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实用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篇一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分类,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我国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 3、知道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挂图,投影片 1、自然资源。 据图说出自然资源的定义,重点注意自然二字。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地,水,阳光,空气,生物等。 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 结合煤和石油的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2、土地资源。 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土地资源的四种利用类型,总结其利用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列表总结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情况。存在的问题,要结合一些漫画掌握。 3、水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非常严重,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和标志。 (讨论)生活和生产中的节水措施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应对措施:时间:夏秋多,冬春少,措施:修水库。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措施:跨流域调水。 (强调)要特别注意跨流域调水中的南水北调线路和意义。这是一个学习的重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篇二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了解水资源的广义和狭义概念;能够通过阅读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水资源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归纳、总结中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阅读世界水资源分布图、气候类型图及其它图表,归纳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学会带着问题去整理和分析相关地理信息,得出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所带来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解决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重要性,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重点: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难点:对世界、中国水资源分布的成因分析。 多媒体技术、演示法、讨论法。 一、水资源概念。 广义。 狭义: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二、世界水资源的分布。 时空分布不均。 三、中国水资源分布。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图片:杨利伟“蓝色星球”太空地球照片;地球缺水地区照片。 资料:联合国的相关水行动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知道地球上水资源的总体状况及面临的问题。造成强烈的反差视觉引入主题,唤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图文: “水圈中水体构成比例”通过图表的理解和判读,知道水资源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等基本技能。 出示图片: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水资源分布图” 通过读图,了解世界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对照“世界年降水量图”分析其分布原因。 通过阅读图片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影响世界水资源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等基本技能。 出示图表: “世界各大洲水资源”(表)。 “世界七个国家水资源总量比较”(表)通过提问,学生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水资源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中国水资源相关问题: 1)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 2)中国最缺水的地区是不是在西部降水最少的地方?为什么? 提供中国水资源的相关资料在了解了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提供的相关材料,分析、归纳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得出中国最缺水的地区及其成因。培养学生整理、分析相关地理图表及其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通过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所带来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篇三1.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协助同学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 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安排小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同学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1.阅读课本67页杨柳青小学六(2)班同学对全球和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的调查。 对照插图,说说你认为矿石、风力、土地这些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2.将小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互相交流。 3.展开想象:假如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继续加剧,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4.阅读《节水新概念》。 以“加入世界没有了水”为主题,展开讨论。 有人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组朗读课文69页“自然资源紧急求救”中森林资源告急、矿产资源告急的段落。 自身仿写“土地资源告急”。 1.阅读《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71页许强、黄春雨、任丽的话。 你想说什么?请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下来。 3.阅读《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 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假如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5.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2页王大同同学的话。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同学交流,老师补充。 假如家乡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它们? 就维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写下来。 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篇四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1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三)学以致用。 1.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图解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识现状、找原因、想对策)。 (一)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二)找原因。 小组讨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三)想对策。 1.探究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 总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 3.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 分组讨论:(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 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展示提升,开拓视野】。 一、展示提升。 二、开拓视野。 启发与保护珍惜自然资源有关的节日、行动,合理利用、珍惜自然资源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有共同行动。巴西挽救热带雨林的“我们的大自然计划”;日本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北欧的新能源开发:而且还有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近些年我国进行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等等。 【知识梳理】。 学生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达标测评】。 【课后作业】。 写一封关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倡议书。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基于本节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数字的比较、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篇五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 教师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教师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样也会面临无法再生的局面。 本节的从内容上来说线索非常清楚,但这一思路决不能成为 教师教授的线索,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国情分析出来。所以 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资料,或者 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使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认识上。 