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语文教案三年级 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一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轻、没、重、心”四个字,注意读准前后鼻音。 2能正确认读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练习拼读音节。 3读儿歌能大致了解儿歌内容;朗读时能努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复习笔画“卧钩”,了解“心、鱼”的笔顺,并能在田字格中认真描摹着两个汉字。 1引入:(出示螃蟹吹泡泡图) 师:图上有什么?谁能有一句话把图上的内容说清楚?注意发言时声音响亮让大家都听清。 说明: 结合启发谈话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说完整的句子,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能说到螃蟹的动作、数量等,老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表扬。 2出示课题:35吹泡泡(chuipaopao)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题读准! 及时评讲:拼读时是否做到声音响亮,发音准确。 提醒学生注意“chui”是翘舌音。 (自由练拼指名拼读齐读课题) 说明: 本篇课文位于读儿歌识字学拼音单元末,拼音的初步学习也接近尾声。小朋友们跃跃欲试,都想来尝试拼拼各种音节。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们自己拼拼音节来读准字音,学习独立认读生字,并在拼读课题音节的过程中巩固所学韵母(ui、ao)、;为“读儿歌识字学拼音”阶段转入“看拼音读课文识字”阶段,做必要的过渡衔接。 3了解“螃”字的结构拼读它的音节。 (1)出示螃蟹图及词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师:原来儿歌的内容和螃蟹吹泡泡有关啊,一定很有趣! 读词组:(吹泡泡的)小螃pang蟹 (2)分析“螃”的结构,练习拼读“螃”的音节。 师:大家要仔细听,认真记,看看谁最先听清“螃”的读音、记住“螃”的字形。 说明: 听的训练目标指向要明确,要让学生听清、记住哪些内容,一定让全体学生心知肚明,这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训练的有效性才会提高。 师述:“螃”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虫,右边是旁边的旁,合起来是也念螃。但是是螃蟹的螃,同学们可要记清它的字形!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说明: 同音字的概念可适时渗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区分同音字的字形。 师述:“螃”的音节是“pang”,音节中有我们今天新认识的后鼻韵母ang,听清老师的读音,看看老师的口型(师慢动作范读两遍)。 (自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说明: 借助螃蟹的螃,学习后鼻韵母ang,要求同学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并且积极投入每一次练习活动中。 1听课文录音。 师:先来听听录音,你们要边听边记:小螃蟹是怎么吹泡泡的?怎样吹,泡泡才能满天飘?(再听一遍,努力记住!) 反馈:同桌之间把记住的内容告诉对方。 说明: 此时不出示儿歌内容,只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的听记习惯,并试着把听到内容与同桌分享交流。 2朗读儿歌,学习生字和韵母。 (1)师生互动读、同桌配合读 师:原来,小螃蟹只有——生:不轻(qing)不重(zhong)小心(xin)吹, 师:才能——生:吹得泡泡满天飘。 (同桌互读) (2)学习后鼻韵母ingong 师:“轻”和“重”是一对反义词,在儿歌中指的是小螃蟹吹泡泡用的力气有大有小。 (师指到音节zhong)大家看,这是“重”的音节,里面又有我们今天要新认识的后鼻韵母ong,听清老师的读音,看看老师的口型(师慢动作范读两遍) (开火车读齐读) 师: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中带有后鼻韵母ong的发音呢?(给学生想的时间) (闹钟、中国、巨龙,从前等) 师:仔细听老师读(师范读两遍)瞧!“小心”的“心”是前鼻韵母!同学们可要分清ing和in的读音。(做快速反应游戏: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吹泡泡》教案七》,来自网! 抽读韵母ing和in) 师:小朋友一定发现后鼻韵母末尾的发音和上海话“鱼”的发音类似,小朋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区分前、后鼻韵母的发音。 说明: 后鼻韵母ing和in的发音比较容易混淆,结合起来教授,并推荐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记法,帮助学生区分。 (3)整体认读音节ying(出示ying及四声)我们一起开滑板车读一读! 说明: 用开“滑板车”的方法,借助形体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四声声调,寓教于乐。 3再读儿歌,思考问题。 师:小螃蟹真聪明,不轻不重小心吹,吹得泡泡满天飘。可是小螃蟹是一开始就知道这样吹吗?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想一想! 轻轻吹,泡泡小, 猛(meng)一吹,没(mei)泡泡, 师:小螃蟹一开始是怎么吹泡泡的呢?谁来读读?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猛”和“没”是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左右结构)“没”字前一课我们已经会写了,我们一起再来书空一遍! 同学们自己试着说一说,记住“猛”字。 师:“猛”的音节中带有后鼻韵母eng,我们请出eng的好朋友前鼻韵母en,再用上刚才老师推荐给你们记后鼻韵母的方法来念准音eng。 说明: “猛、没”两个生字在字形(左右结构)上稍作强调,再次适时渗透部首的概念及记字方法,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一定的方法自主记字做准备。后鼻韵母eng的教授让学生借助en以及前面老师推荐的办法来读准音,学以致用。 4齐读儿歌。 师:这真是一只聪明的小螃蟹,亲自尝试把事情做好,我们一起把这首儿歌读好! 1读angengingong以及ying的四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练习用一定的句式说话。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哪里)有(什么)。 说明: 在一定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做一回小小导游员来巩固认读新授的拼音,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句式说话,如学生在介绍时能用上合适的量词,做到条理清晰等,老师要大力表扬,鼓励学生多说,帮助学生说得规范。 四写字指导 1新授笔画“卧钩”。 (出示“卧钩”) 师:大家看,“卧钩”多像一个人半躺在床上。 (师范写生模仿写师生齐书空) 2描摹“心”。 (出示“心”字的笔顺框) 师:看看第几笔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笔画“卧钩”。 师:写“心”字时要注意观察三个点,找准了位置,“心”字就写得好看了。 3描摹“鱼”。 (出示鱼图)师:鱼的字形和实物鱼特别象,这样的字叫象形字。 (出示“鱼”字的笔顺框)同学们根据笔顺框学会“鱼”的笔顺,在同桌的手心里写一写。 4生写,同桌互评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关键笔画的位置要摆准。 说明: 通过形象的比喻教授“卧钩”、“鱼”,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写字时,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关键笔画,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二默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通过两张账单的对比,懂得妈妈的养育之恩是无价的,应该孝敬父母。 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导入 1、板书“060”,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 2、(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3、出示课题,读题,理解“账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再停止。 2、出示难读的词: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指名读,结合理解 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3、默读课文,用上“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几个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师:课文所写的这件事中有两份帐单,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帐单。 1、学习彼得账单。 a、出示彼得账单。 b、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指读。 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因为他()。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妈妈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读“妈妈的账单”。 (1)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妈妈的账单上后面的金额写的都是0芬尼。) 是啊,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却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呐!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呢?这是一份()的账单,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 (3)、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读了起来,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拥上心头,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十年里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是那样干净,舒适;十年里,妈妈的怀抱是那样的温暖;十年里,妈妈每天做的饭菜都是那么可口;他想起了很多很多成长中的故事。让我们也跟着小彼得回忆成长中妈妈给予我们的爱吧! 想起了自己过生日时,妈妈() 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想起了生病发高烧时,妈妈() 想起了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妈妈() 想起了(),妈妈()…… (妈妈为你的付出是应该的,妈妈不要你的钱;母爱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 4、你能替他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吧 师:妈妈的爱,记不清,也数不尽。当小彼得感受到妈妈无处不在的爱时,面对这份自己开给妈妈的账单,你一定能猜到小彼得此时此刻的内心。 出示:羞愧万分。什么叫“羞愧万分”? 5、你们从那些词句中知道小彼得羞愧万分的? 四、联系生活总结。 1、我们的妈妈,也是用这样的爱陪伴着我们长大的,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呢? 2、师小结:一句真诚的祝福,一杯浓浓的热茶,都是回报妈妈的一种好方式。老师希望,大家对妈妈的回报不仅是表现在今天,更多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三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五、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四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 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 1课时。 一、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1)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时空阅读网范文、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3、指导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五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亡羊补牢。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9、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10、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11、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12、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六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与热爱。 5、续写这个故事。 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 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出示高尔基图片)。 师:高尔基是世界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呢?(板书:小摄影师)。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基、侧、辆、卷。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检查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没带胶卷没照成相的故事。)。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自学提示。 第二课时。