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优质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一《难忘的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单元以“勿忘国耻”为主题,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情感,学会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把联系时代背景,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对课文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我运用自学模式,由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并加以体会,再运用诵读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感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说学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运用“体味—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并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教学: (一)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闻一多《七子之歌》的朗诵视频,初步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 这个环节包括正音释词、概括主要内容、了解历史背景三个部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较为浅显,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概括出课文大意。这部分的重点在于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情感。我先让学生在文字找出相关的背景,再由学生补充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将课文和资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精读课文。 (2)然后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1、在第一次出现的场景中,学生找出了“一笔一划”、“认真”、“吃力”、“不太熟练”、“富有感情”等关键词,在此基础上,指名读、齐读。多种朗读方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第二次出现这句话时的情景,我运用同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经过第一次的学习,学生这次会更得心应手,从而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3、第三次出现的场景。前两次是以读为主,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因此我设计了小练笔。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关于四位伟人的资料,学生运用筛选资料的方法找出最重要的信息,加以语言加工。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1回顾3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在《难忘的一课》中,总结真正使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2创设情境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体会这句话不仅是中国台湾人民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中国人的心声,升华文章中心。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二中秋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端午节的故事,长城的雄伟,这些让我熟知的事情在我们的班级里掀起了激烈的掌声,你猜我们在干什么?原来,我们在举行一场前所未有的传统节日与历史建筑知识活动竞赛。 规则是这样的,一共分为八组,每组组长安排好,让自己的组员介绍,内容有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历史文化,最后评分哪一组评的分高,哪一组就得冠军。最后还可以抽奖。 比赛开始了,老师没有按顺序而是随机抽查。第一个就是我们组,我们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走上了讲台,第一个演讲的是我,一上台感到很紧张,顿时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开始说起,我赶快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平静下来,最后很流利的介绍了下来。轮到第二位同学的时候,我焦急万分,因为他和我一样,心里也是无比紧张,而且时不时还拿起作文稿子看看,我心想,我们这回是不是搞砸了,等我们组全部汇报完毕之后。同学们掌声如雷,在他们给我们评分的时候,我心里很忐忑,因为我想着我们的表现如何,会给我们打多少分,当他们公布分数的时候,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最后看到我们得98分,我激动地回到座位上,暗自窃喜,心想应该是最高分了。 今天让我深受启发的是闫桠绮同学的介绍,她介绍了长城,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的奇迹之一,闫桠绮讲得非常流畅,而且字数还很多,准备的很充分,我心里想我应该努力成为像她那样流畅,干脆利落的去介绍。 在这次的比赛中,同学们都全力以赴,最后打分第一组和我们组都是98分,今天通过这次比赛我深有感悟,要是我们组做到万无一失,再团结一心就会得到一百分了。 这真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比赛。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三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步感知。 请你带着这些问题大声地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汇报交流。 请学生重点汇报自学的生字情况。 学生重点汇报用什么方法学习的生字,还可以汇报其他学习的收获。 四、作业。 1、正确书写生字。 2、写会书后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质疑交流。 1、出声朗读课文,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你感受最深的内容读给同学听,并简要说明理由。 二、对话交流。 1、集中解决上节课留下的有价值的问题,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2、文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细细品位欧阳老师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天气寒冷的词句,细细体会,在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5、读完课文,你最想对文中的欧阳老师或“我”说些什么?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 6、学习过这篇课文,你都有哪些收获?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四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光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针对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交流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交流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五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六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围绕中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能联系资料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这句话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感受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的教育。 3、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这一主线贯穿全文,结构篇章,并表情达意的写法。 能围绕中心概括文章内容,能领会主线贯穿法的结构方式和表情达意方式,并试着运用。 一、谈话揭题。 1、直接揭题,读课题。默读读课前导语后,出示马关条约的资料内容,认识到:台湾在马关条约签订时,作为赔偿,台湾成了日本人的殖民地,让日本人统治了50年之久,直到1945年抗日胜利,台湾才回归祖国。