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 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模板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第一课时。 一、生活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你有过独自一人在家的经历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如果没有,假如让你独自在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答。 师:有一个叫秋儿的小姑娘也有过和你们一样的经历,今天我们就以来读一读她的小故事吧! 板书课题:重要电话。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课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地进入学习情景。 二、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明确读书要求: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把字音读准,画出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生自读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互纠字音。 4.排火车指名读课文。在学生读书过程中适时指导读音。 5.认读生字生词,指导书写。 6.师: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7.生答。 8.师小结。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采用多种方式读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秋儿是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看出来的,画出文章中有关的内容,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班内交流。 教学预设: 1.秋儿是个胆子很小的.女孩。(2、4、5、6、7自然段)。 相机指导学生对秋儿心理描写的体会,指导朗读。 2.秋儿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3.秋儿是个能克服困难的孩子。 …………。 要找到相应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4.师:秋儿终于战胜了恐惧,那她等的是一个怎样重要的电话呢? 生答。 师:妈妈为什么要打这个重要电话呢? 生答。 发表学生的个性化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中有价值的见解。 让学生多读,提倡个性化的朗读,读出秋儿的害怕及心里的矛盾。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秋儿心里的变化,发现秋儿身上的优点。 引导学生全面的理解文章。 二、拓展延伸: 师:秋儿是一个勇敢的孩子,那你们觉得的什么是勇敢呢? 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从秋儿这件事上受到启迪,学习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鼓励学生战胜自己的恐惧与不足,不断进步。 指导书写: 1.读单字、词语、句子,认读生字。 2.交流记字的好方法。(可以和原来学过的字对比记忆)。 3.描红书写,之后小组互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通过互评,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并提高识字写字兴趣。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研究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索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3、教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教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教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具体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发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发展:具体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互相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交流,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创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鼓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索。)。 五、拓展延伸。 1、小组交流:说说电话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而鼓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生词。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2.通过小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体验。 从秋儿为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克服恐惧独自在家的经历中,受到启迪,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3.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区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课件录音机。 2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课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确确定部首;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5分)。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单元提示(3分)。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教师归纳板书:用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1)、定:定部首。 (2)数:部首笔画。 (3)找:检字表中找部首。 (4)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絮(系),且(|)。 三、练习(10分)。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课件:生字学习)。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绸(糹)。 3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组各查7个生字并写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价(单人旁)异(已)故(父)薄(草字头)错(金子旁)问(门)。 5、教师小结:确定字的部首,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体字一般查偏旁。 6、(看课件)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五、学习课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5)。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丝绸。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2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业:(1分)。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3、完成作业本2、3题。 教后感: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第15自然段。(10分)。 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定向(1分)。 三、学习第6自然段。(10分)。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异,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2)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3)读好问句。 四、学习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3)重点理解: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蔡侯纸是东汉时。 期的蔡伦发明的,它以树批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理解又轻又薄。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 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小组讨论:听了妈妈的介绍,又经过你自己的学习,你想说写什么? (4)课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吗? 五、学习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读。 2、理解不禁,想想:为什么是不禁齐声赞叹? 3、比较句子。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比外国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纸,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5、板书:边板书边理解轻薄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粗厚)(轻薄便宜)。 