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精选6篇)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和情景模拟,使儿童深刻认识到拐骗行为的危害性和防范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是预防拐骗事件发生的第一道防线,有助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危险境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6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被拐骗案例、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盗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盗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事例组织学生讨论 时间安排: 一节课 课前准备: 1、了解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盗知识。 2、了解一些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由发言,陈述所搜集到的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2、呈现主题。 (二)被拐骗被诱拐的事例 柴伟是郑州市民,一个月前他16岁的儿子在郑州火车站附近突然走失,经过多方打听,柴伟得知儿子被人贩子卖到了山西黑窑场做了苦工。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另外五家和他一样丢失孩子的家长,几位家长开始联合在山西黑窑场寻找孩子。在将近两个月的寻找过程中,他们只找到了一家丢失的孩子,却解救了另外50多名素不相识的童工。这三个孩子,都是刚从山西被解救出来的。 (三)小组讨论:吸取以上案例的教训,我们应如何防拐骗防诱拐? (四)防拐骗知识 1、掌握动向。外出一定要跟家长“请假”。 2、教点本领。告诉孩子家庭住址、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以及电话号码,并要求记住。要告诉孩子因迷了路或被拐骗、被绑架,应找警察或拨打“110”电话。 3、防陌生人。告诉孩子,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请陌生人带路,不能搭乘陌生人的车出去,更不可食用陌生人给的饮料、糖果和其他小食品。 4、约法三章。父母与学校要讲定通常来接孩子回家的人,并一起去跟教师熟悉情况,把接送人的电话号码告诉教师,无人接送时,就留在学校,或请教师打电话给父母等接送人。 5、巧施“伪装”。欲留孩子一人在家,要有意识在门口放几双大人的鞋子,使歹徒难以看出家中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并告诉孩子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五)上当被拐骗后自我解救方法: 1、沉着冷静,注意观察犯罪分子的人数、交谈内容,从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图。在摸清对方的意图后,要想方设法,在适当的时候,寻找借口逃跑如上厕所、装病。不要与犯罪分子当面顶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2、一旦被软禁,要装作很顺从的样子来麻痹对方,使犯罪分子放松警惕。一有机会就接近窗户、天窗、通气孔等通向外界的地方,想办法向邻居、路人呼救,或者写纸条、扔东西。纸条内容大概是“我被坏人关在……地方,请报警”,这不仅使自己免遭不幸,而且使犯罪分子很快落网。 3、如果已被人贩子卖掉,要冷静,想办法拖延时间,可以说身体不适,或用温柔的语言哄骗对方。抓住机会向你能够接触到的人求救,如向清洁工人求助。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大声呼救。见到警察、机关单位等要想办法靠近并求助。 4、打110电话求助。不论是哪个电话,都可打110.电话打通后,要讲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以便警察及时查找。逃出来后,要迅速找到当地公安局派出所、妇联等机关组织报警、寻求帮助。 (六)小结: 1、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你学到了什么? 2、班主任总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希望这次的班会活动能引起同学们对防拐骗防盗的重视,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学到一些基本的防拐骗、防盗知识和被拐骗后的自我解救方法。愿同学们开心地学习,平安地生活。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2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听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挂图三张(内容:故事《聪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儿不熟悉的男校工联系,请他配合教育活动,并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糖果、玩具。 活动过程: 一、看图讲述 1、教师出示第一张挂图,介绍图中的孩子明明,引导幼儿说一说图上还有谁,陌生人在对明明说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拟 1、教师借故离开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场。“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给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孩子离开教室。 陌生人与幼儿的对话: 陌生人:小朋友你们老师呢? (幼:老师出去了) 陌生人:老师不在,我带你们去玩! (幼:老师说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坏蛋。你们看我还给你们带糖果来了。 (幼:老师说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你们看这是麦当劳的玩具。 (幼儿开始有些动摇了,有的`开始要玩具了) 陌生人:麦当劳玩具好玩吗? (幼:好玩) 陌生人;那我带你们去麦当劳玩,那里有更多玩具,还有薯条可以吃。 (大部分幼儿高兴地鼓掌并一一跟着“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儿还坐在位置上) 3、教师在幼儿即将离开教室时出现,陌生人离开。 师:刚才你们想去什么地方 (幼:麦当劳) 师:那位叔叔你们认识吗? (幼:不认识) 师:那你们为什么要跟他走呢?(请几位幼儿回答) 师:你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呢?(请一位幼儿回答) 师:你们觉得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和陌生人走了会怎样? 三、讨论求救方法 1、教师告诉幼儿“没有告诉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小结和陌生人走的危险性。” 2、讨论:和陌生人在一起时有什么自我保护的方法。 3、教师出示第二、三张挂图,向幼儿介绍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带自己走时的自救方法。 教学反思: 由于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辨别能力也比较缺乏。