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的1-6自然段,思考: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画出相关的语句。 他称高尔基为“亲爱的高尔基同志”,说明他很懂礼貌,同时也很尊敬、崇敬高尔基。)。 小男孩说:“我照完相,立刻就走”,这又说明小男孩很怎么样?(说明他知道高尔基很忙,很理解高尔基,不希望占用他太多时间。)。 (提示:他很关心、爱护小朋友,尽量满足小朋友的要求。)。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7-12自然段)。 1、过渡:这么一位聪明有礼貌的小男孩,高尔基打心里喜欢上了他,所以就让他进去了。 要求:默读6—8自然段,思考:进去后,小男孩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画出来。高尔基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曲线画出来。 (提示:说明小男孩见到高尔基后的惊喜,他要好好看看高尔基是什么样子,同时也说明他很崇敬高尔基,他见到高尔基,很开心。)。 学生讨论。 4、师:小男孩就要给高尔基照相了,但是,最关键的事情他忘了,他没带胶卷。那他怎么办?课文中有几个地方提到小男孩哭,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提示: (1)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2)小男孩哭着说。 (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5、师:大家想想,为什么他哭得那么伤心? 6、师:小男孩忘带胶卷,高尔基说他有胶卷。但小男孩子还是跑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很可能是他太着急了,没听清高尔基的话,也可能是他太内疚了,觉得对不起高尔基,不好意思。)。 7、师:刚才说的是小男孩的表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高尔基又是怎样表现的呢?把有关高尔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提示: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说明高尔基尊重小男孩。 (2)高尔基听任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他对小男孩很耐心。 (3)小男孩说一切准备停当后,高尔基侧过脸,对他微笑——说明他尊重小男孩,并且态度亲切。 (4)高尔基赶紧站起来——说明他很关心、爱护小男孩。 (5)小男孩跑出去后,他走到窗口大声喊——他关心、爱护小男孩。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师:秘书说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要见高尔基,高尔基见不见?为什么? (提示:不见。他很忙。)。 3、师:但是,为什么他又说如果来的是一位小男孩,一定要让他进来? (提示:高尔基关心、爱护小朋友,乐意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果小男孩再次来到高尔基身边,他们会聊些什么呢?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七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山雀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仿照课文,进行观察、仿写。 一、复习导入。 1、猜字游戏。 2、指名反馈: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八知识目标: 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对照课后生字表)仍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或同学。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用手势表示出,标错的及时改正过来。 2.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小朋友,你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1)自主识记。 (2)这些生字小朋友在文章中你还认识他们吗?快试一试吧。 (3)自己读课文。看谁不丢字,不加字,读音准确。 (4)读词语卡片,生练习读并扩词。 (5)识记多音字。读音,组词。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并练习做旁注。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小作者的心情都有那些变化。 (3)体会小作者的不同心情,自己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美丽的窗花把我们带竟了进了童话世界。想象一下,窗花还可能像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五、作业。 选做题: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词语,照样子写。 轻轻地 密密的 (1)读一读词语。 (2)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自己独立写。 语文教案三年级篇九知识目标: 1、认读“墨、渍、斑、擦、幅、致”6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标: 学习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有顺序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的情感。 1、墨水,一幅画有房子的画。 2、生字词卡片。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2)学生开始讨论,提出各种办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巧妙处理这块墨渍的。(板书:墨渍)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生字词,自由识记,同桌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认读。 正音:“渍”的声母是平舌音z。 三、自主学习,理解感悟。 1、小组内互相读课文,讨论: (1)妈妈和作者是怎样对待画纸上的墨渍的?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注意抓住表示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词语) 2、小组选代表交流汇报。 3、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他笑着说:‘瞧,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 (1)指名读,师生评议。 (2)师范读,生练读。 (3)小组交流汇报: 4、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引发想像。 1、这有墨渍的地方还可以画写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2、学生自画表演。 3、教师鼓励小结:作者在妈妈的启发下能灵活地处理画上的墨渍,那么同学们也应像作者那样养成遇事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