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的诗词有哪些(大全1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一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日。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有人们祭扫墓地,悼念逝去亲人的传统习俗。古人往往通过诗词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今天,我通过阅读和写作诗词,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感人之处。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珍品,古代诗词历来被人们视为传统节日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清明节作为传统的祭祀日,古人们常以诗词来抒发对故人的思念与哀思。在古代文人墓地附近,往往可以看到许多刻有诗词的碑石。这些诗词选自弃儿子衣、司马文子柳等大家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对清明节的独特情感表达方式。 清明节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词莫过于唐代文学家杜牧的《清明》。这首诗以严谨的结构和凄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句,直抒胸怀之感,令人心生凄凉之感。诗词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将个人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展示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之情。 此外,在阅读清明诗词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作品中都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在悲哀之外增添了一抹宁静祥和之感。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曾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里的杏花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诗人暗示着乡村的宁静和草木的繁茂。当然,清明诗词不仅有乡村山水,还有城市街巷,如唐代诗人贾岛的《清明日公园行》中“城巷多梨花,人舞御樱花”的描写,既展现了城市景色的美丽,又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阅读和写作清明诗词,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感人之处。清明节作为祭祀日,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表达,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将个人的情感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通过文字和意境让人们感受到清明节的深刻内涵。 清明节除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添了一抹宁静和祥和之感,使节日更加丰富多彩。清明诗词不仅是对亲人的纪念,也是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思。它们蕴含了人们对于现实和理想的思考,将人情世故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呈现出清明节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清明诗词作为传统节日祭祀的重要方式,通过文字和意境将个人情感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让人们感受到深刻的内涵。在阅读和写作清明诗词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古代文人的深情与才华,体悟到了清明节的传统意义和文化价值。作为当代的青年,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清明诗词,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清明诗词传承下去。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二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慎重地祭扫祖先墓地,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诗词盛会。许多文人墨客会借此机会以诗词表达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通过欣赏和吟诵这些经典的清明诗词,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智慧和对生命的热爱,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首先,清明节的诗词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是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例如岑参的《白日依山尽》一诗中写道:“情知二十载,天地交春晖。”这首诗通过山水交融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已逝亲人始终不渝的思念之情。而欧阳修的《七步诗》则以短短的七步为表现手法,表达了对逝去的友人的深深思念。“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让人心生感慨,感受到了对友情和人生短暂性的思考。 其次,清明节的诗词中还常常体现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和壮丽的景象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读者不禁产生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人生如诗,短暂而美丽,我们应当珍惜并充实每一天。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也有类似的表达:“少年易遗老易舍,一日不见已三秋。”这样的诗句饱含着对光阴流转的感叹,同样唤起起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此外,清明节的诗词还常常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融入自然的思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万象更新归纳成春”,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微霜凄凄簇地白。”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致的饶有情调的描绘和对自然和谐的讴歌。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与自然的亲近,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感到了与自然的共鸣,也更加珍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最后,清明节的诗词还常常表达了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柳永的《雨霖铃》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以雨声作为背景,通过描写雨声悲凉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自身遭遇的怀疑和悲伤。这样的诗词使人不禁反思社会的问题,并进而思考自身的位置和责任。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清明节的诗词,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死的思考。这些诗词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也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古人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即使生命再短暂,我们也应当充实和珍惜它。同时,清明诗词中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让我深感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当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并努力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智慧。