因此,我们开展了健康活动《不跟陌生人走》我把目标定为: 1、通过情境活动,让幼儿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 2、教育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3、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的,所以我在活动开始时设计了情景表演,幼儿通过观看情景表演,对陌生人有了较深刻的了解,知道了不认识的人就是“陌生人”。并知道了不能跟陌生人走。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解拒绝陌生人的方法。幼儿观看幼儿用书,这三幅图片我是通过三种不同形式来进行教学的。第一幅我让幼儿看后个别回答,并通过师生共同表演对话来巩固丽丽拒绝陌生人的话。第二幅我让幼儿看后讨论: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你会请谁来帮忙?第三幅我让幼儿来判断奇奇做得对不对?进一步巩固了拒绝陌生人的方法。 第三环节是教师总结,结束活动。最后一个环节后来我觉得收得有点快,感觉整堂课的环节太少, 本节活动下来小朋友都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但是真的遇到这种情况的话,我相信小朋友都不会、不知道怎么应对,我还问了小朋友有关家里的情况,比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没几个小朋友能回答的出来。如果能有一次真的表演,那样更能让幼儿印象深刻,也达到了本节课的要求。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3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3、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重难点分析: 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处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有关的图片四张。 2、请一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冻、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讲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变色龙沙沙独自在院子里玩,这时一个陌生人问他公园怎么走,沙沙有礼貌地告诉了他该怎样走,陌生人非常感谢沙沙。回到家里,沙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沙沙,你做得对!不过还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注意。"沙沙连忙问妈妈:"还有什么事情应该注意的呢?" 二、展开部分 1、集体讨论: (1)妈妈为什么说沙沙做得对? (2)我们来猜猜妈妈还对沙沙说了哪些应该注意的事情? 2、出示图片: 图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时,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图二:陌生人给你礼物或好吃的东西时,你不能要。 图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时,你不能带路。 图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时,你要反抗,大声呼救。 3、情境练习 情境一: 一个陌生的叔叔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我请你吃果冻。"接着又拿出玩具给他玩。 集体讨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应该怎样对他说? 情境二: 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入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她今天没有空来接你。让我送你回家,跟我走。" 教师提醒: (1)你认识她吗?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轻信她的话? (3)那你应该怎么对这位阿姨说? 教师小结:对待陌生人要有礼貌,但不能轻易相信他们的`话,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4、选择游戏(每题分、两个答案,幼儿站在认为正确的答案那一边)陌生人就是坏人吗? a、陌生人就是坏人。 b、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 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园和游乐场。 b、不能去任何地方。 有个认识的阿姨想带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 b、必须先告诉爸爸妈妈。 有个不认识的叔叔给你东西吃: a 、巧克力、果冻不能吃,饮料可以喝。 b、什么都不能吃。 下大雨时一个陌生人说用车送你回家。 a、先说谢谢再上车。 b、不能上车。 陌生人问你的名字、家里有谁、能不能告诉他? a、只能告诉名字,不能告诉他家里有谁。 b、什么都不能告诉他。 三、结束活动 提醒幼儿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轻信。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知道遇到陌生人时,可以求救老师、家长。有的幼儿还知道大声喊叫。在超市里还知道广播、打电话等。幼儿都能掌握许多应付陌生人的方法。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4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随便离开老师或家长,不能跟陌生人走。 2、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求。 活动准备: 1、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叔叔或阿姨扮演陌生人,并与之设置好情境。 2、巧克力、玩具等。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根据故事内容,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1)小华为什么没有跟着陌生人走? (2)小华是怎么说的? 3、情境练习: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景一: 一个陌生的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他今天没有空来接你了,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 教师提示:你认不认识她?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跟她走? 小朋友都来想一想:xx应该对这位阿姨说什么?(让幼儿练习:对不起,我不能跟你走,我还是等我妈妈来接我。) 情景二: 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叔叔走过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叔叔给你巧克力,我带你去玩。” 教师提示: 1、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 2、能不能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 3、集体练习一些委婉而礼貌的谢绝语。 