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之后再举出几种事物,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措施作个铺垫。 [新课引入]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关资料] 展示资料:(投影)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总量居世界位次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少,人均资源不足。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即: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对比之后,我们从日本这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 从分析中找到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问题:利用不尽合理 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分析,并能认识到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篇六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教师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样也会面临无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议: 本节的从内容上来说线索非常清楚,但这一思路决不能成为教师教授的线索,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国情分析出来。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资料,或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使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认识上。 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之后再举出几种事物,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措施作个铺垫。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展示资料:(投影)。 国土面积。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总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通过数据,能够让学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出示资料]“我国资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类别。 国土面积。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资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少,人均资源不足。 小结: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即: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略。 对比之后,我们从日本这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 从分析中找到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问题:利用不尽合理。 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分析,并能认识到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板书: 2.人均资源不足。 3.开发利用不合理。 二、对现状的认识。 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篇七一、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世界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 a、中高纬地区b、中低纬地区c、低纬地区d、高纬地区。 2、被誉为“印第安种子”的玉米的故乡在……………………………………………()。 a、中国b、南美洲c、非洲d、印度。 3、中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是…………………………………………………………()。 a、林业b、渔业c、畜牧业d、耕作业。 4、被誉为“五谷之首”的水稻的故乡在……………………………………………()。 a、美洲b、中国c、非洲d、印度。 6、内蒙古草原属于……………………………………………………………………()。 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高寒草原d、高山草甸。 7、下面属于一次能源的有……………………………………………………………()。 a、太阳能b、汽油c、电力d、焦炭。 8、下面属于二次能源的有……………………………………………………………()。 a、地热能b、石油c、风能d、水能。 9、工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是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10、现在世界上最主要的二次能源是………………………………………………()。 a、风能b、水能c、电能d、太阳能。 11、东海休渔期和时间分别为………………………………………………………()。 a、每年的7月1日2个半月b、每年的6月15日3个月。 c、每年的6月1日2个月d、每年的6月15日2个月。 12、在下列森林的功能中,具有环保功效的是……………………………………()。 a、提供木材b、防风固沙c、提供果品d、提供药材。 13、在过去的200多年间,人类经历了次工业革命…………………………()。 a、一次b、三次c、四次d、无数次。 14、目前世界上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地区…………………………………………()。 a、中国b、西亚c、北美洲d、南亚。 15、工业化开始最早的地区…………………………………………………………()。 a、亚洲b、欧洲c、美洲d、非洲。 16、中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 17、下面属于黑色金属的有…………………………………………………………()。 a、铁b、铜c、铝d、煤。 18、下面属于有色金属的有…………………………………………………………()。 a、石油b、铁c、铅d、锰。 19、中国储量占世界第一位的矿产资源……………………………………………()。 a、钨矿b、铁矿c、铜矿d、石油。 20、我国耕地面积约1.3亿公顷,主要分布在……………………………………()。 a、东部平原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d、西部。 二、读图分析(37分)。 21、下面四图是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读图分析: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使用煤作为燃料的的发明,使得工厂远离河流峡谷,在煤、铁产地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形成和发展了一批棉纺织厂、钢铁冶炼企业。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变革是以为标志,使内燃机和电力应用于近、现代工业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为基础的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以的出现为村志。(4分)。 (2)用一句话概括前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特点:(3分)。 22、读下面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及运输示意图后请回答:假如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暴跌,哪些国家或地区将受到严重损失?哪些国家或地区将大受其利?举出3个国家的名字并说明理由。(10分)。 23、读《世界三大谷物分布图》完成: (1)世界小麦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5分)。 (2)世界水稻主要集中分布在哪里?(5分)。 (3)思考:是否平原都是农业发达地区?(10分)。 三、拓展探索(23分)。 24、人类进入现代生产时代100―2间,开采和利用的速度非常快。目前,人类已经面临一些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请你说说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第二单元测试答案。 一、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b2、b3、d4、b5、a6、a7、a8、b9、d10、c11、b。 12、b13、c14、b15、b16、a17、a18、c19、a20、a。 二、读图分析(37分)。 21、(1)蒸汽机电的使用新能源计算机。 (2)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由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引发的。 22、答:西亚的产油国家将受严重损失。比如:伊拉克、科咸特、沙特、伊朗等石油输出国。美国、日本、英国等石油进口国将受利。 (2)水稻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地区、东南亚、日本、印度等地;。 (3)略。 三、拓展探索(23分)。 自然资源教案幼儿园篇八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分类,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我国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 3、知道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重点】。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地,水,阳光,空气,生物等。 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 结合煤和石油的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2、土地资源。 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土地资源的四种利用类型,总结其利用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列表总结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情况。 项目季风区地形干湿地区。 耕地。 林地。 草地。 对于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一些漫画掌握。 3、水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非常严重,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和标志。 (讨论)生活和生产中的节水措施。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应对措施:时间:夏秋多,冬春少,措施:修水库。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措施:跨流域调水。 (强调)要特别注意跨流域调水中的南水北调线路和意义。这是一个学习的重点。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重要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多分析一些关于环境的漫画,做相关题目练习。 【作业设计】。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