通过这一过程,我对清明节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这些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从古人智慧中汲取力量和灵感的重要渠道。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三清明时节,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诗人们从古至今都钟爱清明节这个饱含人生哲理的节日,诗词清明心得体会也成为了人们需为热议的话题。在这个祭祖扫墓之际,读一首诗或是背一首词,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清明的深层意义。 第一段:清明的本义。 “清明者,晋代谥号也;秦时百官一日清明早朝,故谓之清明。”清明节的本意是用来缅怀死去的先人,也是为了让百姓们在一年的“开春”之际感受到生命的循环与延续。清明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段:诗经中的清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有不少反映了清明节的诗篇。其中有一首《关雎》,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朴素而真挚,打动人心。还有一首《卫风·硕人》,则是表达了对英烈的怀念之情。这些古人们深深的怀念亲人,热爱祖国,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品质。 第三段:唐诗中的清明。 唐代的诗人们在诗歌中对清明节也有很多深入的探讨。杜甫的《清明》就是把清明节上的种种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诗句使人们感受到春日的魅力和生机。而白居易的《清明日赴园林寄梓州刘员外》则是表达了对老友离别的惋惜之情,一种朦胧之美从诗中流露出来。 第四段:宋词中的清明。 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更传递了时代的风貌。在清明节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游泳入粤西亭睡午觉》中,流露出了一种随性自然的境界。另一首《钗头凤·世情薄》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最爱。满词“薄情香浓翠叶深,绿窗新月鹤绕琴。但恁人在,不恁人心,万事如春梦一场”,直抒胸臆,颇具现代感。 在清明假期里无意中听了一首诗,想来不妨与大家分享。这是一首唐代贺知章的《九日登高望京口》,“千年商旅应犹在,野鸟啼春绿水流。借问闲中能几许?一亩三分故人留”。平淡的字句中流露出的是对生命的珍视,对历史的热爱,对人情世事的深刻把握。我们应该像这位古人一样,用诗歌记录光阴,借这阵清明的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铭记着生命的不可思议。 总之,诗词中的清明,让我们更深层地领悟了清明的本质与内涵。这个节日不仅仅是祭祀逝者的场所,更是展示人类情感、文化精华的平台。希望诗词能在这个节日中绽放出异彩,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诗词,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和无常,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四轻盈,醉在这无助的尘世。 点一烛清香。 膜拜一生的寂然。 闪烁间。 回忆打开,排山倒海。 层次分明的年轮。 回应着无情的钟声。 清明的泪眸,清明的心灵。 在清明节里,静默,安心。 作者:流波艾菲。 没有比被每一个人牢记。 更盛大的祭礼。 没有比被人民永远缅怀。 更崇高的奠仪! 你的碑文是。 人民铭刻于心的。 你的丰功伟绩, 气壮山河的壮举。 抑或平凡中的点点滴滴。 却因为你真情的浸润, 璀璨如星。 光彩熠熠。 我用灵魂。 虔诚的抚摸。 你短暂却永恒的生命。 凝聚成的文字, 每一次触摸。 我蒙昧的灵魂都如经历。 脱胎换骨的洗礼;。 我被欲望荒芜的良知。 都在接受刑罚与拷问。 所有洁白淡雅的`花朵。 都应堆簇在你的墓前, 这是你风华的延续, 这是你音响的凝聚。 所有悲悯的心灵。 都应接受你的检阅, 即便是伪善的凭吊。 那也是敬畏, 那也是卑微。 在高尚面前的惊惧畏缩。 站在你的墓前, 我感知着我的心在滴血! 慨叹苍茫的天穹。 谁的堕落。 让你们的荣光。 为他们的腐的败陪绑? 是谁的糜烂。 让你们的风华。 为他们的罪恶殉葬? 作者:王情水。 天沉沉雨蒙蒙。 飘落发丝间晶莹的水珠。 苍天泪。 微风凉心潮湿。 天地两行路。 泪行行结相思。 杨柳绿丫渐出头。 延续着。 昨日落叶的轮替。 杏儿花枝满头。 浅淡的白的粉色。 花瓣落满地。 延续着。 花开花落的生息。 白茫茫寄哀思。 今非昨昨非今。 同安。 唯努力与幸福。 可天地同笑。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五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带大家读几首古诗词中的传世经典之作,一起感受一下我们古人面对清明节时的心境。 1|这第一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 清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烛纸祭先陵。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 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阮郎归南国春半踏青时》。 (唐)欧阳修。 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栖。 《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八清明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先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思的节日。每一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去祭拜先人,献上香烛和花篮,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缅怀。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在这里,人们会通过诗词歌赋等文化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对生活的感念和感悟。在这里,我要分享一下我的诗词清明心得体会。 一、清明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周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为了表达人们对先人的怀念和缅怀而设立的,同时也是一个纪念孔子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里,不仅要祭拜自己的亲人,还要去扫墓、祭奠先贤、烈士和祖先等。其文化内涵在于悼念和缅怀,同时也是对人文精神价值的传承和提倡。 诗词歌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富有美感和韵味。在清明节中,诗词歌赋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既可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也可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更可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诗词歌赋在清明节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我的清明诗词创作。 在这个清明节,我也创作了一些有关清明的诗词,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其中一个作品是: 桃花柳絮满城春, 清明祭祖祈福人。 香烟缭绕思念长, 别离何厚何痛苦。 行走墓前独纪念, 感慨万千难言说。 唯有祖先深知我, 愿做良人传家业。 这首诗是我对清明节缅怀先人的表达。清明节是我们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祭奠和纪念先人,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生活的意义。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感悟生命,践行中华传统文化。 四、清明节的历史底蕴对现代社会的启迪。 清明节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这些都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首先,清明节的历史告诉我们,先人们为了生活和幸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这启示我们珍惜生活、关注他人,同时也要起早贪黑、勤奋努力。其次,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告诉我们要尊重传统、弘扬文化、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我们要继承中华文化的精髓,承担推动中华文化的责任。 五、结论。 总之,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深情与文化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对先人的怀念和缅怀,不仅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更加认同和热爱。