4、结束:教育幼儿和陌生人打交道时也应该有礼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几个日常常见的实例出发出发,图文结合让幼儿感觉到事情就在你身边,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幼儿学到一些安全常识,教学效果很好。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5引言: 这个世界变得饿黑暗了,坏人越来越多,也伪装的越来越好,小朋友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哦!通过本次小班教案,从小让幼儿养成独立的性格,让幼儿有能分清善恶的思想,引导不要让幼儿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危险找警察叔叔。 活动目标: 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幼儿做个胆大的孩子。 活动准备: 饼干、巧克力、玩具等,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阿姨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小华和陌生人》。 2、组织幼儿讨论: (1)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的呢? (2)结果怎样了? (3)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 (4)小华跟谁走了? (5)什么是陌生人呢? (6)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 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3、情境练习。学习一些对付陌生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境(一):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 教师提示: (1)你认不认识她? (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xx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这样,陌生人见骗不了小朋友,只好走了。 情境(二):小朋友们正在草地上游戏,一位陌生的阿姨进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真可爱,阿姨给你吃巧克力。" 教师提示: 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 为什么不能吃? 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 陌生人又拿出玩具给小朋友玩, 教师提示:"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为什么不能? 陌生人遭小朋友拒绝后,边走边说:"真拿这些小孩没办法!" 教学反思: 本周是安全周,所以在本周我们开展的都是对幼儿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说话,跟陌生人走后会有危险。所以我们通过模拟的形式先让幼儿在晨间活动中有所“体验”,通过这一情境的模拟,把它拍成了视频,事后让幼儿自己去看,让幼儿明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最容易被陌生人骗走,怎么保护自己。 防拐骗安全教育教案 6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坏人拐骗小孩子时惯用的手段,从而提高防范意识。 2、让学生提高警惕,万一遇到坏人应该机智自救。 教学重难点: 识破坏人的阴谋,学会自救。 设计理念: 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课是以生命为核心,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本课程强调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愉悦、民主、宽松的生命成长空间……体悟生命的价值。为培养青少年学会尊重与珍惜自己的生命,获得身体与个性全面、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其人生发展的关键期给予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判断能力,会区分善恶美丑,能够识别一些事件,所以引导他们如何提高警惕,怎样防拐骗不会太难。此外他们已经具有一些简单的自救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的自护、自救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板块的设计。 虽然是五年级学生了,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天真的孩童,所以首先我设计了让他们回味儿歌,用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的儿歌:“小白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让他们谈谈小白兔为什么不开门,那个叫开门的是什么目的,请学生畅所欲言,并揭示本课主题导入新课《提高警惕防拐骗》。 第二板块:学中感悟知道提高警惕的重要性。 此版块我旨在让学生边学习安全手册中介绍的知识,边联系实际谈感受为什么提高警惕。 此版块采取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材第18页的案例,说说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第三板块:学习如何防拐骗。 1、此版块我设计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第一,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畅谈防拐的措施。 2、首先让学生了解坏人拐骗小孩子时常用哪些手段?应该如何预防? 3、你还知道哪些拐骗伎俩?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提高防范能力。 这个版块是这节课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多说多想多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借助课件展示讲小勇遇到坏人机智逃脱的故事,让学生说说小勇的机智、英勇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接下来设计了“安全小贴士”这一过程,让学生轻松学习反拐骗措施。 为了防范被拐骗的悲剧发生,我们自身应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反拐骗措施。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要牢记自己和家长的姓名、家庭住址、家长工作单位和家庭的电话号码,必要时可以求助警察或者拨打110电话求助。 2、不要接受任何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和陌生人说话等等。 3、在公共场所要与父母在一起防走失,上下学不要单行要和同学结伴而行。 4、真的被拐时沉着冷静,注意观察犯罪分子的人数、交谈内容,从中摸清犯罪分子作案的意图。在摸清对方的意图后,要想方设法,在适当的时候,寻找借口逃跑如上厕所、装病。不要与犯罪分子当面顶撞,以免受皮肉之苦。 第四环节:总结明理。 此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谈学生在本节的收获,再次明确提高警惕性的重要性,使学生回忆本节中介绍的行之有效的防拐的方法,真正达到保护自我,珍爱生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