六、拓展说话(4分)。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七、作业:(1分)。 1、完成作业本上剩余部分。 2、把纸的发明过程回家说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 竹片做成丝绸当纸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重)(贵)(粗厚)(轻薄便宜)。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不锈钢的发明经过,虽然初衷与结果不相吻合,但这项“歪打正着”的发明,意义却十分重大。 学情分析。 学生对科学存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理解和朗读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 2、感悟作者表达准确、语言简洁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法。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入新课。 (1)可以从资料入手,请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不锈钢的资料。 (2)初读课文。 一是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强调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是请学生把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用笔划出来,读一读。 (3)深入精读。 了解不锈钢的特点、主要成分及用途。 理解“歪打正着”的意思。 回归全文。 可以引导学生小结,说说从不锈钢的发明过程中想到里什么。 板书设计: 防腐耐高温。 歪打正着的世界发明。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三言两语即可。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要注意把写字指导到位。 “治”引导学生与“冶”区别、“诺”的读音要准确。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3、除了课后出示的两个句子外,还可以引导体会其他句子。 布诺雷本来是研制枪膛用钢,结果研制出了不生锈的钢,所以,人们戏称不锈钢是布诺雷“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 三、语文实践。 阅读发明家的故事。 四、作业。 板书设计: 防腐耐高温。 发明经过。 不锈钢(stainlesssteel)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 历史起源。 不锈钢的发明和使用,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受英国政府军部兵工厂委托,研究武器的改进工作。那时,士兵用的步枪枪膛极易磨损,布雷尔利想发明一种不易磨损的合金钢。布雷尔利发明的不锈钢于19取得英国专利权并开始大量生产,至此,从垃圾堆中偶然发现的不锈钢便风靡全球,亨利·布雷尔利也被誉为“不锈钢之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在战场上的枪支,总是因枪膛磨损不能使用而运回后方。军工生产部门命令研制高强度耐磨合金钢的布雷尔利,专门研究解决枪膛的磨损问题。布雷尔利和其助手搜集了国内外生产的各种型号的钢材,各种不同性质的合金钢,在各种不同性质的机械上进行性能实验,然后选择出较为适用的钢材制成枪枝。一天,他们实验了一种含大量铬的国产合金钢,经耐磨实验后,查明这种合金并不耐磨,说明这不能制造枪支,于是,他们记录下实验结果,往墙角一扔了事。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位助手拿着一块锃光瓦亮的钢材兴冲冲跑来对布雷尔利说:“先生,这是我在清理仓库时发现的毛拉先生送来的合金钢,您是否实验一下,看它到底有什么特殊作用!”“好!”布雷尔利看着光亮耀眼的钢材,高兴地说。实验结果证明:它是一块不怕酸、碱、盐的不锈钢。这种不锈钢是德国的毛拉在19发明的,然而,毛拉却并不知道这种不锈钢有什么用途。 布雷尔利心里盘算道:“这种不耐磨却耐腐蚀的钢材,不能制枪枝,是否可以做餐具呢?”他说干就干,动手制作了不锈钢的水果刀、叉、勺、果盘及折叠刀等。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1、师:发明是什么意思?(发明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生:答(略)。 2、师:你知道哪些发明家发明了哪些事物? 生:答(略)。 3、过渡:齐读课文第一段。 生:答(略)。师板书:他指惠特尼,发明了生产方法:“标准化”。 2)、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排列和转折)。 3)、仿写一个排列和转折的开头方法。 1、出示生字:械、捍、惠、损、纫。 1)、指名读;齐读。 2)、组词并解释意思。 3)、找形近字、同音字进行比较。 2、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毛瑟枪是谁发明的? 2、师:毛瑟枪不是惠特尼发明的,可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 3、齐读第十自然段。“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 生:齐读“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4、引导讨论理解: 1)、什么是标准化?(第十自然段)。 2)标准化有什么特点?(第八自然段引导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体会分好的用法、作用、和好处,谁能运用分号写一个句子?)。 3)、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4)、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5)、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6)、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1、从课文中选出需要加强练习的词语15个以上,每个抄写5遍。 2、预习《寓言二则》。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他发明了什么》是北师版五年级上册“方法”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故事性的说明文说明了“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明经过以及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启发我们“发明”既可以是有形的“物”,也可以是无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对比发明“标准化”之前和之后的造枪方式,体会标准化生产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从开学之初就一直在练习写课文的阅读提纲。针对结构比较清晰的课文,学生基本能够自主写出提纲的主体部分;针对结构稍显复杂的课文,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练习。 教学难点:继续练习写较复杂的提纲。 三、教学目标。 (一)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认字4个,写字9个。 (四)继续练习写提纲,学习分号的用法。 四、教学方式。 (一)听写导入。 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这篇课文了,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谁预习得最认真,效果最好!请大家把听写本拿出来,现在开始听写词语!(枪支、师傅、政府、紧迫、尼龙、欺骗、配合、挺身而出)。 生:听写词语。 师:现在同桌交换,迅速翻书订正,时间一分钟!(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听写正确率和易错字,加以强调;引导学生解释本课重点词语“挺身而出”的意思: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生:修改,反映易错字。 (二)初读感知。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时间三分钟,开始!(板书课题,巡视学生默读情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他发明了什么”!本文中的他指谁?(惠特尼)惠特尼发明了什么?(一种组织管理的“方法”--“标准化”)什么是标准化?(四个要点:1.成批生产2.同一标准的零件3.统一组装4.使原来只能一个个生产的产品,变成批量化生产)。 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惠特尼的发明与瓦特、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等人的发明有什么不同呢?(看不见、摸不着)--请大家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发明,作者是怎样评价它的?(多么奇妙啊!)--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请大家划出句子中的关联词,你从这个关联词中读懂了什么?(发明,既可以是有形的物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方法),所以它其实与我们的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生:齐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三)细读探究。 生:从文中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师:在惠特尼发明“标准化”这种方法以前,人们是怎样造枪的?(第3自然段)那么在惠特尼发明这种方法之后,人们又是怎样造枪的?(第8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说明了惠特尼的诀窍是什么?(制造标准化产品)什么是标准化产品?(1.规格相同2.可以互换)标准化产品的好处是什么?(1.便于制造2.便于组装3.便于修理)注意,作者在说明这三个好处的时候是用什么符号隔开的?(分号)分号有什么作用?(用两个分号隔开,表示有三个要点,并且这三个要点之间是并列的关系)。 生:读课文,提取文本信息。 师:惠特尼的发明有什么意义呢?