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大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一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8.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3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2.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43.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44.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4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4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7.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4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5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57.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5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9.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60.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62.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63.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6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65.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6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6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69.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0.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二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一家团聚,赏月唱歌,品尝月饼。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中秋节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叹为观止。在我看来,这些中秋诗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意义,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第一段:诗句传承文化精髓。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深厚,而中秋诗句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秋诗句中,不仅有着华美婉约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通过描绘床前的明月,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表达方式简单朴素却意蕴深厚,凸显了中华民族多情的特点,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第二段:诗句传递中华民族精神。 中秋诗句不仅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挫折,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精神。而中秋诗句则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比如,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满地花》:“雨过樱桃爆满枝,花压棋盘,半是罗裳半画屏。”这首诗通过描绘花景,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生命的宏伟中具有的美好情趣。 第三段:诗句彰显文学艺术。 中秋诗句,不仅传承文化精髓和中华民族精神,还彰显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中秋诗句既包含有气韵华丽的唐诗宋词,也包含了简约清新的民间诗歌。比如蒋捷的《青玉案·元夕》:“灯谜已灭群星下,月色犹肯流人意。”这首诗描绘了人们燃灯解谜、赏月赋诗的情景,运用了比喻手法,既典雅又富于诗情画意。可见,中秋诗句的文学艺术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第四段:诗句体现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中秋节则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盛会。中秋诗句也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比如笔者最喜欢的一首诗:“家在山南,月在海上,相思枫叶丹,思入春波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既凸显了中华文化中爱国情怀的丰富内涵,也彰显了全国各民族关系的深厚友谊。 第五段:结语。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节日,其诗句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彰显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推崇。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中秋这个美好的节日里,通过赏月、品尝月饼和阅读中秋诗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三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四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司空图《中秋》。 5、中秋一轮月,只和旧青冥。——朱敦儒《水调歌头·中秋一轮月》。 6、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7、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作》。 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1、久客未还乡,中秋倍可伤。暮天飞旅雁,故国在衡阳。——朱庆馀《旅中秋月有怀》。 12、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3、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 1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5、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16、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晏殊《燕归梁·金鸭香炉起瑞烟》。 17、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18、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19、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0、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1、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2、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23、中秋十六夜,魄圆天差晴。——张籍《祭退之》。 2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25、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8、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29、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李朴《中秋》。 30、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王之道《水调歌头·颢气遍寰宇》。 31、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2、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3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34、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5、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曾几《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37、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8、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39、蒹葭露下晚,菡萏水中秋。——韩翃《寄赠虢州张参军》。 40、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41、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2、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43、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五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3、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6、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0、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1、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六(一)。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二)。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6]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七4.良夜清秋半,空庭皓月圆。——权德舆·《酬裴端公八月十五夜对月见怀》。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7.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唐·李朴·《中秋》。 8.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 11.看来世态炎凉尽,惟有月明无贵贫。——赵崇森·《玩秋月》。 12.酒入银河波底月,笛吹玉桂树梢风。——宋·杨万里·《中秋与诸子果饮》。 13.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宋·晁补之·《洞仙歌》。 14.一江春水何年尽,万古清光此夜圆。——元好问·《鹧鸪天》。 15.多少离怀起清夜,人间重望一回圆。——明·汤显祖·《闰中秋》。 16.世远人何在?天空月自圆。——明·王冕·《中秋次韵答恢太虚》。 17.此夜中秋月,清光十万家。——清·邹祗漠·《中秋京邸》。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八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中秋待月》注释。 北里:舞曲名,也是旧事长安的风月之地。 南箕:二十八宿之一。 中秋时节人间歌舞,感情免不了叹人生苦短。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九3、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6、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中秋佳月最端圆。——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9、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0、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1、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2、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13、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吴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1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8、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苏轼《念奴娇·中秋》。 19、忆对中秋丹桂丛。——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0、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21、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2、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3、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5、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6、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27、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9、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31、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4、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沈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6、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38、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0、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1、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42、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43、从今三夜看婵娟。——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44、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45、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6、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47、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8、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9、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0、何处飞来大明镜。——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51、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52、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3、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54、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55、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6、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58、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59、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60、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中秋的诗句最有名的篇十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秋月诗句,希望能够帮到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