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模板1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一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二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腊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尽》。 [宋]王洋。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 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腊日》。 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腊八日早漫成》。 [宋]张即之。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三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庚子腊月五日》。 唐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腊前月季》。 唐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旧时,在腊八节这一天有祭祀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去祭祀神农、昆虫神神等,以保佑日常生活安康,风调雨顺。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而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但是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四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五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清·张问陶。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 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 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 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六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腊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八日早漫成》。 [宋]张即之。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腊八前四日》。 [宋]俞桂。 天气晴和又作阴,老来畏冷自难禁。 余霙待伴留痕在,殊动骚人访戴心。 《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宋]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腊八日夜直》。 [清]曾国藩。 翻从官宿得闲时,仙掖深深昼掩帷。 静向古人书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 浓饘说献宫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 日暮武英门外望,并阑冰合柳枯垂。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腊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尽》。 [宋]王洋。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 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腊日》。 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粥》。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七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唐]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唐]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宋]张耒。 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 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 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宋]王洋。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 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八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 清·张问陶。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 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 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 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庚子腊月五日》。 [唐]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腊前月季》。 [唐]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唐辰腊八日大雪二首》。 [宋]张耒。 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 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 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九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 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魏收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文贞。 这首诗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一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2、《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3、《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 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 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 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 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4、《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二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清·张问陶。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 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 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 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唐]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唐]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宋]张耒。 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 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 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 3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三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活佛,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 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魏收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文贞。 这首诗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四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 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五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节。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籍此慰中情。 注:此诗描写的是,寒冬时节,人们于腊八节这一天摆上肉酒,感谢百神的护佑,以此来抒发久宿于心的敬神之情。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此诗描写的是诗人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时所见到的腊八节情景。从诗里可以看出,虽是隆冬腊月季节,但已露出春的`景象。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水边牛迹重重。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佛粥,即腊八粥,以纪念释迦牟尼得道成佛。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意:腊八日,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食腊八粥,王公大臣们都要到雍和宫参与敬佛仪式。而朝廷亦是当今的佛,雍和宫第一锅的粥要先奉佛,第二锅便是赏给王公大臣们品尝食用。 大腊。 (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注:诗意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描写的是为何举行腊祭,即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感谢百神保佑,使得农业大获丰收。后十二句描写的是腊祭时的场景,即腊祭的地点(郊甸),参加祭祀的人员(天子、大臣、百官),筵宴状况(酒、肉等佳肴)及天气情况等。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注:此诗描写了今年腊日与往年腊日气候的不同,往年腊日天气还很冷,今年冰冻却已消融,柳枝已发出了绿叶。诗人高兴地欲辞朝还家纵酒欢饮,但想到皇帝曾赐他“口脂面药”的恩泽,诗人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 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 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 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注:此诗详尽地描写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因苛政而使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以致腊八日到寺庙接受施舍的情景。思想内容极其深刻。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六农历腊月八日是我国传统的节。在这一天,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着腊八节的传统习俗--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以下是“腊八节节的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晋·裴秀《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北齐·魏收《腊节》。 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腊日》。 诗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李福《腊八粥》。 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这首诗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七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 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魏收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文贞。 这首诗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八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朝代:唐朝|作者: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张即之〔宋代〕。 簿书应接一身兼,减却新诗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寸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閒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费宏〔明代〕。 腊神方遇八,长至屡踰九。郊禋重省视,臣职在奔走。 轩车薄暮出,落日正当酉。归鸦自南来,阵阵集官柳。 城闉钥未合,阍吏谨迎候。月弦此初上,仰认是何宿。 彷佛胃昴间,如弓适盈彀。骑队间篝灯,平沙快驰骤。 天门俯而人,咫尺即牲囿。牺人报名物,有兔实居首。 次鹿次牛羊,牢豕处其后。旋归不淹晷,北向见珠斗。 寒更人欲定,钟鼓应清漏。刮面苦寒风,侵凌透羔袖。 还家对妻子,附火索杯酒。却忆去年冬,燕齐半强寇。 桑园抵任丘,掠焚遭毒手。都邑频戒严,郊坰谨戌守。 苍黄从变礼,奉命当白昼。儿童亦骇愕,此事昔无有。 感格极寅恭,犹能彻高厚。如今幸宁谧,一笑可开口。 杞人固多忧,眉宇尚双皱。至治有馨香,非登亦非豆。 皇祖著明训,心存听斯懋。神灵配上帝,陟降常左右。 文孙可无念,成命我膺受。恳悃竟何禆,穷苍庶阴诱。 转移谅非难,胤祚保长久。 杨慎〔明代〕。 御沟回合咽冰泉,宫树霏微变冷烟。 丑应商春才八日,戍从汉腊已千年。 彩毫想继银罂句,玉烛仍稽宝蘡篇。 隔户车声流水过,却疑豳鼓奏村田。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南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腊八节的古诗词小学篇十九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清·张问陶。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 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 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 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