绘篇。 15、金属焊接手工制作。 16、竹类创意手工。 17、矿泉水瓶创意手工。 18、废旧光盘创意手工。 19、铁珠、钢珠、玻璃珠的再创造20、汤匙的再创造。 21、图钉创意手工。 22、铁钉创意手工。 23、乒乓球类创意手工。 24、钥匙创意手工。 25、锁类创意手工。 26、环形物的创意手工。 2、参考书目: 《应用美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美术》余乐孝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实用美术基础》李学英等编著。 天津美术出版社。 五、实践要求: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科教学中除了对中外最新的手工制作技巧的学习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凡创意能力,在实践中熟悉各种材料的特性以及具备能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巧妙组合,提高材料的表现力。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在课内外对手工制作的本质、语言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为今后的手工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本课程拟以课内示范和课内专题训练为主,教学中的专题训练结合理论阐述并联系课内外作品进行互动性的探究和分析,并努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授手工制作的技巧与方法等。同时要求学生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取手工材料并利用创意理念在课内外进行手工的制作,通过教学和指导帮助学生系统手工制作的技能技巧。 (一)教学重点:纸工艺的基本技法。 (二)教学难点:纸工艺的技能技法装饰的手法废旧材料的创造与再利用。 (三)教学方法提示: 1、讲究图文结合、讨论、设疑、示范教学相结合,专题训练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多渠道来获得多方面知识,并在这过程中生成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和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2、讲究语言的生动性、授课方式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师生的互动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2、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反馈。 3、针对专业特点合理安排一些课外考察学习,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构成: 考核方式:本学科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每周2学时,期末考查。 成绩构成:平时考核成绩(30%)+课内课外的作业成绩(30%)+期末考查(40%)。 八、说明: 本大纲编写依据学前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本学科特点、教材、专业层次、学生原有专业基础和参照相关图书、报刊馆藏资料编写而成。 编制人:泉州师院教育科学学院。 焦礼芾。 2025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