同时,清明节以诗词歌赋等形式的文化传承与交流,也极具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在当代社会中所需要重视和弘扬的精神文化。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九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 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作者: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十一[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清明节郭侍御偶与李侍御、孔校书、王秀才游。 [唐]崔元翰。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 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喜迁莺·残蟾落。 [唐]薛昭蕴。 残蟾落,晓钟鸣,羽化觉身轻。乍无春睡有余酲,杏苑雪初晴。 紫陌长,襟袖冷,不是人间风景。回看尘土似前生,休羡谷中莺。 金门晓,玉京春,骏马骤轻尘。桦烟深处白衫新,认得化龙身。 九陌喧,千户启,满袖桂香风细。杏园欢宴曲江滨,自此占芳辰。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竞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宋]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 [宋]高翥。 自从闽峤至延平,试问归涂第几程。 人向烟岚深处出,鸟依云树密边鸣。 润沾破屐春泥滑,寒入征衫晓雨晴。 多谢山家插杨柳,报侬今日是清明。 [宋]王禹偁。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春来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 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 送陈秀才归沙上看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 [明]高启。 新烟著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上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雨醉京华。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十二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 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这首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忱。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诗人从清明扫墓联想到人生应在活着的时候,应当尽兴喝酒。 唐代: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宋代:朱敦儒。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 唐代: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代:纳兰性德。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 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宋代:周密。 燕子时时度翠帘。柳寒犹未褪香绵。 落花门巷家家雨,新火楼台处处烟。 情默默,恨恹恹。东风吹动画秋千。 拆桐开尽莺声老,无奈春何只醉眠。 唐代: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唐代: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宋代:朱淑真。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宋代: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赏析。 上片“清明时节”二句,描写的清明时的雨,不是毛毛细雨,而成了哗哗大雨。恰在此时作者冒雨寻春,却被大雨所困,见到江边水急,浪潮翻涌。 “翻被梨花冷看”,二句,作者此时心口难言,无心看花,但作者却使梨花有感,冷眼旁观作者雨中的`狼狈,责怪作者不思故土暖被,却对他乡山水花木如此病情苦恋。作者的此番“遭遇”有口难言,而其中源由,无限辛酸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之中。 下片“燕帘莺户,云窗雾阔,酒醒啼鸦。”“燕帘莺户,云窗雾阔”是指歌妓舞女之所。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 “折得一枝杨柳”二句,杨柳,古时清明节中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归去的途中,作者也随手折了一枝杨柳,但走至住所才恍然醒悟——浪流之人羁驻之旅,哪会有自己的家门呢?作者不禁感叹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一种天涯游子欲归无处,欲住无家的悲哀,猛然袭向心头。一枝无处可插的杨柳,满腹悲怨溢于词中,幽默中见无奈。词人用笔举重若轻,不见着力,是那么自然,用笔之巧,用意之妙,叫人拍案叫绝。 宋代: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禄,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鉴赏。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唐代: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译文。 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鉴赏。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它带有节日的氛围。清明扫墓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清明前七天至清明后三天之内。由于这期间又有寒食节,故两个节日的活动就同时进行。宋吕希哲《岁时杂记》云:“清明节在寒食第二日,故节物乐事,皆为寒食所包。”除了扫墓外,还有游春、踏青、插柳、荡秋千等。温庭筠这首《清明日》就是写人们在清明那天外出踏青的喜悦心情。 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十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螫,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万宽。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宋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宋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春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明陈子龙。 江南烟雨画屏中,半镜斜窗弄小红。 燕子不来楼阁回,柳丝今日向东风。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十四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有胸中韬略无穷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落花残日几多愁。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十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 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 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 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 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十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5、《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6、《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7、《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8、《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9、《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明的诗词有哪些篇十七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节诗词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