这里的光复就是指台湾收复,回到了祖国怀抱。 2、默读课前导语,明确学习要求:一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是思考为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这句话会让我激动不已。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概括大意。 1、听范读,划出生字词语与短语。 2、自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条理。 3、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4、交流:指名读,点拨:找出课文点名中心的句子。反思其概括是否与这个中心有关系。根据点拨自行修改,再指名读修改后的大意概括。总结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定要找与文章中心有关的主要内容来说,其他次要内容都可删除,这样才能做到简洁却完整。反观我们学过的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感受概括都是围绕中心的。 三、品词析句,领会写法。 1、找到文中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2、思考三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小结主线贯穿法的文章结构方式与表情达意的作用。 四、搜索写作素材,仿写片段。 1、在课内课外我们见过这样的结构方式吗?举例说一说。 2、写怎样的文章我们也可用这种方式,表达怎样的写作目的?举例说说,再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片段并评价。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七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2课时。 投影仪,投影片。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时空阅读网范文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质疑,做标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2、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 (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也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由于特定的历史与现实存在天然的沟壑,学生一时难以走进课文、进入主题。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了台湾的美丽风景,配以优美的解说,这样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国拥有如此美丽的宝岛台湾,是多么的自豪。然后通过了解台湾有关历史,弥补了他们对台湾感知的不足。这样的课堂开端,可以调动学生的感情,为全文的学习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多媒体的合理、有效运用的确能帮助课堂确定感情基调。这种初感,也为下面的深悟做了铺垫。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八生: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看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情的。 3、抽生读课题,课题质疑。 生:为什么难忘?难忘的是什么?这一课有什么内容? 1、带着刚才的问题边读边勾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抽生说主要内容,讲主要内容写在书上。 1、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你找到了吗?一共出现几次?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共出现了3次。 2、第一次出现是在怎样的情景中? 生: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抓住“一笔一划”“很认真也很吃力”感受)。 师:为什么写自己国家的文字会很吃力? (补充台湾被占领的相关资料,生谈感受)。 师:日本人为何不让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 生:想从精神上、思想上奴役中国人。 师:都德曾说过:“亡了国当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生:所以,他们才会在光复之后努力地学习祖国语言和文字。 师生共同书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第二次出现这句话的情景? 生: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室,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这个情景中有哪些地方打动你吗? a。大声地:尽情释放自己的感情。 b。整齐地:因为都有着一颗共同的爱国之心,所以作者和学生融为一体。 c。一遍又一遍:光复后可以尽情发泄。 4、第三次出现这句话的情景? 生: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交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激动? 生:因为看到了礼堂里挂着的历代伟人像。 师:你认识这些伟人吗?谈一谈。 生:孙中山是革命先驱,郑成功收复台湾……。 师:看到这些伟人像作者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师:“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这句话”指哪一句?将此句改为陈述句。 难忘的一课教案四年级篇九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了解时代背景,创设情景,使学生如情入境。 1、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八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占并血腥统治了台湾整整50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在台湾刚刚光复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一)、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都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听了一位——的老师上了一堂课。课的内容只有一句话:————————。课后我又参观了——————。我觉得这堂课上得——,让我———。 2、学生分享,教师点评。 (二)、浏览课文,找到中心。 1、出示浏览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 2)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每次。 “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三)、单元组合作学习。 1、教师出示合作要求: 1)四人单元组交流批注感受; 2)组内达成共识,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次。 2、教师了解选择情况,适时引导。 3、单元组合作要求: 1)组内用喜欢的方式朗读选择的部分; 2)找出能够体现中心句的词语; 3)读一读这些词语,你的感受是什么?完成大卡。 4)时间为8分钟。 4、学生汇报展示,生生互评。 5、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点评。 6、学生有感情的齐读选择的部分。 (四)、写一写。 1、假如你就是作者,在那样的情景中,你一定也会感动不已。就让我们用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出示教师写的例子,老师已经写了一段,请一生读。请用精炼的诗一样的语言写,你可以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词句,也可以合理想象。我写的是开头一部分,你可以接着往下写,刚刚研究那个镜头的‘就可以写写那个镜头。 2、学生练写。 3、全班交流分享。 (五)、巩固延伸。 同学们,经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文章《最后一课》中这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是的,祖国的语言就象征着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都德的《最后一课》讲述了法兰西人民被剥夺学习祖国语言前夕的故事,同学们课余可以去看一看。 (六)、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作业完成: 1、爱诵读的你,不妨给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3、爱写作的你,不妨将课堂上的一节小诗创作成一首完整的诗歌。 5、爱思考的你,不妨写下你的读后感悟和思考。 6、爱探索的你,不妨了解一下台湾的地理和历史资料,然后把它余同学们分享。 (七)教师总结全文,全班感情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