(第11自然段)--标准化产品,能够大量快速地生产,它的意义仅仅局限于当时完成制造枪支的任务吗?它还开辟了工业生产的新时代!这里举了一个螺栓的例子说明了什么?(标准化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已经国际化了)。 生:齐读课文,思考。 (四)小结课文。 师:所以说,惠特尼的发明是多么奇妙啊!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生:跟随教师提示,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补充提纲。 学生在教师板书的基础上补充本课的提纲,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 (惠特尼)他发明了什么(一种组织管理的方法:标准化)。 (2-4)时间、地点、起因看不见、摸不着。 (5-9)惠特尼的发明(首尾呼应)。 (10)总结惠特尼的发明奇妙。 (11)发明的意义。 发明前。 (对比)。 发明后。 分号:表示要点之间的并列关系。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这篇课文是一篇故事性的说明文。文章写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政府为了捍卫主权,急需定制4万多支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定了生产合同。从而显示出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道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惠特尼的发明与瓦特、爱迪生、贝尔等人发明的不同之处,学习惠特尼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知道分号的作用。 2、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分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分号的作用。 1、抓住重点段(课件出示第10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标准化? 2、这种标准化做法究竟有哪些好处呢?引导学生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课文又是怎样说的呢?指名读句子(第八自然段),体会分号的用法、作用和好处。 4、师总结: 是啊!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假如你是200年前的惠特尼,会怎样对总统和参观的人进行解说,介绍自己的做法?假设自己是总统和参观的人又会问些什么。(小组练习后表演)。 《他发明了什么》中,他指的是他发明了,你要学习惠特尼的精神,他的发明启发我们。 必做作业:课后题1、2. 选做作业:《语练》。 惠特尼-------标准化。 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九课文讲述的是二百年前美国独立不久,为了捍卫主权与外国作战,急需定制4万多只毛瑟枪,一位叫惠特尼的青年挺身而出,在当时有限的制造工艺下,与总统签订了生产合同的发明了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的经过。简单介绍了标准化在现代大工业生产中的意义。揭示了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文中的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生产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分号对于理解文章要点的作用。比如说惠特尼制造标准间的好处,用两个分号表明有三条好处。 3、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的历史上,有很多发明家为人类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名字被载入史册,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学生交流材料),有一个人的发明,却看不见,摸不着,他是谁呢?他到底发明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谁?他到底发明了什么东西? 三、研读课文。 1、18世纪以前,毛瑟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机械装置,文中哪儿写了制作的复杂? (生:第三自然段)(出示课文段落)。 请把机械制作的复杂读出来。(指名读,如学生不能读出表示复杂的语气教师可范读。)。 (十分复杂、自己一件件、自己安装、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只能)。 2、还有那些困难? (生:数量大、时间紧迫、需要大量铁匠。)。 指导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相应的语气。 (生答: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 4、标准化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再回到二百年前,看看这个事物诞生的过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5、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每一枝毛瑟枪都是铁匠师傅自己一件件打制零件,自己安装的。每一个零件的大小尺寸并不完全一样,如果哪一个零件坏了,只能请铁匠师傅再按原来零件的大小打制一个。)。 (零件制造起来简便;可以批量生产,组装简便,可以从各种零件中随便抽取,不存在两种零件不能配合的情况;修理简便,某个零件坏了,从那种零件中的一堆中随便拿一个换上就行了,不用另外打制。)。 (1)(指名读句子)大家注意到了吗?介绍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的句子之间运用了怎样的标点符号?(分号)。 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用分号隔开,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己总结)引导学生初步联系使用分号。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 (学生可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教师出示句子成批生产同一标准的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使原本只能一个个生产的物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6、标准化的做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标准化的意义。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交流。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惠特尼发明的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认识分号对掌握要点的作用,初步掌握分号的用法。 3.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惠特尼发明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标准化对于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过程。 1、师:发明是什么意思?(发明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生:答(略)。 2、师:你知道哪些发明家发明了哪些事物? 生:答(略)。 3、过渡:齐读课文第一段。 生:答(略)。师板书:他指惠特尼,发明了生产方法:“标准化”。 2)、再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这个开头有什么特点?(排列和转折)。 3)、仿写一个排列和转折的开头方法。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械 捍 惠 损 纫。 1)、指名读;齐读。 2)、组词并解释意思。 3)、找形近字、同音字进行比较。 2、默读课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预计出现的问题:什么是标准化?标准化有什么特点?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制作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等。)。 三、细读解疑,理解品悟。 (带着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理解课文。)。 1、毛瑟枪是谁发明的? 2、师:毛瑟枪不是惠特尼发明的,可惠特尼的发明就和它有关。 3、齐读第十自然段。“枪不是他发明的,造枪的技术不是他发明的,他甚至连一个零件也没发明。” 生:齐读“惠特尼发明的是一种“方法”——“标准化”:成批生产同一种零件,然后统一组装成成品……变成批量化生产了。” 4、引导讨论理解: 1)、什么是标准化?(第十自然段)。 2)标准化有什么特点?(第八自然段引导从制造、生产、修理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区别。)(体会分好的用法、作用、和好处,谁能运用分号写一个句子?)。 3)、标准化的想法和做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4)、原来制作毛瑟枪的方法和标准化做法有什么不同?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在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这两种做法的不同之处。 5)、经过刚才的比较,你们知道“标准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做法吗?(引导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回答。)。 6)、这种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请联系生活谈谈。 四、总结全文(齐读第十二段)。 惠特尼的发明多奇妙呀!它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五、作业。 1、从课文中选出需要加强练习的词语15个以上,每个抄写5遍。 2、预习《寓言二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