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数乘法数学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一1、知识目标: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2、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1/4×34×1/412×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1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2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3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做第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二教科书第20页例2。 1、加深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播放公路上往来不断的车辆及噪杂的声音。 师: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 出示画面(如教材第20页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对图意的理解。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噪音降低了多少?绿化带这边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噪音降低了多少?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出示线段图。 请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在线段上表示出来(如下图)。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师:线段图上哪一段表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把线段图补充完整。 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再用原来的分贝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数。 列式。 提问:1-1/8表示什么?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原来声音的80分贝看作单位“1”,都需要求80分贝的几分之几。但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80分贝的1/8是多少,即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的分贝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问题找到现在听到的分贝数占原来声音80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三a、1、填》、《、=a》b》0。 4/5a/ba/b。 4/5b/a()b/a。 a/54/b()4/5。 2、一个真分数乘以一个假分数,结果大于真分数,对吗? 3、a、b互为倒数,那么1/a、1/b也互为倒数,对吗?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4.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 5.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6.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只要意思说得正确就可以了。有些问题还可以问一些与之相。 关的问题,如运算定律的表达式以及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等等。 1.找1。 甲是乙的35。乙是甲的35。 甲比乙的35多1。乙比甲的35少1。 甲的35和乙同样多。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教师可再补充几题: 2.做口算练习。 3.求下面各数的倒数。 2/71/96200.6。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已知a4/3=11/12b=3/3c,a、b、c都不是0,谁大? (略)。 略。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四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会进行分数的混合运算,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探讨问题)。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总结(应用拓展,盘点收获)。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五一、引探准备: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三、引探总结: 1、3/18×62/5×153/7×6。 3、p31、2。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一、引探准备: 1、4个7连加是多少?怎样计算?2、还可以怎样计算也得28呢?3、如何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4、学生小结整数乘法的意义。 二、引探过程: 2、出示例1:一个修路队每天修路3/10千米。3天修多少千米? 3、学生读题,分析。 5、学生小结: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整)是什么?(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6、3/10×3如何计算?(学生讨论)3/10×3=3/10+3/10+3/10=3+3+3/10=3×3/10=9/10(千米)。 7、问:3×3/10是怎么来的? 9、小结法则: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10、练习:说出3/17×5和4/15×6的意义并计算。 11、指书比较4/15×6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三、引探总结: 1、3/18×62/5×153/7×6。 3、p31、2。 四、引探实践: 你认为今天那些知识最让你感兴趣? 文档为doc格式。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六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9/16×12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七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八《分数乘法(三)》是在学生学习分数乘法(一)、(二),掌握了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学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我在这节课的设计时听取了一些老师的意见反馈说孩子们画图困难于是我就想着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来学习新知,再将知识迁移到画一画,最后抽象到算一算,在学生不断地尝试中发现算理。教学中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小组讨论为辅,大胆猜想为依据,实例验证为手段,集体归纳为结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向,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指引方向,包括练习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即使这样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突发问题故在这一节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亮点: 一、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的活动,并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二、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这部分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一旦突破,计算方法也将随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气在学生的操作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展开观察所涂部分与整张纸的关系。这样,通过图形语言,学生们体会到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到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还体验到:不管是3/4的1/4还是1/4的3/4,结果都相同的道理。 四、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引导学生动手活动探究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运算方法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操作――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需要改进之处: 1、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 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2、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有待激发。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九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1/2×1/2=1/4;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篇十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3/10+3/10+3/10=。 3/10+3/10+3/10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二、新授。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10×3)。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列式:2/11×3=6/11)。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